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井陉之战”谈韩信的本事是怎么来的
“井陉之战”是韩信军事生涯的亮点之一,当时韩信受命攻打北方的魏国、代国、赵国、燕国和齐国,“井陉之战”发生在攻打赵国的时候。
汉军在拿下赵国之后俘虏了一个人,名叫李左车,韩信亲自给李左车松绑,并向他讨教。原来啊,在这场战斗之前,李左车就给赵军的统帅陈馀出主意,说井陉这个地方非常狭窄,运粮草的车只能一辆一辆的过,可这个地方又是韩信进军的必经之地,您只要给我三万人马,我从小路偷袭截断韩信的粮草并拦住他们的退路,您再坚守不战拖延汉军,这样汉军进不得退不得,用不了十天我就能拿下韩信的人头。
这绝对是一条妙计,可陈馀这个人有点傲气,也可以说迂腐吧,他觉得自己的兵力远胜过汉军,不想用这样的阴谋诡计,那李左车干着急也没有用。韩信本来就担心李左车的这一招,听说陈馀不想放下尊严,就大胆的进军拿下了赵国。
要说李左车也不是一般人,他是战国赵国名将李牧的后代,简单说说李牧的两大亮点:之一,以前匈奴人欺负赵国,李牧去守边把匈奴给打的,十几年不敢靠近赵国;第二,秦国后期屡次攻打赵国,在李牧面前一点便宜都占不到,只好出阴招陷害李牧,赵王杀掉李牧之后,赵国也就没救了。(凝听历史在前面发过两篇关于李牧的文章,感兴趣的可以翻到前面看看)
韩信恭恭敬敬的向李左车请教,要不是陈馀不用先生之言,我就栽到赵国这了,以后的路怎么走,您还要指教我。李左车谦虚一番后告诉韩信,你现在拿下魏国、代国和赵国,表面看起来风头正劲,可士兵们已经是疲惫不堪了,要是下一步燕国坚守不战跟你耗着,时间一长齐国也知道怎么对付汉军了,拿不下这两个国家,汉王就没资本战胜项王,那时候您麻烦就大了。倒不如不要武力攻打燕国和齐国,现在您的威望和战绩都摆在那里,就摆在那里不要露破绽,每天大酒大肉的犒劳将士,做出一副要攻打燕国的姿态,让燕国人难受去吧,您再派人使者晓之以利害去招降他们,燕国人肯定就投降了,燕国一投降,下一步齐国也会投降。
韩信就按照李左车的去做了,燕国果然投降,之后刘邦派使者去劝降齐国,齐国也同意归顺了,只是韩信为了立功,趁齐国不防备出兵占领了齐国,可从战略上来讲,李左车所说的都中了。
从“井陉之战”向李左车请教能看出,韩信是一个会虚心求教的人,韩信的本事必定有一部分是跟别人学来的。我们再翻过去看看韩信的过往接触的本事人,项梁是肯定不能漏下的。
项梁是项羽的叔叔,爷俩起义之后,韩信就投靠项梁从军了,要知道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代,脑袋里有世家传下来的兵法,项羽的这方面本事就是跟他学的,韩信对军事感兴趣,在跟随项梁这么多年征战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学的东西肯定不少。这个也不是我这么瞎猜测的,主要有两点依据:之一个,项梁死后韩信追随项羽,他几次给项羽出谋划策,大概就是这仗该怎么怎么打,虽然项羽都没有用韩信的 *** ,可足可以说明韩信已经学到了东西,这些东西已经让他自信到可以给统帅出主意了;第二个,韩信得不到项羽赏识后投靠了刘邦,在跟萧何几次谈话之后,萧何对他是万分敬佩,以至于向刘邦推荐韩信做大将军。萧何那些年见过的人多了,能让他向刘邦这样推荐的,也只有韩信一个,这一切就发生在韩信离开项羽之后。
江湖上也有这么一种分析,说韩信年轻的时候喜欢佩戴宝剑,那个年代宝剑都是有身份人的象征,韩信应该是贵族的后代,家里可能会藏着兵法之类的东西,就说韩信也可能有家传的兵法。这也是一种说法,不过单单拿一把宝剑来做证据,显得过于单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