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著名的四大毒计,让人汗毛倒竖,最后一个堪称不出世之毒计

中国历史7个月前 (03-06)520

文|一道Talk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兵者,诡道也”。

历史充满了胜利者的颂歌,而背后也充斥着阴谋诡计的尔虞我诈。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却惨遭权谋算计,最终沦落为历史的注脚……

我国历史上的四大“毒计”,各个洞悉人性,机关算尽,避无可避。

最后一个更是被称为“千古之一毒计”,即使千年之后再看,依旧无法可解……

齐纨鲁缟:2600年前的经济战

战争的更高境界,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历史上,能征善战者数不胜数,但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却只有寥寥几人,就比如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盛产“纨”,“纨绔”指的就是纨 *** 的裤子;鲁国盛产“缟”,号称“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齐国、鲁国都为东部强国

二者都是当时顶级的丝绢,深受贵喜爱,因此,两国在贸易上是竞争关系。

不仅如此,两国还接壤,都在今天的山东境内,关系非常紧张。

齐桓公

当时齐桓公有称霸之意,决心伐鲁,专门找当时的相国管仲商量对策。

管仲被誉为“千古之一相"

曾经当过商人的管仲,一眼就看出了鲁国的命门,为齐桓公献上一计,也就是后人所说的“齐纨鲁缟”。

齐桓公听后欣然同意,并当即下令王宫之内禁止穿齐国纨制品,一律改穿鲁缟,齐国贵族自然有样学样,也开始模仿宫内穿着鲁缟。

一时间,齐国上下都开始流行鲁缟衣物,一时间,鲁缟供不应求,价格飞涨,齐桓公还专门到鲁国高价收购鲁缟。

这下,鲁国普通老百姓都看到鲁缟在齐国的流行,不少鲁国商人都赚的盆满钵满,鲁国上下陷入“鲁缟狂热”之中,就连鲁国的农民也开始倾向于种桑养蚕。

那粮食不够吃怎么办?

在鲁国人看来,这还不简单,用卖鲁缟挣的钱买粮食就好了。

殊不知,这一切都是管仲精心准备好的陷阱。

一年之后,齐国图穷匕见,齐桓公宣布全国禁止穿鲁缟。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鲁国因为此前的“鲁缟热”,粮食不足,而齐国还禁止向鲁国出口粮食。

此时的鲁国终于“大梦初醒”,但为时已晚。

最终,鲁国只能与齐国签订屈从协议,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

2600年前管仲的这个计谋,也是最早的经济战。

他洞悉了人性最深处的贪婪,对金钱的渴望,不费一兵一卒就战胜了敌国,是真正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推恩令:最光明正大的“阴谋”

“阴谋”的更高境界就是“阳谋”,中计者明知中计,却无可奈何。

在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阳谋”就是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

刘邦分封诸侯王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实行分封制,大封异姓王。

到了刘邦晚年,异姓王先后造反,在解决这些桀骜不驯的异姓王之后,刘邦意识到封异姓王的潜在巨大风险,于是立“白马之盟”,规定只能刘家人称王。

但问题的根源并未解决。

刘邦去世后,刘氏王实力愈发膨胀,已经有“尾大不掉”之势。

汉文帝

汉文帝时期,贾谊提出削藩,却未被采纳;

到了汉景帝时期,汉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大力削藩,却引得诸侯王造反,也就是“七国之乱”。

齐国之乱

到了汉武帝时期,诸侯王实力大不如前,但依旧不可小觑,同样威胁着朝廷权威。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自然不可能允许诸侯王继续保留如此大的权力,削藩被提上日程。

但经过“七国之乱”,汉武帝明白,强硬削藩,只会适得其反,甚至爆发内乱。

而汉武帝的首要对手是北方的匈奴人,不允许内部出现任何动乱的风险。

为此,就必须采用“非常”手段。

就是在这个时候,主父偃提出建议,也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推恩令”。

主父偃

手段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将原本诸侯王由嫡长子继承,改为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嫡长子继承王爵,而次子、三子可以分割继承土地,成为列候,受到郡守管辖。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正式推行推恩令。

在我们看来,这是明晃晃的削藩“阳谋”,但实际上,各诸侯国都乖乖接受了推恩令,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就完成了削藩。

这是因为,推恩令抓住了人性最深处的诉求,那就是公平。

原本对于诸侯王的众多儿子来说,除了嫡长子,他们根本没有什么继承资格。

但推恩令一出,这些人就有了继承家产爵位的正当理由和合法性。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就算知道推恩令会使得封国越来越小,但对于诸侯王的众多儿子来说,这实际上与他们并没有什么关系。

并且,汉武帝是以赏赐的名义实行推恩令,表面看,并没有分解诸侯国的意思,而是“为了宗族子弟着想”。

所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并未遭遇任何抵抗,反而被称赞为“仁政”。

既然推恩令被誉为“顶级阳谋”,为何后世为人效仿呢?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经过七国之乱之后,诸侯王再无抗衡中央朝廷的实力资本。

