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慈禧命太监将珍妃扔到井中,太监晚年才说出心里话:她真了不起

中国历史7个月前 (05-08)510

慈禧命太监将珍妃扔到井中,太监晚年才说出心里话:她真了不起。这句话蕴含着太多的故事和悲哀。珍妃是光绪帝最宠爱的妃子,年轻貌美,才华出众,和光绪情投意合。然而她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和不幸,最终甚至被慈禧活活扔进了井中,年仅24岁就惨死于非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是因为珍妃参与了维新运动而触怒了慈禧吗?还是因为她和光绪的恩爱引发了慈禧的嫉妒心理?又或者是出于别的原因?多年后,那个亲手将她扔入井中的太监,为什么要说出"她真了不起"这样的评价?这封存了百年的秘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天之骄女 锦绣年华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珍妃出身满洲镶红旗名门,生于康熙五十七年,姓爱新觉罗氏,父亲他他拉为户部侍郎。她的父母认为女儿生而有佳骨格,定能受宠于皇室,便从小将她培养为闺中佳丽。

年方九岁,珍妃随父亲他他拉在广州寓居,拜著名学者文廷式为师,学习汉语诗文及历史典籍。文廷式乃开明思想家,他循私淑,启迪珍妃博览群书,开阔了珍妃的视野。珍妃自幼聪慧过人,加之勤恪好学,才情洞悉,对词翰无所不通,尤擅棋艺,堪称后紫后宫之杰出人才。

当朝夕相处之时,文廷式竟为这位俊秀女弟子倾心,情有独钟,终年迟恋。然而德高望重的文老却未敢起过肖想之念,只是将心爱的珍妃视为心灵偶像,精神寄托,一往矢石,只爱其心不爱其身。直至暮年,文老对珍妃的芳心仍不渝,每每在作品中吟咏诗赞其风雅秀外慧中。

及笄那年,珍妃的出众才貌渐露锋芒,声名远播。光绪二十四年,她姐妹二人经挑选入紫禁城,分别被册封为瑾嫔和珍嫔。珍嫔初入后宫,芳龄十七,楚楚动人。不久,光绪帝便对她一见倾心,宠爱有加,赐珍嫔以"姿首羽翼"之美名,每每顽耄左右,与之谈天论地,相谈甚欢。二人情投意合,恩爱无间,恍若一对有情人。

有诗云:"紫叶随秋凋尘世,红萼含春意盎然。他年若得重相见,不识珍珠在何年。"诗意托物言志,爱慕之意不言而喻。良有阕云,前缘不浅,唯其如此。

二、妻祸纷至 波澜暗起

雨打风吹去,万紫千红总是付。珍妃虽得光绪帝宠爱,然而其命运亦是峥嵘岁月,祸不旋踵。

先为慈禧嫉妒所惹。光绪对珍妃宠爱有加,视她如掌上明珠,予以厚爱。然而慈禧自丧夫之后,性情渐趋嫉妒。每每见光绪与珍妃亲密无间,便怀恶心嫉妒,不堪其扰。

光绪廿四年,慈禧生辰那日,珍妃佩戴翡翠珍珠钏裘,引起慈禧非议。慈禧斥责珍妃貌慵自矜,遂命太监扒光其衣衫,当众施以戕打三十竹杖之刑。此事明着警告珍妃勿逾矩,暗着 *** 光绪勿纵恩泽过甚。

不旋踵,珍妃又卷入权斗漩涡。时珍妃精通政务,光绪帝倚重有加。然而晚年慈禧防微杜渐,怕权力旁落,唯恐失控。当时朝野十分腐败,有权贵之徒竟暗中贿赂珍妃为之通风报信,以取得封爵。珍妃一时心怀私曲,受贿达四万两白银之多。

消息一旦泄露,慈禧大怒,决绝不能姑息。她批评"珍妃专权放旷",命杖责之三十大板。同时,慈禧以"过于宠信"为由,令太监偷梁换柱,遣珍妃于北三所冷宫囚禁。自此,光绪帝与珍妃形同路人,鸡犬不留。

值此之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琼林嫔妒妃嫉室,觉得光绪对珍妃宠爱有失体统,于是与慈禧合谋,对珍妃百般陷害。太监亦觑机效命,每日侮辱谩骂珍妃,让她承受无尽屈辱折磨。

三年之期,珍妃遭受极大痛苦。然庚子年八国联军由天津开拔,慈禧不得不携光绪逃亡。珍妃得暂时脱困,三载怨气已成重担,她对光绪言辞犀利许多,苦劝光绪勿听信谗言,坚持不逃。光绪不从,慈禧一怒之下,决绝斩尽后路,命太监将珍妃活活扔进井中,就此陨殂。

