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色,是刮骨钢刀

中国历史8个月前 (03-27)680

(米脂风光)

明正统初年,陕西米脂县。

米脂县,位于今天的陕西榆林中部,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风沙漫卷,尘土飘扬,驼 *** 阵阵,胡笳声悠扬,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就是这个地方出生的。

说这个榆林县呐,有一户姓刘的人家,老两口是务农为生,膝下则有一儿一女。

长子刘胜,被强征入伍,分配到了辽东戍边,长女刘秀月,年方十五,在古代也已经到了该出嫁的年纪。

当然,这刘秀月是不愁嫁的,因为这姑娘出落的十分不错,长相非常可以,是面庞白皙如玉,皮肤细腻如瓷,身段婀娜多姿,双唇轻启,宛若桃花,贝齿明眸,一抹浅笑,更是透露出一丝柔情和妩媚。

总而言之一句话,那就是相当哇塞。

刘氏老两口早早给刘秀月定下了一门亲事,是要把她许配给邻村老郑家的儿子,郑家虽不富裕,但是也早就把聘礼送到了刘家,两家就等着挑个吉利日子,给儿女把婚事一结,也算了却一桩心事。

可谁知,刘家吐遭变故,先是长子刘胜战死于辽东,之后这老两口得知自己痛失爱子,悲伤过度,一着急一上火,也纷纷病倒,相继去世。

偌大一个家,顷刻之间竟然只剩下刘秀月一个人。

本曾想红灯帐底卧鸳鸯,谁知道黄土陇头白骨丧。

死了的人一了百了,可活着的人却要承担生者离去的痛苦。

(刘秀月 形象)

刘家本就不富裕,刘秀月一介女流,又成了孤女,之前侍奉父母,买药侍疾花去不少钱,现在料理父母和大哥的丧事又花去不少钱,甚至把郑家给的聘礼都花光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郑家可就有点不太想要继续迎娶刘秀月了。

原因很简单,郑家想要个完人,就是父母双全健在的,现在刘家正值丧事,郑家认为不吉利,县里百姓更是风言风语,说什么刘秀月是个祸根苗,克死父母亲人,这种说法传来,郑家更不想要娶刘秀月过门了。

不想娶可以,但是问题是,两家已经订婚了,而且郑家聘礼也给了,按照明朝的法律规定,在这个时候如果男方要退婚,那么男方中的这个新郎不仅要到官府领五十鞭子以做惩戒,女方还不用退聘礼,这就使郑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娶了刘秀月吧,晦气不说,还要帮她接着操持她家的丧事,这就还要花钱,可要是退婚吧,聘礼拿不回来也就算了,问题是这五十鞭子保不齐就得把人给抽死。

左右为难之际,郑家有个远房亲戚叫做郑常,他站了出来,说你们别犯愁,这事儿我来给你们解决。

这个郑常,是个生意人,在山西太原还有不少产业,财力还是可以的,他找到刘家,表明了想要退回这门亲事的想法。

刘家的这些亲戚们,也多是刘秀月的远亲了,但远亲也是明事理讲道理的,一听郑家要退婚,个个不干,表示要到官府去 *** 。

郑常一阵苦笑,说各位啊,到官府去打官司也是要花钱的, 要请状师,要写诉状,各种公文周转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眼下这刘秀月就连料理父母丧事的钱都拿不出来,她拿什么去告状?

刘家的众亲戚们是哑口无言,因为你让他们替刘秀月撑腰可以,但你让他们掏钱,这人心不古,自然是谁也不愿意。

郑常一看都不说话,知道有戏,于是又说我们郑家只要退婚,聘礼不要了,只求免了这五十鞭子的皮肉之苦,不仅如此,我郑常本人还愿意资助刘家纹银十两,当做刘家的丧葬费用。

不得不说,这郑常是比较会谈判,比较会讲条件的,刘家人一看有钱可拿,纷纷同意,这事儿基本上就算是圆满了。

但是,刘家人还有隐忧,那就是刘秀月的直系亲属都已经亡故,那么接下来她要怎么过活呢?

(郑常 形象)

人情淡漠如水凉,莺莺女子向何方?

