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女童还没发育成熟,为何十三四岁就要嫁人?人性的复杂

历史文化9个月前 (02-25)560

“十三四岁的春心萌动,稚嫩的身子已预备好为男人 *** 。”这是很多人对古代女子早婚现象的刻板印象。的确,在我国封建历史长河中,不少女子在十三四岁便被迫嫁为人妇。而她们的身心尚未完全成熟,更不懂得什么是爱情。

面对陌生的丈夫与崭新却沉重的婚姻,这些女子能否真正幸福?这其中反映的人性阴暗面又有多深?

本文拟通过解读历史档案,深入剖析古代女子早婚的社会根源。在批判封建愚昧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这一人性命题对我们今人的启示。

一、女性地位低下是早婚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古代社会,女性地位向来低人一等。她们被视为男性的附属,承担着传宗接代的重任。一旦年龄稍长,就要赶快嫁为人妇,投入婚姻和生育的怀抱。

我们不难想象,如果一个女孩儿从小就被灌输“嫁人是唯一出路”的思想,她的自我价值感必然受到严重扭曲和打击。一旦到了十三四岁,父母催促她成婚,她自己也会以为那是人生的必然选择。

其实,这恰恰就是古代封建迷信对女性地位的压制。它通过消解女子的自我意识,使其甘心接受早婚的安排。

我们来看一些历史典型事例。明朝有位词人名叫王穉登,他在《断鸿零雁记》中曾这样描述女儿早婚的场景:

“闺女幼学道,十三四岁闻婚期将至,泣不成声。每日携女手,慰藉良久,女乃止。至其行刻,忍见女儿面如金纸,泪尽胭脂。”

——这段描述何其惋惜!一个或才十三四岁的少女,还没来得及好好学习和成长,就要面临婚姻的枷锁。她情何以堪?因难以接受现实,只能痛哭流涕。而作为父亲的王穉登,也深感无奈。这无疑反映了古代女性地位的低下。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类似例子。比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她的母亲在李清照十五岁那年就将她许配给越王文衍之的儿子。李清照本人毫不知情,直到母亲执意将她送入越国王府,她才在极度恐惧中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二、催生多子是封建社会的需要

在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很短,三四十岁便可能去世。所以父母们总是盼望子嗣早生贵子,好让香火传承下去。这种思想下,许多女子才会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被许配他人。

以清朝为例,皇室和达官贵人们更是如此。他们纳妾早,生育早,好在有生之年多产些子嗣。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乾隆帝的爱妃许佳氏。

许佳氏初入宫时只有十四岁,乾隆帝便即刻临幸了她,不过一年时间她就生下皇长女。随后许佳氏又连续给乾隆帝生下一子二女。作为最受宠的妃子,她的例子无疑激励着清朝上下催生子嗣,使早婚现象持续下去。

类似的,民间士大夫也往往会在女儿十几岁的时候就将其许配人家。他们希望女儿赶快生育,为家族带来更多子嗣血脉。这种早婚早育的做法,也成为当时社会的常态。

所以我们可以说,古代封建等级森严,皇亲国戚们的做法常常会带动风气。他们催生多子的需求,让更多女子不得不面临十几岁便结婚生子的命运。这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对传宗接代的拜物教意识,也透露着那个时代人性中自私的一面。

三、政策法规促使女子早婚早育

除了上述思想原因,古代女子早婚的现象也与当时的政策法规分不开。比如唐朝时就颁布了《唐律疏议》,其中明确规定:

“男年十五,女年十三,听婚嫁。”

也就是说,男子十五岁、女子十三岁便可结婚。这无疑为古代社会定下了早婚的法定年龄。以法律约束之力迫使年 *** 子入赘他乡,实则加剧了女性从属地位,也让无数少女背井离乡,在婚姻殿堂受尽折磨。

此外,宋朝时曾颁布过更为严苛的规定。所谓“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这意味着家中如有女子超过十五岁还未出嫁,她的父兄都要受罚。难怪当时的女子们会如坐针毡,生怕耽误了婚期被处罚。

可见,古代的政策法规对女性地位的压迫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们以国家机器的权力强迫女子早早结束单身生活,进而催生子嗣。这让无数女子当仁不让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四、战争与税收促成女子沦为生育工具

中国古代多次发生大规模战争,加之赋税层出不穷,这都需要充裕的人口资源作为支持。于是当时的统治者便大力促进生育,将女性变相沦为压榨式生育的机器。这也间接导致女子早婚现象泛滥。

以明朝中期为例,倭寇骚扰东南沿海,边患不断。为应对战争,朝廷大力提倡“增赋广丁”,鼓励百姓繁衍生息。各地父母为躲避苛捐杂税,也纷纷使女儿们提早嫁人生育。

据亲历者记载:“今世祖、孝宗两朝,务在广丁,民间媒妁,多薄少女年且十三四者为妇,以图避丁。”可见,那个时代许多十三四岁的女孩就被迫完婚,以逃脱赋役和税收的迫害。

再如清朝乾隆年间发生天灾人祸,百姓生活艰难。结果为躲避苛捐,广大农民纷纷使女儿们十二三岁便出嫁生育。这直接导致早婚现象不断增多。

由此可见,古代频繁的战乱与繁重的赋税是促成女子早婚的重要社会因素。它们使女性沦为权力机器压迫下的生育工具,被迫在身心未成熟时就面临婚姻的重担。这种强制手段无疑暴露了统治阶级的残忍与人性的黑暗面。

五、父权制度同化女性自我价值

在我国古代社会,处处彰显着崇尚男权、抑制女权的父权制度。这导致女性从小就丧失独立人格,失去选择婚姻的权力。一旦父兄作主将其许配他人,她们只能悲壮就义,匆匆步入婚姻殿堂。

