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2005年,西安出土李建成墓志,55字揭开李世民对兄弟的真实态度

中国历史8个月前 (03-31)680

2005年,西安出土了一座古墓。

这座古墓虽然历经千百年风霜,已经被盗,但55字的墓志却让考古专家们兴奋不已。

“大唐故息隐王墓志,王讳建成”

墓志开头的这几个字令墓主人的身份呼之欲出,这就是玄武门之变中丧命的李建成。

作为大唐的皇子,李建成的一生充满了荣耀与悲剧。

他出生于皇族的辉煌之中,享受着无与伦比的尊贵与权力。

然而,命运却在他最风华正茂的时刻,为他布下了致命的陷阱。

“王讳建成”

这简单的四个字,背后却蕴含了太多的故事和传奇。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在这场血腥的宫廷斗争中,李建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如今,岁月已经流转了千年,李建成的墓志铭重见天日,在这块55字的珍贵墓志上,又将揭开怎样的谜团?当年的事变又隐藏着怎样的细节?

墓志出土

2005年时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的一处考古工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工作着,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尘土飞扬中,身着工作服、戴着厚重手套的考古人员忙碌地穿梭在考古现场。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专注和认真,手中的工具在泥土中探寻着,每一次的挖掘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历史,每一次的触碰都似乎在和过去的岁月对话。

这处考古工地位于荒野,虽然四周环境荒凉,但这里却隐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工作人员感到有些焦急,因为证明墓主人身份的物件始终没有见到。

考古现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而出土的文字资料则是更具研究价值的资料之一。

突然,一位工作人员掩盖不住喜悦的心情惊呼出声。

原来,这座古墓的墓志铭被发现了!

墓志铭在考古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往往能为我们揭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以及生平事迹。

大家纷纷围拢过去,岁月虽然在墓志铭上留下了痕迹,但依然可以辨认出内容。

在考古现场,专家们就已经将墓志铭文字释读出来了。

之所以如此快,主要是因为这块墓志只有区区55个字。

“大唐故息隐王墓志,王讳建成,武德九年薨於京师,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

按照公侯将相的墓志规矩,李建成作为故太子,他的墓志照理说一般都篇幅巨大,不仅记载他的死亡时间和下葬时间地点,还会详细的记述起生前的功绩和功德。

而李建成的这方墓志,仅仅只有55个字,只是交代了他的去世时间和下葬时间地点,对于其生前的功德和功绩,却是只字未提。

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紧接着,考古专家又在这方墓志上发现了更为奇特的地方——“隐”字似乎经过修改。

经过专家的仔细辨认,这个“隐”字修改的仿佛十分粗糙和仓促,其原本的“灵”字竟然依稀可辨。

也就是说,李建成在贞观二年正月十三下葬时,这方墓志原本刻的应该是“大唐故息灵王墓志”。

著名历史大家王国维曾经提出过“二重证据法”,即把地下出土的材料与文献记载的材料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 *** 。

地下出土的材料虽然本身就是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但是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数量有限,解读困难等,所以需要文献记载材料的补充和解释。

所以,当墓志铭发现后,专家们立即到史籍中去寻找相关的佐证。

在《唐会要》中,专家们发现了这样一条记载:“贞观二年三月,有司奏谥息王为戾,上令改谥议。杜淹奏改为灵,又不许”。

从这一段记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李建成的谥号确实是经过多方讨论的。

但至于为什么《唐会要》记载了李世民不许用“灵”,而后来却用了。

也没有记载为什么改成了“隐”。其中那些未被记载的细节和背后的原因,我们只能依靠推测和假设来填补了。

谥号之虑

结合《唐会要》的记载,再加上出土墓志,我们可以大概知道,李建成的谥号,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的选择。

最早应该是定为“戾”。

戾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古代的谥号规则,戾一般用来形容知过不改的人,但也有暴戾的意思。

比方说汉武帝时期,太子刘据起兵造反后来被杀,刘据的谥号就被议定为戾。

虽然太子刘据是汉武帝的爱子,但是因为起兵造反,这件事始终让汉武帝耿耿于怀。

可李建成则不一样,在玄武门事变中,李建成可以说是被动的一方,用知过不改来形容他,就有点牵强了。

更何况,用这个字来对李建成的一生进行盖棺定论,不仅有点驴唇不对马嘴,还可能伤害到太子府旧臣的感情。

所以,李世民下诏命有关部门来议定李建成谥号,当臣子们提交之一版“戾”字方案时,李世民当时就觉得有些不妥,于是就给驳回了。

紧接着,大臣们又绞尽脑汁提出了第二版方案:“灵”。

这次主要是由大臣杜淹提出来的。

实际上,“灵”这个字在谥法中的解释颇为丰富,既有正面的赞誉和赞美,也有负面的批评或警示。

可能包含了对其智慧、才能的赞美,也可能隐含着对其行为、决策上的某种批评或警示。

例如,它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虽然才智出众,但在行为决策上却显得轻浮、不够稳重的人物。

