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宴饮要敲“鹿鼓”,九连墩出土一种文物,人们才知道它的模样
古人在宴饮的时候,不仅要欣赏歌舞,而且还要敲击一种名为“鹿鼓”的乐器,可奇怪的是,实物出土一直没有与史书相匹配的记录。直到九连墩楚墓中出土一件文物,才彻底验证了鹿鼓的说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 *** ,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历史厚重而绵长,五千年的悠悠岁月,沉淀了华夏民族的优良品格,也是任何民族文化都无法企及的巅峰。相比于华夏的文明,国人的饮食文化同样具有深邃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华夏人民对于食物烹饪和享用的讲究,是完全刻在基因里的。相比于国外的单调的烧烤食物,我们的食谱犹如一本百科全书,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吃的精髓。
享受美食就是享受生活,这一点,从我们的祖先时代就已经被意识到。从周朝开始,古人就将“礼”视作最重要的礼仪,而在餐桌上的讲究,更是将“雅致”发挥到了极致。据古书记载称,古代王公贵族在享受美食的时候,都会伴以歌舞,并且还要吟唱《诗经》中的《鹿鸣》。歌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如此想来,我们便能在脑海中构建一幅祥和的饮宴图,感受古人在享受美食时的惬意,可谓是开启了“眼耳口”的三维立体享乐模式。
可是此时一个问题却出现了,既然嘉宾们都喜欢听“鹿鸣”,那么鹿鸣的声音该如何展现呢?难道是真有人会牵着一头鹿来到饮宴会上?此举未免有些荒唐。直到后来,才有考古专家确定,原来古人们为了在饮宴时听到鹿鸣,特意 *** 了一种乐器,也恰恰是此类乐器,才会发出独特的鹿鸣声。
不过真的会有乐器能发出鹿鸣声吗?对此,考古专家们表示很怀疑,甚至一度认为是古人在欺骗我们,或者是醉酒之后的胡说八道。毫不夸张的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考古专家,直到2002年时,一件特殊文物的出土,才让考古专家们解开了心中的疑惑。
2002年时,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境内吴店镇村民向当地文物局举报,称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偶然在地下发现一处古墓,请求考古专家前来查看。考古专家赶到现场时,立即对此处古墓进行了保护性的发掘,最终确定,该处古墓为一座墓葬群落,年代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据考古专家称,该墓葬群整体由9座大中型墓葬封土堆组成,因为当地村民将其称作是“九连墩”,故此该墓葬也被称作“九连墩墓葬”。
九连墩墓葬属于战国后期墓葬,也就是楚国鼎盛时期的贵族墓葬群落,墓葬内发现了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最壮观、规模更大的车马坑。除此之外,在墓葬之中,考古专家们还找到了包括青铜鼎、石缶、玉佩等文物1000多件,极大的丰富了后世考古学研究资料宝库,也对研究楚国贵族的生活方式及下葬规格,提供了相当重要的借鉴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九连墩古墓之中,考古专家们找到了一件特殊的文物,它是一件木器,虽然全身损毁严重,但是考古专家还是能完整复原出其本貌。该木器整体为彩绘雕制木鹿,鹿头与鹿身各用整木雕刻而成,其姿势为屈腿俯卧,头上一对鹿角直直的插在榫卯之内,鹿身之后存在长方形榫眼,并安插有实心的小木鼓,木鼓为整木雕成。
当考古专家之一次看见此“鹿鼓”时,不由得心中一震,认为它很可能就是书中记载的可以发出鹿鸣的乐器。在狐疑之下,考古专家利用同样的材质,对其进行了一比一的复刻。令人没想到的是,当复制品完成之后,考古专家利用木槌对其进行敲击,居然真的发出了类似于鹿鸣般的“呦呦”叫声。由此就可以判断,九连墩此次出土的鹿鼓,正是古人在饮宴时常用的乐器,是一种用于烘托气氛必不可少的“神器”。
谈到这里,我们必须要承认,鹿鼓的出土,的确是佐证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让我们知道,原来古人吃饭是一件相当雅致的事情,更是从侧面反映了华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资料:《古董故事》 李伟峰著 河北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