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人把父亲叫“爹”,现代人叫“爸”,两者到底有何区别?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4-01)640

文·段宏刚

国学大师陈寅格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一字之释义皆为一部文化史。

这句话对任何汉字都适用,生活中常见的“爸”、“爹”等字,同样包含着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

“爸”和“爹”是书面语“父亲”对应的口语,古人通常把父亲叫“爹”或者“爹爹”,现代人则称呼“爸”或者“爸爸”。西北人常用“大”来称呼父亲,在年龄较大的农村人里边很普遍。

如今,受全球文化融合的影响,在城市里,子女基本上都把父亲称作“爸”或者“爸爸”,很少再能听到叫“爹”和“爹爹”,叫“大”更为罕见。

同是父亲的称呼,那么,“爸”和“爹”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古人把父亲叫“爹”,现代人叫“爸”,两者到底有何区别?

要了解“爸”和“爹”两个字的区别,不得不说另一个同义字“父”。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父”字在这三个字里边出现得最早,是中国人用于对父亲最早的称呼,甲骨文里就出现了这个字,以“指事字”的形象出现。

大文豪郭沫若认为:其造型如同一个男子握着石斧。其读音也跟“斧”相同,一直沿用至今。

石斧在原始社会既是劳动工具又是作战兵器,象征力量、权利和威严,握着石斧的人,自然是拥有权威的人。

《说文解字》里却这样解释: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象征“父”字是以手举杖的造型出现,是行使教育权利,教导子女遵守规矩的家长。

古人把父亲叫“爹”,现代人叫“爸”,两者到底有何区别?

不论哪种解释,“父”字的寓意都指示有威严受人敬重的家长,有时也指代跟父亲同辈的族亲。

大约在商周时期,“父”字从书面语进入了民间口语。以口语书写的中国之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边,“父”字一共出现了52次,指代“父亲”的有36次。如,《诗经·小雅·蓼莪》里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说明“父”字在先秦时期已经被广泛用于口语里。

先秦和两汉时期,父亲除了有“父”的称呼之外,常用的还有“公”、“翁”、“尊”等称呼。“父”与“亲”组成复合词,大约在唐宋时期才出现,但出现后通常作为书面语来使用,口语里极少用到。

汉语里有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单字的出现远远早于双字和词汇。双字和词汇的形成,是书面语走向口语化的结果,后面要讲的“爹爹”和“爸爸”跟“父亲”的情况类似。

古人把父亲叫“爹”,现代人叫“爸”,两者到底有何区别?

“爹”字最早出现在东汉末期的百科词典《广雅》,由著名学者张揖编著,里边收录了18000多个词条,共有20卷,每卷又分为上卷、下卷,以及多个章节,非常详细地阐释了生活中常见字词的出处和释义。

在《广雅》第六卷下《释亲》里,对“爹”的解释为:爹者,父也。属于“形声字”,字从父,从多。“父”指父亲,“多”指“子女多”。“多”字在古代有时读作da,如今,西北农村一些人把父亲仍然叫da,是不是沿用了“多”字在古代的读音?目前还没有语言学家给出解释。

“父”和“多”两个字组合起来,表示“把有三个以上子女的男子称作父亲”,代表了古人对“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追求。

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民族融合,用“爹”代替“父”的用法流行起来,大江南北,不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人们都喜欢用“爹”来称呼父亲。比如,《南史·粱始兴王传》有一句: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于水火。证明在此时“爹”字已经很常用。

古人把父亲叫“爹”,现代人叫“爸”,两者到底有何区别?

“爹爹”一词大约在宋代才出现,一经出现,就被古人广泛用于口语中。

可以看出,“爹”跟“父”的含义完全一样,前者是作为后者的口语而出现,是市井文化不断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逐渐加深后促成的结果。

“爸”字起源很早,《广雅》卷六《释亲》里对其这样解释:爸,父也。是一个形声字,上下结构,上面的“父”字表意,下面的“巴”字表音。“爸”字出现后,通常用在口语里。

“爸”字的本义是:握着斧头劳作或者作战,是一种非常消耗体力的重活,多由年轻力壮的男子来承担。说明父亲的家庭地位很重要,是家里的顶梁柱。

古人把父亲叫“爹”,现代人叫“爸”,两者到底有何区别?

在甲骨文里,“巴”字的造型如同一条大蛇,本义指《山海经》里边记载的上古神兽巴蛇,古人创造“巴”字时,便以蛇的形状来造字。

原始社会,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非常有限,然而,蛇的生殖能力和生存能力非常强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认知水平,所以,人们希望像蛇那样成为地球上的强者,对蛇赋予了“图腾崇拜意识”和“生殖崇拜意识”,把它跟神明一样敬畏起来。这样的意识,催生了女娲, *** 、伏羲等许多“人首蛇身”的形象,他们都是洪荒时代具有超能力的大神。

人们对蛇产生“生殖崇拜意识”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蛇头跟男性的生殖器官很相似。因此,古人在创造“爸”字时,有意识地把“父”跟“巴”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寓意父亲是赐予生命、延续血脉的男子,也是古人对“寻根意识”的传承。

古人把父亲叫“爹”,现代人叫“爸”,两者到底有何区别?

