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愚昧无比,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世界历史7个月前 (05-12)880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愚昧无比,今藏于大英博物馆。这封信件曾在当时掀起了轩然 *** ,激怒了英国人民,最终导致 *** 战争的爆发。一封来自天朝龙颜的信,竟成为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导火索,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封信呢?信中有何内容,竟能如此惹怒英国?乾隆写这封信的缘由又是什么?

清朝鼎盛时期:傲视群雄,自满自足

公元1735年秋,爱新觉罗·弘历才10岁就登基继位,开启了他长达60年的清朝皇帝之路。而他即位之时,正值康乾盛世的鼎盛时期。

康熙、雍正两代君王英明治理,为弘历打下了国力昌盛的基础。清朝版图遍及天山、阿尔泰山一线,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民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面对如此大好形势,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自然骄傲自满起来。

当时欧洲列强正酝酿着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浪潮,蒸汽机、纺织机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但遥远的东方大陆上,统治者们浑然未觉,固步自封,对西方的先进技术视而不见。

乾隆上位后,继承了康雍两朝遗留的繁华景象。然而与日益强盛的西方列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朝上下骄奢淫逸,陷入了自满僵化的状态。宦官充斥朝野,争权夺利,国事日渐荒废,但表面繁荣掩盖了根本的腐朽。

乾隆于1736年下诏钦定"大清国礼"。凡朝贡国家,必须遵循此礼节,向清朝"朝贡进贻"。朝贡国纷纷依从此规,除了英国这个远在重洋的蛮夷之邦。在乾隆眼里,英国只是一个小小的偏远岛国,根本不值一提。

但乾隆显然低估了英国的实力。自发现新大陆后,靠殖民掠夺,英国早已在世界舞台上屹立不倒。它正处于资产阶级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是当时少数几个崛起的工业化国家之一。

然而,清帝国的统治者们却浑然无知,耳目闭塞,丝毫未觉工业革命在西方已经悄然兴起。他们打着纳贡的旗号,独享着康乾两朝遗留的巅峰繁荣,对外夷的一切视而不见,自鸣得意地认为天朝贡产单单就可自给自足。

这正是乾隆骄横傲慢、目空一切的根源所在。待到列强的炮火把中国人从梦中惊醒时,已是时candidates太迟,民族危机降临了。

远渡重洋:英国使团东访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浪潮,英国成为了当时西方列强中最早崛起的国家。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英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来销售工业产品。而东方神秘的大清帝国,正是英国企望已久的目标。

1792年,英国 *** 派遣了著名的驻印使节马嘎尔尼率领使团远渡重洋,前往大清帝国。此行不仅是为了庆祝乾隆皇帝的寿诞,更重要的是寻求与清朝通商的机会。

随行的不仅有贵重的生日贺礼,更有蒸汽机、纺织机等当时西方更先进的工业成果。马嘎尔尼希望通过这些先进设备震撼大清官员们的眼球,从而打开通商的大门。

然而,当英国使团抵达后,面对这些"洋人"和他们奇异的"献礼",乾隆统治下的清朝官员们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傲慢与蔑视。他们对马嘎尔尼一行人的友好示好视而不见,对先进设备的演示熟视无睹。

在当时大清官员们眼里,英国只是一个偏远的小岛,根本无资格和大清帝国平起平坐。至于英国使团带来的种种先进设备,统统被视为"夷狄之物",不值一哂。

尽管在现场,不乏有清官员对英国的这些"新奇玩意"表现出些许惊讶,但很快就被高层的轻蔑否定了。为了讨好乾隆皇帝,朝野官员们在向乾隆禀报时对英国使团的到访及其带来的先进设备简单带过,毫无诚意地将其一笔勾销。

面对如此傲慢蔑视的态度,马嘎尔尼一行人无疑深感震惊和愤怒。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在东方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居然存在着如此目中无人的统治者。

然而,乾隆和大清官员们的自大狂妄,恰恰源于他们对世界发展的彻底无知。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西方列强日益壮大的国力,这一切在他们眼里都好像隔着一层迷雾,视而不见。

他们固步自封,沉浸在康乾盛世积累下来的虚无缥缈的繁荣中,丝毫没有意识到世界格局的巨大变迁。傲慢、无知和精神懈怠,注定了他们将在未来付出惨重的代价。

两种文明的碰撞

历史就是这样,当一个新兴文明崛起之时,必然会与陈旧守旧的旧文明发生激烈碰撞。

当时的西方,工业革命的浪潮已在英国等国家悄然兴起。马嘎尔尼远赴中国,带来的正是工业文明的前沿成果。然而,乾隆统治下的大清帝国却仍停滞在传统的农耕文明时代,官员们根本无法理解西方的先进技术。

两种文明在东土相遇,注定会引发剧烈的冲突与碰撞。一方固步自封,视现代文明如无物;另一方奋勇前进,追求科技进步。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在此次英国使团东访中暴露无遗。

乾隆及其身边的大臣们,自小就被中华文化的"天朝上国"思想所熏陶。他们被教导认为,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是天佑之国,是领导世界的领袖。而其他国家都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夷狄"而已。

就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让乾隆及其官员们对马嘎尔尼一行人带来的先进技术视而不见。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些外夷野蛮人的把戏,怎么能与中华文明相提并论?

