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斯大林必须清除干净列宁留下的班底?
1925年,斯大林与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结盟,孤立了托洛茨基,最终解除了他的职务,将其排除在权力游戏之外。
八个月后,斯大林和布哈林在支持“新经济政策”方面取得一致,联手排挤了反对该政策的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使他们失势。
到了这时候,出局的几人又想起托洛茨基了,企图联合托洛茨基,把斯大林搞下来.....
哎,早干嘛去了,现在都被排挤出权力中心了还想着能翻盘?
1927年,斯大林把他们三个组成的同盟一窝端,斯大林的地位再升一格。
现在,布哈林和李可夫也反应过来了,好一招驱狼吞虎,他们都被斯大林忽悠了。
凭他们两个,根本没有资本对抗已经掌握大权的斯大林。
果然,斯大林随便找了个理由,以布哈林和李可夫为右倾投降主义为由,于1929年逼迫布哈林退出政治局,并在随后一年解除了李可夫的职务。
斯大林最终登上苏联的权力之巅。
难道斯大林疯了?
那个能歌善舞的格鲁吉亚文艺青年,竟然变成为了为权力不择手段,不顾一切要做苏联的沙皇?
这就要回头来看,苏联需要的是什么。
在一战前,俄国虽然被称为列强之一,但相较于西欧的英德法,无论在工业还是经济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经历了一战和内战的双重冲击后,整个俄国遭受了巨大的破坏,西部地区的工业设施几乎丧失了70%,俄国基本上沦为农业国,面临着艰巨的重建任务。
内战结束后,由工人起义执政的布尔什维克却陷入了困境。
工厂的倒闭导致大量工人返回农村务农,这使得布尔什维克难以找到足够的工人支持,工业体系几近崩溃。
这让斯大林和他的小伙伴们情何以堪?
而且苏联实在是世界上的一朵奇葩,自古以来都没有一个国家像苏联那样,既不要资本家,也不要富农,反而是将生产资料纳入国有。
这一决策在资本主义国家看来无疑是对其生存的重大威胁,如果其他国家效仿苏联的做法,那些资本家们就去喝西北风好了。
不搞垮苏联不能算完。
所以,为了维护苏联的生存,斯大林面临着两大紧迫任务:迅速完成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以恢复国家经济,同时确保苏联有足够的实力来抵抗外来武装侵略。
这不仅仅是对经济体系的调整,更是对国家安全的紧迫关切。
在这个历史关头,斯大林必须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以确保苏联的稳定与独立。
于是,斯大林提出了“一国完成社会主义”的观点,别管什么意识形态了,先活下来保住国家的生存再说,等苏联苟住这一波,变得强大后再向其他国家输出革命支援。
实话实说,斯大林这话说的一点毛病没有,先学会爬才能跑,一口吃个胖子早晚被噎死。
但他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却非常难。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集中全国力量,全力推动工业化进程,榨干苏联一亿工农的全部剩余价值,玩命往工业化上砸钱。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任何形式的干扰都是不可容忍的。
苏共中央的政策不容更改,人民不得有任何抱怨,苏共大佬们更不能争权夺利。
总之,言论自由、政策变革、人民反馈等一切正常国家的元素在这一战略中都是多余的,埋头苦干就完事了。
对于一个正常的国家而言,这种极端的实践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斯大林唯一能够采取的手段只有独-裁。
他运用多年锻炼形成的强硬手段,消除了所有可能对他构成威胁的个体,将所有权力集中于自身之手。
只要斯大林仍有一口气在,苏联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建设将持续进行。
然而,唯一一个有可能挑战斯大林的托洛茨基则认为苏联贫困而薄弱,根本无法独立完成社会主义建设。
他主张通过输出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共同推动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斯大林觉得他在开玩笑,被他的话逗乐了。
现在什么时候了?
苏联的眉毛都被火烧没了,自己的盘子都快保不住了,还谈什么输出革命这种不切实际的话。
按托洛茨基所说,等到其他国家多数成功的时候,苏联的坟头草都3米高了。
托洛茨基甚至提出:“共产主义是金融国际化,应该建立由国际银行提供资金、由金融国际统治的政权。”
再考虑到托洛茨基的犹太血统,他想干啥?
这种人不杀留着过年吗?
而且托洛茨基作为苏联红军的创始人,曾长期执掌苏维埃军委,红军上下都受他掌控,苏共内有大量追随者。
面对这个苏共内部的百万大V,斯大林无论是推行政策还是维持政权,都必须面对托洛茨基的影响。
于公于私,托洛茨基不死,斯大林寝食难安。
最终,托洛茨基宛如手持百万美元在街头闲逛的书生,被从小混社会的社会人大林大哥一顿拳打脚踢,夺走了身上的百万美元。
至于布哈林等人,尽管也主张工业化,但却不认同优先发展重工业,而是主张实现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平衡发展。
这一道路的确是正确的,但进展缓慢,斯大林和苏联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这些人也卒。
斯大林最终建立了个人专制,苏联的工业化进程如滚滚洪流一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