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孙之獬为什么提出剃发易服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8-15)200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清朝初期,对全国实行的《剃发令》最早是由一位 *** 提出,他就是孙之獬。孙之獬是明朝进士,后来跟随魏忠贤一党,日子过的那叫一个舒舒服服。等崇祯皇帝除掉魏忠贤后,孙之獬虽免去一死,但被朝廷革职为民。后来清军入关,孙之獬为了讨好他们,主动剃发易服,此举遭到了汉臣的鄙视。结果他便主动提出推行《剃发令》,所以这条法令他算是始作俑者。

孙之獬,在明末清初时期,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所作所为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极为不光彩的一页。在明朝期间,孙之獬投靠阉党,被革职为民。满清入关后,他主动上书清廷,倡议“剃发易服”,给汉民族留下了极为痛苦的记忆,被汉族人骂作“汉奸”。

那么,孙之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会被人肢解而死呢?

孙之獬是山东省淄川县人,生于明万历十九年。万历四十三年,24岁的孙之獬中举人。天启二年,31岁的他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任职翰林院检讨。两年后,孙之獬的父亲去世,他回家奔丧,期满后回京升职为翰林院侍讲,官至正六品。天启7年间,受命担任顺天乡试主考宫。

孙之獬发迹之时,正是阉党魏忠贤权盛之际。孙之獬依附魏忠贤,捞取了不少好处,也跟着魏党吃香喝辣。

不过,这样的好日子,随着崇祯帝朱由检的即位戛然而止。

崇祯帝即位后,开始对魏忠贤进行清算。在魏忠贤上吊自杀后,官员们纷纷上疏,要求崇祯帝下旨,销毁由魏忠贤主持编撰的《三朝要典》。

按理说,孙之獬应该是识时务的,阉党已覆灭,其著作自然在毁禁之列。但孙之獬居然逆流而动,上奏请求崇祯帝为《三朝要典》作序,这显然是极为不明智的举动。

好在崇祯帝不糊涂,下定决心焚毁《要典》。孙之獬急了,跑到崇祯帝面前,痛哭流涕地高喊着“《要典》必不可毁”。回来后,又给皇帝上了一疏,力陈不能焚毁《要典》的理由。

孙之獬的执迷不悟,终于惹恼了崇祯帝,他被一纸诏书“削籍”,回到老家临川,做了一名乡绅。

满清入关后,53岁的孙之獬响应号召,和众多的明朝官员投入了清廷的怀抱,被原职录用。而后,又被升任为礼部右侍郎,做到了二品高官的位置。

孙之獬满心感恩,寻思着大清对咱不错,咱是不是应该有所表示啊。

适逢清廷倡导 *** “剃发易服”。孙之獬认为报答清廷的机会来了,不但自己之一个带头剃发换装,还命令府里的一干众人全部效仿他,分分钟就剃发易服完成。《顺治实录》载:“孙之獬于众人未薙发之前、即行薙发。举家男妇、皆效满装。”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清廷在上朝的时候,满汉官员是分两班站立的。孙之獬站汉班吧,汉臣因他从满俗而不屑与之为伍。站满班吧,满臣又认为他是汉臣而不受。这搞得孙之獬狼狈不堪,闹出诸多笑话。

孙之獬一怒之下,干脆上疏皇上:“陛下平定中国,万里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就是这一份奏折,让清廷下定决心颁发剃发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自此,满汉之争进入白热化,各地 *** 纷纷揭竿而起“保我发肤”,反对满清的统治,无数汉族民众为此遭到屠戮。

当然了,满清推行“剃发令”是既定政策,不能全赖在孙之獬一人身上。即便没有孙之獬的迎合之举,满清也会一如既往地将“剃发令”贯彻到底。只不过孙之獬刚好迎合了满清而已。

顺治三年,孙之獬因在招抚江西时玩忽职守,将朝廷官职私相授受,擅自为军事将领加官。这引起了清廷的猜忌和怀疑,于是他被贬职回到家乡淄川。

恰好在此时,高苑人谢迁率千余众组成义军,举起大旗反清。

顺治五年7月,义军攻到临川城下。淄川知县刘修己病急乱投医,抓住赋闲在家的孙之獬这根稻草,希望他能施以援手。

没想到,临川城内的义军细作乘人不备,里应外合,从城墙上垂下绳索,引导义军士兵攀上城墙,进入城内,并打开了城门。临川城瞬间被义军攻破了。

孙之獬成了义军的俘虏。

谢迁劝说这位朝廷前高官投降,却遭到了孙之獬的破口大骂。义军只好将他关入大牢,希望他能改变初衷。但孙之獬仍然怒骂不止,而且一连绝食五天。

被逼急的义军想出了一个损招,将孙之獬的4个孙子绑来,逼迫他投降。但孙之獬还是不为所动,宁死不降。义军又当着孙之獬的面,逐一砍下了他孙子的人头,孙之獬依然高声叫骂。