总的来说,这个谥号的情感色彩表面上看起来是赞美,但实际上却更偏向于贬义,是对其性格或行为的一种含蓄批评。

这个谥号一经提出,在贞观二年的李世民看来是非常满意的。

所以,贞观二年正月十三日,李世民当即宣布,按照太子的规格礼仪下葬李建成,并以“灵”作为谥号。

这场轰轰烈烈的相当之力,得以成功举办。

可李世民心理却始终不太满意,因为他觉得这个“灵”字还是差点意思。

两个月以来,李世民几乎夜不能寐。

他心里始终悬着一件事,那就是自己大哥的谥号问题。

终于,三月,李世民总算想出了一个让自己觉得满意的字:“隐”。

这个字儿一想出来,李世民即刻就派人前往大哥的下葬地点高阳原,他还提出不需要重新镌刻墓志,只需要在原本的位置上进行修改,即将“灵”改为“隐”。

那么,这个“隐”字有什么说法吗?

“隐”和“灵”一样,都既有正面的评价也有负面的评价,至于李世民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

不过,历史上有一则故事可以作为参考。

这还要从春秋时期的鲁国说起。

鲁国君鲁惠公去世之后,将王位传给了还年幼的姬允,皇帝年幼当然没有能力直接处理国事,所以在大臣们的商议之下,推举已经成年的长子姬息登上国君之位。

大臣们推举自己为国君,姬息见推辞不掉,他只好宣布,自己先暂代国君之位,等弟弟成年之后再退位还政。

十多年的时间里,姬息始终不忘初心,带领着朝臣们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可这时候鲁国的一位宗室羽父找到姬息,对他说,“姬允即将长大成人,你得为自己谋划后路啊”。

姬息莫名其妙,羽父直接说,“得杀掉您的弟弟,您的国君之位才能坐稳”。

可姬息却不为所动,始终坚持等弟弟成人,他就宣布退位。

没想到这个羽父却是个十足十的坏人,他怕自己今天的这番话泄露,于是转头找到姬允,编排姬息已经有了霸占王位之心。

于是二人联手就设下计谋杀死了姬息。

在姬息死后,姬允登基,给自己哥哥定下的谥号就是“隐”。

而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姬息和姬允的关系也有些类似:

都是亲兄弟,弟弟发动政变杀死哥哥。而弟弟则想要掩盖此事,却又不愿意过于抹黑哥哥。

从这个角度来看,“隐”就蕴含着功败垂成、其位不终的意思了。

晦涩往事

我们可以从这一场关于李建成谥号的纠结中,窥到一点李世民的内心。

这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帝王,也有着他的柔软之处。

李建成作为他的亲兄弟,既是他的政治对手,也是他情感上的牵挂。

他的谥号问题,无疑触动了李世民内心深处的某些情感。

这场纠结,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李世民在其中权衡利弊,试图找到一个既能满足自己政治需要,又能体现他对李建成尊重的解决方案。

他的挣扎与痛苦,反映出他作为一个帝王的无奈与辛酸。

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场景。

在李建成和李元吉下葬的这一天,李世民一个人来到东宫,他站在宜秋门前,先是黯然神伤,而后又号啕大哭。

而在此之前,李世民还专程下令,准许太子府和齐王府的旧部,在李建成和李元吉下葬之时送行。

这也就相当于他不再追究往事。

此时距离玄武门之变已经两年了。

这位文韬武略的皇帝,仍然没有忘记他手刃同胞兄弟的场景,他仍然无法忘记那个血腥的日子。

他想起曾经的兄弟情深,想起他们共同度过的那些日子。

然而,现实却是如此残酷,他们的关系最终走向了决裂,他不得不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兄弟。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他励精图治,使唐朝的国力日益强盛。

他的文韬武略得到了百姓的赞誉和尊重,他也因此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然而,他内心深处的那份孤独和悲痛,却始终无法消散。

或许有的人会说,这不过是一场政治作秀。

可这位千古一帝的眼泪,或许仍然有那么一滴是来自真情实感的。

贞观十三年,距离玄武门事变已经十几年之久了。

李世民又将自己的儿子赵王李福和曹王李明,分别过继给李建成和李元吉。

贞观十六年,李世民又想起了此事,宣布追封李建成为皇太子,李元吉为巢王。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杀死自己的兄弟,夺得皇位的事情屡见不鲜。

可能够在自己的兄弟死后,不仅给予其一份公正的哀荣,还给他的后代子孙追封爵位,确实非常难得的。

从李世民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真正的统治者的胸怀和风范。从李建成谥号的一再更改,这都折射出李世民并不愿意摧毁和抹杀李建成的历史形象。

