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中国古人如何雅聚?围炉聚炊,百味消融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4-01)520

在古人的观念中,大自然在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景,是最值得珍惜的审美对象。天寒地冻之时,赏雪、赏梅便是当季的主题,上层社会一定要举行各种规模的雅聚,以悠闲的人生姿态欣赏一年一度的造化轮回。然而,此时正值严寒,这样的雅聚如何能富于风情又享受舒适?传统文学作品中不乏相关描写,往往颇有出乎我们意外的情节设置。

中国古人如何雅聚?围炉聚炊,百味消融

清代掐丝珐琅团花纹菱花式火锅。故宫博物院藏

《儒林外史》中就虚构道,徐达后代徐咏约请表兄陈木南在南京“国公府”内的“瞻园”小饮闲话,但见园内高高低低都是太湖石堆的玲珑假山,尽披白雪,山势更高处矗立着一座全部由白铜铸造成的亭子。陈木南随徐咏沿着曲折山路来到亭中,四下几百棵红梅树尽收眼底。二人的小宴就设在亭内,把酒闲话一时,天色由昏入暝,红梅树上都悬着羊角灯,此刻悉数点亮,高低错落,如千点明珠起伏照耀,灯影中,梅树枝干横斜,越发显得幽姿动人。

奇妙的是,在这样的雪后下午,徐陈二人坐在四面开敞的亭中宴饮,居然不感到寒冷。原来是山顶之亭形制特殊,这座亭的地面之下设有地火炕,同时,用纯铜打造成的四根亭柱乃至亭顶都为中空式,并在柱础处有孔道与地炕相连。只要通过藏在假山石间的灶口,在亭下的炕道内烧起煤火,那么火力不仅能烘暖地面,还将热量通过中空的柱身一直传到亭顶,于是,整座亭子都散发着隐隐的温热,亭中人也就不觉寒气了。

另外,亭中餐桌上的餐器也颇不一般:“都是银打的盆子,用架子架着,底下一层贮了烧酒,用火点着,焰腾腾的暖着那里边的肴馔,却无一点烟火气。”在今日的餐厅中,带酒精小炉的金属煲锅是很常见的美食器皿,人们往往会以为这是现代的发明,可是《儒林外史》清楚地告诉我们,类似的餐器在中国久已有之!

《儒林外史》虽然以明代末期为背景,但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代,因此,书中反映的其实是这位作家所处时代——也就是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风貌。由之,我们了解到,至晚在康熙、乾隆时期,对于上层社会的考究生活来说,带有烧酒加热小炉的盛菜盘已经是冬日餐桌上的必备物,炉内燃以烧酒,烘烤着其上的菜盘,于是盘里的各种菜肴始终是热的,不会变冷。

其实,带有加热设施的“汤煲锅”的历史可以一直上溯到三千年前的西周时代,那时 *** 的青铜器中有一类精巧小鼎,下半部是连体的袖珍炭炉,在其中燃烧木炭,为上方小锅内的汤菜持续加热。

中国古人如何雅聚?围炉聚炊,百味消融

清代银寿字火锅。故宫博物院藏

传统上还有一种更为简便的保温 *** ,即为盘、碗设计一个配套的底座式小水盆,盆内注满热水,然后将盘、碗架放在盆上。明代宫廷中就采用这种保温方式,直到清末,山东曲阜孔府内仍保存着整套以热水保温的餐器,根据用途不同、碗盘尺寸不同,都配有相应的盆式底座,最小一款为“口汤碗”,碗中只能盛一口汤,也一样配有小巧的承托水盆,为那一口鲜汤保温。

到清代前期,利用烧酒保温的银或锡制汤煲小锅成了上层社会中普遍使用的餐桌器皿,叫做“暖锅”、“热锅”或者“火锅”。最有意思的是,皇宫中、曲阜孔府、北京的王府与贵族府邸,主人们的就餐之地往往与厨房距离很远,普通饭菜端到桌上时已经变凉了,所以暖锅就变得尤其重要,可以保证主人们每顿饭均能吃到热菜。

