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逝世,杨振宁说了12个字
杨振宁只见过一次毛主席,1976年毛主席逝世,他说了12个字。
“什么?毛主席过世了?”
1976年9月,杨振宁听到这个消息后,震惊地站了起来,又呆坐在沙发上,回忆着当初和毛主席见面的点点滴滴……
几日后,杨振宁等华人华侨,自发的组织筹办追悼会事宜,经过不断地和美国 *** 沟通,终于在美国 *** 的同意下,在纽约为毛主席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追悼会,纪念伟人。
不关注学术研究方面的朋友,可能不认识杨振宁到底是谁,但是提起诺贝尔奖,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杨振宁不仅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还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他的父亲杨武之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
1944年,杨振宁从西南联合大学研究院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
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杨振宁结识了李政道,并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展开了物理学研究。
1957年,他们因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获此殊荣的华人。
由于当时中美两国之间的冷战关系,这个愿望无法立即实现。根据杜鲁门的法令,获得美国理工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不得回国。
直到1971年3月,美国才取消了这一禁令,杨振宁立即写信给父亲表达了回国的渴望。当杨武之向国务院报告这一消息时,不久后便收到了积极的回复。
杨振宁在公开场合多次盛赞毛主席的远见卓识和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
在多次的恳切请求后,杨振宁终于如愿以偿,获准与毛主席会面,会见当天,毛主席亲切地接见了这位诺贝尔奖得主。
两人相谈甚欢,畅谈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和平等话题。
杨振宁在会面中深切地体会到了毛主席对科学界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关怀。他深受感动,认为这是对中国科学家的莫大鼓舞。
握住毛主席的手,杨振宁感受到了一种温暖的力量,尽管他已经获得了许多科学成就和社会地位,但此刻内心仍然充满了敬仰之情。
这份敬意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一种崇高品质的认可,更是对于国家、人民和科学事业最深刻的热爱与追求。
他们两人握手的时间似乎比平常更长一些,这一幕成为了历史的一个永恒瞬间。
临走前,主席向杨振宁伸出手说,“杨博士,你拉我一把。”杨振宁赶忙上前搀扶着主席。
毛主席握住杨振宁的手对他说,“我年轻的时候,也是想在科学方面做一些贡献的,不过没有做到。现在看到你们这么优秀,我也很高兴啊。”
听到这些话,杨振宁的心中百感交集,对这位领袖更是充满了尊敬。
1976年,毛主席离世,杨振宁悲痛欲绝,整日闭门不出。
为了表达海外华侨们对于毛主席的沉重哀悼,海外华侨们自发组织了追悼会,而杨振宁也作为海外代表被安排在会议上发表演讲。
他为此撰写了一篇悼词,在悼词中他写道:“毛主席始终是引路人,是中国的明灯,是中国的舵手。”
在追悼会演讲的最后,杨振宁大声说出12个字,对主席这一生的贡献做出概括: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中新网、中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