气疯了的义军,随后用针线把他的嘴唇缝了起来,还是阻挡不了他发出低吼的呜咽声。最后,义军将他肢解了。

当然,有一种传说来自于谈迁的《北游录》。说义军对孙之獬的变节行为深恶痛绝,在将他杀死后,用锥子遍刺其身,并插上头发,意为“我为汝种发”,以报复他上疏“剃发易服”的行为。

不过,这种传说不见于任何正史书籍。

倒是孙之獬死后,清廷不但没有为他发放一丁点抚恤,反而后来还将他编入了《贰臣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8/520574.html

“孙之獬为什么提出剃发易服” 的相关文章

年羹尧作为清朝抚远大将军 雍正为何着急杀他

年羹尧作为清朝抚远大将军 雍正为何着急杀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为什么必须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年羹尧,如果对清朝历史有所了解的人,我想对这个人物一定不会陌生。没错,他就是雍正初年大名鼎鼎、平定了西北罗伯藏丹津叛乱的钦命抚远大将军。可有些小伙伴一定也会有疑惑,如此位高权重、声明赫赫的大人物...

子婴是秦始皇什么 人 子婴为何没有被胡亥弄死

子婴是秦始皇什么 人 子婴为何没有被胡亥弄死

对秦王子婴会是谁的儿子?他为什么没有被胡亥处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王子婴是谁的儿子?这个问题一直是史学家的一个千古之谜。史书上对他的记载比较少,而且对于他是谁的儿子更是众说纷纭。子婴又被称为秦三世,在他身上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他的身世,他和秦始皇究竟是什么关系?...

赵俨:三国时期曹魏名臣,熟读经史,精明强干

赵俨:三国时期曹魏名臣,熟读经史,精明强干

赵俨(171~245年),字伯然,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熟读经史,精明强干。建安二年,投靠大将军曹操之后,起家朗陵县令,历任司空府掾、司空主薄、都督护军、扶风太守等职。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历任魏国侍中、驸...

张永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永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永,沉浮官场褒贬不一的明朝宦官。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张永净身入宫时年仅10岁,因善于察言观色而得以调往东宫侍奉“好骑射”的太子朱照厚,从而练出一身好功夫。朱照厚变身明武宗后,张永升任御用监太监。他仗着皇上撑腰,明目张胆奏请皇上将已故太监交还朝廷的大片庄田赏赐自己...

如果三顾茅庐的人换成孙权和曹操 诸葛亮的隆中对又是什么样的

如果三顾茅庐的人换成孙权和曹操 诸葛亮的隆中对又是什么样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顾茅庐的是孙权或者曹操,诸葛亮的隆中对会怎么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首先刘备可以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是因为以他当时的地位,他是可以放下这个身段的。而孙权和曹操则不同,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孙策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切,文臣武将兼具。而曹操更是在起事之初...

如果历史上没有多尔衮,清朝还会存在吗?

如果历史上没有多尔衮,清朝还会存在吗?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仔细观察历史我们会发现,往往最大的变动就是由几个最关键的人推动的,那么如果没有多尔衮,大一统的清朝还会存在吗?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一、多尔衮退出皇位竞争,保证了集团的团结。皇太极死得比较突然,压根就没留下遗嘱。他的儿子们和弟弟们,都是夺位热门。尤其是他的长子豪格,和...

韩信在历史上到底有多厉害 底层到将军只用了四年

韩信在历史上到底有多厉害 底层到将军只用了四年

对历史上的韩信到底有多厉害?从流浪汉到大将军,他仅用了4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是木兰诗里面关于战场的描绘。我们从中可以感受战场的残酷,还有从中脱颖而出的英雄气概。面对那恐怖的战场,正如当年明月先生所说,我们大部分人看到残肢与鲜血头颅横...

官渡之战袁绍实力比曹操还要大 曹操是怎么打败袁绍的

官渡之战袁绍实力比曹操还要大 曹操是怎么打败袁绍的

还不知道:官渡之战,曹操如何打败袁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导语:《三国演义》虽然七分虚、三分实,但罗贯中通过自己的方式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战乱纷飞、鼓角争鸣的乱世。在三国时期,除了各位枭雄的雄才大略、各位战将的气吞山河,更少不了背后那些运筹帷幄的谋士。谋士,在《三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