清代帝后一年四季的早膳与晚膳都会上一到多个热锅,一般都是精心烹制的汤菜。乾隆皇帝每顿御膳必有至少两只热锅,如春天吃炒肉炖酸菜热锅、鹿筋拆鸭子热锅,夏天为野意热锅、山药鸭羹热锅,秋天为燕窝酒炖鸭子热锅、燕窝葱椒鸭子热锅,冬天则是燕窝松子鸡热锅、羊肚丝羊肉丝热锅、口蘑肥鸡热锅,仅仅读这些名目,就让人要流口水呢。

如此说来,在碗、盘、小汤锅下加设袖珍小炉,通过炉火为菜肴保温,在中国竟有着三千年的历史。到清代,带有烧酒小炉的保温盘与汤煲锅在上层社会普遍使用,尤其是皇宫以及大贵族府邸,一年四季都靠这种餐器防止各种菜肴变冷。所以,今天的餐桌上会有以酒精炉加热的煲锅供我们乐滋滋地享用,实在是受惠于先人的聪慧,受惠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灵巧发明。(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4/497029.html

“中国古人如何雅聚?围炉聚炊,百味消融” 的相关文章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李贽有何成就和主张?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李贽有何成就和主张?

李贽(1527年~1602年),汉族(一说回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

裴度:唐朝中期名相、文学家,辅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

裴度:唐朝中期名相、文学家,辅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 ),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 ,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唐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他支持宪宗削藩,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

历史上真实的陈胜是什么样的?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陈胜是什么样的?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陈胜,字涉,楚国阳城人。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前209年,陈胜“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打响武装反抗暴秦的第一枪。这支装备简陋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武装,恰似燎原星火,引发“天下云集响应”。陈胜推倒秦王朝覆灭的第一块多米诺骨...

历史上卢芳的真实身份如何?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上卢芳的真实身份如何?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卢芳,字君期,东汉初年地方割据首领。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世人都知道《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光凭一张“巧舌如簧”、“口吐珠玑”的灵牙利嘴便将清圣祖皇帝康熙、满洲第一勇士鳌中堂、天地会总舵主陈永华先生、辽东蛇岛神龙教主洪安通、明崇祯皇帝长公主九难师太、平西王吴三桂、罗刹国摄政女皇索...

古代造反可是死罪一条 将军造反时士兵为什么还跟随

古代造反可是死罪一条 将军造反时士兵为什么还跟随

还不了解:古代将军造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将领造反,为什么士兵都跟着响应?反对不行吗?历来造反等同叛乱,当权者极为痛恨,在古代对应的便是诛灭九族、凌迟处死的极刑。造反,意味着与现有政权决裂,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然而,上下五千年,造反者大有人在,甚至有缕缕不...

与父亲欧阳询相比,欧阳通的书法有何特色?

与父亲欧阳询相比,欧阳通的书法有何特色?

欧阳通(625年—691年),字通师,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代宰相、书法家,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门荫入仕,起家秘书郎,迁中书舍人。历任怀州刺史、卫尉卿、殿中监、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同平章事,册封渤海县子。天...

历史上真实的朱瞻基是什么人?身上有何谜团?

历史上真实的朱瞻基是什么人?身上有何谜团?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母为诚孝昭皇后张氏。 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大明王朝的江山基业可以说是明太祖朱元璋凭借着武力打下来的,而后又经过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朱棣不断的出兵征战将江山稳固,这父子二人可谓是明朝的战神皇帝。而除了这二人,还有一位明朝的皇帝也...

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他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他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样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李世民,大唐第二位皇帝,19岁跟随父亲李渊自太原起兵,平定北方半壁江山,奠定大唐统一全国的基础。武德九年,29岁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太子李建成,同年李渊禅位,李世民登基为帝,改元贞观。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