三、临危不乱 忠谏光绪

庚子年八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大惊失措,急命避走西北。然在临行之际,珍妃却临危不乱,忠言直谏光绪勿逃避,以致招致更大灾祸。

当时,八国联军已攻陷天津,京师遭受严重威胁。朝野仓皇失措,连慈禧也不免惶惶不安。她遂命手下千挑万选出一批贮妃,迅速遁逃西北大同。作为一员贮妃,珍妃也在被召之列。

然而,珍妃并未因慈禧一时之命而丧失主见。见大批汉军战将以及百姓为八国联军所杀,珍妃对光绪进言道:"战事起因实由朝廷一时糊涂,引火自焚。如今虽然形势危急,但若一味逃亡,终将引来更大灾祸。不如留驻京师,安抚百姓,以正理服人,或可望挽回局面。"

光绪帝对珍妃的谏言当时未予理睬。然而珍妃见局势日益严峻,于是再三劝说道:"国之将亡,在于民心渐失。如今虽有重兵把守,但全国百姓仇视朝廷,谁愿为我效命?况且八国人马精锐,我等终非敌手。何不派人与之谈和,以免伤亡?岂不大可挽救?"

光绪帝听后沉吟不语。珍妃见状,继续忠言逆耳:"臣下非有异心,只为朝野同怀。一味避走,于事无补,徒增祸患而已。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然而,慈禧素来对珍妃心存芥蒂,自不愿听信其谏言。当下,她怒斥珍妃"旁门左道,胡言乱语",遂命太监立即将珍妃拿下,扔入皇宫井中。

珍妃最后的忠谏,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下场。无论她生前多么贤惠忠心,最终仍旧难逃暴虐的命运。临终时,她只说了一句"朝野同怀",旋即被太监活活掷进顺贞门前的御井。终年二十四岁。

四、后世褒贬 评价两极

珍妃一生可谓坎坷多舛,最终惨遭慈禧活活掷入井中,年仅24岁即赴黄泉。这一惨剧在当时朝野激起强烈反响,褒贬不一。

当下,朝臣们对此事反应不谋而合。亲贵之徒如恭亲王、载勋纷纷附和慈禧,对珍妃破口大骂,视为妖妃、祸国殃民之徒。然而,那些明白人对此深表同情,如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则为之哀悼,称赞其爱国情操,实乃一代忠良。

随着时间推移,后世学者对珍妃一事亦是褒贬不一。正史如《清史稿》对其评价两极分明,一面将其形容为"贪婪 *** 、玷污门风",一面又盛赞其"才艺出众、孜孜矻矻"。对其被杀一事,更是存在明显的判词分歧。

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更是在当年就对此表达了极大的愤慨和不平。他在回忆录中写道:"珍妃被扔入井中,惨不堪言。每每想到此事,心中犹有余悸。她毕竟是忠良之人,最后的遭遇实在太过凄惨。"

直到民国时期,仍有学者为珍妃伸张正义。如京师名士伍云甫,就曾为此事撰文控诉慈禧罪行,并为珍妃修建灵堂以祭奠。伍氏在文中这样写道:"慈禧当年的所作所为,简直是暴虐之尤,令人发指!国之重臣,竟然被如此虐杀,足见其心肠狭隘。幸哉,我等后人不应遗忘这一暴行,以警世人勿重蹈覆辙。"

甚至就连那两名亲手将珍妃掷入井中的太监,在多年后也为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而深深懊悔。据他们回忆,临终时珍妃仍在忠言逆耳,极力劝阻光绪,以致惹恼了慈禧。"当时我等奉命行事,心中万分不安。及至多年后回想,不禁为珍妃的勇气和忠心所折服,真是位了不起的女子啊!"

由此可见,珍妃的悲剧经历在当时和后世都引发了巨大反响,褒贬不一。她给人留下了极为复杂的印象,有人将其视为祸国妖妃,有人则认为其乃一代忠良爱国志士。这一切,恐怕只有历史能给出最公正的评判了。

五、世人追思 铁案永存

珍妃惨死后,世人为之痛惜哀悼,不仅修建纪念亭祀奠,并且将她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后世颂扬忠良的佳话。

先是民国年间,数十位仕绅士大夫发起为珍妃立碑纪念。他们在珍妃殉葬之地北郊斋宫立了一座白玉石碑,上书"孝友珍嫔之墓"四个大字。从此,珍妃便有了永世的坟墓和纪念之所。

此外,时人还为珍妃撰写了不少哀词祭文,吊唁其一生。其中有一篇文词尤为哀痛动人,写道:"其年纤体,受戕戮之酷;孱孱宻宻,溘然式微,横就瓮牖之下。井华九陇,断灵何阙。中夜回思,泪沾檐牖。"可见对珍妃惨死的哀悼至深。

