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是什么时候创立 揭秘东北讲武堂创建始末
张学良就是在讲武堂毕业的,可以说讲武堂是张学良的人生起点。在那里他认识了郭松龄,以及他的那些战友,尽管有他爹罩着,但是张学良的成绩相当优异。在一次演练中,张学良失去自己的战友之一次明白死亡离自己很近。别有之后就有旅长当,那可谓讲武堂令张学良一步登天呐。
讲武堂被看作是民国时期四大军官学校
东北讲武堂初称东三省讲武堂,张学良主政时期改名为东北讲武堂。作为奉系军阀的军官学校,奉系军队的高、中级军官基本都经过它的培训。它在提高奉军的战斗力,促进奉系军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军校史上也非常著名,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黄埔军官学校并列为当时中国的四大军官学校。
讲武堂什么时候创立的?东三省讲武堂设立于1906年
东北讲武堂的前身是清末在奉天(今沈阳)设置的东三省讲武堂。1906年由时任盛京将军的赵尔巽筹设,1908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遵照清 *** 兵部奏定各省应在省垣设立讲武堂,作为带兵者研究武学之所,遂用奉天陆军小学堂房舍最终设立东三省讲武堂,后移至奉天省城小东边门外,校名始为东三省讲武堂普通科,又改为陆军讲武堂选拔巡防营优秀军官入堂培训,学期一年。张作霖主政东北后,改名为东北讲武堂。
讲武堂设立之时,即颁行《东三省讲武堂暂行章程》,规定本堂为三省各营现带兵官长研究武学之所,全堂设总办一员、监督一员、分科教练官四员、总教习一员、分科教习四员、分科助教习二十员、执事官一员,俱以陆军学堂毕业学生出身人员充当,同时聘请各部队长官来堂讲习。培训对象分为两科,之一科为新编陆军军官,第二科为巡防、捕盗各营军官。每期名额,之一科100名,学期半年;第二科200名,学期一年。学员均由各镇(师)、协(旅)、标(团)、营摊派选送。教学内容分为学科、术科两类:学科为战术、军制、兵器、地形、筑垒、交通、卫生、马学、服务纲要、军用文牍等项;术科为各兵科操练、野操、体操、剑术、射击等项。
1908年10月始,开设陆军、巡防两个班,学期六个月,共举办三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东三省讲武堂停办。1912年,巡防营改为陆军师,为整顿军队,又继续开办。此后时停时办,直到1915年再次停办。
张作霖接手东三省讲武堂
1918年末,张作霖就任东三省巡阅使,为在东北进一步称霸,大肆扩军。为了解决军官不足问题,1919年3月,在原东三省讲武堂原址重新开办讲武堂,校名定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隶属东三省巡阅使署,先后举办八期。
讲武堂改总办为堂长,由张作霖兼任,委任熙洽为教育长、孙旭昌为总队长,本部设教育、庶务、军需、军医、兽医、书记各官,学员编为4个区队。
1919年5月,之一期学员由奉军各部队选送,共有222名在职而无正式出身之军官入堂学习,授以初级军事理论知识,1920年4月毕业。5月续招第二期,毕业学员352名。1921年5月招收第三期,毕业学员391名。
kk历史网推荐:
1928年皇姑屯事件详情 张作霖日本顾问为何提前下车
奉系军阀和日本的关系 日本人为什么扶植张作霖
1922年10月举办第四期,并调整机构,堂长之下设监督一人,由张学良兼任,肖其煊为教育长,增设步、骑、炮、工、辎术科担任官各一名,由队长或教官兼任,改区队为中队,设置步、骑、炮、工、辎五科,培训对象主要是奉军各部队在职初级军官,每期400名,学期一年。
学习内容分为学科和术科两大部分。学科有两项,一为六大教程(战术、兵器、地形、筑城、交通、军制),二为典范令(各兵科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通信教范、内务规则、陆军惩罚令等),以及马学、卫生学等。术科包括操场教练、野外演习、技术体操、劈刺、马术等。
教官由国内各军官学校和留日回国军官担任。第四期学员共有335名,除招收现役军官外,同时招考青年学生约占三分之一,学习期限为一年,但青年学生毕业后须见习3个月方准补用。1923年10月本期学员毕业。
1924年1月复招第五期学员324名,改术科担任官为科长。9月曾因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学员临时解散各回原职。翌年4月复又召集入校,于10月毕业。1926年6月改称东北陆军讲武堂,8月招收第六期学员,委任朱继先为教育长,增设各科主任教官,由各兵科教官兼任之。
张学良毕业于东三省讲武堂
张学良原准备报考保定军官学校,后在东三省巡阅使署参谋长张作相鼓动下,决定进入东三省讲武堂学习。张学良回忆当时情景时说:我去东三省讲武堂,是给我父亲激的。我跟我父亲一说,父亲大吃一惊,他说:什么?你要上讲武堂?你别给我丢人了,你去不了几天干不了,又出来了,那不是给我丢人吗?我一被激,就说:人家能,他们干得了,我为什么就干不了?我父亲说:好,你若能在讲武堂毕业的话,你出来我就给你个团长当当。就这样,张学良进入东三省讲武堂炮兵科学习,成为讲武堂炮兵之一期学员。
