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杨家将三代之后,就没再出过名将?一个致命原因不能忽视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8-10)300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宋朝有一个战功赫赫的家族,他们家在北宋前期威名远扬,与数次进犯的辽国在战场上斗智斗勇。然而让人奇怪的是,这个家族的辉煌并没有延续多久,甚至三代之后就再无名将出现了。

这个家族就是英雄传奇小说《杨家将演义》的原型——杨家。虽然历史上真实的故事未必有小说精彩,但这个家族在宋初也绝对称得上是满门忠烈。

杨家将在北宋前期是怎样的辉煌?为何三代之后就再也没有名将涌现了呢?究竟是受困于“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还是另有隐情?

三代风光的杨家将

公元957年,杨延昭出生于太原,他的父亲是北汉著名将领杨业。杨业骁勇善战,成为了北汉的封疆大吏。杨业戍守边疆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与虎视眈眈的辽国对战,在经年累月的征战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据史书记载,由于杨业功勋卓著、所向无敌,“杨无敌”的威名让人闻风丧胆,他也成为了杨家将的初代掌门人。后来北汉降宋,杨业也自然而然地改为效忠宋朝。并且他得到了宋太宗的器重,依然肩负戍边重任。

逐渐长大的杨延昭也受到了父亲杨业的影响。他明白父亲一生都在与辽国抗争,所以他也痛恨屡屡来犯的辽国。说来杨延昭还有一个外号,叫“杨六郎”。据《宋史》记载,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所以他的外号并非兄弟排行,而是与星宿有关。

“六郎”取自六郎星,也就是常说的天狼星,古人视之为将星。由此可见,杨业也对自己的长子寄予厚望,所幸杨延昭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杨延昭之一次在历史上留下战绩,是在宋太宗雍熙三年的伐辽战争中。这一年宋军分两路伐辽,西路由潘美挂帅,杨业父子则是副帅和先锋。

在雁门关外,作为先锋的杨延昭初露锋芒,让辽军见识到了第二代杨家将的风采。攻打朔州时,杨延昭胳膊被箭射伤,但他坚持战斗,并且夺下了城池。然而,由宋太宗坐镇的东路却接连失利,被迫后撤。

大获全胜的辽军借机大举陈兵西路,这时西路的主要将帅出现了分歧。

杨业认为当时辽军士气正盛,不宜硬拼。但是急功近利的护军刘文裕却不听劝告,强令杨业出兵。在苦苦谏言无果以后,杨业不得已率部出征。在开拔以前,他和潘美、刘文裕约定,大军要在陈家谷口接应他。

虽然潘美确实设了接应的援兵,但是他久等不见杨业转战至此,就以为杨业是在乘胜追击,并因此下令撤兵。但其实杨业正领兵苦战,宋军伤亡惨重,直到黄昏时分才撤到陈家谷口。没有援军的杨业孤立无援,被俘后绝食殉国,走完了他壮烈的一生。

宋初的朝廷是赏罚分明的,所以潘美、刘文裕等人受到了惩处,杨家也得到了应有的嘉奖。

成功突围的杨延昭,为父丁忧三年后重返朝堂。他继承了杨业未完成的使命,扛起抗辽的重任。有一年辽军在冬天大举南下,很快打到了遂城。老百姓不免人心惶惶,但杨延昭却泰然自若地组织反击,打出了“铁遂城”的威名。

后来软弱的宋真宗不同意杨延昭立主出兵的建议,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但杨延昭依然在全力抗辽,坚守戍边大将的职责。杨延昭前后戍边二十多年,最鼎盛时统兵数万,捍卫着边境安全。他去世后,当地老百姓自发送他最后一程,闻者无不潸然泪下。

而杨延昭身后,他的儿子杨文广子承父业。杨文广镇守在边关,时刻准备收复幽燕。可惜志向还没实现,他就病逝于边关了。至此以后,杨家再无名将涌现,杨家将的辉煌也逐渐成为历史。

深究其原因,终归还是时代的悲哀。

致命原因在于国策

在儒学占统治地位的古代,“忠君爱国”不知是多少武将拼搏一生的终极理想。然而武将在前线开疆拓土时,他们的效忠的君主却未必想着如何嘉奖他们。尤其建立宋朝江山的宋太祖赵匡胤,他本就是武将出身。好不容易坐上了至尊之位,他根本不可能放心武将再掌重兵,更不希望有人重演他的“陈桥兵变”。