英国使团随行带来的蒸汽机、纺织机等先进设备,在乾隆官员眼里不过是些稀奇古怪的"洋器",根本无法引起他们的重视。即便当时已经传入一些西方科技,很多官员也对此充耳不闻、熟视无睹。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追求科学理性思维,推崇实证主义。他们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将目光投向了自然规律,开始研究并运用科学原理去创造先进的生产工具。

正是这种现代科学思维的引领,催生了工业革命,也最终造就了西方现代化的道路。与之相比,大清官员们的思维还完全停留在旧有的中华文化框框里,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这种现代化思维与陈旧思维的碰撞,在马嘎尔尼使团东访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乾隆及其官员无知、狭隘、固步自封,麻木不仁,丝毫无视西方新兴的工业文明力量,这注定了中国将在未来的碰撞中陷入深重灾难。

乾隆自大狂妄:976字惹祸信札

尽管马嘎尔尼使团东访的目的是为了寻求与清朝通商,但在乾隆皇帝及其官员的眼里,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蛮夷而已。面对英国人的友好示好和先进设备,他们的反应是无视和蔑视。

马嘎尔尼一行人在京城备受冷遇后,只得悻悻而归。回到英国后,他们无疑将所见所闻如实汇报给了国王乔治三世。

得知使团东访的结果后,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自然大为震怒。一个区区东方小国,竟如此目中无人、骄横妄自,简直无法无天。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他决定着手向乾隆皇帝施加压力。

1793年9月,乔治三世写了一封亲笔信,托马嘎尔尼转交给乾隆。然而,当这封国书传到紫禁城内时,乾隆皇帝却根本没有把它当回事。

在乾隆的眼里,英国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蛮夷之邦,一介草民而已,怎敢对大清帝国逾矩呢?于是,乾隆亲自拟就了一封敷衍了事的复信,字字铿锵,直抒胸臆,态度极为傲慢蔑视。

这封长达976字的信札,内容主要有三点:

一是对英国人的贡品极尽挑剔,认为"散馀计较外夷的玩意"。乾隆认为英国使节所带的礼物根本不值一哂。

二是对英国提出的通商要求直接拒绝,理由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互通有无"。即大清帝国自给自足,根本不需要和英国等国通商。

三是痛斥英国人的无理要求,声言"自穷于好勇妄彰"。乾隆认为英国人口出狂言,目无尊贵,罪该万死。

这封976字的信札,字字狂傲自大,对英国人的友好痴狂嘲弄,可谓是咄咄逼人、斥责霸道。信中气焰嚣张,咄咄逼人,对英国人颐指气使,连最起码的外交礼仪都不讲究。

这封信一出,便在英国掀起了轩然 *** 。英国王室和民众无不对其中的狂妄语气感到震惊和侮辱。英国人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所谓的"东方小邦"会如此无理取闹,处处与英国对着干。

面对东方这头无理狂妄的"睡狮",英国人终于按捺不住了。乾隆傲慢至极的信札,无疑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它为英国对华开战提供了合理的借口和导火索。

自那之后,事态急转直下。英国 *** 决定对华开战,而那场悲惨的 *** 战争也就此揭开了序幕。

痛定思痛:民族危机拷问中华

面对乾隆976字狂妄信札激起的争端,英国人愤而对华开战,爆发了那场灾难性的 *** 战争。随后的中英两次 *** 战争,清朝最终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这个曾经骄傲自大的东方大国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外族入侵,国土被瓜分, *** 遭到严重侵犯。中华文明也随之跌入了低谷,之一次在世界历史舞台上遭受如此巨大的屈辱。

这一切,都要从976字信札说起。如果不是乾隆当年的无知妄自尊大,又怎会酿成这等惨剧?这无疑是中国人民吃尽了傲慢和固步自封的苦头,也是民族危机的缩影。

从乾隆到末代皇帝溥仪,整整几代人都承受着这民族危机的磨难和重压。面对列强的枪炮,已经彻底破灭了中华文明那层虚伪的繁华外衣。曾经骄傲自满的民族主义虚无缥缈的自我意识,也在西方列强的钢铁洪流下溃不成军。

"中体西用"的口号响彻云霄,中国人终于意识到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力量,以及中华文明的落后陈旧。中体西用,意在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同时保留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从而实现中华复兴。