汉武帝用了最“体面”的方式削藩,各诸侯国只能被动“体面”,根本无力反抗。

杯酒释兵权:帝王级的演技

历朝历代,如何处理开国功臣,都是一个极为麻烦的事情。

若是手段激烈,会被认为是不仁不义,有失皇帝身份;相反,若是不能有效处理,则会直接威胁皇权。

古代帝王之中,唯有赵匡胤的处理手段堪称“温情”。

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武人地位更高的时期之一,在当时讲究的是“兵强马壮者为天子”。

在那个时期,谁掌握军队,谁就是皇帝。后唐李嗣源、后晋石敬瑭、后汉刘志远、后周郭威莫不如此。

周世宗柴荣去世后,他七岁的儿子继承皇位,但年龄太小,根本无法制衡这些骄兵悍将。

黄袍加身

960年,赵匡胤率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兵不血刃占领了汴京,登基称帝,建立大宋。

正因为赵匡胤武将出身,所以,如何处理手下这些将领,始终是困扰他的头等问题。

961年七月初九,赵匡胤宴请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把酒言欢。

忽然在酒席间说道,自己当了皇帝之后,整夜难以入睡。

众将领连忙询问原因。

赵匡胤开门见山,告诉众将,他是因为黄袍加身才登上皇位,如今担心部下效仿。

众将这才明白,这是一场鸿门宴!

赵匡胤既然敢说出自己的顾虑,自然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

此时,席上的将领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只能磕头表示绝无二心,恳请皇上为他们指明一条生路。

赵匡胤此时才终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他要这些将领放弃兵权,安心做富家翁。

这些将领此时根本没有其他选择,而赵匡胤的条件也是在优渥,最终只能同意。

于是,赵匡胤靠着“杯酒释兵权”,就彻底解决了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问题,有效巩固了皇权。

而“杯酒释兵权”,也被称为“古代更高政治艺术的运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场非常成功的鸿门宴。

金刀计:千古之一毒计

故事发在东晋十六国时期。

公元367年,东晋北伐前燕,势不可挡,千钧一发之际,慕容垂力挽狂澜,击败东晋军队,保全了慕容家族的基业。

然而,功高盖主的慕容垂遭到各方忌惮,为保全性命,只能带领家眷投奔前秦。

苻坚久闻慕容垂大名,对其非常看重,惺惺相惜,坚信其能帮助自己成就一番霸业。

但前秦丞相王猛对慕容垂却充满了提防,力劝苻坚除掉慕容垂。

然而,王猛的建议却遭到苻坚的反对。

苻坚

王猛也不再提此事,但他从未放弃除掉慕容垂的想法。

370年,王猛终于等到了他期待已久的时刻,这一年,苻坚任命王猛率军讨伐前燕。

王猛

王猛便趁机提出要求,要求慕容垂之子慕容令作为大军的向导,随军出征。

这个要求,不论在苻坚还是慕容垂看来,都是非常合理的,这是考验慕容垂父子中心的绝佳机会。

同样的,慕容垂父子也需要借此作为自己的投名状。

然而,慕容垂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中计。

到了大军出发前晚,王猛专门上门拜访慕容垂。

推杯换盏后,王猛缓缓说出了自己的要求:“今当远别,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

慕容垂与王猛的关系根本算不上熟络,更谈不上睹物思人。

但慕容垂投奔前秦,寄人篱下,无法拒绝王猛的要求。

于是,慕容垂便将自己的佩刀送给了王猛,也就是“金刀计”的由来。

至此,慕容垂父子彻底中计。

王猛率军途中,买通慕容垂一位亲信,让其携带金刀找到慕容令,假装慕容垂带话,“王猛想要迫害我们父子二人,我已经脱身,你也尽快脱身。”

慕容令看到金刀,对使者的话深信不疑,逃回了前燕。

儿子叛逃的消息传来,慕容垂进退维谷,只能被迫出逃,但很快就被抓回。

而苻坚,并未怪罪慕容垂,饶其一命。

“金刀计”本质是反间计,但却被成为“千古之一毒计”。

这是因为,如果你站在慕容垂父子的角度,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首先,王猛要求慕容令随军出征,慕容垂难以无法拒绝。

而这就一定会导致父子二人相隔千里,无法有效沟通,留给王猛足够的操作空间。

其次,金刀只是借口。

王猛向慕容垂索要信物,慕容垂也不能拒绝,因为王猛位高权重,而慕容垂只是一员叛将,身在前秦,他根本不敢得罪王猛。

并且,王猛还能够买通其身边亲信,所以,即使没有金刀,王猛也有足够的手段欺骗慕容令。

最后,王猛牢牢抓住了慕容垂父子的内心的不安。

作为降将,慕容垂在前秦没有根基,也知道朝中很多人对其充满了猜疑,所以,慕容垂父子在前秦始终缺乏安全感,而王猛恰恰就利用了这一点。

金刀计本质就是王猛利用信息差,把慕容垂父子给“吓”走了。

而慕容垂父子在前秦的处境的确如履薄冰,因此,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无限放大慕容垂不安全感。