《宋史·太祖本纪》确实将这段历史记载为: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也就是说,赵匡胤率部驻扎陈桥时,他手下的将士们感觉到了天下没有圣主贤君。

所以寻觅良主的将士们,直接将象征至尊的黄袍穿在了赵匡胤身上,让赵匡胤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就匆忙成了“万岁爷”。

事实究竟是什么样早已无从考证,毕竟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我们只知道这次赵匡胤“毫无准备”地即位后,火速安排好了一切。从入主皇城到宣告新王朝成立,都顺利得出人意料。可以确定的是,无论称帝是否出于自愿,赵匡胤都尝到了手握重兵的甜头。

于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想法逐渐在赵匡胤心里扎下了根,那场史称“杯酒释兵权”的鸿门宴也逐渐酝酿成型。赵匡胤一场酒局,四两拨千斤地解决了心腹大患,将兵权收回到自己手中。

至此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也初见端倪。

宋朝以前,很多朝代都有“尚武”的风气。毕竟统治者就算不想开疆拓土,也需要武将来镇守边关。

但由此也造成了封疆大吏权威过大,乃至威胁皇权的问题,就比如唐末的藩镇割据。惨痛的历史摆在眼前,宋朝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并不奇怪。

其实北宋初年,“重文轻武”刚刚拉开序幕。虽然赵匡胤收回了那些拥他为皇的武将的兵权,但是他并没有猜忌所有武将。否则杨业根本没法在宋朝站稳脚跟,杨延昭也不会有机会子承父业,杨家将也就不可能出现在历史上。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的宋朝皇帝越来越平庸软弱,导致他们对武将的猜忌不断加深。因此,杨家不管是真的后继无人,还是根本不敢有人出头,留下了三代之后再无名将的遗憾。

但也不能因为“重文轻武”导致杨家再无名将,以及宋末软弱可欺乃至后期偏安一隅,就认为这个政策一无是处。

“重文轻武”的是是非非

其实,“重文轻武”从未被宋朝皇帝当成既定政策搬上台面。但是从宋朝历代皇帝的所作所为上,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的政策。宋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也不是强硬打压武将,而是以经济待遇换取政治稳定的。他不算是背信弃义之徒,没有让跟着自己打江山的武将钱权两空。

交还兵权的武将,虽然成了手里没有一兵一卒的“光杆司令”,但却延续了家族的荣耀。他们得到了赵匡胤丰厚的物质奖励,实权小了但官职依然显赫,基本都安享晚年、寿终正寝。

有的甚至还与皇家联姻,成了“皇亲国戚”,在当时这也是莫大的荣耀。至少比起历史上数不尽的“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要体面许多。

与此同时,赵匡胤及其后继者开始不断提高文臣的地位。到了真宗时期,形成了崇文风气深入人心,文人基本都追求“学而优则仕”。也涌现了田锡、范仲淹等一批垂范千古的文臣。与此同时,杨家将也正值鼎盛时期,杨延昭正在宋真宗的重用下建功立业。

因此至少在宋真宗当政初期,文武之间并没有很严重的失衡。但其实雍熙三年,也就是杨业殉国的那次伐辽失利,已经影响到了宋朝统治者的参战情绪。

随着辽国萧太后的励精图治,宋朝统治者畏战的情绪越来越高。直到签订澶渊之盟以后,文武之间平衡就慢慢被打破了。不仅杨延昭谏言主战没有被采纳,连文臣寇准也因为力促宋真宗御驾亲征而受到了牵连。在奸佞的恶意挑拨下,寇准惨遭贬谪。

奸佞弹劾寇准的理由是他意图逼宫,这样的罪名绝非小事。如果是武将有这样的嫌疑,恐怕连性命都难以保全。也好在寇准是个文臣,才只是被贬而已。

到了宋仁宗时期,由杨文广挑起杨家将大梁,这时杨家已经逐步走向没落。宋朝的“崇文”风气也越来越明显,“以文驭武”的制度逐渐定型。也就是说,掌握军队的权利逐渐被交给了文官。像杨家将这样武学传家的家族,被尘封在历史里也再正常不过。

