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唐诗《日日(柳叶)》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介绍】
《日日柳叶》有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著,这首小诗,写的就是春光烂漫所引起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
【原文】
日日柳叶
日日春光斗日光,
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
得及游丝百尺长?
【赏析】
商隐擅长抒写日常生活中某种微妙的诗意感受。这首小诗,写的就是春光烂漫所引起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题一作春光。
之一句语、意都显得有些奇特。春光,泛指春天明媚妍丽、富于生命力的景象;而春天的丽日艳阳,本来就是使一切自然景象呈现出绚烂色彩和勃勃生机。
说春光斗日光,似乎不大容易理解。但诗人对艳阳照耀下一片烂漫春光的独特感受,却正是借斗字生动地表现出来。丽日当空,春光烂漫,在诗人的感觉中,正像是春光与日光争艳竞妍。着一斗字,将双方互争雄长的意态,方兴未艾的趋势,以及天地上下流溢着的热烈气氛全部传出。作者《霜月》说: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将秋夜霜月交辉的景色想象为霜月之神竞艳斗妍,所表现的境界虽和春光斗日光有别,而斗字的表现力则同样杰出。不过春光斗日光好像还有另一层意蕴。
日光,既指艳阳春日,又兼有时光之意。眼前这烂漫纷呈的春光又似乎日日与时光的脚步竞赛,力求在这美好的时光尚未消逝之前呈现出它的全部美艳。这后一层意蕴,本身就包含着韶光易逝的些微惆怅,暗示下文意绪的纷扰不宁。
第二句实写春光,微寓心绪。山城斜路之旁,杏花开得茂盛。在艳阳映照下,飘散出阵阵芳香。杏花的特点,是花开得特别繁华,最能体现春光的烂漫,但远望时这一片繁花却微呈白色。这种色感又很容易触动春日的无名惆怅。所以这山城斜路杏花香的景物描写中所透露的,便不仅仅是对烂漫春光的陶醉,而且包含着一种难以言状的缭乱不宁的无聊赖的心绪。
三、四两句由这种复杂微妙的意绪进一步引出心绪浑无事的企盼 什么时候才能使心绪摆脱眼前这种缭乱不安的状态,能够象这百尺晴丝一样呢?游丝是春天飘荡在晴空中的一种细丝。作为春天富于特征的景象,它曾经被许多诗人反复描绘过,如百尺游丝争绕树(卢照邻《长安古意》)、落花游丝白日静( 杜甫《题省中壁》),或点缀热烈的气氛,或渲染闲静的境界。但用作这样的比喻,却是李商隐的个人独创。钱钟书先生在谈到曲喻这一修辞手法时曾指出:我国诗人中以玉溪最为擅此,著墨无多,神韵特远。。。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执着绪字,双关出百尺长丝也(《谈艺录》)。心绪,是关于人的心理感情的抽象概念。心绪浑无事的境界,难以直接形容刻画。诗人利用绪字含有丝绪的意义这一点,将抽象的心绪在意念中形象化为有形的丝绪,然后又从丝绪再引出具体的游丝。这样辗转相引,喻体似离本体很远,但读来却觉得曲尽其妙。
因为晴空中袅袅飘拂的百尺游丝,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心绪浑无事时的轻松悠闲、容与自得,而且维妙维肖地表现出一种心灵上近乎真空的状态,一种在心灵失重状态下无所依托的微妙感受。再加上这游丝百尺长的比喻就从眼前景中信手拈来,所以更显得自然浑成,情境妙合。几时、得及,突出了诗人对心绪浑无事的企盼,又反过来衬托出了现时缭乱不安的心情。
诗歌中个别句子表达一时触发的微妙感受,比较常见;整首诗专写这种感受的却不多见。因此后者往往被人们泥解、实解。如这首诗,注家们就有虚度春光、客子倦游一类的理解。而这样阐释往往使全诗语妙全失。
【作者介绍】
李商隐(公元813858年),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溪)生、樊南生。汉族,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成就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著有《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