虽然金刀计并未成功,慕容垂活了下来。

但事实证明,王猛眼光毒。

淝水之战,苻坚大败,慕容垂果然脱离前秦,建立后燕,让人感慨。

回看这些顶级计谋,无一例外,都是直奔人性弱点,让人不寒而栗。

你还知道历史上那些著名计谋?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信息源:

[1]官方网站澎湃新闻《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什么能够成功?》

[2]官方网站上游新闻《金刀计真的是古今之一奇谋吗?带你读懂成功毒计背后的逻辑结构》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 ***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之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3/585880.html

“历史上著名的四大毒计,让人汗毛倒竖,最后一个堪称不出世之毒计” 的相关文章

司马欣是什么人?他自杀后被为何还被刘邦斩首

司马欣是什么人?他自杀后被为何还被刘邦斩首

司马欣是项羽手下的十八路诸侯之一。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一提起三姓家奴,大家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肯定是三国时代的吕布,其实在秦汉之际,也有一个人可称为三姓家奴,最早是秦朝将领,后来投降项羽,后来又投降刘邦,最终再次投降项羽。他就是秦朝长史司马欣,而他的下场比吕布更加凄惨,自杀后被刘邦...

刘邦称帝后大肆对异姓王下手 刘邦为何会放过长沙王

刘邦称帝后大肆对异姓王下手 刘邦为何会放过长沙王

对刘邦登基称帝之后,大肆废杀了异姓王,为什么独独放过长沙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在公元前203年登基之后,立刻履行了他的诺言:“众将以万人,以一郡之君,赏一万人,赏赐一万户”,这八位王爷,韩信,彭越,英布,韩王信,臧茶,张敖,卢绾,吴芮,但这八年来,刘邦杀了一...

刘备取益州庞统有上中下三计 刘备为何会选择中计

刘备取益州庞统有上中下三计 刘备为何会选择中计

还不知道:刘备取益州时,庞统提供了上中下三计,为何刘备只选用中计?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庞统提供了上中下三计后,刘备之所以只选择中计,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上中下三计刘备前半生,一直颠沛流离,虽然他有关羽张飞这种绝世猛将相助,但苦于没有长远的规划,所以他...

杨戏: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为人疏阔简略,忠诚宽厚

杨戏: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为人疏阔简略,忠诚宽厚

杨戏(?-261年),字文然,犍为郡武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期担任督军从事、相府主簿。受到大将军蒋琬的器重,历任护军、监军、建宁梓潼二郡太守、射声校尉。为人疏阔简略,忠诚宽厚。酒后对姜维有傲弄之言,坐罪罢免。景耀四年,去世,著有《季汉辅臣赞》。...

历史上诸葛亮才能怎么样 诸葛亮是被演义神话了吗

历史上诸葛亮才能怎么样 诸葛亮是被演义神话了吗

历史上的诸葛亮才能究竟如何?为什么说诸葛亮被演义神话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依据陈寿的《三国志》所讲的诸葛亮,几乎就是个完人。虽然我相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也不例外,但是史书并没记载诸葛亮有什么缺点。陈寿最后评价诸葛亮:然亮才治戎为长,奇...

陈到: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名位常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

陈到: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名位常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

陈到(?-247年),豫州汝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刘备帐下白毦兵统领,名位常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蜀汉建兴年间,任征西将军、永安都督,封亭侯。在任期间去世。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豫州随主兴平元年(194年),徐州牧陶谦举荐刘备为豫州刺史,并让刘备在小...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宋仁宗身为皇帝脾气为何那么好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宋仁宗身为皇帝脾气为何那么好

对宋仁宗为什么脾气那么好? 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仁宗赵祯,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宋仁宗在位的时候,虽然他的才华、谋略、经历、军功都算不上十佳,但是他在人格上可以说是中国少有的“好”皇帝,他宅心仁厚,仁慈善良。据说宋仁宗在驾崩后举国痛哭,就连契丹国...

纳兰明珠为什么要妻子弹劾自己?到处宣扬他有谋反之心?

纳兰明珠为什么要妻子弹劾自己?到处宣扬他有谋反之心?

众所周知不管在哪个朝代,谋反都是诛九族的大罪,比贪污受贿严重多了,可是在清朝,有一位大臣,他因为贪污被抓了之后,却要自己的妻子向皇帝弹劾自己,到处宣扬他有谋反之心,这位大臣就是纳兰明珠。纳兰明珠来头不小,纳兰一族与爱新觉罗家有着亲戚关系,他的妻子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并且纳兰明珠本人很会察言观色,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