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斯大林为什么可以打败希特勒?看看这些被处死的将军数量就明白了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1-08)690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编辑:戈瑾辞

前言

当谈到军事统帅时,我们常听到一句俗语:“慈不掌兵”。在这个话题下,理智和冷酷这两个品质显得尤为重要。让我们来讨论一下二战中哪位统帅体现了更佳的冷酷品质。

但更佳的冷酷将军绝对不是希特勒,而是斯大林。为什么这么说呢?

奇迹般的苏德之战

1940年的七月,纳粹德国在战场上威风凛凛,似乎势不可挡。他们以闪击法国为例,用仅仅39天的时间,征服了曾经号称欧洲之一陆军的法国。而英国尽管经历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但只能靠英吉利海峡和强大的海军保卫本土。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德国军队在战争初期表现出色,所向披靡。短短三周内,苏联就损失了大量军事装备和人力资源。超过3000门大炮、2000架飞机、1500辆坦克以及60多万红军士兵丧生或被俘。

苏联在二战期间,特别是明斯克和基辅的战役中,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数以十万计的士兵在战场上牺牲,情况实在让人揪心。想想看,到了莫斯科会战之前,苏联军队的损失已经超出人的想象,达到了300万人之多。而根据官方数据,苏联的军队总兵力仅仅是400万人左右。

就算到了1942年,苏联开始发起反击,但是战争的代价依旧是震撼人心的。在那一年,苏联的士兵有高达325万人战死、被俘或是下落不明。另外,还有400万的士兵受伤或者成了残疾。

在这种几乎无法想象的损失面前,苏联不仅没被打垮,反而在战争结束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舞台上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真得让人惊叹,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就得聊聊当时的苏联领袖,斯大林。这位被称为“钢铁慈父”的领导人,在战争期间的所作所为,确实值得一谈。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面对着战争带来的一次又一次的重创,但是他们像顽强的战士一样,一次次站了起来。对于斯大林个人而言,他的决策和应对战争的方式,同样受到了后人的无数评价和讨论。有人说他铁血无情,有人说他英明果断。但不管如何,他在战争中的角色和他对苏联后来的影响,那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到了1942年,苏联的军队虽然已经遭受了难以计数的损失,但他们的反攻却如同凤凰涅槃般崛起。这其中的斗志和力量,确实难以用言语来完全表达。

严苛的斯大林

在我们的共同记忆中,希特勒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极度残忍的人,这主要是因为他实施了针对犹太人的残酷种族灭绝政策,导致许多犹太人在那段时期失去了生命。

然而实际上与希特勒相比,斯大林的残忍程度也毫不逊色。不同的是斯大林将他的严苛政策主要用在了苏联军队的将领和士兵身上,而不是针对那些无辜的平民百姓。

他特地成立了督战队,负责监督战场上和即将上战场的士兵,一旦发现有士兵试图逃离战场,督战队可以立即执行死刑,无需事先征求许可。斯大林还实施了所谓的“连坐”政策,类似于古代的“连坐”,即一个人犯错,就会波及到与之有关的其他人,他们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在斯大林的统治下,如果有士兵因为害怕战斗而逃离战场,不仅他本人会受到严厉惩罚,他的家人和战友也将因此受到严重处罚。由于斯大林采取的这种近乎残酷的手段,许多苏联士兵不是死在敌人手里,而是死在了自己同胞的手中。

高压政策 “连坐”盛行

希特勒那个人对犹太人怎么样,简直是仇恨到骨子里。他那个恨,不分老少、不管你干啥,只要是犹太人就得倒霉。但说到斯大林,这货的清洗名单就挺特别的,不是针对普通人民,他是直接盯上了苏联红军里头的高级军官们。这一点和希特勒可是大不一样,特别是在那个苏德战争期间。

说起苏德战争,那也叫卫国战争,是1941年到1945年之间发生的。这场战争,打得特别惨烈,是二战时期最血腥的一幕。希特勒那边虽然在1944年搞了一次大清洗,干掉了20个将军,但比起斯大林来,那数字就弱爆了。

斯大林可是狠心得很,一不做二不休,清洗了450个苏联的大头目,3个元帅、13个大将、9个上将和50多个军长都没逃过他的魔掌。

这个事儿要追溯到1934年,那时候苏联有个大清洗运动,就是因为一个叫基洛夫的家伙被暗杀了,斯大林就趁机在全国范围内搞事情。那段时间,简直就是恐怖的代名词,想那喀秋莎火箭炮的发明者朗格马克都没逃过去,总共有68.2万人因此丧命。

