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1977年中国科研人才仅剩20万,苏联有90万,美国有120万

中国历史5个月前 (07-10)350

核心提示:

到了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整整落后了20年,出现了令人痛心的知识断层。这一年,美国有科技人才120万,苏联90万,而我国只有20万,其中许多是老弱病残。

本文摘自《党史纵览》2007年第06期,作者:吴跃农,原题: *** 与科技界的拨乱反正

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我国的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科教界一片萧条。到了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整整落后了20年,出现了令人痛心的知识断层。这一年,美国有科技人才120万,苏联90万,而我国只有20万,其中许多是老弱病残。1977年5月12日和1977年5月24日,尚未复职的 *** 分别在同王震、方毅、李昌等人谈话时,专门就科技和教育工作阐述了自己的意见:“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要承认落后,承认落后就有希望了。” *** 明确指出,聂荣臻主持制订的科技发展规划,是成功的,今后还是要搞规划。

1977年7月下旬,刚刚复出工作的 *** 分管科技教育工作,他抓的之一件事就是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听取意见。中科院由副院长方毅选定了出席人员的名单,并事先在中科院范围内召开了一周的座谈会,每天都把座谈会的情况向 *** 汇报。

“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举行。参加会议的有33位老中青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还有教育部、科学院和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负责同志。 *** 身着白衬衣、绿军裤,脚蹬黑布鞋来到会场。会议之一天,开了一个带有预备性质的会。 *** 同科学家们自由交谈。他说,到会的科学家中,他只认识少数人,说过话的一个也没有。看来多数在四五十岁,比他岁数大的只有两三位,有希望。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 接着说,自己有一个想法:“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必须从科学教育入手,所以中央、国务院讨论分工时,我自告奋勇管科学和教育,中央也同意了,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就从科学和教育着手,我这次主要是听听大家的意见,向大家学习。”他要求参加会议者畅所欲言,有什么好的意见都讲出来。发言可长可短,把会议开得生动活泼。他还宣布座谈会由方毅主持,他有时间就到,没有时间就到不了,不可能都到,但是座谈纪要是肯定要看的。话虽这么说,可是5天的会议他一天也没缺。

会议的会场座位是排成环形的。每天的上下午讨论, *** 都自始至终参加了“双向交流”,平等地与大家讨论,不时地插话。大家踊跃发言,七嘴八舌,争着要把心里话向他讲出来。当时百废待兴,涉及的问题很多,但在 *** 的引导之下,讨论很快就集中到主要问题上来了。

8月5日的会议上,吉林的代表控诉了“四人帮”残酷迫害科技人员的罪行,举了一个涉及16个省市自治区上千人的一个大案, *** 表示, *** 冤假错案,一定要设法加快,不采取一个人一个人复查而可以采用集体复查后,一风吹的办法。他还强调,必须保证科技人员一周至少有六分之五的时间用于业务工作。对科技人员的工作,要有奖惩办法,但要以奖励为主,要用谈心的 *** 在政治思想上进行帮助,对在“文化大革命”中违心地讲了错话的科技人员要注意加以保护,除了精神鼓励,还要采取其他一些鼓励措施,包括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等等。他还专门强调了要加强科研与教育的后勤工作,并表示要当大家的后勤部长。

8月6日上午,会议集中谈了教育工作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个是“两个估计”问题,大家认为,“四人帮”对教育破坏极大,危害极重,而且至今,他们给教育战线定下的罪名仍没有清洗,重大的路线是非问题没有得到澄清,因此,教育界的干部不敢抓工作,心有余悸,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而持观望态度,积极性难以调动。大家提出这个问题后, *** 马上明确表态,指出:“对全国教育战线17年的工作怎么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17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在 *** 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劳动更辛苦。”对知识分子的评价, *** 指出,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是自觉自愿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座谈会上,大家讨论的另一个热点问题是高校招生问题。在讨论“两个估计”时,大家自发地把话题转移到了这个热点问题上。当时,教育部以“来不及改变”为由,决定仍然维持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办法,而且已经将1977年的招生方案制订好上报中央了,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已经批示过了。会上,大家对此纷纷表示反对,认为这样根本不利于“四化”建设的人才需要,建议立即恢复“文化大革命”前的高考制度,并建议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推迟当年的招生时间,推到冬季招生。 *** 听了大家的意见后,立即表示支持大家的这一想法,当即要求教育部的同志马上把报送中央的报告追回来。 *** 的英明果断,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8月8日, *** 在听取了科学家的发言后,发表了著名的《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 *** 提出了许多当时无人敢触动的问题:之一是提出重建国家科委,使其“有一个机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安排、统一指导协作”我国科学工作。第二是恢复高考。教育战线的破坏,最彻底的就是对高考制度的废弃,大批德才兼备的青年被拒之门外,教育文化质量严重下降。 *** 为此指出:“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好办法。”“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第三是实行奖惩制度。提出高校要成为科研的一个方面军,要保证科研人员的时间,使科研工作者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上去,并鼓励一头钻到科研中的人。他还提出学制、教材等方面的问题,要求教材要反映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同时要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提出解决科教经费少的问题。

