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有机会问鼎天下的曾国藩,为何没有改变历史?

中国历史9个月前 (02-19)620

有机会问鼎天下的曾国藩,为何没有改变历史?

有机会问鼎天下的曾国藩,为何没有改变历史?

咸丰皇帝的突然驾崩,让驻扎在安庆英王府的曾国藩惊恐不已。他清楚地知道,一场更大的战争厮杀,已经扑面而来。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已经不可能避免。

不管朝廷局势如何变化,该尽的臣子礼仪还是要尽到的。所以曾国藩下令,湘军暂时延缓进攻,所有大军披麻戴孝,并在主营内设置大行皇帝的牌位,所有文武百官对其牌位三跪九拜,并且放声大哭。

正当文武百官哭得一塌糊涂的时候,胡林翼才从湖北姗姗来迟。他自然也要对着咸丰皇帝的牌位大哭一场。放声痛哭后,曾国藩置办酒宴,为这位好友接风洗尘。酒足饭饱,这两人就开始了秉烛长谈,就当前的局势交换了各自的意见。

他们的这段对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诡异的对话。因为这段对话的内容,一旦传出去,曾国藩肯定必死无疑。但是,这些对话的内容,却被记录在了《曾国藩家书》中。这实在是让人无法想象。

在这次对话中,曾、胡除了对咸丰皇帝壮年驾崩惋惜外,他们谈得最多的就是当朝权力的重新分配。曾、胡认为,咸丰皇帝在临终前,宁可指派八位顾命大臣管理朝政,也要把自己的亲弟弟恭亲王排除在外,如此冷落这位德才兼备的亲弟,肯定会给大清留下一个深深的隐患。

因为这个原因,曾国藩和胡林翼一致认为,由于新皇年幼,今后的大清政权,一定会出现太后、恭亲王、八大辅政大臣三足鼎立的局面。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国家的事情就难办了,湘军的事情就更难办了。

如今,湘军因为攻陷了安庆,已经威震天下,曾国藩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虽然湘军名噪一时,但如果不找到一条归路,湘军一定难逃“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命运。所以,此时此刻,一定要从这 *** 中找到一个安稳的靠山,这甚至比和太平军战斗都要重要。

话虽如此,但没人知道,朝廷的三足中谁能最终获胜,更没人能知道,谁将掌握更高的权力,因此,曾国藩心里根本就没底,他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

在不知不觉之中,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们谈话的屋子已经变成了黑漆漆的一片。这种没有丝毫光明的黑暗,正好呼应了曾国藩此时此刻的心情,他为大清的前途担忧不已,更为湘军的何去何从困惑不已。

到了最后,烦恼无边的曾国藩站了起来,他在屋里来回地踱步。内忧外患、国君年少、宗庙不和、女人执政,这种种坏事充满了曾国藩的脑袋。他已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大清即将迎来一场惊天巨变,而在这场大战前,自己必须未雨绸缪,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就在曾国藩思索是投靠太后,还是投靠恭亲王,还是与八大辅政大臣交好的时候,胡林翼给曾国藩指了另外一条“明路”,一条让曾国藩完全不知所措、震惊不已的“大路”。

“来安庆前,左宗棠让我捎来一封信。”说完,胡林翼就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了一个信匣。

听见这句话后,曾国藩立刻把灯点燃。他接过信匣,抽出信纸,然后仔细地端详起来。只见信上面写了一副对联:“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这四句话,让曾国藩触目惊心,震惊不已呀。特别是最后两个字,那就是要谋朝篡位,教唆我造反呀。因为“鼎”,就是问鼎中原、问鼎天下的意思。左宗棠和胡林翼的意思很明白:怎么样,老大?天下大势已明,眼见太平军撑不了多久了,我们应该有更长远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夺取天下!

面对这个部下的意见,手捧着这封“逼反”的信件,曾国藩的心里一阵发冷。他的手掌已经布满了汗水,一句话也不敢说。而曾国藩对面的胡林翼,也是呆呆地看着曾国藩,也一句话不敢说。

几乎同一时间,这两个人都沉默了,空气也凝重了起来,周围更是像死一般的寂静。

此时此刻,只要曾国藩一句话,他麾下的十万湘军就会改变中国历史,曾国藩也会将那个腐朽无比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的太平天国全部踩在脚下!但是这句话,曾国藩始终没有说出来。

对曾国藩来说,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他脑海里根深蒂固,他没有突破这个束缚的能力,更没有突破这个束缚的决心。有四个因素一直左右着他的行动,让曾国藩一直苦苦支撑着那片天,报答所谓的“天朝皇恩”。

其一,曾国藩不会造反,虽然左宗棠、胡林翼他们支持自己造反,但是李鸿章、彭玉麟这些人会支持吗?他们凭什么要上这条贼船?只要朝廷略施小计,赋予这些人更大的官职,给予他们更大的权力,那么这些人肯定会为大清卖命,而曾国藩的湘军也会在瞬间被瓦解。一支完全被分化瓦解,各自为战的湘军,拿什么去造反?

