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只有10万余人,为何能取得胜利?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只有10万余人,而当时的北洋军阀拥兵近百万,为何北伐军能取得胜利?
1926年时北洋 *** 拥兵多少?
北洋军阀主要包括奉系张作霖、直系孙传芳和吴佩孚、晋绥军阎锡山,粗略估算,奉系占据东北、热河、京津、山东等地,拥兵35万;
孙传芳占据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等地,拥兵20万;
吴佩孚占据湖北、湖南、河南等地,拥兵20万;
阎锡山占据山西、绥远等地,拥兵13万。
再加上一些附庸北洋 *** 的军阀,北洋军阀总兵力近百万。
1926年7月1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当时一共有8个军,约10万余人,兵力相差之悬殊实在过大。
然而从战斗力上来说,北伐军确实比北洋军能打,除了苏俄为广州国民 *** 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先进军火外,主要是部队风气不一样。
在北伐之前,孙中山听从了马林的建议,先创办军官学校,后建立革命军,也就是创立了黄埔军校,为部队提供了大量的军事人才,这些军官极大的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虽然以十万北伐军直接对战百万北洋军不一定取得胜算,但是北伐军先挑吴佩孚和孙传芳的策略,最后再打张作霖,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身上的担子。
吴佩孚与孙传芳本来就不和,在北伐初期,北伐军提前派人到南京与孙传芳暗中谈判,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孙传芳,以至于在北伐军与吴佩孚死战时,孙传芳选择坐山观虎斗。
而吴佩孚虽然有20余万兵力,却有一半在北方与冯玉祥纠葛,在两湖的只有10余万杂牌军,北伐军并不虚吴佩孚,但是北伐军能够很快击溃吴佩孚,这是很多人都没想到的。
因为吴佩孚在民国时期可是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先后击败过皖系和奉系,铸造了直系的辉煌,如果不是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冯玉祥临阵倒戈,吴佩孚可能已经先北伐军一统全国了。
吴佩孚的惨败,让孙传芳意识到不妙,孙传芳虽然是五省联军,但毕竟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兴起的,还没有完全坐稳,唇亡齿寒的一幕很快上演,面对来势汹汹的北伐军,孙传芳的乌合之众瞬间作鸟兽散。
在先后放倒吴佩孚和孙传芳后,北伐军与北洋军的军事力量出现此消彼长。
首先是,随着吴佩孚、孙传芳败北,其所属部队出现大批倒戈的现象,北伐军纷纷招兵买马外加招降纳叛,总兵力迅速从10余万激增至30余万。
其次是,在放倒吴佩孚和孙传芳后,给了冯玉祥喘息知己。
冯玉祥原本也是北洋直系军阀序列,但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倒戈,脱离北洋政权,形成西北军战斗序列,在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冯玉祥一直遭受北洋军阀的围攻,甚至不得不出走苏联考察。
1927年5月,冯玉祥领兵10万出潼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对隶属奉系的直鲁联军展开进攻。
最后是,冯玉祥倒戈后,善于观察形势的阎锡山也立马倒戈,原本阎锡山已经就任张作霖的“安国军副总司令”,然而看此时北伐军势大,深知张作霖不是对手,在广州国民 *** 的拉拢下,出任“国民革命军北方军总司令。”
到此时,粗略估算北伐军至少有60万,而且还在几何级的增长,光是冯玉祥的西北军经过整合后,部队就多达四十余万。
相比之下,此时的北洋 *** 就剩张作霖孤掌难鸣,虽然吴佩孚、孙传芳等人都北上归附奉系,打算背水一战,但是1928年4月,在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对奉系发起全面进攻后,奉系就全线崩溃了。
在北伐军步步紧逼的情况下,1928年6月2日,张作霖发表“出关通电”,撤出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