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杨广修大运河有何目的?专家:你把大运河的路线连起来,就明白了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8-17)320

杨广修大运河有何目的?专家:你把大运河的路线连起来,就明白了。隋文帝杨广下令修建大运河,动用百万民夫铺就一条贯通南北的水上通道。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究竟有何深远目的?古往今来,对此存在着种种猜测和争议。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勾勒出大运河的全貌,杨广的用意或许就不那么神秘了。

一、隋朝统一前沿的水运遗产

说起大运河,很多人都认为这是隋文帝杨广一手打造的伟大工程。其实这并非事实,早在秦汉时代,我们祖先就开凿了一些水渠和河道,为大运河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举贯三国渠为例,这条人工河道在公元前246年由秦始皇下令修建,耗费了8年时间方告完工。据说当时动用了民夫70余万人,途中受尽了汗马之苦。但那之后,秦汉两朝在这条河道上抓运粮草,便利极了。后人视之为古运河之祖,可谓盘石之基,为大运河的开通奠定了前提。

从那往后,各个王朝都在修建过短小的水渠和河道,各有各的用途。什么避暑、耕渔、航运,都有涉及。再往后到了三国时期,曹操深谙水利之用,也命人开凿漳水渠等一些水渠,为打通长江中下游流域导航做了有益的铺垫。

所以说,大运河虽是隋朝的功绩,但并非杨广一人一朝独力完成。从三家村的拾薪者一直向上追溯,它的基因可谓源远流长。

我们且说回缘由。或许自其有史以来,中原就存在着一条由北往南的"水脉",它蜿蜒曲折,形态让人捉摸不透。或许在那上古时期,人类还未有充分认知,无法完整地勾勒出它的全貌。

可是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视野也在慢慢扩大。水利的重要性逐渐被看重,而那条从未被完整开发的"水脉"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于是在隋朝时期,在朝廷的上层,对这条河道有了新的认识。因为隋朝疆土辽阔,版图一直向西北扩展,到西域和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的领土。要确保边疆地区的交通通畅,高层做出了贯彻南北,连通几条已有水渠的决定。

这就是大运河工程的起因。可以说隋文帝杨广并非真正的创建者,而是整合者和系统化的发展者。他以睿智远见,找准了这条"水脉"的脉络,将前人修建的水渠全部连通,让大运河这条大动脉彻底成型,喷涌出新的生机。

二、开凿大运河的三大新元素

虽然隋文帝杨广在修建大运河时,继承并利用了先人的成果,但他并非只是将已有的水系简单连通而已。实际上,杨广在工程中增添了三大创新元素,使大运河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首先,就是将散落各地的独立水系首次连通贯通。在杨广之前,虽然有不少水渠和小河道,但都是孤立的,彼此没有联系。杨广将它们一一串联,使之成为一整条巨龙般的水上大动脉,前所未有。这不啻为给古老的"水脉"植入了全新的生机,令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其次,杨广将大运河的水运版图拓展至当时的重镇长安。从南至北,大运河直通皇城根植之地。这不啻令水运 *** 直插王朝统治的核心。通过水运输送物资和粮草,无疑大幅提高了皇家命脉的通畅效率。

再次,杨广修建大运河,其用意之一就是为了解决当时王朝长期战备、频繁出兵对外的后勤运输问题。运河北端一直延伸至涿州,那里靠近燕云十六州,战时是个极为重要的军事重地。由此可见,杨广在工程布局时,无疑是考虑到了军事物流的需求。

这三大创新元素,令大运河的作用和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拓展,成为一项具有全方位意义的工程。它不仅有利于南北经济交流,更是确保了王朝统治的稳固性和战略运输线的畅通,可谓无微不至。

我们且说回杨广整合水系的过程。按照史载记载,当年杨广下令开工时,工程浩大之极,动用了数十万的民夫。在整个工期中,工人们夜以继日,冒着酷暑严寒,在崎岖荆棘之地辛勤劳作。有的负责疏浚河渠,有的则在两岸修建码头和驿站。

整个工程就像一只巨大的生物在缓缓复苏,那些零碎的肢体正一点点重新连接,最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它的血脉,则是在漫长的岁月中渐渐凝聚而成。而每当一处关键的河道贯通时,现场就会传来一片欢腾,工人们个个放声高呼,庆祝又一个阶段性胜利的到来。

当时,有位叫颜之扪的工程监管官对这一切看在眼里,内心无比震撼。他高唱:"蓄径数千里,人力穷能极。鸟矫鱼骇恐,沙鸣石龙吟。"用诗词来赞颂这项伟大的工程,也道出了民工们的辛勤付出。