可叹呐,在场的都是刘秀月的叔叔婶子大爷,平时和刘家也没少来往,刘秀月小时候也是对他们叔叔伯伯的叫,可眼下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收养刘秀月。

刘家人不仅不愿意收养刘秀月,还变着法的想要把刘秀月给送出去。

郑常惯会察言观色,他一看刘家人于刘秀月刻薄寡恩,根本毫无亲情可言,于是就提议说,自己有个女儿,今年十岁,年幼稚嫩,正需要人照料,你们刘家人如果愿意,我可以把刘秀月收做我女儿的丫鬟,日子谈不上大富大贵,但至少落个活命的去处。

刘家人当然乐意,因为郑常又给了刘家人纹银三十两,当做刘秀月的卖身钱。

钱给了,人可就让郑常给领回了山西。

您说这郑常真有这么好心么?

哪儿能啊,他根本就不是大慈大悲发善心,而是老早就觊觎上了刘秀月的美色,回到太原之后,就可以把刘秀月纳为小妾。

刘秀月既已卖与郑常为婢女,那她就是郑家的人了,眼下只能悉听尊便,无力反抗。

一连串的命运打击已经让刘秀月有些麻木,做婢也好,做妾也好,反正都是混个浑浑噩噩的过活。

不过怎么说是纳为小妾而不是娶做夫人呢?因为这哥们早就结婚了,妻子还是大户人家的 *** ,郑常能在太原城里做生意赚钱,少不了娘家人的关照,所以本质上他对妻子还有点敬畏。

所以他把刘秀月给领回家之后,他还有点害怕妻子收拾他。

正常来说,这种大户人家的 *** ,尤其是在家里又能掌握 *** ,说话又算数的,她是最见不得丈夫纳小妾有二心的,因为这不仅仅是府上新添了一位女眷那么简单,更视为是丈夫对自己母家的蔑视和侮辱,所以搞不好刘秀月到了郑常的家里,就得被大夫人给打死。

但是有趣的是,这个大夫人见了刘秀月之一眼,就心生爱怜,喜欢的紧,对刘秀月是相当的好,和刘秀月那是情同姐妹,关系那不是一般的亲密。

封建礼教之下相逢,这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呐。

这夫人把刘秀月留在了府上,也默认了丈夫纳妾这回事儿,但却不允许郑常和刘秀月 *** ,所以郑常属于是买了个精致的花瓶回家摆着,只能看是不能摸。

但是,人总有炫耀的心理,他娶了这么个如花似玉的小妾,心里得意,就总想着显摆显摆,于是每次有朋友来郑常家里吃饭,或者来家里谈生意,郑常都会让刘秀月斟茶倒酒以作陪。

别的不说,至少面子是有了。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两个月。

(李县令 形象)

俩月之后,山西太原阳曲县的李知县,突然来到了郑常的府上做客。

阳曲,是扼晋要冲,地理位置上是太原城的北大门,战略意义更加重要,李知县到郑常的家里,也正是因为阳曲县要采办一批军用物资,而郑常正有拿下这笔订单的想法,所以他把李知县给请来,目的就是为了看看自己有没有机会,聊一聊沟通一下。

生意谈的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郑常和李知县吃饭喝酒,也是由刘秀月在一旁伺候。

刘秀月是吐气如兰,粉面桃花,步履轻盈,如同弱柳扶风,一颦一笑,更是万种风情。

美,实在是美。

这个李知县,也不是什么好人,色迷心窍,看得眼睛都直了,很快就相中了刘秀月。

吃完饭返回官府,李知县就开始打上了刘秀月的主意,想要将其据为己有。

郑常巧得刘秀月,那也是和刘家人周旋,花了不少功夫的,但李知县毕竟是地方官,有权有势,很快就打探到了刘秀月的身份,甚至就连刘秀月丧父丧母,郑家退婚,郑常买刘秀月为奴婢的事情都调查的一清二楚。

有了这些信息,李知县很快想到,这《大明律》有过明文规定,但凡是引诱诓骗良家女子为奴婢妻妾等,都是触犯法律的,不仅要挨板子,还有可能面临流放。

郑常趁刘家人亲情淡漠,孤苦无依,因而趁虚而入,哄骗刘秀月,将其买为婢女,从陕西米脂带回太原后,反强纳为妾,这不纯纯是巧取豪夺么?

