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担心司马懿谋反而想杀他,为何却又让他担任托孤辅臣?
曹睿担心司马懿谋反而想杀他,为何却又让他担任托孤辅臣?
看题图,这段描述应该是出自电视剧《虎啸龙吟》吧。
电视剧剧情
按照此剧编排:魏明帝曹叡在临终托孤之时,最初是想把司马懿骗来用刀斧手杀死的,不料,司马懿料到了这一安排,在两人相谈之时,机智地抱住曹叡,获得曹叡的谅解,这才躲过一劫。
曹叡后来让司马懿成为托孤大臣之一,也算是编剧对历史故事的另一种解读吧。
其实,在历史上,曹叡病重之时,司马懿本来是要去坐镇关中的,后来曹叡改变心意,派人将司马懿紧急召回洛阳。随后,在刘放、孙资等人的安排下,司马懿成为托孤大臣,与大将军曹爽共同辅政。
君臣相知
早在魏文帝曹丕临终之时,曹叡继位皇帝,司马懿也是托孤大臣之一,当时是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四人一同受遗诏。随着时间流逝,前三位已经逝世,对于曹叡来说,司马懿就是父亲交托辅佐自己的心腹。
曹丕逝世:226年。曹休逝世:228年。曹真逝世:231年。陈群逝世:237年。曹叡逝世:239年。
司马懿是曹丕生前的“四友”之一(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曹叡信任他,是情理之中的事。
太和四年(230年),曹魏大司马曹真率军伐蜀,次年,曹真病逝,在宗族子弟无帅才可用之时,曹叡把信任中心转移到司马懿身上,这是因为司马懿本身就有领兵作战之才。
因为在早先,司马懿就坐镇荆、豫两州,又有围歼孟达,对抗诸葛亮等战绩,可以说哪里有急难,司马懿就出现在哪个战场上。曹真病逝后,曹叡把军政大事交给司马懿,一同商议讨论,两人之间并不存在猜忌之事。
鸟尽弓藏的悖论
因为后世有个“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这个故事流传度很高,知道三国故事的人都应该知晓此事。
故事原本是说,诸葛亮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打开城门,“放”准备攻城的司马懿大军进来,司马懿见到后,却认为其中有诈,不敢以身犯险,吓得退兵。
这故事最初是出自西晋人郭冲之口,可信度都是存疑的,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时,把郭冲提到的“诸葛亮五件事”(后称:郭冲五事)拿出来一一分析,一一批驳。
不管这个故事的真实度如何,“空城计”倒是一个很富有戏剧化、很适合艺术创作的故事,所以罗贯中把这个故事写进了《三国演义》当中,成为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段子,包括京剧等艺术作品也把这个故事改编创作。
到了近现代,后人在对《三国志》所叙述的基本史实了解不足的情况下,单独拿“空城计”的故事进行过度解读,认为:如果司马懿进城,生擒诸葛亮,班师后,可能会遭遇“鸟尽弓藏”的厄运,所以司马懿也是个聪明人,装傻退兵,也是为了保全自己。
其实,这是一个悖论。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不这么写,一来是拔高诸葛亮,贬低司马懿,二来是不会对之后的“曹叡对司马懿的信任”的故事环境产生破坏。
如果强行解读成司马懿畏惧“鸟尽弓藏”的结局,那么说明司马懿和曹叡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好,那又何来曹叡愿意托孤给司马懿一说呢?
按照《三国志》记载,司马懿在曹叡执政期间,帮曹叡出谋划策,四处救火,在青龙年间,对抗蜀军,“熬”死诸葛亮;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又北伐辽东,一举平定公孙渊。
要知道,司马懿北伐辽东之前,曹叡就跟司马懿私下讨论过这个战略规划。司马懿出征后,朝廷中有人认为司马懿可能会吃败仗,打小报告给曹叡,曹叡都能体现出对司马懿的信任,认为他绝对能够得胜。
《晋书·宣帝纪》:朝廷闻师遇雨,咸请召还。天子曰:“司马公临危制变,计日擒之矣。”
果然,司马懿也很给力,克服种种困难,兑现了自己出师时给曹叡的承诺,并没有让曹叡失望。
综上,在历史上,曹叡是非常信任司马懿的,司马懿也为曹魏帝国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电视剧《虎啸龙吟》的剧情安排只是一种综合解读视角,为了创造戏剧冲突而编排的故事,观众们图个乐子就行,就不用较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