然而宋朝面临的局面,绝非文臣能够收拾得了的。国库空虚、军队疲弱的宋朝,让周边的少数民族国家看到了入主中原的希望,所以他们不断南下进犯。可惜的是,宋朝统治者宁愿一再让步,也不肯让武将放手一搏。尤其宋高宗赵构,遇上岳飞这样的帅才,却偏信小人之言,留下了无尽的遗恨。

因此杨家将三代之后再无名将,虽然遗憾但也算因祸得福。否则“岳家军”的惨剧,很可能在“杨家将”身上提前上演。

结语

归根到底 封建制度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不过在更高统治者的一念之间。

参考文献:

[1] 康玉庆. 杨家将人物事迹新探[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1):135-138.

[2] 李印东,武超. 从“重武轻文”到“重文轻武”[J]. 搏击,2012,4(10):1-3,6.

[3] 张邦炜. 重文轻武:赵宋王朝的潜规则[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8-146.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8/519721.html

“为什么杨家将三代之后,就没再出过名将?一个致命原因不能忽视” 的相关文章

韦孝宽:南北朝时期军事家,他参与过哪些战争?

韦孝宽:南北朝时期军事家,他参与过哪些战争?

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武威太守韦旭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孝宽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昇迁,成功指挥玉璧之战,攻灭北齐统一北方,...

王浑:曹魏司空王昶之子,魏晋八君子之一

王浑:曹魏司空王昶之子,魏晋八君子之一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魏晋时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浑早年为大将军曹爽的掾吏,高平陵政变后,循例免官,出任怀县县令、散骑侍郎等职,袭封京陵县侯。西晋王朝建立后,加号扬烈将军,历任征虏...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死十一名大将 诸葛亮败的有多惨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死十一名大将 诸葛亮败的有多惨

还不知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11位大将战死,败得有多惨?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是清代诗人赵藩在诸葛孔明墓前题下的,同时也是对诸葛孔明后半生的写照。尤其是他数次北伐无功而返,劳民伤财,以至蜀汉王朝国...

杨修如此才华横溢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杨修如此才华横溢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要除掉才华横溢的杨修?这3点原因让杨修必死无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战乱,各方势力为了争霸天下不择手段,争权夺利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曹操生性多疑,死在他身上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杨修的死,更是成为了千百年来热门的话题。曹操虽然生性多疑,但为了博得...

司马睦:西晋宗室、诸侯王,他为何被降爵?

司马睦:西晋宗室、诸侯王,他为何被降爵?

司马睦(?―291年),字子友,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六弟曹魏中郎司马进之子,谯刚王司马逊之弟,著名史学家司马彪的父亲,西晋宗室、诸侯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睦初在曹魏时,封安平亭侯,任侍御史。西晋建立后,封中山王。咸宁三年(277年),因罪降封丹水县侯...

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为何不杀曹操夺回大权

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为何不杀曹操夺回大权

还不知道:汉献帝为何不刺杀曹操夺回大权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从登基第一天起,就是权臣手中的傀儡,先后多次被不同的权臣所控制,他当了31年的傀儡皇帝,然后被权臣逼迫禅让帝位,最终他安享富贵,得以善终,这位皇帝就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

司马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斗不过司马伦?

司马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斗不过司马伦?

司马允,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子,西晋宗室、诸侯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晋时期,曾出现过一次遍布全国的,由西晋皇族为主角,互相征战不休,互相争夺权力的一场大动乱,史称“八王之乱”。皇族争权历来有之,哪个朝代都不可避免,只不过看规模大小而已,是否在国家承受的范围之内。“八王之乱”的起因和...

西晋灭亡之后 司马家族的下场到底有多惨

西晋灭亡之后 司马家族的下场到底有多惨

对西晋的司马氏家族结局如何?几乎全部被灭,远不及曹魏安全下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经营多年都不能完成统一,最后竟然被西晋捡了大便宜。本以为这样的统一大国承接了三国的实力,应该非常强悍,统治的时间也会更为长久,但谁也没想到西晋居然是个短命王朝,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