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丕见两头牛打架,让曹植作诗,却不能有“牛”字,后来流传千古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01-10)650

前言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时代,三位杰出的文学家——曹操、曹丕和曹植,共同谱写了建安文学的辉煌篇章,被后人誉为“三曹”。

曹操一方面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方面在文学上也有卓越的成就,他的《短歌行》等作品被誉为经典之作。曹丕登基成为魏国帝王,不仅在政治上有建树,文学方面也有所成就。而曹植,地位更低,却是三人中文学成就更高的,他的《洛神赋》、《登台赋》等作品至今仍为后人推崇。

然而,天才往往容易招致嫉妒之心,曹植的才华引起了哥哥曹丕的猜忌。曹丕时刻担心曹植夺位,因此经常设法为难他。在这种背景下,流传千古的《七步诗》应运而生。

《七步诗》是曹植为了感动哥哥曹丕而创作的,诗中情真意切,表达了对家国的忠诚和对亲情的感激。然而,即便这首诗感动了一时,曹丕对曹植的猜忌并未消减,反而更加加剧了。

曹丕为难曹植的手段丰富多彩。有一次,曹丕看到两头牛在打架,便提出要曹植作诗,但诗中却不能出现“牛”字。曹丕意图通过这个巧妙的题材考察曹植的才华,但聪明的曹植又是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呢?

角力在牛角尘埃,考验在诗意字里行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曹魏的宫廷迎来了少有的宁静。曹丕和曹植两兄弟并肩行走在御花园,欣赏着盛开的花朵。

曹丕作为曹操的长子,从小就承载着沉甸甸的期望。他渴望证明自己,为了争夺继承权,他时刻警惕着可能的政敌。即便是自己的弟弟,在曹丕眼中也不能完全信任。

曹丕性格多疑,善妒,这是他多年在宫廷生存的结果。他见识过无数宫廷权力争斗背后隐藏的血腥与残酷,也目睹过自己父亲如何通过无情的手段铲除异己。

于是从小到大,戒备之心深植曹丕心中。哪怕面对自己的亲人,他也总是不由自主地怀疑着,生怕有一天自己会被同一个家族的兄弟踹下权力宝座。

相比之下,曹植这个幼子却拥有与众不同的文采。他的诗词从小就受到父亲曹操的喜爱,颇有文坛新星的架势。曹丕看着才华横溢的幼弟,心中既有嫉妒,又存有敬畏。

曹植矜持温和,不似他那警惕性极强的大哥。他博览群书,对文字有着与生俱来的敏锐嗅觉与天赋。可正因如此,文学上的才华竟成了权力缺口,引来了兄长由衷的惶恐不安。

就在两人走到御花园一隅时,两头牛突然闯入视野,角力起来。它们发出低沉的鸣声,蹄踏地面,尘土飞扬。

曹丕顿时眼前一亮。一时兴起,他决定利用这一场景向曹植的文学造诣发起挑战。于是他不假思索地开口:“植弟,你看这两头牛正畅快淋漓地较量,不知可否激发你的文思,赋一篇带节奏的诗词如何?”

曹植正欣赏着牛角相撞时劲风萧萧的景象,听了曹丕的要求轻轻一笑:“原来兄长也想领教领教我七绝的水平?只是不知题目定了否?”

“就以眼前这番景色为主题吧。”曹丕眯起眼睛,“但是,有个限制——诗里不可用到‘牛’字!”

曹植一愣,很快意识到背后必定有考量。他了解自己兄长的性格,这场景不过是他又一次试探和挑战的借口。只是没想到,考验的形式竟是如此文雅的诗词较量。

神来之笔,巧妙应对的佳构

曹植沉吟片刻,开口吟诵道:“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这八句诗巧妙地描绘了两头牛的角斗场面,却丝毫不见“牛”字。曹丕听后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他没想到曹植能那么快应对这个难题。

曹丕脑中快速过着刚才的诗意:角斗、尘埃、不相上下却也难分高下——这般犀利的笔触与巧妙的绕字,竟是兄弟一瞬之间的所作所为!

他轻轻啧了一声,只是还没开口,就见曹植若有所思地望着自己,眼中隐约有些失望的情绪在荡漾。

“怎么?难不成我这一题,就难倒了才高八斗的曹植郎才?”曹丕哂笑一声,故作轻松。

“不敢当。”曹植淡淡回应,“只是想着,我们兄弟之间,何须这样图文不符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呢?”语毕,他摇了摇头,算是自己给了自己一个答案。

看出曹植的态度,曹丕脸上的笑意稍稍一收。但很快,他胸有成竹地开口道:“既然如此,我再出一个题目,希望植弟能以‘兄弟’为主题,再吟一首。当然,诗中也不能出现‘兄弟’二字。”

曹植听后不禁微微一震。兄弟,如此沉重的主题,又如何能巧舌绕开?他看着曹丕,后者眼中隐含的分明是戒心,和一丝丝期待自己失手的预期。

彼时的曹丕,内心各种想法和情感交织在一起。他期待宿命的兄弟能在他精心设下的题目中栽一跤,好证明自己的警惕之心并非杞人忧天。

然而另一方面,他又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这样的举动,就像宫廷里那些唯恐自己失势而使诽谤排挤自己的小人一样滑稽可笑。

只是长久以来的生存法则让他无暇顾及其他,哪怕面前的人是自己最亲近的骨肉......