他的智慧和眼光超越了权力斗争的狭隘,他选择以一种宽容和包容的态度来对待李建成的历史形象,让后人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唐朝初期的历史。

结语

或许,玄武门事变是李世民一生的伤疤。

身为帝王他是无情的,更是孤独的。

为了争夺皇位,他不惜与兄弟反目成仇。

尽管他清楚,自己的选择极为残忍和不道德,但为了皇位的诱惑,他不得不狠下心来。

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踏着兄弟的鲜血登上了皇位。

身为帝王,他必须坚强、果断,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和软弱。

他必须在众人的簇拥下,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的冷漠和残酷。他不能有朋友,不能有知己,甚至连亲人都不能全然信任。

这是身为帝王的代价。

若干年后,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李世民或许会在某个寂静的夜晚,独自回忆起那段充满血腥与权谋的政治斗争。

他会想起自己曾经的兄弟,想起他们之间的纷争与恩怨,想起那场决定命运的玄武门之变。

在这场斗争中,他或许曾有过犹豫和挣扎,但最终还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轻易地忘记过去。

相反,他对李建成的谥号一直心存纠结,对于兄弟的逝去,他内心深处始终有着难以言说的悲痛。

或许正是这种复杂的情感,促使他在十几年后将自己的孩子过继给李建成和李元吉,并重新追封他们。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纠结都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李世民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一位封建王朝伟大帝王的复杂性。

他既有着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才能,也有着深深的情感和纠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3/589435.html

“2005年,西安出土李建成墓志,55字揭开李世民对兄弟的真实态度” 的相关文章

司马懿能够活到70多岁 司马懿后代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司马懿能够活到70多岁 司马懿后代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还不知道:司马懿活了70多岁,为啥子孙却一代不如一代,是基因突变了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现代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长寿。但是在古时候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很少有人能活到七十往上,更别提一大家子都这么长寿了。然而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司马家族却是有名的长...

刘璿: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为何被乱兵所杀?

刘璿: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为何被乱兵所杀?

刘璿(224年―264年),字文衡,涿郡涿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宗室,蜀汉昭烈帝刘备长孙,后主刘禅长子,北地王刘谌长兄,母王贵人。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璿生于建兴二年(224年),延熙元年(238年),立为太子。咸熙元年(264年),蜀汉大将...

妺喜为什么被称为红颜祸水?她有哪些事迹?

妺喜为什么被称为红颜祸水?她有哪些事迹?

妺(mò)喜,嬉(喜)姓,生卒年不详,亦作妺嬉、末喜、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元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夏桀的王后妹喜,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历史上的记载也是非常少的,可当你听到这样的标签,“红颜祸水第一人”,“中国历史记载亡国王后第一人”,“千古狐狸精第...

历史上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建成真的不如李世民吗

历史上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建成真的不如李世民吗

对李建成真的远不如李世民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高祖李渊一生有22个儿子,但这22人的年龄差距很大,唐朝开国战争期间,活跃在朝局舞台上的成年皇子,不过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一对最有力的储君竞争者。他们之间矛盾产生的源头,正在于老爸李渊。李...

费诗: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为人耿直敢言

费诗: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为人耿直敢言

费诗,字公举,生卒年不详,益州犍为郡南安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璋占据益州时,以费诗为绵竹县县令。刘备进攻刘璋夺取益州,费诗举城而降,后受拜督军从事,转任牂牁郡太守,再为州前部司马。刘备自封汉中王,以费诗为使,向督领荆州的关羽传达官职的任...

能让赵姬爱得死去活来还给他生孩子 嫪毐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能让赵姬爱得死去活来还给他生孩子 嫪毐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嫪毐究竟有何“天赋异禀”?能让赵姬爱得死去活来,还愿为他生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让太后赵姬欲罢不能,自称为秦始皇假父,凭借姿色令堂堂太后赵姬色令智昏,甚至甘愿为其生子。历史上的嫪毐究竟有何天赋神通?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秦始皇的生母赵姬...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何进兵权在握,为何不直接杀了十常侍,却要引董卓进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说曹操、刘备和孙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新格局,那么何进就是这场政治洗牌的荷官。为了能在汉灵帝死后的东汉政局中大权独揽,掌握着天下所有兵权的大将军何进,决心铲除敌对势力宦官集团。有人...

诸葛亮临死前一句话知道刘禅是在装傻 诸葛亮到底问了什么

诸葛亮临死前一句话知道刘禅是在装傻 诸葛亮到底问了什么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诸葛亮临死前,阿斗问了一句话,诸葛亮方醒悟:原来你在装傻!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时期,随着刘备的去世,蜀汉的前程交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shan)身上。从电视剧来看,后人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他,说他是个庸碌无能的人,那么他本人是如何想的呢?在公...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