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派周总理慰问一名保姆,周总理:我代毛主席谢谢你
解放后,毛主席日理万机。但在百忙之中他也牵挂着故人,有一日毛主席将周总理请了过来,语气认真的想要拜托周总理为他做一件事。
周总理见毛主席如此郑重其事,不免也严肃起来,岂料毛主席点燃一支烟,缓缓的说道:
“我们重庆谈判那段时间你还记得吧?”
周总理点点头,不明所以的望着毛主席,只听他又说道:
“当时照顾我们的保姆,如今不知道生活的怎么样了,我现在不太方便,劳烦你要是有时间就代我去探望一下她!”
毛主席鲜少因自己的私事麻烦别人,但此时为何因一个保姆而拜托周总理呢?这个保姆又是什么人?他们其中又有什么渊源?
重庆谈判 处处危机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共两党在蒋介石的主导下,全国又陷入了剑拔弩张的氛围里。人民疲于战争,诉诸和平,可蒋介石却一意孤行,他的态度让全国民主人士和我党都颇为不满。
好在如今我党已然不是若干年前孤立无援的状态,拥有中原解放区的我们,此时化被动为主动,要与 *** 进行谈判。
于是1945年,我国 *** 人,即毛主席、周总理等一行人踏上飞机,奔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蒋介石想用阴谋诡计,绊住毛主席的脚步,但无奈在各界人士的监督下,蒋介石迟迟没有下手的机会。而毛主席也深知这是一场鸿门宴,如果在重庆只听蒋介石的安排,必然会让自己身陷囹圄。
为了保证毛主席的人身安全,周总理已然悄悄来到重庆为毛主席打点,但周总理安排的公寓地方比较偏僻,并且周总理发现,这座公寓附近最近又搬来几户人家。周总理相中的公寓地理位置幽静,地方狭小,周围都是树林,目的就是想做掩护。
人烟稀少的情况下,怎么几天时间就接二连三搬来新住户?周总理深知情况不妙,于是他特意派人打听了一番,发现这几个人行踪不定,并且时常在他安排的公寓附近徘徊。
如此明目张胆,可想而知这些人来者不善。最后在我党强大的情报网的调查之下,这几位神秘“邻居”的真实身份,其实就是 *** 。
想来蒋介石已然按捺不住,估计是要制造一些意外,威胁毛主席的人身安全。面对如此星罗密布的特务网,周总理并没有声张消息,而是制造假象,假装不知情,仍要入住公寓,实际上他早已秘密联系张治中,打算将毛主席安排到张治中家里暂居。
好在张治中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他知道蒋介石的不义之举,因此得知此事后,张治中即刻主动联系了毛主席,希望他能下榻寒舍,来这里短居几日完成谈判任务。
张治中将军在重庆的府邸位于清寺的桂园中山路,虽然住宅面积不大,但张治中承诺安全性和隐蔽性极高,汽车进出方便,并且他会派士兵做好毛主席的安保工作。
同时张治中承诺不会将毛主席住在这里的消息散播出去,有了张治中的承诺和保证,毛主席与周总理终于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但毛主席一行人并不多,平时还要接洽各路人马,处理谈判的日常工作。因此饮食起居没人照顾,张治中得知消息后,即刻将家中的保姆安排到毛主席身边,让保姆负责毛主席的饮食起居。
以往毛主席的饮食起居都是由警卫员负责,而且他的很多事自己能亲手处理便亲手处理,
在毛主席眼里,没有什么仆人主子,人人一律平等,警卫员也只是日常帮忙
。如今忽然来了一个保姆,让毛主席有些不大习惯。
那么两个人是如何相处?谈判的短短几天,毛主席为何与保姆会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呢?
春晖之暖 照拂之情
保姆并没有接受过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因此还保留着旧社会的家长式思维,总是将主子和仆人挂在嘴边,起初见到毛主席的时候,还拿着大家族丫鬟仆人的做派与毛主席相处,这让一向待人亲近的毛主席感到很不习惯。
于是毛主席和保姆约法三章,只需要保姆帮他做做饭、洗洗衣服就可以,如果她需要帮忙,随时可以告知毛主席。但保姆得知此事后瞪圆了眼睛,不可思议的说道:
“哪有主子帮仆人做事的?没有道理!”