七步一吟,千古流传扬名四海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吟诵道。

这首“七步诗”字字珠玑,恰如其分地隐去了“兄弟”二字,却又在隽永的意境中道出了亲情的伤感与无奈。

曹丕听后,脸上闪过复杂的神采。他大概没想到,自己随意而戒心十足的一个要求,竟然催生出这样蕴藉深意的佳作。

那层层叠叠的意象,豆泣釜中,豆与萁本是同根生,相煎太急,何其可惜。曹丕一时之间难以做出评论,只觉自己仿佛站在曹植所构建的意境之中,成为一颗与另一颗豆子,在同一个窄小的釜中相互煎熬。

他隐约意识到,曹植这首七步诗的深层含义,不仅在于巧妙地隐去了“兄弟”二字,更在于以优美脉络暗喻了兄弟亲情这一主题本身。

“植弟此诗意境深远,让我不得不佩服你的才华。”曹丕终于沉声开口,“但这其中似有我们兄弟之间难以捉摸的情感在流转,不知你作此诗何意?”

曹植淡淡一笑,眼中是难以掩盖的哀愁:“兄长言重了,我只是想着,做兄弟的,何必较真权力得失,相煎太急,岂不可惜我们手足的情分?”

霎时间,一种奇妙的感觉击中了曹丕。在曹植的话语中,他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的倒影。这个总是戒备着自己,警惕自己的弟弟,在柔和的词句下却道出了兄弟之情最本真的情谊。

似乎一瞬间,自己铤而走险的试探与戒备,都变得多么的愚蠢和无谓。他恍然明白,自己其实并不孤单,背后一直有这位聪慧内敛的兄弟在支持着自己,哪怕自己从未如此想过。

无言之中,一种久违的,家人般的情感在两人心中萌动。也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一曲佳作胜过千言万语,以温柔的姿态化解心结,指引人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1/569757.html

“曹丕见两头牛打架,让曹植作诗,却不能有“牛”字,后来流传千古” 的相关文章

郭衍:北周至隋朝时期大臣,善于揣摸圣意,深得隋炀帝宠信

郭衍:北周至隋朝时期大臣,善于揣摸圣意,深得隋炀帝宠信

郭衍(554~611),字彦文,太原介休人。北周、隋朝时期大臣,曹魏雍州刺史郭淮九世孙,西魏侍中郭崇之子。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少时骁勇,善于骑射。仕北周, 依附陈王宇文纯,迁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武强县公。多次讨伐北齐,平定尉迟迥叛乱。...

都说清承明制 清朝皇帝为何不像明朝皇帝一样个性十足

都说清承明制 清朝皇帝为何不像明朝皇帝一样个性十足

还不知道:清承明制,为何明朝皇帝多是个性十足,清朝皇帝多是自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清是我封建王朝史上的最后两个王朝,是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及君主专制的集大成者。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所建立,后因宦官当道朝臣腐败而轰然倒塌,自之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朝,清入关后几乎全程...

吕蒙杀了关羽后不久也死了 吕蒙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吕蒙杀了关羽后不久也死了 吕蒙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对为什么吕蒙杀了关羽之后,吕蒙也突然死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我最佩服的就是罗贯中,按照道理来说,前脚关羽死了,后脚吕蒙就跟着去了,两者之间好像有着什么必要的关联。基于这点,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吕蒙白衣渡江袭击荆州,夺了关羽的后方,使得关羽...

刘放在曹魏是什么地位?他支持曹丕篡汉的原因是什么

刘放在曹魏是什么地位?他支持曹丕篡汉的原因是什么

刘放,字子弃,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西乡侯刘容的后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违背汉朝祖制,迫使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黄初元年(220年),魏王曹丕更是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了曹魏。刘放身为汉朝宗室后裔与东汉重臣,为何对曹操与曹丕的僭越之举表示支持而...

朱祁钰都做了八年的皇帝 夺门之变为何能轻易被废

朱祁钰都做了八年的皇帝 夺门之变为何能轻易被废

还不知道:朱祁钰当了八年皇帝,为什么一场夺门之变就能轻易而举的废掉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祁钰,一个苦命的明君。被逼当皇帝,又被逼退位,一生都好似一个傀儡皇帝。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他临危受命,硬着头皮做了一个可能会让自己背负上亡国之君恶名的皇帝。但是,当他勤勤恳...

杨素没有夺取杨广的皇帝,是因为什么原因?

杨素没有夺取杨广的皇帝,是因为什么原因?

杨素是隋朝开国功臣,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诗人。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隋朝的权臣杨素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他能力卓著,为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杨广当了皇帝以后,他又在朝中唯我独尊,一手遮天。那时候的杨素,已经完全具备了夺位的条件。但是,最终另一个权臣宇文化及杀...

作为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又是和珅的儿媳 十公主晚年为何过得那么惨

作为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又是和珅的儿媳 十公主晚年为何过得那么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她是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和珅的儿媳妇,为何晚年却过得落寞孤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个乾隆皇帝的第十个女儿就是固伦和孝公主,很多人认为她晚年过得很凄苦,不过我认为人家的后半生过的可不凄惨,锦衣玉食,绫罗绸缎那肯定都是少不了。只能说由于丈夫的去世,导...

有哪些与蒋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蒋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