不过,这个罪名的重点不在于巧取豪夺,哄骗拐带,而在于刘秀月必须是清清白白的良家女子。

但是,就算是有明显证据来证明郑常以哄骗拐带的方式得到良家女子刘秀月,定了郑常的罪,郑常也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来减轻自己的罪过,并且使自己和刘秀月的关系合法化。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郑常拐买未婚的良家女子这个罪名,是可以花钱摆平的,只要你肯掏钱,不仅可以免于任何处罚, 如果你掏的钱够多,官府甚至直接可以认定你和刘秀月的关系是正常的。

李知县的目的是为了从郑常手里把刘秀月给夺过来,那么光是这个拐带良女的罪名肯定是办不到,因为只要郑常愿意掏钱,他就能一直把刘秀月握在手里。

如果要得到刘秀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把郑常给弄死。

于是,李知县是翻书查典,终于让他找到一个破绽,什么破绽呢?

这刘秀月和郑家的儿子早前有过婚约,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郑两家并没有退婚。

因为,所谓刘郑两家退婚的这个事儿,本质上是郑常和刘家的亲戚们在私底下操办的,一没经过官府,二没有什么仪式,三就连个文书也没有,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来讲,刘秀月仍然是郑家的儿媳妇。

(《大明律》 局部)

这么一来,刘秀月的身份就从良家女子变成了良家妻子。

刘秀月成了良家妻子,那么郑常的罪名就从拐带良家女子变成了抢占他 *** 子,而抢占他 *** 子,可是能判处绞刑的。

于是,李知县在搜集了充足的证据之后,立刻就以这个罪名把郑常给下狱了。

要知道,郑常不是普通百姓,他是乡绅,是生意人,平时免不了和太原地界的官员们打交道,他在社会上也是有人的,所以入狱之后他立刻托家人左右活动,想要把自己给捞出去。

但是,李知县深谙官场之道,肯定是不会给郑常这个机会,直接派衙役在牢房里就把郑常给杀掉了。

当然了,对外报的是病逝,就是人犯关到牢里还没审呢,就得病死了。

衙役的手段高明,杀人不留外伤,仵作纵然医术精妙,可也早就被李知县收买,验尸结果也只会是暴病而亡故,所以郑常的死,就是白死。

原本家财万贯,生活滋润,春风得意的郑常,就这么死在了监牢幽暗的角落里。

起高楼,宴宾客,转眼枷锁戴身裳,方才感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郑常一死,刘秀月重获自由身,返回陕西米脂还没待几天,就立刻被李知县下了聘书,八抬大轿是吹吹打打,迎娶到了李府,又成了知县的妾室。

李知县的手段,那真是够狠的,杀人夺妾一气呵成,报的美人归,他是心里美滋滋,但是他不知道,从这一刻开始,他一只脚已经进了鬼门关,这正是:

嫩草怕霜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

李知县也有正妻,但他不是妻管严,纳妾什么的也无所谓,但作为朝廷命官,侍从孔子师,读圣贤之书,娶小妾总不是光彩的事情,一般来说都会搞得比较隐秘,藏着掖着就过去了,那是生怕别人说三道四。

但是,李知县不这么认为,他不仅不藏着掖着,反而还在太原城里风风光光的举行了一场规模庞大的婚礼,广发请柬,邀请诸位亲朋来热闹热闹。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办婚礼能收份子钱嘛。

(婚宴)

这鼓乐声声震天响,笑语盈盈是满堂欢,红烛高照,锦绣华裳,宴席之上,珍馐美味,琳琅满目,众人举杯相庆,远远就听得乐声悠扬。

李知县的婚礼,办的是相当成功,太原城里三教九流,官宦乡绅纷纷捧场,叫他好敛了一笔横财。

而这些前来吃酒的宾客中,有一个叫做吴杰的人,很值得一提。

吴杰,安徽人,大明安陆侯。

这个吴杰的父亲呐,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吴复。

吴复是谁?那在元末明初可都是跟徐达,常遇春称兄道弟的人物,建功立业不在话下,朱元璋更是亲颁免死铁券。

吴杰蒙荫其父,这才混上了个安陆侯。

靖难之役的时候,吴杰还被建文帝朱允炆派到战场上去打朱棣,结果战败被贬,后来朱棣登基之后清算建文旧臣,因为吴杰是建文朝的贬官,所以就没被处理,但是也没受重用,岁数大了之后被安排到了太原,主要工作是督促地方军队练兵。