张学良在讲武堂学习是非常刻苦的,自觉遵守校规,尊敬教官,团结同学,刻苦训练,从不搞特殊,每次考试都是之一名。张学良晚年回忆当时情况时说:我头一个月就考了个之一,第二月又考了个之一。当时学校里闹点 *** ,忽然传闻考试有人作弊,就让我们调换位子。那时我们有两个教育班,差不多有一百多人。
有一天老师出了四个题目,结果,除我之外,没有一个人答完全,就我一个人全答对了。我也从不作弊。本来,别人并不太注意我,可这样一来,同学和教官都注意我了,这郭松龄也看中我了,我就跟郭松龄变成了好朋友。
当然,讲武堂考之一,并不是我有多大的能力,实在是讲武堂的学员那时候都是行伍的人,再加上我在讲武堂也是很努力的。张学良学习训练确是很刻苦的。有一次野外战斗演习,学员要全副武装。背负着几十斤重的装备,进行跑、跳、跨越障碍,对19岁的公子哥张学良来说,实在不是一件易事。演习完进攻、防御、追击、退却等科目后,还要进行野外露营及阵地彻夜。时值隆冬,大雪纷飞,北风呼啸,别说是露营,就是操练,手、脚和脸上也像猫咬一般。张学良硬是咬牙坚持下来。待到天明,指挥部又命令跑步向省城转移兵力,落伍者甚多,张学良不但没有掉队,还帮助其他学员完成演习。
当时上讲武堂学习的学员,都是选调的下级军官。张学良是用卫队旅营长的名义入学的。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还没毕业,就提前当上了卫队旅第二团团长。这里除了优越的出身和自己的努力外,主要是老帅部将们的提携,起主要作用的是张作相。张学良多次讲:我知道,张作相存心要提拔我,我从军中起来,完全是张作相一手把我提拔起来的。
在北京黄寺设立讲武堂分校
当时的讲武堂毕竟规模有限,每期只能招收400余名,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雄心勃勃的张作霖认为:要想雄霸天下,必须要有雄厚的兵力。为此,他在整军经武、大肆扩军的同时,深感军事人才匮乏。1926年3月,决定在北京黄寺成立讲武堂分校,招考青年学生千余名,定名为东北陆军第三、四方面联合军团候补军官入伍生队,学期六个月,成绩优良者进入讲武堂北京分校继续深造。8月,在北京、沈阳两地招生,经过考试录取1000名学员。1927年3月末,入伍生队学员经过考核全部通过,正式进入讲武堂北京分校学习,称为第七期。
1928年3月,随着控制区域扩大,张作霖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后,又将东北二字取消,就称陆军讲武堂。
张学良将校名改为东北讲武堂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就任东北保安总司令,改校名为东北讲武堂。堂长一职取消,张学良仍为监督,鲍文樾为教育长。为了统一东北军事教育机构,所有东北军事教育机构统归讲武堂监督管辖,原东北讲武堂改为东北讲武堂辽宁本校,又先后在黑龙江、热河增设分校。
1928年6月,第七期学员由北京移入本校,至8月毕业,共968名。第八期学员曾于1928年4月解散,调入关内听候分发,至8月复召集入校学习。第八期学员原为四队,1928年秋并入金陵军官学校未毕业学生一队,共计学员559名,于11月毕业。
张学良就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后,着手整顿缩编奉军,将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编余军官2000名送进讲武堂培训,编为之一总队。另招收各教导队、模范队学员2000名入校学习,编为第二总队。之一总队下设步兵12个队,骑、炮兵各一个队,工兵、辎重一个队,吴玉琳为总队长。
第二总队下设步兵12个队,骑兵一个队,炮、工兵各2个队,其辎重兵科因人数过少归附于工兵第二队内,王静轩为总队长。此外,总队长之下设4个大队长以分辖各队。1928年冬,所有学员均招集入校,因原来校址狭小不敷应用,遂迁至东大营,于次年2月开始授课。
1929年9月,第二总队经过选拔淘汰学员百余名,遂将步兵队裁并为11个队。1930年1月,教育长鲍文樾奉令调出,由周濂 *** 。
4月,之一总队学员1999名提前毕业,即为第九期。第二总队学员属于第十期,于同年9月毕业,共有1871名。自第十期学员毕业后,当即续办第十一期,并将讲武堂监督管辖的其他军事教育机构,如高等军事研究班、步兵研究班、炮兵研究班和步炮兵教导队以及新成立的技术班,全部迁至东大营。
在原校址设立讲武堂本部,统一负责各军事教育机构的一切行政事务,监督仍为张学良,监督之下另设副监督主持工作,由周濂担任,同时设置教务、训练、事务3个处,王瑞华出任辽宁本校教育长。
10月所有堂本部及辽宁本校与新设立之各研究班等均已先后组织成立。同以前相比,此时的东北讲武堂学科更全、规模更大、学员更多,并设立了各种专科教育班、研究班,还设有陆海空专门班。
1931年1月,招集各军队无正式出身之军官及优秀之军士共约2300名入堂学习,按学员素质分为甲、乙、丙三级。
甲级即按本校原来教育计划教学,乙、丙两级则各增加一个学期,补充基础知识。九一八事变时,第十一期学员尚未毕业,到10月下旬,陆续转移到北平。11月上旬,校方宣布:因困难当头,开学无期,东北讲武堂停办,学员提前毕业,回原部队任职。
东北讲武堂从之一期至第十一期止,除第七期在北京外,其他各期均在沈阳,总共毕业学员近万名,另有各种专科班、研究班毕业学员1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