其二,曾国藩不能造反,假如曾国藩真的造反了,那么,曾国藩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与哪些人为友,与哪些人为敌,还有自己旗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让曾国藩困惑不已,甚至无计可施。与什么人为友,是之前被自己揍得半死的太平军吗?还是之前的主子清朝呢?还是那些只会看戏的洋人呢?与哪些人为敌,是继续攻击的太平军吗?还是清军?还是那些外国侵略者?连敌友的关系都搞不明白,用什么旗号去造反?一支没有旗号的部队,如何招揽四方英杰,进而收买人心?

如果曾国藩真的造反了,那么他只会把局面变成一个“夹心饼干”,而他的湘军则是“夹心”的那部分,最后只能被所有人群起而攻之,完全覆灭。

其三,曾国藩不愿造反,曾国藩非常精通相面之术,他还为此写过一本叫《冰鉴》的相面书。在这本书中,曾国藩看透了自己的面相,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帝王之相。虽然曾国藩常常说自己是“蟒龙转世”,但是蟒龙终究不是龙,它就是一条蟒蛇。如果蟒蛇想变成真龙,那根本就是一个痴人说梦的故事,更是一个荒诞可笑的传说。

其四,曾国藩不想造反,从出生到现在,曾国藩一直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人。虽然他靠战功获得了无上的荣耀,但是他的骨子里,还是流淌着读书人的血。曾国藩从六岁开始读书,一直到现在建功立业为止,曾国藩一直接受着儒家学说的思想教育。因为他一直学习忠君爱国的儒学思想,所以,曾国藩一直恪守儒家的仁、义、智、礼、信,并且一直恪守如一,多年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如果现在曾国藩选择了造反,那么在儒学里,这就叫“不忠”,如果造反失败,曾国藩一定会猪狗不如,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即使侥幸成功了,曾国藩也要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他一生的抱负和名节都将不复存在,而且他的下半辈子,一定会活在道德沦陷的煎熬中,更不会诞生那位“一代完人”。

综上所述,因为不能、不愿、不会、不想这四个因素,曾国藩誓死不背叛大清,他誓要与这个无药可救、腐败到底的王朝共存亡。

(本篇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2/583371.html

“有机会问鼎天下的曾国藩,为何没有改变历史?” 的相关文章

火耗归公是什么 雍正为何要大力推广

火耗归公是什么 雍正为何要大力推广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火耗归公”是什么意思,雍正为什么要大力推行火耗归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勤政的皇帝,其中在清朝皇帝中雍正算得上是工作狂一般的存在。他的一生当中先后换过35副眼镜,这是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导致视力不断下降。雍正在位时间不长批阅的奏...

高平陵之变后孙资是什么结局?司马懿为何没有清算他?

高平陵之变后孙资是什么结局?司马懿为何没有清算他?

公元249年,司马懿家族为了从曹爽集团手中夺取魏国政权而发动了一次政变,史称“高平陵政变”。 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曹叡病重,向心腹孙资与刘放询问托孤大臣人选,二人于是极力推举曹爽为辅政大臣。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杀曹爽夺权,还...

马岱: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参与了哪些战役?

马岱: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参与了哪些战役?

马岱,生卒年不详,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马超的从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追随马超大战曹操,反攻陇上,围攻成都,汉中之战等。后在诸葛亮病逝后受杨仪派遣斩杀了蜀将魏延。曾率领军队出师北伐,被魏将牛金击败而退还。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人物生平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

马援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没能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是因为什么?

马援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没能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是因为什么?

云台二十八将,是指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的过程中,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28员大将。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马援“少有大志”,长大后担任郡督邮。在一次押送重犯途中,马援“哀而纵之”,自己亡命北地郡。许多当地人敬佩马援私放死囚的义举,心甘情愿归附他,使马援成为数百户人家的主人。马援经常激励他们:“丈...

历史上纪晓岚在嘉庆登基掌权之后,是什么下场?

历史上纪晓岚在嘉庆登基掌权之后,是什么下场?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纪晓岚与和珅都是乾隆身边的宠臣,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去世后,嘉庆却立刻赐死了和珅,那么,纪晓岚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其实,纪晓岚与和珅完全是不一样的两种臣子。1754年,才华横溢的纪晓岚31岁高中甲戌科进士,从此进入仕途。纪晓岚最...

吕布败后张辽、高顺是什么下场?为何会被曹操活捉?

吕布败后张辽、高顺是什么下场?为何会被曹操活捉?

关于三国猛将吕布的故事,或许世人听闻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张辽和高顺都是吕布手下大将,张辽投降曹操之后,成为曹操五子良将之一,逍遥津一战,以七千人打败孙权十万大军,率八百敢死队,杀的孙权十万大军溃不成军,张辽甚至一度冲到了孙权面前,勇不可挡...

后世是如何评价步骘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步骘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避难,进入江东,担任讨虏将军(孙权)主记。历任海盐县长、车骑东曹掾、徐州治中、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将军...

陆凯:三国时期东吴重臣,以正直及屡次劝谏孙皓闻名

陆凯:三国时期东吴重臣,以正直及屡次劝谏孙皓闻名

陆凯(198-269年),字敬风,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丞相陆逊的族侄,大司马陆抗的族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年间,举孝廉出身,曾任永兴县长、诸暨县长,颇有治绩。拜建武都尉、儋耳太守,与聂友率军讨伐朱崖和儋耳,迁建武校尉。五凤二年(255年),讨斩零陵山贼...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