朱熹有几个儿子
朱熹有几个儿子
朱熹是南宋时期非常伟大的人物,他继承了很多儒家的思想,并且还将自己的思维与之糅合在一起,并且与二程合称为程朱学派,他的思想对之后的世界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他也被人们奉为伟大的理学家和思想家。据说他的一生共有三个儿子,那么朱熹儿子分别是谁呢?
朱塾像
在朱熹儿子中他的之一个儿子名字是朱塾,他出生的时间是在1153年的时候,受之是他的字,在最开始的时候他曾经担任过荫补将士郎的职位,后来又成为准西运使。而他和妻子潘氏共生养了两个儿子,其实他还有四个女儿,可是却全部都夭折了。作为朱熹儿子他本身也是比较出色的,后来他的后代在南宋时期发生战乱的时候迁徙到饶平地区生活繁衍。而朱塾去世之后建造的目的则是在建阳地区,他去世的时间是在1191年,而墓地则是在第二年完成建造的,后来在1994年的时候他的后人还曾经对这个墓地进行过重修。
而朱熹的第二个儿子名叫朱野,但是历史上却并没有关于他的记载,只知道他的字是文之,曾经是宋朝时期的进士,担任过朝奉大夫等职位。在朱熹儿子中第三个儿子名字是朱在,他的字是敬之,在1208年的时候还曾经担任过泉州地区的通判,二十年之后成为吏部侍郎,而他的后人时代生活在泉州地区,在朱熹儿子中朱在的子孙还是十分昌盛的,子子孙孙一直不断的繁衍着。
朱熹近思录主要内容是什么
《近思录》是淳熙二年依朱熹、吕祖谦两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而成,全面论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从修身、齐家再到治国平天下,都进行详细的阐述,囊括了在此之前理学学派大家的思想。
《近思录》
宋孝宗二年,吕祖谦与朱熹二人在寒泉精舍讨论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人的著作,感慨他们学识渊博,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容易把握其中的要义,所以从中精选了622条,著成了《近思录》。《近思录》分为14卷,其中“近思”二字来源于《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朱熹给此书取名的用意在于,把《近思录》当做学习二程等人著作的阶梯,学会了他们的著作,才能进而的学会《六经》,防止一些学子好高骛远。
《近思录》共有十四卷,六百二十二条,内容大致有“为学”、“致知”、“克己”、“教学”、“圣贤”、“家道”、“出处”、“治体”、“政事”、“异端”等。《近思录》在理学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传播理学思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代表了儒学发展的另一高度。其中记载周敦颐、二程、张载读书经的 *** ,对于今天读经具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近思录》中记载的教学 *** 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科学的教学 *** ,教学次序,以及在教学中当行和不当行的事情,对于今天的教育都有指导意义,借鉴的价值。
朱熹儿媳有什么故事
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生于公元1130年9月15日,卒于公元1200年4月23日,是南宋时江西婺源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作为唯一的非孔子的亲传弟子而将孔子的儒学集大成者,被世人尊称为朱子,程朱理学的核心代表。
朱熹 像
朱熹和他的儿媳的故事,最早的传闻是来自于当时南宋时期为官时的政敌之手,政敌的攻讦之词并不可信,但却被后世的人们记住了,别有用心的后世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目的,对于这种不实的污蔑圣人的言论,也采取了纵容包庇的政策,历史的真相就这样被掩盖了,但还是有些内心清明人们渴望拨雾见月,大音扫翳,追求历史的真相。
朱熹作为一个在南宋时期开山立派的思想家,受到了南宋朝廷的器重,他当时还给宋宁宗讲过学,一时风光正盛,但是木秀予林,风必摧之,朱熹受到了当时政见不和的同僚的严重排挤和诬陷,其中就有一同为官的叶绍翁写奏折,说朱熹是个伪君子,道貌岸然,不孝亲母,勾引尼姑,当然还有朱熹和儿媳之间的有苟且的事,这在古代人们注视礼义廉耻的风气下,攻击一个人的伦理道德有问题,是最能引起人们愤慨的。朱熹和他的儿媳,肯定是清白的,一个从政敌之手写出的话,从动机上面来说,就是不可信的,可是,对于伟大的圣人来说,身上有一点污点,反而让人觉得更可信,这是不是很可悲,这就是人性。
绝句朱熹写的是什么
朱熹,世称朱文公,亦称朱子,南宋时人,是儒家的集大成者,所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官方指定教材,主业是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副业诗人,书法家,音乐家,政治家等,是一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问家,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深远。