会后,对“四人帮”的“两个估计”进行了全面清算,加速了冤假错案的 *** 。1977年大学招生恢复了高考制度,实行了“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政策。1977年9月, *** 提出将工宣队从学校撤出,解决“文化大革命”遗留问题,恢复科研人员的职称,并提出科学研究机构要建立技术责任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座谈会不久,中科院恢复技术职称,大胆晋升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之一批就把在数学研究中有突出贡献的陈景润、杨乐、张广厚晋升为研究员和副研究员。1977年11月,中央正式确定恢复国家科委。

*** 在1977年10月10日会见美籍科学家邓昌黎时,曾坚定地说:我对科学教育想管它10年,我是管军队,管科技,一个武一个文。我们希望科教方面的整顿5年初见成效,10年见中效,15年见到大效。

我国知识分子由此扬眉吐气,科技事业由此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宽广大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7/601319.html

“1977年中国科研人才仅剩20万,苏联有90万,美国有120万”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评价徐达的?有何深意

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评价徐达的?有何深意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徐达算得上是朱元璋功臣里面,功劳最大的。虽然徐达在朱元璋第一次封“公”的六个人中,排在李善长之后,位居第二。但是死后被追封为“王”的六个人中,徐达则排在“六王”之首。徐达...

诸葛诞: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诸葛诞: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琊郡阳都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诸葛诞在仕途中几经沉浮。嘉平三年(251年),迁镇东将军、扬州都督,受封山阳亭侯。带兵攻打东吴,失利于东兴之战。后配合大将军司马师平定毌丘俭、文钦...

郭圣通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郭圣通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郭圣通是光武帝刘秀的妻子,东汉王朝的第一人皇后。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建武十七年(41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废皇后郭圣通,立阴丽华为皇后。郭圣通是刘秀的第二任妻子,也是东汉的首任皇后,其娘家亲戚在帮助刘秀夺取天下的过程中立了很大功劳,她还为刘秀生下了五男一女六个孩子。那刘秀...

萧衍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最后为何会被饿死

萧衍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最后为何会被饿死

在中国史上,仅有5位帝王最终被饿死,其中有一位是开国皇帝,此人正是南梁武帝萧衍。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南北朝时期,南梁王朝的开国皇帝叫萧衍,他是历史上最高寿的皇帝之一,活了八十六岁,也是在帝位上待得比较长的皇帝之一,足足四十七年。高寿且位久,皇帝当到萧衍这个份上,应该是不虚此生了...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之后 他是怎么处置大哥的妻儿的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之后 他是怎么处置大哥的妻儿的

宋太宗继位后,为何用令人发指的手段处置大哥赵匡胤年轻的妻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嫂子被幽禁,两个侄子一个抑郁而死,一个等同于暴毙,这是赵匡胤仅剩的挂念和血脉,也是赵光义给大哥的交代。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乃是宋朝的一大谜案,后世人所传的“烛光斧影...

历史上崔琰是怎么死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真相?

历史上崔琰是怎么死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真相?

清河崔氏在历史上的政治势力和社会地位在当时都具非常强大,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崔琰之死,堪称三国第一冤案。因为大家都认为,崔琰道德高尚,为人正直,天下知名,仅仅因为一句话就被曹操杀了,实在太过冤枉。易中天曾评价说:“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自己是奸雄...

蒯通最后是什么结局?刘邦为何要杀他?

蒯通最后是什么结局?刘邦为何要杀他?

蒯通曾为韩信谋士。曾建议韩信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自古君心难测,在君王身侧之人往往都无法预料自己何时会因为什么事成为君主的眼中钉,最终命丧黄泉。对于汉朝的开国之君刘邦而言,其手下有一堆能人将士,如萧何、张良、韩信等人。其中,最令人惋惜的莫过于韩信了,此人作为汉朝...

赵珠珠:宋徽宗赵佶第二十五女,后嫁给金朝国相完颜宗翰的第二子

赵珠珠:宋徽宗赵佶第二十五女,后嫁给金朝国相完颜宗翰的第二子

赵珠珠(1112年 - ?),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二十五女。封号惠福帝姬。母亲是贵妃乔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经历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时十六岁,没有嫁人。靖康之变后,与徽、钦二帝一起被俘北上,三起北行,押往金国。之后嫁给金朝国相完颜宗翰的第...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