什么叫督促练兵?说白了就是你有参议权,但是你不能调动和指挥军队,所以,吴杰虽然是侯爵,但却没有实权,每天的日子就四个字:

混吃等死。

正所谓,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这吴杰老来好色,此前就娶了不下十来房的小妾,这回参加李知县的婚礼,瞧见新娘子刘秀月的美色,那简直是垂涎欲滴,恨不得立刻就揽之入怀,于是回家之后,一天到晚就寻思如何把刘秀月给弄到手。

而且,吴杰经常和他名义上的一个部下张能聊起这事儿。

张能,是太原卫指挥使,三品,能调动太原本地军队,而吴杰这个安陆侯是一品,主要负责督促军务,所以俩人还属于是上下级的关系。

领导有想法,张能自然乐意分忧,于是就跟吴杰说,您是侯爵,您相中的女人,哪儿有得不到的,直接动手抢过来不就行了么?

吴杰听了直叹气,说真要那么好办还行了呢,主要这刘秀月不是普通百姓,她是李知县的妻妾,知县虽小,那也是朝廷命官,想要抢他的女人,那很难办啊。

张能一听乐了,说他不是知县还不好办,他要是知县那更好不过,因为《大明律》早有规定,地方官不能娶自己管辖区域内的女子为妻,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有些贪官恶吏逼婚于平民百姓,李知县要是犯了这一条,就会被朝廷开除公职,官位不保啊。

(吴杰 形象)

李知县成了平民,您再从他手里抢个刘秀月,那还不是易如反掌么?

吴杰很兴奋,他认为有戏,立刻派人去查刘秀月祖籍何处,是哪里人氏,结果查来查去大失所望,原来刘秀月并非阳曲人氏,甚至都不是山西人,人家是陕西米脂的,是外乡人,如此说来,李知县纳刘秀月为妾完全是合法的。

那么,按照这种情况,如果吴杰还想要把刘秀月给搞到手,那么他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把李知县给弄死。

于是,吴杰和张能商议,要抓一抓李知县的小辫子,查一查他有没有 *** ,只要掌握一定的证据,必然要发力把李知县送上断头台。

这个计划,十分可行,因为李知县名声在外,他做官的声名极差,光是看他草菅郑常人命这事儿,就知道他绝非善类。

果然,吴杰和张能调动关系一顿查,很快查到了李知县 *** 的证据,原来,阳曲对太原来说是战略要点,此地是三晋首邑,纵贯南北,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而别的县呢,可能只有财政上的流水,但阳曲县在军政上也有支出,朝廷更在阳曲县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来驻防,所以阳曲县衙每年都会有采买军需用品的工作, 也就是之前李知县和郑常谈的那个生意。

吴杰和张能在地方上左右活动,找了不少人,最终竟然查出,李知县在为朝廷采买军需用品的事情上吃了不少回扣,加起来竟然有白银三千两之多,这相当于是一个县令半个多世纪的俸禄。

俩人查实证据,立刻秘报当地御史,御史报都察院,都察院报刑部,刑部转大理寺,最后三法司会审,果然证实了李知县的贪污行径。

这件事,还多亏一个叫做李运的官员帮助,为吴杰大开方便之门,让他可以详尽查阅阳曲县的一些公文和资料,后文我们还会再提到他。

(李运 形象)

明朝对于贪污的处罚,那是相当严厉的的,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官员贪污纹银六十两以上就要杀头,李知县贪污三千两,超过标准太多,不仅本人杀头,家产妻女奴婢还要尽数充公。

