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176盒“家庭档案”,见证70年岁月变迁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8-29)340

在济南市济阳区档案馆,珍藏着这样一组特别的档案,那就是82岁的普通市民卜宪君的“家庭档案”。这176盒沉甸甸的档案里,有照片、账本、票据、日记……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记录了这个家庭70年间的光影流年。

70年间,黑白照片染上了颜色,账本上的数字飞速跳跃,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如今也已满头白发。翻开这些档案盒,戴上老花镜,老人家向记者讲述起了他们家的“独家记忆”。

档案盒里话流年

卜宪君打小就喜欢记录,一个档案盒里,珍藏着他的青葱岁月。“这是我毕业的时候,同学们给我写的毕业寄语。”一行行娟秀的字迹,满怀着恰同学少年的情谊和对未来的憧憬。翻看这本70年前的“同学录”,老人格外小心翼翼,也有些伤感,哪位同学定居在了外地、哪位同学已经离世,他都一一在旁作了标注。

一沓手工装订的红纸,把老人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了60多年前。纸捻子装订的红纸上,记录着卜宪君结婚时的随礼账目。“你看,当时在农村结婚,随礼一般是3块钱,关系更近一点的随5块、或者8块,有的还会送馒头和挂面。”这个档案盒里,专放“家庭人情账目”,喜事用红纸记,丧事用白纸记,封面还写上账目名字,老人分得很清楚。他说,那个年代虽然生活穷困,但人们特别讲究“礼尚往来”。“一笔一笔都要记清楚,绝对不能马虎。”

1969年,卜宪君参加工作,在当时的姜集乡中学担任教师。另一盒档案里,存放着他与学生们的照片。

其中一个大笔记本上,贴满了孩子们的一寸证件照。黑白泛黄的照片里,是一个个稚嫩的面孔,每一张照片下,卜宪君都手写标注着孩子的姓名和家庭地址。“如果当时没有留下这些照片,我可能早就对不上号了,但现在一看,这个孩子叫什么,什么脾气秉性,还能想起来!”

从“蜗居”到“安居”

校园生活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特别是与孩子们的点滴相处,如今都成了卜宪君特别珍视的回忆。

1989年创建学校鼓号队,带领这支队伍夺得了全县一等奖的荣誉;连续多年指导孩子们参加全县中学生生物知识竞赛;2001年学校新教学楼启用,他与孩子们一起搬进新教室……照片里,戴着黑框眼镜、身着藏蓝色中山装的卜宪君,容颜也在一点点改变……

翻看间,记者留意到了一摞笔记本,上面布满了用钢笔手写的数字。“1971年,我作为民办教师每个月工资是5块钱,你看到了1986年,就涨到了104,1991年又涨到了183。”

2002年680.92元,2009年2161.05元,2023年7666.1元,2024年7900元……不断跳动增长的数字里,是一个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家庭。“现在回头一看,变化可真快!”

收入的增长带来的是物质生活的改善,老人翻开了另一个档案盒,这里面有他家老宅的照片、房屋的产权证等。“1977年以前,我们一家一直是跟老人、我两个妹妹挤在一起生活,父母住北屋,我们住东屋,房子还是土坯的。后来,我们家盖起了自己的瓦房,在这里一住就是26年。”随着孩子们陆续在城里扎根立业,卜宪君又搬到了城里,购买了现在居住的这套96平方米的楼房住宅。

我们的共同记忆

几年前,济阳区档案馆在全区开展了一次“家庭档案”征集活动,卜宪君的这些原始记录得以被发现。在档案馆工作人员的上门指导下,这些碎片化的日常被整理成了一份沉甸甸的“家庭档案”。

“家庭档案往往是由相册、日记和账本、证件等组成,是一个家庭生活的纪实。相比我们档案馆里的其他档案,家庭档案因内容更贴近百姓生活,所以极具共情力,同时也是反映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一个小切口。”济阳区档案馆馆长杜红军介绍,之所以在全区广泛开展这类征集和整理工作,是因为“家庭档案”有着特殊的意义。