虽然说这样的极端做法可能是为了保持军队战斗的积极性,但真的太残忍了。斯大林不仅对逃兵下手,还搞了个类似古代中国的“连坐法”,就是逃兵他们的家人和亲戚朋友,全都得跟着倒霉。

这种方式说白了就是残暴,斯大林的铁腕虽然是想保证大家都拼命打仗,胜利归来,但这办法也太狠了点。很多苏联的将领、普通士兵,还有老百姓,只要在战场上稍有不如意,逃跑啊什么的,等待他们的就是无情的惩罚。

在那样艰难的岁月里,真的让人琢磨,苏联是怎么撑过来的,斯大林那种狠辣的手段到底有没有帮上大忙?这事儿,可不简单,得好好想想。

战争的反思

苏联最终的胜利不仅仅是靠苏联军民的高昂战斗意志和卓越作战能力,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苏联寒冷的气候条件、德国战线过长导致补给不及时、德国内部生产停滞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战局的发展。

在苏联的战胜中,寒冷的天气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军队在严寒的俄罗斯冬季陷入了困境,这一自然条件对于苏联的有利作战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德国由于战线过长,补给线路难以维持,这削弱了他们的作战能力。

德国内部生产停滞也对战争结果产生了影响。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的战争机器逐渐面临生产力下降的问题,无法满足持续战争的需求。

然而,回顾斯大林的高压政策时,我们难以简单评价这种政策是对还是错。历史的复杂性让我们不容易下定论。历史的长河充满了是非因果、成败对错,我们只能通过深入思考和反思历史经验,吸取教训,以期使未来的我们能够更好地前进。

历史教会我们,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影响着战争和政策的结果。在审视历史时,我们应当谦虚和谨慎,以更全面的视角理解事件,并将这些经验应用于我们的未来发展。这是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方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1/544772.html

“斯大林为什么可以打败希特勒?看看这些被处死的将军数量就明白了”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真心匡扶汉室的人只有四个 刘备和诸葛亮不在其中

三国时期真心匡扶汉室的人只有四个 刘备和诸葛亮不在其中

对三国中真心想要匡扶汉室的只有4个人,刘备、诸葛亮并不在其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汉室衰微,有人打起了篡汉自立的主意,比如董卓,比如袁术;也有人割据一方,过自己的小日子,比如刘璋,比如刘表;也有人真心想要匡扶汉室,但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刘备和诸葛亮并不在其中...

卫子夫最后之所以选择自缢,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卫子夫最后之所以选择自缢,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卫子夫的一生完美地验证了现实生活远比小说精彩。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在汉宫49年,居后位38年。历史上对其评价极高,赞其为";一代贤后";。有句话叫“哀莫大于心死”,卫子夫最后之所以选择自缢,主要是因为她的心已经死了。受野...

李斯最后的结局有多惨?为何无一人替他求情?

李斯最后的结局有多惨?为何无一人替他求情?

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封建基础。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李斯在秦朝的历史颇为励志。李斯是秦朝后期有名的人才,可以说是嬴政的左膀右臂。秦始皇没有死的时候,李斯的人生是“开挂”的人生,秦始皇一死,他先是被人胁迫,后来遭排挤,最后被腰斩,李斯的晚期,正...

妺喜为什么被称为红颜祸水?她有哪些事迹?

妺喜为什么被称为红颜祸水?她有哪些事迹?

妺(mò)喜,嬉(喜)姓,生卒年不详,亦作妺嬉、末喜、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元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夏桀的王后妹喜,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历史上的记载也是非常少的,可当你听到这样的标签,“红颜祸水第一人”,“中国历史记载亡国王后第一人”,“千古狐狸精第...

马谡: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得诸葛亮器重

马谡: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得诸葛亮器重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史》中对朱高炽的作为圈点到位,可谓高度盛赞,朱高炽的庙号为“仁”,而“仁”这个字却很特殊,更不是随便获封的。在我国历史上,能称“仁宗”的皇帝屈指可数,要得到这个称号,首先他在位期间...

桓范为了房子真的谋杀下属吗 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桓范为了房子真的谋杀下属吗 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桓范为了房产,不惜要谋害下属?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桓范在三国群英聚会的局面下,其实是个不起眼的人物。诸葛亮、司马懿、曹操这些人要比他闪亮得多,不过桓范的子孙后代中,有一票非常著名的人物。桓范是谯郡龙亢桓氏第六世中的一个人物,也是士族大家。虽然族谱散落,但是根据田余...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逊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黄初三年(222...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