清廷腐朽统治者被一一废黜,晚清维新变法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一派爱国志士奔走呐喊,试图从根本上拯救即将崩溃的中华文明。康有为、谭嗣同等人,都将这场民族危机视为中华民族的永生永世大考。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一个个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都是中国人对突如其来的民族危机拷问所做出的回应。

岂料,血与火的新旧交替,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中华民族的艰难处境。相反,民族危机在辛亥革命后仍未曙光乍现,前路犹自迷离....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一场浴血奋斗的胜利,但这并未就此将民族危机的阴霾尽数祓除。抗美援朝、反帝反修、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每一个历史转折,都与这场旷日持久的民族危机缠斗不休,殊为艰难。

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来临,中华民族才走出了阴霾,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的中国,已然走上了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并非一蹴而就,曲折艰辛的过往历史给中国人留下了太多沉痛的教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5/594965.html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愚昧无比,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的相关文章

威瑟堡行动:德国开启征服北欧之路

威瑟堡行动:德国开启征服北欧之路

德国工业非常依赖来自瑞典的铁矿,这些铁矿主要经由挪威纳尔维克港和瑞典吕勒奥运输,其中纳尔维克港冬天不会结冰,因此可全年无休供应铁矿。自1939年春,英国海军总部便将斯堪的那维亚视为将来与德国开战时的潜在战区,开始考虑使用封锁战术间接削弱德国。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条约...

拔都:成吉思汗的孙子,还曾率军横扫欧洲

拔都:成吉思汗的孙子,还曾率军横扫欧洲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拔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欧洲人认为,上帝之鞭是指天主用鞭子来教训人,以洗刷他们犯过的错。而13世纪的蒙古西征,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中亚到俄罗斯,再到欧洲,阿拉伯半岛,成吉思汗所打造的蒙古铁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击败加利西亚,伏尔加保加利亚,摩尔达威亚等诸多国家...

鸦片战争清朝战败道光审俘虏问了什么?维多利亚女王是个怎么样人?

鸦片战争清朝战败道光审俘虏问了什么?维多利亚女王是个怎么样人?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鸦片战争后道光皇帝的趣闻。《孙子兵法》有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两军乃至两国交战,最忌信息不透明,这样就无法准确估算彼此的实力,作出正确的战略部署,只有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才能百战百胜!不得不说,古之贤者真的是智慧非凡,早在千年之前就能有此远见,还将其载入兵...

英国人为什么会称赞林则徐是一位好总督?他做了什么

英国人为什么会称赞林则徐是一位好总督?他做了什么

道光将林则徐革除职务 英国人为何赞林则徐是中国好总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英国军舰耀武扬威地开到广东广州海面,封锁了珠江口。由于钦差大臣林则徐早已严阵以待,英国军舰占不到便宜,便沿着海岸北上。那时候,中国沿海地区除了广东外,均防备松弛。所以英国...

千利休是怎么死的?是丰臣秀吉杀死的吗

千利休是怎么死的?是丰臣秀吉杀死的吗

千利休(日本语:千 利休/せん の りきゅう,生于1522年,卒于1591年4月21日。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著名的茶道宗师,人称茶圣。本名田中与四郎,家纹是“独乐”。时人把他与今井宗久、津田宗及合称为“天下三宗匠”。人物简介千利休的父亲田中与兵卫在和泉国的堺经营鱼铺商家,名称为“鱼屋(ととや)”...

支仓常长:有史以来第一个派往欧洲的日本人

支仓常长:有史以来第一个派往欧洲的日本人

支仓常长(Hasekura Rokuemon Tsunenaga,欧洲当时译为Faxikura;1571年─1622年),日本仙台藩大名伊达政宗的家臣,藩士。支仓六右卫门常长在1613年到1620年间率领使节团先到墨西哥后又转往欧洲,之后回到日本。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派往欧洲的日本人。他的出访也是法国...

马休佩里生平都做过什么事情 美国海军将领马休佩里简介

马休佩里生平都做过什么事情 美国海军将领马休佩里简介

马休·卡尔布莱斯·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1794年4月10日-1858年3月4日),或称为培里,美国海军将领,因和祖·阿博特率领黑船打开锁国时期的日本国门而闻名于世。日本称呼其为“伯理”或“彼理”,由于幕府方面的翻译是荷兰人的关系(由日语译为荷兰语,再由黑船上懂荷兰语...

旃陀罗笈多二世:印度笈多王朝第三代君主,即超日王

旃陀罗笈多二世:印度笈多王朝第三代君主,即超日王

旃陀罗·笈多二世(梵文:चन्द्रगुप्त विक्रमादित्य;英语:Chandragupta Vikramāditya;?-415年),即超日王,一般认为是传说中的“毗克罗摩阿迭多”,印度笈多王朝第三代君主,380年到413年在位。沙摩陀罗笈多之子,母亲是达妲维。超日王在位期间,笈多王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