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39幅古地图 看丝路走向与分布
2024年宝安区“文化遗产月”活动现场,国际友人在吹奏乐器。
本次展览展示了80余件(套)文物珍品。
阿契美尼德楔形文字铭文金箔。
近日,深圳市宝安区“文化遗产月”的重磅活动——《博览宝安 悦见世界——古丝路艺术精品展》在宝安区图书馆揭开面纱。此次活动作为“文化遗产月”的核心,采用创新的“1+N”模式,通过主会场与多个分会场联动,为市民打造了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体验。
当日,宝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学良,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红瑛,中国国家博物馆外国文物部近现代文物征集室主任黄小娇等相关领导与嘉宾出席活动,共同见证宝安文化的这一重要时刻。而展出的80余件古丝路文物珍品,更是成为全场焦点。这些珍贵的文物,如同一把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古老文明的大门。
布展
80余件文物分四个单元展示
古代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通道,见证了2000多年来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演进和文明的交流融合,也形成了独具特色、开放多元的丝路文化。本次展览带来80余件(套)文物珍品,既是对古丝路文明的展示,又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珍贵见证。
据悉,本次展品不仅涵盖了从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13世纪的漫长历史时期,更包含了希腊、罗马、中西亚等广大地区的古代文明成果。根据器物的材质特点,分为“异彩琉光——玻璃艺术”“抟土成器——陶瓷艺术”“烁石流金——金属艺术”“跨越时空——一带一路”古地图等四个单元。
“异彩琉光——玻璃艺术”单元展示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玻璃器具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在这个单元中,地中海地区的玻璃艺术尤为引人注目,吹制法和模具法作为其主要 *** 工艺达到了当时玻璃 *** 的高超水平,尤其是在设计、技法等多方面融合了东西方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与地中海地区的玻璃艺术相比, *** 风格的玻璃器则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风貌,在造型形状、装饰形态以及表现技法上,追求简约而纯粹的美感。
“抟土成器—陶瓷艺术”单元展示了跨越3000年的中西亚地区及 *** 风格古代陶瓷器具。中西亚地区陶瓷器具在器形、纹饰上多为造型夸张的人形或动物形陶器,一些陶器还采用了釉彩装饰,如青釉、绿釉等,使得器物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 *** 风格釉陶是一种古老而精美的陶瓷艺术,经历了由最初的白釉到蓝彩釉,花纹样式由简朴到多样的四个发展阶段。这些陶瓷不仅仅是古代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更承载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烁石流金—金属艺术”单元汇集了两河流域、地中海地区、伊朗高原、中亚等区域跨越3000年的金银器、铜器等30件金属艺术品,呈现金属艺术的起源、发展和传播的轨迹,展现亚欧大陆上不同地区和文明的相似性、差异性和彼此之间的交流互鉴,展现了古代金属 *** 技艺的辉煌成就。从祭祀典礼的庄重器皿,到王权象征的豪华饰品,再到商贸交易的商品和日常使用的器具,每一件展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工艺水平和文化特色,展现古代人民对金属材料的巧妙运用和对造型设计的独特见解。
“跨越时空——一带一路”古地图单元,展示了39幅古代地图。据悉,古代中国商人,从南海出发,经马六甲海峡直通印度、 *** 海;古代西洋大帆船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再来到南海……一幅幅地图展现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轨迹,如同一张张历史的快照,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定格在画布上。这些地图不仅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走向和分布,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在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一带一路”中国古地图展,让公众更深刻了解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下“一带一路”倡议的任务与使命。
寻“宝”
“1+N”场活动带你博览宝安
除了本次特展,2024年宝安区“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还有更多精彩,活动采取“1+N”模式,即设置1个主会场、多个分会场。从5月18日持续至6月29日,在为期1个多月的活动期间,精品特展、专题讲座、馆校共建、互动打卡等精彩活动陆续上演。
此外,活动围绕“博览宝安——寻宝记”这一主题,设置了“博览宝安”“博学宝安”“博享宝安”“博游宝安”四个系列。
其中,“博览宝安”系列活动搭建展览与学术间的桥梁,展学共融促进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和深度理解;“博学宝安”馆校共建,促进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触摸历史、感受文化的平台;“博享宝安”将文化因子注入市民生活,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场景,推动文化体验与休闲消费融合;“博游宝安”汇集宝安各大文博场所,引导市民追寻时光印记,领略文化魅力。
在今年“博览宝安——寻宝记”系列活动中,“寻宝打卡互动”环节格外引人注目,市民只需带着活动手册,到世纪琥珀博物馆、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凤凰古村、一雍博物馆、合正艺术博物馆、宝安图书馆、宝安1990等地打卡,就能获得精美文创礼品。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
摄影:南都记者 许松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