昨嫌金丝紫蟒宽,今穿破烂囚衣裳,昨日美人相伴红烛醉,今日人头落地血淋汤。

李知县在阳曲县作威作福半辈子,算破天机也没想到,自己会是这样的一个下场。

李知县死了,刘秀月作为家属本应流放,但吴杰早有准备,托人送礼,动用关系,终于把刘秀月捞了出来,如愿以偿的娶为了自己的小妾。

自此后,这吴杰是夜夜笙歌,整日和刘秀月缠绵相伴,一个星期有六天早上就起不来炕。

这个吴杰啊,在太原地界也是家大业大,养尊处优,当地不管是小吏还是大官,都尊他一声吴侯爷,他吃得好住得好睡得好,最重要的是心情好,所以他的身体素质也很好,此时他六十有九,如无意外,养精蓄锐以保身,大可活到八九十岁。

但是自打他娶了刘秀月这个小妾之后,他就整日浸淫是纵欲过度,还大量服用丹药壮阳,可以说是严重透支自己的健康,因而不过半年之间,老头竟然就死在了床上。

想那吴复当年随太祖立业,镇常州,讨士诚,平蒙元,何等英雄气概,却生出这等子孙来。

武勋列侯之家,乘坚策肥之族,子孙后代却浸淫富贵,一个个也读过圣贤之学,经纶致世之道,嘴里满口仁义道德,却是一肚子男盗女娼。

吴杰死了,吴家竟然也因此荒凉落败,吴杰的儿子干脆把父亲这些小妾是遣散的遣散,变卖的变卖,而刘秀月因为姿色过人,容颜俏丽,竟得不少人青睐,最终被太原卫指挥使张能高价买得。

张能,就是之前给吴杰支招那个,此子也是个贪恋美色之徒,为了把刘秀月给弄到手,几乎是掏空了家底儿。

但是,没等张能过上几天春宵欢愉的日子,北边战事骤起,而太原就是明朝九边之一,时常会遭到瓦剌人(就是后来把明英宗朱祁镇抓去留学的那个)的滋扰。

(张能 形象)

瓦剌人滋扰北边,张能作为太原卫指挥使,立刻被派上了战场。

这战场上,是玩命的地方。

风卷残云,黄沙漫天,战马嘶鸣,铁蹄踏碎大地,震得人心颤栗。

明军将士们手持长矛利剑是奋勇冲锋,战场上血花飞溅,战鼓声,呐喊声,兵器的碰撞声交织在了一起...

张能一个没注意,冷箭袭来,正中胸腔,是当场毙命。

张能,就这么死了。

垂死仍念佳人貌,死后方知悔过迟,只可惜镜花水月美人绝色终幻灭,繁华盛景黄粱一梦尽成空。

张能死了,接替张能继任指挥使的,是程鹏。

这个程鹏既任新指挥使,那他自然也要代表朝廷抚恤阵亡的张能的家眷,结果程鹏到张家慰问的时候,也被张能的遗孀刘秀月给迷了个魂不守舍,他立刻就打上了刘秀月的主意。

张能是有大房的,刘秀月嫁给张能,也不过是做妾室,这张能死了,大方夫人按照礼制自然是要守节三年,但刘秀月却不必如此,于是程鹏给张家掏了好大一笔钱,张家人拿了钱自然开心,于是又将刘秀月转送程鹏。

这个程鹏,也有正妻,所以刘秀月也还是做妾室。

可偏偏,程鹏到了太原之后他也要继续抵抗瓦剌人的滋扰,而且这位仁兄论打仗水平还没有张能高,人品更有问题,他所带领的军队被瓦剌人围攻,他不殊死抵抗,反而扔下大部队,自己夺路而逃了。

这程鹏损兵不算,还丢失了阵地,本人更临阵脱逃,所以很快被朝廷问责,并处以了死刑。

*** 场中皆是幻,贪嗔念里尽成痴,世人笑他愚且蠢,岂知自身亦如斯?

(程鹏 形象)

当然了,程鹏毕竟是卫指挥使,他这种级别的官员,不是说随便派个衙役就能把他给砍了的,因此朝廷还专门设置了刑场,还派出了按察司佥事刘翀来监督行刑。

我们知道地方上有按察使,这个官权力很大,主管一省的法律事务,公安,检察,法院都归他管,而按察司佥事,则相当于是这个按察使的副手,权力也很大,而且还是个五品官。

刘翀到这儿来监斩不过是例行公事,但他却在人群中偶然瞥见了来为丈夫送行的刘秀月。

这刘秀月,虽然身着丧服,但却是面若桃花,眸似秋水,唇红齿白,身姿曼妙,一下子就把刘翀给看呆了。

刘翀是进士出身,今年三十多了却至今未婚,可见他为人挑剔,一般女子是入不了他的眼的,可这刘秀月长得真是惊为天人,刘翀一眼就喜欢上了,日日思之如狂,只恨不能一亲芳泽。