这句回答让毛主席哭笑不得,但随后几天相处下来,保姆也愈发的感觉到毛主席和其他伺候过的“老爷”大相径庭。
在以往三纲五常的大家族中,像她这种人,属于是主子的所有物,如摆件、如器皿一样安安静静的放置一边,心心念念的便是伺候好老爷太太。
比如他们吃饭的时候,自己要随时恭候一边,替他们加饭;他们在谈笑风生的时候,自己要时刻保持警惕,为他们添茶倒水;甚至在洒扫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干扰老爷太太们的心情……
过去的生活点滴,养成了保姆深刻的奴性。从而在与毛主席的日常相处中,她总是一惊一乍,怕得罪冒犯这位客人。
可毛主席却对此浑不在意,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在一起吃大锅饭,招呼着保姆一起用餐;劳动打扫的时候,如果在不忙的情况下,众人也是亲力亲为……这些情境让保姆匪夷所思,她从未见过这样的领导。
在毛主席年轻的时候,他与杨开慧生活在一起,家里也请过一位保姆,名叫孙嫂。毛主席出外开会讲课的时候,孙嫂总是在家中帮着自己照顾妻子和孩子。偶尔众人商讨的晚了,孙嫂也总会在一边旁听到深夜。
而毛主席透过现在照顾自己的保姆,总能依稀看到孙嫂,或者说,总能通过她,看到中国成千上万的劳动妇女。
于是毛主席会时常亲切的问道:
“你有没有读过书,认不认得字?”
保姆被毛主席问及此事的时候,脸上会浮现出一抹红晕,双手局促的搓着围裙摇了摇头:
“我们家境贫穷,哪比得上少爷 *** ,怎么有资格去上课呢?”
“什么少爷 *** ,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你也是,如果你想读书认字,现在我就可以教你。”
毛主席的这席话让保姆微张着嘴巴,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说道:
“我这把年纪了,还学什么呀,要是我儿子能遇到你这样的贵人就好喽。”
此时毛主席才知道,原来保姆有一个儿子,只不过兵荒马乱的年代,儿子也有一颗报国之心,便奔赴前线参战了。只是如今她的儿子下落不明,一提到这事保姆便抹起眼泪,作为母亲最难过的便是母子分离,但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她的孩子还是从容奔赴前线。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不免一阵感动和担忧,劳动人民从事最辛苦的劳动和生产,但总以最朴实的心去热爱这片土地。他们虽然没有高贵的出身和家族,可是他们的人格和品性却远远高于其他阶级。
也正是如此,毛主席将这位保姆牢牢的记挂在心里。重庆谈判期间,由这位保姆的照料,毛主席没有后顾之忧。
后来与蒋介石签订了《双十协定》,但毛主席深知他的秉性,知道这份协定的约束力不大,果不其然,在回到延安后没多久,蒋介石便撕毁了《双十协定》,剑指中原解放区,解放战争爆发。
但是经过东北部署,先后赢得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随后 *** 南下,势如破竹,不仅让 *** 溃败而逃,同时许多 *** 内部将领们纷纷也不战而降。如今大势所趋,在人民的选择之下,我党终于将 *** 反动派赶到了小岛之上。
1949年我们迎来了划时代的时刻,新中国成立,不仅标志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同时也代表着这个新兴的国度将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生而平等,再无阶级之分。
但新中国百业待兴,事情千头万绪,可毛主席仍然牵挂着人民的生活。望着重庆发来的电报,他不禁想起若干年前在重庆谈判时,暂居在张治中家里与保姆相处的点点滴滴。
如今新中国已然成立,那位保姆不知道生活的如何,不知道现下是怎样的状态,她在前线战斗的儿子是否回到了家,毛主席越想越有些坐立难安,恨不得即刻离开 *** ,前去探望这位保姆。
好在‘及时雨’周总理赶来,解了毛主席的燃眉之急。在他的拜托和嘱咐下,周总理前往张治中家,特意拜访了这位保姆。
那么保姆当下的生活如何?她和她的儿子有没有团聚呢?这件事后来又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千辛万苦 母子团聚
周总理肩负着毛主席的希冀,来到了张治中将军的家里进行慰问和探望,二人好一阵寒暄。因为新中国成立,周总理也时常忙着脚不沾地,因此张治中好长时间没和周总理叙旧,此时他热情的拉着周总理聊天的时候,总感觉周总理有些心不在焉。
张治中一看就清楚周总理应该有别的事情,于是他便说道:
“是发生什么事了吗?我能不能帮上忙?”