从语音学的观点来看,“爸爸”的发音来源于婴儿发出的爆破音“papa”,最后慢慢演化成“爸爸”的发音。其情形跟“妈妈(mama)”类似,是因为婴儿在发音时,无法发出复杂的音,在啼哭、焦虑和兴奋、激动时,突然会发出的“mama”和“baba”的语音,从而完成了对母亲和父亲的称呼。

不仅在中国,世界各地的人类幼崽在咿呀学语时都一样,对于父母的发音都类似于这个模式。所以,世界上大部分语言里,“爸爸”和“妈妈”的读音相差都不大。

还有一种说法,“父”字的读音在上古时期跟“爸”字一样,都读ba,当“父”字的读音变成fu后,为了需要,人们就创造出一个“从父巴声”的形声字,来记录原来的口语音ba,这样,“爸”字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其情形如同语音ba这个旧瓶装上了新酒的“爸”字。

古人把父亲叫“爹”,现代人叫“爸”,两者到底有何区别?

近代国学大师章炳麟也在《新方言·释亲属》里说:今通谓父为爸。说明“爸”作为“父”的口语形式一直在使用。

只不过到了近代,当汉语受到外来语的影响后,为了顺应世界潮流,对父亲的口语称呼从单字“爸”,变成了双字“爸爸”。

总体来说,“爹”和“爸”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同点是,它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作为“父”的口语在使用,表达了对父亲的敬重和依赖,赋予了父亲是一位肩负家庭责任、繁衍后代的人。

不同点是,“爸”字的感 *** 彩更浓厚,对血缘关系的暗示较为明显,称呼“爸”的人群和范围都很广。“爹”字诞生的历史较长,在使用上有一定区域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4/497027.html

“古人把父亲叫“爹”,现代人叫“爸”,两者到底有何区别?” 的相关文章

李岩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李岩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李岩出身官宦门弟,为人行侠仗义,乐善好施,人称“李公子”。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历史上,有很多的故事在流传下来的时候都会变得不那么的真实有些故事会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这样的故事在普遍认知比较低的古时候,却是能够得到众人的信任的。但是,时至今日,却有很多的古代故事被后人...

李智云:唐高祖李渊第五子,善于射箭,工于书法棋弈

李智云:唐高祖李渊第五子,善于射箭,工于书法棋弈

李智云(603—617年),原名稚诠,字集弘, 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五子,母为万贵妃。善于射箭,工于书法棋弈。 隋朝大业末年,跟从李建成寓居于河东郡。晋阳起兵后,被解送长安,为刑部尚书阴世师杀害,年仅十四岁,无后。义宁元年,追赠左仆射、楚国公,谥号为“哀”。武德元...

与父亲欧阳询相比,欧阳通的书法有何特色?

与父亲欧阳询相比,欧阳通的书法有何特色?

欧阳通(625年—691年),字通师,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代宰相、书法家,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门荫入仕,起家秘书郎,迁中书舍人。历任怀州刺史、卫尉卿、殿中监、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同平章事,册封渤海县子。天...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代赵国的一代雄主。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对荔枝的爱,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在这首诗中不言而喻,都说唐玄宗贪图美色,就为了给爱妃送来新鲜的荔枝结果跑死了马,跑死了人,但还有一个人,为了得到美女,实行胡服骑射,攻灭了一个国,这位主人公就是...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卓文君是古代才女,她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传为佳话。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对于大多数人们而言,对于爱情都有一定的期盼,人们总希望遇上一个和自己两情相悦,并且能够相伴终老的人。而倘若这对情人是才子佳人的话,便会成为一段佳话。但是,很多时候,现实却并没有这么美好,...

三国时期被称为武圣的关羽,真实战斗力有多强?

三国时期被称为武圣的关羽,真实战斗力有多强?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末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东汉末年,君王无道,奸臣当政,朝政腐败,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人们连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只能够揭竿起义,为获得美好的未来而努力。自古乱世出英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涌现出了不少能力突出的人,比如关羽便是其...

李隆基登基后,在文化、科技与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举措?

李隆基登基后,在文化、科技与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举措?

李隆基,即唐玄宗,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第三子,唐朝第六位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共45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在位前期,注意拨乱...

王审知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

王审知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

王审知,字信通,又字详卿,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之弟,“开闽三王”之一,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开国国君,在位共16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审知初与兄王潮跟随王绪,后王潮废杀王绪,诸将便拥戴他为首领。公元897年(乾宁四年)王潮去世,王审知继其位,朝廷任他为武威军节度使、福建观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