于是,刘翀干脆托人说媒,把刘秀月给娶了过来,而且这一回,刘秀月还是以正妻的身份被刘翀迎娶回来的。

要知道,这身世坎坷的刘秀月已经接连跟过五个男人,如今还能被刘翀尊为正妻,关心爱护,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

这刘翀有个同僚,名字叫做李运,也是佥事,就是之前帮助吴杰搞倒阳曲县的李知县的那一位。

这个李运啊,在张能,程鹏等人死的时候,就一直也觊觎刘秀月的美色,苦于无从下手,结果却被刘翀给抢了先,他是又气又恨又妒忌,反手就参了刘翀一本,理由是:刘秀月生性放浪,短短数年竟然有丈夫五任,如此不知廉耻的女子本该遭众人唾弃,刘翀堂堂朝廷命官,竟然将其娶为正妻,岂不是败坏纲常礼法?而且影响也不好,让老百姓看到了,会怎么议论怎么想?这刘翀纯粹就是在给官场抹黑!必须严办。

(刘翀 形象)

很显然,李运是想要把刘翀给斗倒,好把刘秀月给据为己有。

诚然,李运的这封奏疏,纯属胡说八道,刘秀月半生凄苦,她没有能力左右自己的命运,只能任由别人摆布,你以为她愿意频频嫁给不同的男人做小妾?

而且,就算她有五任丈夫,可她于名节无亏,因为她嫁夫从夫,每一任丈夫活着,她都尽心侍奉,每一任丈夫故去,她也都披麻戴孝,而从来没有做过什么红杏出墙,勾三搭四的奸恶之事。

但是,谣言猛于虎,奏疏比嘴快,李运的这一封奏疏,很快就到了中央朝廷,并且惊动了内阁。

内阁都知道了,那皇帝当然也知道了,明英宗朱祁镇少年天子,他对这种男女之事相当好奇,立刻要求亲自审理该案件。

然而,皇帝的想法很快被内阁的诸位大臣给拒绝了,因为在大臣们看来,天子做明堂,治官不治民,如果任何案件都需要皇帝来亲自处理,那皇帝不得累死?

而且,对于朝廷来说,这种案件即不涉及财政,又无关于军事,甚至连人命案都不是,他们更不会浪费太多精力来处理, 所以只让锦衣卫把刘翀抓到了诏狱里,严加审问就是了。

锦衣卫,是明朝的特务机构成员,诏狱,是特务机构开设的监狱,而这所监狱最牛的地方就在于,它可以不参照遵守明朝的任何法律而对嫌疑人进行任何形式的审讯,包括杀掉。

因为锦衣卫只对皇帝负责,他们执行的当然也是法律,但却是法外之法,是皇家的私法。

就这么说吧,进了诏狱,管你是钢铁侠还是威震天,都得给我留下俩轱辘。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翀被抓到诏狱里,他唯一的结局只会是屈打成招。

但是,刘翀也是个奇人,锦衣卫质问他作风不良,为朝廷大员却迎娶民间风月女子,刘翀则振振有词,反唇相讥道:

一来,刘秀月五段感情经历诸位尽可详查,无非是山西地界的高官豪绅们巧取豪夺,她的这些丈夫们对她更有亏欠,而刘秀月恪守妇道,从无亏节之事,何来她风月之说?

二来,我刘翀为官一任,自问对得起天地良心,对得起当今圣明天子的栽培,我是明媒正娶的刘秀月,我们的婚姻是你情我愿,并无强迫,合理合法,她对我关心呵护,我对她尊重理解,我怎么就有伤风化,于官声有亏了?退一万步说,刘秀月的确有过五个丈夫,她嫁我并非初嫁,我也没能娶下哪家高门大户的 *** ,但是问题是,我娶刘秀月,这是我的私事,宣帝尚且不干涉张敞画眉之私,你们又有什么权力管我?