朱熹绝句《偶成》
朱熹绝句传世的有很多,最出名的有《春日》《偶成》《活水亭观后有感》等,在中国的语文课本里经常能见到,“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首七言绝句,是朱熹绝句的代表作,借景抒怀的典范,这首诗作于朱熹在泗水之滨春游时寻芳时,表面一派春日灿烂景象,万花争艳,可是朱熹却不是是一般的诗人,他是一个思想家,哲学家,写点诗怎么能不隐含什么了,这首春游诗就是如此,诗人追求万紫千红的春景,其实是追求孔圣先道,泗水这个地方是代指孔门的,这样就好理解了。
朱熹绝句的更大特点,就是词句朴实平凡,即无辞藻华丽,也并不攻于韵律婉转,但是诗句往往内涵哲理,寓理于趣,充满了一个哲学家,思想家的文人气息。比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出自《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 其一》,就十分具有哲理性,要想保持渠水清澈,就必须要引用活水,这道理放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朱熹哲学思想介绍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在“二程”的理学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理学,属于客观的唯心主义,对于后世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朱熹画像
朱熹的哲学思想表现为“理气论”、“动静观”“格物致知”“人性论”等。其中“理气论”是朱熹最著名的理论,南宋“二程”是理学的奠基者,朱熹是二程的弟子,故后来在二程的基础上又继承和发展了理学,借鉴了佛家、道家的思想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朱熹所谓的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总体,即太极生万物,每一个人和物体都具有完整的理作为存在的根据,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又一个范畴,它是有形状、有迹可循的,是铸成万物的质料。理和气之间有主次之分,理在先,气在后,理为主,气为客。
朱熹的“动静观”是把运动和静止看成一个无限连环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无限的,动静之间不可分离,互相联系。从中可以看出朱熹的思想具有一定辩证法的观点,除此之外,他还论述了运动具有相对稳定和显著运动这两种形态,他称其为“变”与“化”。
“格物致知”是用《大学》中“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哲学中认识论的问题。朱熹认为,人的认识一定要建立在“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认识的来源上看,知在先;从社会效果看,行要重于知,而且知和行是互相影响,知道的越多,行动起来就会更便利,实践了、亲自动手去做了,就会知道的更明白。
关于“人性论”,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承认人们有正当的物质生活欲望,反对佛教绝对的倡导“无欲”,但是万事万物都要根据理才可以。
周易本义 朱熹写的目的是什么
《周易本义》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著作。朱熹,字元晦,别号晦庵、云谷老人、沧州病叟等。朱熹一生著作无数,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广泛涉猎佛教、道教的思想,周易也广泛运用于道教的文化。朱喜的哲学思想是在继承“二程”的思想上发展而来,朱熹作《周易本义》就是要还原正统《周易》。
《周易本义》
“周易”原本是用来占卜只用,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孔子曾经著作“十翼”,更进一步的阐述过“周易”蕴含的哲学思想,后来历代也有大家著书,阐述“周易
所蕴含的文化,朱熹的老师程颢、程颐在《易》学思想上有分歧,朱熹有自己的见地和想法,他认为周易主要是用来卜筮之书,故作《周易本义》。
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初稿名为《易本义》,定稿花费了二十余年。《周易本义》分为上经和下经两卷,十翼即《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下传、《文言》上传、《系辞》上、下传,《说卦》、《序卦》、《杂卦》。每翼为一卷,“经”、“翼”共合十二卷,《周易本义》就成书定稿了。
朱熹的《周易本义》是对孔子哲学思想的诠释,也被之后历代朝廷和 *** 重视。历代帝王都把《周易本义》收入文库,包括当代,朱熹的《周易本义》也被国家重视,因此可以看出《周易本义》对中国的“哲学”研究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