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日本以琉球流民在台湾遇害为由入侵台湾
1874年,日本以琉球流民在台湾遇害为由入侵台湾。
这一事件虽然以清 *** 派遣福建船政水师和陆军增援台湾,逼退日本结束,但是日本这样的小国都堂而皇之欺上门来,还是让清廷大为震惊,因此决议加强海防建设。
然而此时清 *** 面临的危机并非只来自海上。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派阿古柏入侵西北,侵占了中国大片国土,而沙俄也以抵御阿古柏为名出兵伊犁。左宗棠奉命西征攻打阿古柏,收复失地。
可是清 *** 财政紧张,无法在建设海防的同时保证西征所需,因此不得不就海防和塞防哪个更重要展开大辩论。而负责北洋海防的李鸿章和奉命率军西征的左宗棠自然要首先保证自身利益。
李鸿章强调列强大多从海上入侵,特别是第二次 *** 战争时,英法联军在京畿地区登陆直扑北京,如果不加强海防建设,恐怕要重蹈覆辙。而左宗棠则声称一旦西北被占,俄国肯定会继续向蒙古发展,进而威胁北京,塞防也刻不容缓。这场大争论最后以塞防胜出告终,清 *** 优先保证西征所需,海防建设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后来有些人就认为,西征前后耗费白银约六千万两,大约是北洋水师二十年总投入的两倍以上。如果能够省下部分加强海防建设,就不会有甲午之败了。而有些人则认为不西征的话,西北难以收复,那么损失会比甲午更大。
其实说起来,塞防、海防对于清 *** 来说,都极为重要,而且刻不容缓。而且清 *** 虽然此时财政紧张,但是并非不能开源节流。别的不说,此时八旗和绿营早就已经糜烂不堪,在战场上的作用堪比稻草人。而清 *** 为了供养八旗和绿营,每年开支在一千万两以上。如果好好整顿一下,把这笔钱省下来的话,海防、塞防同时并举也完全可以做到,顺便还能提升陆军战斗力,可谓一举三得。
当然,八旗事关清朝国本,而且关系到诸多利益集团,不是那么容易变动的。即使到了1907年9月,清 *** 已经内外交迫时,清廷颁布《裁停旗饷》诏书,要求各省的驻防八旗在十年内解散,旗人应该自谋生路,还是引发了旗兵骚乱。以至于次年只能再次下旨称目前“所有钱粮、兵饷仍均照常,毋使八旗人等妄生疑虑”,对旗人加以安抚。
因此清廷上下,包括一力推动洋务运动的恭亲王奕䜣,善于权谋的慈禧等人都不敢轻易尝试,怕影响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宁可在塞防、海防上择一放弃。
然而事情难办不等于不能办。日本明治维新时,同样有数量巨大的武士阶层需要供养,最后还是痛下决心加以解决。所以归根结底,在奕䜣、慈禧他们眼里,塞防、海防都不如自己的权力更重要,宁可拖着养着这个大毒瘤,也不敢冒险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