(明朝锦衣卫 形象)

最后,刘翀还总结了一下,自己为什么被会抓进诏狱,那就是自己肯定是被陷害了,那为什么会被陷害呢,原因则是因为自己在山西为官清廉,执法刚正不阿,因此开罪了不少同僚,所以肯定是他们其中有人栽赃陷害于我,这才使我落到这个境地。

而且,刘翀还认为,自己既然已经被抓到了诏狱,那多半是凶多吉少,搞不好就得死里边。

于是,刘翀干脆把自己这么多年在山西官场的所见所闻全都交代了出来,顺手还揭发了他所了解到的一大票官员 *** 违纪违规的不法行径,刘翀甚至还猜测,当年那个太原城里的富商郑常也并非病死狱中,而是因为李知县想要抢占刘秀月而草菅人命。

要死一起死,豁出去了。

刘翀是大丈夫,他自然是不畏死的,但是一想到太原城家里的娇妻如花美眷,他就不禁痛心,自己要是死了,这太原城里又有多少人垂涎她的美色,要想方设法的把她弄到手里,使她再受折辱呢?

孤身一人,刘翀倚窗而坐,目光透过铁窗的缝隙,投向那轮高悬的明月,他因惦念刘秀月而越发伤心,但他却不知道,刘秀月在太原城里也时刻记挂着他的安危。

是啊,刘秀月的前几任丈夫,对她是巧取豪夺,视她为掌上玩物,在这些男人的身边,她没有尊严可言,更得不到一丝一毫的关心和爱护,只有刘翀,把她明媒正娶迎回家中,刘翀理解她,尊重她,给予她关心呵护,让她品尝到了家庭的温暖和爱情的真正滋味。

现在刘翀被捕,刘秀月一个原本连自己命运都不能操纵的女人,竟然生出了竭尽全力拯救丈夫的想法。

民要救官,那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众人 *** ,声势震动朝廷,朝廷或许就会对犯官从轻处罚。

比如,某地官员施行仁政,爱护子民,因为某些事情被朝廷捕获,要杀头处死,百姓们自然不忍如此父母官丧命,于是纷纷自发走上街头,为其 *** ,宣扬他的政绩和功德,朝廷一看民众 *** ,说明这位官员的确有可称道之处,说不定就会免于死刑而改成流放,这样百姓们就相当于是救了这位官员一命。

于是,刘秀月干脆散尽家财,雇佣了不少百姓到京城去为刘翀 *** ,宣扬刘翀的功绩,要求朝廷把刘翀给放了。

这办法虽然笨拙,而且后来很快就被朝廷识破,但却已经是刘秀月为了救夫的搏命之举了。

诏狱里刘翀检举揭发了山西官场的不少大员,朝廷派人到山西去调查,有查实的,可也有不实的,而且很多事情时隔久远,已经不能详查,比如郑常的案子,别说郑常已经死了,就连李知县也早都砍了,如何查起?

(同归去)

因此,刘翀在诏狱里的一番慷慨陈词,的确让朝廷认为了他和刘秀月的关系是清白的,但他却也因为检举揭发(部分)不实而落得了一个诬告之罪,而那个救夫心切的刘秀月也被查实,犯教唆煽动之罪,因此,刘翀被革去功名,全家流放云南,而这个“全家”,自然也包括刘秀月。

荒园败井,昔日玉满堂,残花败柳,曾作繁华场。风烟漫布旧画梁,青帘今朝又垂于草庐旁。

说什么酒正醇,歌正扬,如何青丝又染霜?前日乱坟岗上葬旧友,今夜翠帘帐内醉新芳。

粮满仓,粟满仓,俄顷败落人皆慌。正笑他人愁未央,岂料自身苦更长。

谕有德,难保他朝变悍将,追荣华,谁料想沉沦于风月场。

因嫌宝冠轻,终遭铁链伤,昨怜竹杖短,今嫌玉剑长。

闹嚷嚷你方说罢我开口,误以异地为关乡。甚迷惘,到头皆为他人筑明堂。

几个月诏狱里的严刑拷打,刘翀消瘦了不少,原本挺拔的身姿已变得佝偻,皮肤上也布满了斑驳的伤痕,脸上是清一块来紫一块,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有些萎靡。