听到这话,周总理也不瞒着掖着,开门见山的说道:
“你们原先在家里做工的保姆还在不在?”
“做工的保姆?”
张治中愣了一下,要知道以前在他家中做事的保姆有很多,他并不清楚周总理说的是谁。见状,周总理即刻解释:
“就是当年重庆谈判,特意来照顾毛主席的保姆。”
“她啊!在呢!”张治中一拍大腿笑了起来:
“你们现在见她,不会是来感谢她的吧?”
见周总理认真的点头,张治中即刻站起身,将他引到了保姆面前。此时的保姆相比几年前更加苍老了几分,但与过去的畏畏缩缩不同,此时的保姆不仅精神矍铄,而且精神头看起来奋发向上,一改往日奴颜婢膝的模样。
看到人民在新中国生活的如此之好,周总理也放心了。他一把握住保姆的双手说道:
“我是来代替毛主席来看您的。”
保姆惊喜的感慨着:
“毛主席竟然还记得我!”
“当然,他一直挂念您的身体和生活”,
听到周总理这句话,保姆不免感激涕零。
她没有想到当初的那位待人平易近人的大高个儿,如今是人人爱戴的领袖;更没想到伟人竟然如此挂念自己,于是她抹着眼泪说道:
“帮我告诉毛主席,我现在生活的很好,就是……有一个心愿,一直没了。”
周总理急忙问道:
“您有什么帮助,尽管说!”
原来保姆上前线的儿子至今也没有与她联系,她这么多年留在张治中家里,也是想多多打听儿子的消息。
“那您最近有线索了吗?”
好在张治中将军家里四通八达,解放后保姆确实得知了一些消息:
“他原先是在安徽参军的,后来皖南事变爆发后,就没消息了……都怪该死的蒋介石!”
提到这事,保姆便咬牙切齿愤愤不平。但周总理却深思起来,如果是安徽参军又经历皖南事变没有了消息,那么他很有可能是新四军,是自己人!
有了这个线索,找人便方便多了。他即刻叫来秘书,详细的将保姆儿子的姓名、年龄和各种资料记录在册,随后他承诺道:
“请您放心,我一定会让你们母子团聚!”
在 *** 的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也即刻派警卫员前去打探消息。不久后,毛主席和周总理不约而同的得知了消息,原来保姆的儿子在皖南事变中幸存下来,后来继续参军,甚至参加了解放战争。如今已然是排长,听到这个消息后周总理即刻告知了保姆。
保姆知道儿子是安全的,又是排长,既欣慰又骄傲。随后周总理问道:
“那您是希望儿子留在军队里,还是转业回家?”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如今游子已经有了下落,身为母亲的保姆再不想经历母子分离的痛苦,她无比歉意的说道:
“我也希望我儿子能为祖国做贡献,但是我们这么多年母子分离,我实在想念他,所以希望我儿子能够转业回家。”
毛主席和周总理得知了保姆的意愿后,即刻支持了她的想法。而她的儿子也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家与母亲团聚,不久后转业手续便办了下来。保姆和她阔别已久的儿子终于团圆了,这让毛主席圆满了心愿,也让周总理感到欣慰。
伟人们总是牵挂着人民,牵挂着国家,他们就像火炬一样不停的燃烧自己,温暖他人。
冬日严寒,却因他们的故事而感到温暖,他们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可私下也是如此细腻、亲切、温柔,走近他们,就像走近亲人一样,想念他们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希望我们能够肩负起他们的期待,将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