三、既得利益:打造坚实的交通大动脉

修建大运河这一艰巨的工程,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对于隋朝来说,它带来的利益也是不言而喻的。通过这条蜿蜒曲折的水上大动脉,隋王朝获得了多方面的助益,为自身的统治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首当其冲的,莫过于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自古以来,由于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的限制,中国的南北地区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隔阂。虽然人员物资可以通过陆路来往,但往返时间太长,很多商旅和运输都受到了影响。

而一旦大运河贯通,南北交流的便利性得到了极大提高。货物、人员往来更加畅通无阻,江南地区的粮食也得以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关中地区。这无疑有利于消除南北地区间的隔阂,更好地将全国各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王朝的统一大业。

另一方面,大运河还将全国各地的资源和财富有效地融通在一起。我们知道,南方地区盛产粮食和丝绸,北方则富含矿产和畜产品。而通过水路运输,各地的特产都可以互换流通,让中原大地这个巨大的产业链得以高效运转。

比如江南地区产出的粮食,可以通过水路输送至关中和北方地区。与此同时,北方地区的盐铁等矿产和畜产品也能顺利运往南方。整个中国,就如同是一座紧密相连的大工厂,各个车间井然有序地运作,零件与产品不断在其中流转。

更有甚者,修建大运河还大大促进了全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巩固了隋朝王朝的统治基础。水路交通便利了商品的流通,广大商人和经销商们可以借助水路把货品运往更远的地方。同时大量旅客和行商也乘坐船只来往于南北之间,带动了沿线城镇的繁荣。

一时间,依河而居的镇子们充满着熙熙攘攘的气息,码头上满是摩肩接踵的旅人和摊贩。居民们的生活也随之改善,对隋王朝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与日俱增。于是,隋王朝的政权在全国范围内更加稳固,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四、惨痛代价:遍地鸿毛冤魂不散

虽然修建大运河为隋朝带来了诸多利益,但这项浩大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当时朝廷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采取了极其残酷的手段,导致上百万民夫伤残或死于非命。这无疑是一段令人扼腕的黑暗历史。

根据史书的记载,当年朝廷为了修建大运河,下令各地长官严格招募民夫。凡年龄在十五岁至五十岁的体壮男丁,无一例外全都被征召,家中只留下老人和妇孺即可。

那些被征召的民夫中,不乏有一些是父子兄弟同时入伍的情况。地方官吏的征召非常严苛,甚至连有些农家只有一人的,也不例外地被勒令离家赶赴工地。许多家庭顿时支离破碎,妻离子散,令人扼腕。

而后,这些被征召的民夫们便被层层押解,分批运送至沿线各大工地。他们背井离乡,只身一人,即将在异乡投入到这场艰苦卓绝的工程当中。有些刚到工地便感慨万千,难以言语。

尤其是那些年龄较小或较长的人,更是备受折磨和虐待。据有记述,任何表现消极怠工或偷懒的民夫,都会遭受到严刑拷打。无数的工地上,常常可以看到嚎啕大哭、遍体鳞伤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

但即使如此残酷,仍有不少民夫还是拼尽全力进行着疲惫的劳作。在他们眼中,似乎只有用命换取朝廷的赦免,才能重获自由回家的资格。不过当时的工况过于艰苦,使得伤亡人数直线上升。

很多民夫因为长期过度操劳,很快就患上了各种疾病。一些瘦弱者根本扛不住,就这么渐渐消耗殆尽,倒卧在工地上气绝身亡。而即便是体格强壮的,在长时间缺水少食的情况下,也难逃一死。

更有甚者,一些体力不支的民夫,被官兵以"逃亡"的罪名处以极刑。就连那些因劳累过度而生病请假的,也会遭到严惩。很多民夫只能含泪强撑,最终因伤寒、痢疾等疾病而夭折在工地上。

令人无比痛心的是,有些民夫刚离家不久,家中便接到噩耗,令妻子们哀号垂泪,令儿女们瞬间失去父爱。更有一些孤苦伶仃的妻子儿女,索性背井离乡,远走他乡,宁愿流离失所,也不愿在家中留下太多伤心往事。

五、工程遗产:千秋大河永留人间

虽然修建大运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这项划时代的工程毕竟让华夏大地上多了一条蜿蜒曲折、源远流长的大河。它如同一条巨龙横卧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之上,将南北各地紧紧相连,成为中华文明的骄傲。

时至今日,这条人工开凿的大运河早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令无数后人由衷钦佩。如今,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游客旅行者,都会慕名而来,饱览这条河流的雄姿,体味它蕴含的厚重历史内涵。

这条河流自东起于山东临清县,向西蜿蜒而行,途径众多古城名镇,最终在今河南开封注入伊洛河。全长将近两千里,跨越大半个中国版图,堪称气势磅礴。它的河道宽阔平直,水流湍急不息,极富力量美。