最终,刘翀还是努力挺直腰板,尽管步履依旧蹒跚,但他的眼神中却逐渐燃起了一丝坚韧与不屈。

身旁,是早已经哭成泪人的刘秀月,她的泪水如同晶莹的珍珠,顺着脸颊轻轻滑落。

然而,她的嘴角却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温婉而动人的笑意,仿佛春风拂过湖面,荡起层层涟漪。

山高水长,云南很远,路途之上,毒虫猛兽,烟瘴毒雾,却即刻就要出发。

但这两个人没有犹豫,他们挽起对方的手臂,在夕阳残照,晚风吹拂下渐行渐远,背影也渐渐消失。

这万水千山,你愿意陪我,一起看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3/588781.html

“色,是刮骨钢刀” 的相关文章

武则天在李治生前就残害萧淑妃和王皇后 李治为何没有保护她们

武则天在李治生前就残害萧淑妃和王皇后 李治为何没有保护她们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残害王皇后萧淑妃,李治为何不去保护自己的妃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都说武则天历史上最为恶毒的女人,其对情敌萧淑妃和王皇后的处置更令人发指。作为唐高宗李治身边最为尊贵的两位女人,虽已被冷落而被囚宫中。但她们毕竟是李治的原配、宠妃,且萧淑妃又诞有...

历史上对朱熹的评价并不怎么好 朱熹是虚伪的人渣吗

历史上对朱熹的评价并不怎么好 朱熹是虚伪的人渣吗

还不知道:伟大的思想家朱熹,真是虚伪人渣,还是被人故意抹黑的真君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想儒家这一学派除去孔子,最被大家熟知的应该就是朱熹了吧。朱熹在这一方面的造诣也是特别的高,他虽然生活在南宋时期,但是他的思想一直都影响着元明清三个朝代。朱熹的思想并没有比孔...

汉献帝如果逃到刘备那里 刘备又会怎么处理他的

汉献帝如果逃到刘备那里 刘备又会怎么处理他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吉祥物汉献帝如果真的逃到刘备处,刘备会怎么处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读:我们且不说汉献帝是否有胆儿带着玉玺逃到刘备阵营了,就是带着去了也无外乎两种结果。虽然都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但是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刘备都不会把基业拱手相。第一种情况:经过一...

朱元璋派遣和尚去各藩地辅佐,是什么用意?

朱元璋派遣和尚去各藩地辅佐,是什么用意?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明史·姚广孝传》中,非常明确地记载了朱元璋在全国各地选拔和尚,以及把和尚派给各藩王的故事。“洪武中,诏通儒书僧试礼部。”“高皇后崩,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第一段文字讲的是,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

刘备如果能统一三国之,一定会除掉哪些人?

刘备如果能统一三国之,一定会除掉哪些人?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兔死狗烹”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已熟悉了。它的意思是指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在三国之前,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霸业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

曹冲作为三国时期的神童 曹冲为何十三岁就夭折了

曹冲作为三国时期的神童 曹冲为何十三岁就夭折了

对曹冲被誉为神童,为何在其十三岁时便夭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那么一定绕不开曹操,曹操在三国中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不教天下人负我”,使得许多人都记住了这位枭雄。当时三国时期天下大势被分为魏蜀吴三国鼎立,而曹操所在的曹魏是当时势力最大的,除了...

雍正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能善终 乾隆为什么还要厌恶这个臣子

雍正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能善终 乾隆为什么还要厌恶这个臣子

雍正的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得以善终,为何却被乾隆厌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次新皇帝的上位都代表着一次政权的变更。我们所熟知的“康乾盛世”,三位皇帝,祖孙三代,用人制度、治国手段都大有不同。“江山代有才人出”,尽管...

在扳倒鳌拜以后,康熙做了哪些事情?

在扳倒鳌拜以后,康熙做了哪些事情?

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康熙在扳倒鳌拜以后,对鳌拜的处罚,有很多让人不太理解的地方。为了搞清楚康熙是怎么处理鳌拜的,我们先来看两段史料。第一段史料《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庚申,王大臣议鳌拜狱上,列陈大罪三十,请族诛。诏曰:‘鳌拜愚悖无知,诚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