除了哀悼,人们还大肆传播起珍妃的生平事迹。于是,宛如宝黍流传佳话那般,珍妃的故事也广为流传。据说这些故事来源有三:一是出自当年那名亲手杀害珍妃的太监口述,二是出自光绪帝身边的贵人亲笔手记,三是出自文廷式老师的私家笔记。无论是哪一个版本,都将珍妃描绘成一位才识出众、仁爱周全又忠心耿耿的贤良才女。

这些有关珍妃的佳话在京师广为流传后,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各地,成为后世颂扬忠良的典范。即便是今天,每当有人提及忠良的话题,珍妃的故事依然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个。

不仅如此,她的悲惨遭遇也引发了人们对苛政暴虐的反思。当年就有人撰文控诉慈禧罪行,号召绳以法治,免遭横祸。直到今日,珍妃井中惨死的铁案,仍然被世人视为封建统治黑暗的写照,以此警醒时人勿重蹈覆辙。

由此可见,珍妃的一生虽然悲惨,却也因此而永垂不朽。她的故事流传千古,她的遭遇更是成为铁一般的历史教训,世人对此无不追思缅怀,永志不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5/594248.html

“慈禧命太监将珍妃扔到井中,太监晚年才说出心里话:她真了不起”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既然没有貂蝉这个人 吕布背叛董卓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既然没有貂蝉这个人 吕布背叛董卓的原因是什么

对貂蝉并非历史人物,那么,在历史上,吕布为何要背叛董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情节,就是王允的连环计,在小说中:王允通过绝世美人貂蝉,成功让吕布和董卓这对“父子”反目,使得吕布诛杀了董卓,终于为汉朝除掉了这一大害。但,演义毕竟是演义...

高韬:西晋时期将领,参与诛杀司马越,事败后被杀

高韬:西晋时期将领,参与诛杀司马越,事败后被杀

高韬,字子远,晋朝官员,官至右卫将军,后参与诛杀司马越,因事情泄漏而伏诛。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人物生平高韬字子远,放纵不检点。高光任廷尉时,高韬收受贿赂,有关官吏奏报此事,而高光不知道。当时的人虽然批评高光不能防备自己的儿子,但因为他平素用心,就不以这件事...

刘备当初认可了诸葛亮的规划 刘备后面为何改编心意

刘备当初认可了诸葛亮的规划 刘备后面为何改编心意

还不知道:隆中对后,刘备为什么一直猜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面对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局面,诸葛亮像其他英豪一样,希望能找到一位能施展自己才华的明主。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因此要找的那位主公,应该是能听取的他计策,以实现自己心中的宏伟蓝图。在刘备三顾茅庐显示出其求贤...

韩信在攻下齐国之后 韩信为什么还要向刘邦求封假齐王

韩信在攻下齐国之后 韩信为什么还要向刘邦求封假齐王

还不知道:韩信攻下齐国,为什么向刘邦求封假齐王?为何说戳中了刘邦痛点?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向刘邦求封假齐王,一是为了更好统治齐地,二是为自己争取利益,他这样做无非是想说明齐地的重要性他自己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其一,韩信求封的理由也...

同样都是汉武帝的妃子 卫子夫和钩弋夫人谁的结局更惨

同样都是汉武帝的妃子 卫子夫和钩弋夫人谁的结局更惨

还不知道:卫子夫和钩弋夫人,同是汉武帝宠爱的妃子,哪个结局比较惨?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88年,汉武帝已经年近七十,有一天,钩弋夫人摘下自己的发簪耳环,跪下磕头如捣蒜,求汉武帝宽恕自己的罪过,汉武帝却说:“带下去,送入掖庭监狱!”钩弋夫人立刻被几个人架着就要...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为建宁郡督邮。刘备攻占益州后,拜为功曹书佐、主簿,迁别驾从事。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跟随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领建宁...

康熙和乾隆在位时间都长达60年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长

康熙和乾隆在位时间都长达60年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长

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俩从不碰一样“嗜好”,其他皇帝却做不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康乾盛世”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在这个盛世中也出现了两个非常长寿的皇帝——康熙和乾隆。康熙帝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享年68岁...

天京事变杨秀清掌握大权 韦昌辉是怎么轻易解决杨秀清的

天京事变杨秀清掌握大权 韦昌辉是怎么轻易解决杨秀清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天京事变中大权在握的杨秀清,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两万人惨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天京事变的爆发使得太平天国运动走向衰落,为何会爆发这次内讧事件?这次事件的经过是怎么样的?特别是东王杨秀清当时掌管军政大权,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全家和部属共...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