北宋文人王安石曾在《泊船瓜州》诗中写道:

“十二三女,六七男。女使嫁,不由量。”

这实际上已经道出了古代社会的真实写照——女孩儿十二三岁便被迫出嫁他乡,她们对自己的婚事毫无选择权。

这样的安排看似合情合理,但实则是父权制度和封建礼教对女性天性的融合剥夺。它消解了女孩儿本应拥有的选婚自 *** ,将她们打造成服从父权、顺从丈夫的附属品。这说明古人对女性地位认识的偏颇,也反映了他们那个时代的人性弱点。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女子之所以会在十三四岁时就被迫入赘他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封建礼教压抑女性,使她们无法享有平等地位和选婚自 *** ;

社会推崇生育,催生子嗣成为上下之需;

政策法规强制约定女子的婚龄门槛;

频繁的战争与重税促使女性沦为生育机器;

父权制度的盛行剥夺了女性的独立人格。

这一系列因素交织出一个妇女没有人权的悲惨时代,同时也暴露出统治阶级自私残忍的人性弱点。它煎熬着一代又一代的母亲与女儿,使她们在还未准备好时就要面临婚姻家庭的重负。

如今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地位也得到了历史性提高。我们绝不能忘记历史,而要汲取古人的殇毁教训,呵护女性的合法权益,让她们真正享有平等地位和尊严。

与此同时,我们每个人也要反思自身的人性弱点。不因为别人这样做就轻易被同化或盲目跟从,而要坚持独立思考,追求真正的人性高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2/584320.html

“古代女童还没发育成熟,为何十三四岁就要嫁人?人性的复杂” 的相关文章

古代皇帝的龙袍都是黄色的 秦始皇的龙袍为什么却是黑色的

古代皇帝的龙袍都是黄色的 秦始皇的龙袍为什么却是黑色的

对秦始皇龙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秦始皇龙袍是黑色,后世皇帝龙袍却是黄色?引言赭黄亦先染丝,工器原无殊异,但人工慎重与资本皆数十倍,以效忠敬之谊。其中节目微细,不可得而详考云。——《天工开物·乃服·龙袍》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皇帝身着龙袍,坐在龙椅之上,接受...

历史上真实的徐荣是什么样的人?他的能力怎么样?

历史上真实的徐荣是什么样的人?他的能力怎么样?

所谓乱世出英雄。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操带水而走。比及天明,又走三十余里,土冈下少歇。忽然喊声起处,一彪人马赶来:却是徐荣从上流渡河来追。操正慌急间,只见夏侯惇、夏侯渊引数十骑飞至,大喝:“徐荣无伤吾主!”徐荣便奔夏侯惇,惇挺枪来迎。交马数合,惇刺徐荣于马下,杀散...

古代皇帝侍寝时妃子来例假 古人是怎么避免这个问题的

古代皇帝侍寝时妃子来例假 古人是怎么避免这个问题的

还不知道:妃子来例假皇帝要临幸咋办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皇帝,都会有个幸福的烦恼,后宫三千佳丽,怎么处理她们的一些隐私事务。妃子也和普通女人一样,有各种各样相应的需求。比如,皇帝想临幸某个妃子,结果她恰好来例假了,该怎么办呢?一般来说,妃子要努力避免这种事情的...

刘备出手的机会并不多 刘备的武功到底有多厉害

刘备出手的机会并不多 刘备的武功到底有多厉害

对刘备武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是三国时期的枭雄,有过三英战吕布的经历,那他的武功咋样?演义中的刘备是三国时期的枭雄,或者说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他有过三英战吕布的经历。那么,他的武功究竟咋样呢?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就来跟大家探讨这个问题。说起《三国演义》的刘备,在你...

高孝珩:北齐文襄帝高次子,涉猎经史,爱好文学

高孝珩:北齐文襄帝高次子,涉猎经史,爱好文学

高孝珩,北齐宗室大臣,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次子,母为王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涉猎经史,爱好文学。北齐建立后,封为广宁王,历任司州牧、尚书令、司空,迁司徒、录尚书事,拜大将军、大司马等职务。幼主高恒即位后,拜太宰,出任沧州刺史。率军抵抗北周军队,兵败为宇文宪所俘...

李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他的才能如何

李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他的才能如何

纵观历史,凡领导农民起义而最终登上帝位的君主,幕后常有几位智谋之士辅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历史上,有很多的故事在流传下来的时候都会变得不那么的真实有些故事会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这样的故事在普遍认知比较低的古时候,却是能够得到众人的信任的。但是,时至今日,却有很多的古代故...

钟绍京:唐朝宰相、书法家,晚年因罪事削爵但得以善终

钟绍京:唐朝宰相、书法家,晚年因罪事削爵但得以善终

钟绍京(659年-746年),字可大,唐朝宰相、书法家,三国时魏国太傅钟繇第17代世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钟绍京最初因擅长书法而入直凤阁,武则天时明堂门额、九鼎之铭、殿门榜皆其所题,家藏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真迹至数十百卷。后随唐玄宗取得帝位,官至中书令...

盘点:中国历史上3位最终下落成谜的皇帝

盘点:中国历史上3位最终下落成谜的皇帝

有数据统计,中国古代总计产生过400多位皇帝,其中绝大多数人的下落都有明确的记载,仅有3位皇帝的下落成谜,宛若“人间蒸发”一般。他们分别是:闽帝王延政,是闽太祖王审知第十三子,闽帝王延翰、闽太宗王延钧、闽康宗王延羲的弟弟,初任都教练使,后被任命为建州刺史。王延羲在位时骄淫暴虐、猜忌宗族,王延政上书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