如今的大运河全线已然改建为一级航道,可以通航较大型的船舶。有些河段更是被规划为航运要道,成为当代内河运输业的命脉。环绕在河流两岸的,便是许多宏阔的城池古镇。

很多历史文化名城都建立在大运河沿线,如曾经的皇家景陵所在地徐州市,便紧邻着支流徐淮新河。而蜚声海内外的水浒好汉出没之地——济州城,也曾是大运河的重镇所在。更不用说,历史上有"六朝古都"美誉的南京,同样是坐落在大运河之滨。

这些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兴衰更迭,但却一直与大运河这条人工大动脉紧紧相连。如今,行走于这些城市的街头巷尾,往往还能见到一些残存的水渠和码头遗迹,让人感受到当年的繁华。

在大运河沿线的广阔乡村地带,同样也能发现一些珍贵的历史遗存。到处都是与河流相关的设施和建筑,诸如渡船坞、驿站、仓库,甚至是专门设立的小村庄。它们如同活化石般,让我们瞥见了当年河运繁盛的盛况。

也正因如此,近年来大运河沿线地区的文物古迹修缮工作不断推进,很多名城名镇都借此机会重拾往日的历史容颜。无论是整治河道,还是打造景观游线,抑或是抢救濒危文物,大运河在当代社会备受重视。

这一切的一切,皆源于这条河流曾经的辉煌,以及建设者们当年的艰辛与付出。可以说,正是由于当年隋文帝杨广等人的决心和勇气,才铸就了如今的大运河工程奇迹。这项伟大的人类建筑,已然超越了时代和空间的界限,永远地留存于这片古老的土地之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8/605300.html

“杨广修大运河有何目的?专家:你把大运河的路线连起来,就明白了” 的相关文章

正史中怒鞭督邮的人真的是张飞吗?

正史中怒鞭督邮的人真的是张飞吗?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读过《三国演义》的都大约记得第二回里边有个情节——张翼德怒鞭督邮。刘备因为讨黄巾有功,被任命为安喜县尉。但是,有个督邮看不起刘备且索要贿赂无果,按照朝廷命令要把刘备的县尉官职免去,刘备处处忍让...

诸葛亮料到自己死后蜀国会乱,他是如何保全自己儿子的?

诸葛亮料到自己死后蜀国会乱,他是如何保全自己儿子的?

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诸葛亮料到自己死后蜀国会乱,他是如何保全自己儿子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诸葛亮只是想要儿子以后能够平安地活下去,他的儿子诸葛瞻确实非常平庸,与他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哪怕他默默无闻也无所谓...

董和: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清贫俭约,深受爱戴

董和: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清贫俭约,深受爱戴

董和(生卒年不详),字幼宰。南郡枝江县人。东汉末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董和率家族西迁。在刘璋手下相继担任牛鞞、江原县长及成都县令,任内以身作则,改善了崇尚奢华的风气。后迁任益州太守,与少数民族相处融洽,深得他们的爱戴。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取...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最终能成功靠的是什么?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最终能成功靠的是什么?

曹操,东汉权臣兼曹魏奠基者。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三国魏、蜀、吴,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权最强大,独占北方,虎视江南,蜀汉和东吴需要联合起来,才能抗衡曹魏。现在有个普遍的观点,说三国之分及三位君王的成功是因为曹操占据天时,刘备占据人和,孙权占据地利。这种观点的出处应该是来源于诸葛亮和刘...

有哪些与潘皇后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她的?

有哪些与潘皇后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她的?

潘淑(?-252年),会稽句章人,是吴大帝孙权的皇后,吴少帝孙亮的母亲。和孙权是中国历代帝后中年龄差距较大的一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潘淑少时与姐姐俱没入织室,后得宠幸拜为夫人,其容貌和宠爱流传到后世,世称神女、江东绝色。太元元年(251年)、立为皇后。神凤元...

华佗被杀只因为曹操多疑吗 真正原因是什么

华佗被杀只因为曹操多疑吗 真正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华佗真的是因为曹操的多疑被杀的吗?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哪怕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枭雄曹操的知名度也堪称大名鼎鼎,而与他同一时代,且有交集的华佗作为流芳百世的一代神医,“名气”也丝毫不弱。在那个时代里,一位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 为什么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 为什么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威名赫赫的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怎么突然就“销声匿迹”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不堪,天灾人祸频发,立国数百年的大汉朝再也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的战火之中,在乱世之中无数英雄豪杰趁机崛起,或是征战四方,或是雄霸...

历史上关羽和张辽二人的实力怎么样?有过交集吗

历史上关羽和张辽二人的实力怎么样?有过交集吗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关羽和张辽作为汉末三国名将,武艺高强,正史中,关羽被称为万人敌,解白马之围,在万马军中斩杀猛将颜良,襄樊战役,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些自然不用细说,而张辽也不差,正史记载张辽武力过人,逍遥津之战,以七千人击败孙权十万大军,差点活捉了孙权。...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