不同家庭的独家记忆里,藏着我们共同的记忆。济阳区档案馆副馆长任延娟说,每每发现如此丰富的家庭记录资料时,他们都会感到“如获至宝”,整理的过程虽然繁琐但却十分有趣:”从细致入微的账单能看出老一辈人勤俭持家的品格,从住房的更迭能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工资变化能够看到过去几十年间经济的腾飞。”

每当家里有客人来,卜宪君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大家讲解档案里的故事。他说,照片和记录的意义往往在多年后才能感受到:“等你再翻看的时候,那些美好的回忆和思绪又能重新浮现。”杜红军也有同样的感触:“档案整理和留存是一份‘为后人栽树’的工作,历史无声,但档案有痕。”

采访结束时,卜宪君老人戴上老花镜,又在账本上记录下了当天的收支:购买白糖一袋花6元,青菜花10元,卖废品收入17.2元……如今四世同堂的他,依然在续写着这份“家庭档案”。(济南日报记者王飞 郝倩)

来源:济南日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8/606478.html

“176盒“家庭档案”,见证70年岁月变迁” 的相关文章

贝子作为皇室宗亲爵位 乾隆为何会封福康安为贝子

贝子作为皇室宗亲爵位 乾隆为何会封福康安为贝子

对福康安并非皇室宗亲,乾隆为什么赐封他为贝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福康安是傅恒的第三个儿子,乾隆时期的名将和民族英雄。福康安还被乾隆赐封为贝子,他也是第一个在宗室之外被封此爵位的人。那么乾隆为什么这么看重福康安呢?其原因有两点。1、孝贤纯皇后的侄子福康安是孝贤纯皇后...

历史上赵云是怎么死的?与箕谷兵败有联系吗?

历史上赵云是怎么死的?与箕谷兵败有联系吗?

箕谷之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蜀汉赵云与魏国曹真发生的一场战斗。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赵云是三国蜀汉名将,蜀汉的开国元勋,忠勇无双,作为武将,征战一生,赵云是少有的能善终的大将之一,建兴七年(229年)赵云去世。然而,赵云之死,和他箕谷兵败有关吗?是因为箕谷兵败,赵...

历史上伍子胥是什么出身?他与楚平王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伍子胥是什么出身?他与楚平王之间有何故事?

伍子胥的人生是波澜壮阔的,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对伍子胥掘墓鞭尸有着这样的记载:“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06年,当吴国大军攻破楚国郢都后,伍子胥得知楚平王已去世多年,就请求吴王阖闾...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俗称洪武帝,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刘邦自从把韩信抓住,押回长安软禁起来以后,诸侯们知道刘邦准备诛杀功臣的时候,就开始造反了。陈豨造反,臧荼造反,彭越造反,英布造反。可以说,那些面临被清洗的功臣们,无一没有反心,无一不造反。以至于最终刘邦杀红了眼,连和自己最亲近...

许褚为何要杀许攸?事后曹操是如何对他的?

许褚为何要杀许攸?事后曹操是如何对他的?

许褚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武将,曹操的重要部将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许攸背叛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当时在睡觉,来不及穿鞋,赤脚跑出来迎接。许攸建议曹操奇袭乌巢,烧毁袁绍粮草,这一招釜底抽薪,使得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击败了袁绍,立下大功,也因为有功,所以许...

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还亲自发文祭奠?

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还亲自发文祭奠?

历史上朱元璋曾经降旨叛张某极刑,后来陈汶辉查实冤情后封还御旨,惹得老朱大怒,直接问罪,那么朱元璋问责陈汶辉之后为什么又后悔,亲自发文祭奠陈汶辉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陈汶辉是明朝初期的知名文臣,出生在福建诏安县梅岭人,是唐朝时期大臣陈元光的二十四世孙,其本人在元朝大德年间出生,从...

张任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任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和宋朝一样,都是重文轻武的王朝,然后以文驭武。但两朝重文轻武的过程有很大的不同。宋朝是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得位不正,以武将身份反噬旧主称帝,又担心五代军阀祸乱的事迹不断重演。故宋朝从开国之初就定下了遏制武将的国策,以...

朱才: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朱才: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朱才,字君业,丹杨故鄣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朱治的嫡亲长子。其父死后袭爵为毗陵侯,官至偏将军,因病死亡,有一子朱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朱才,字君业,是朱治的亲生长子。其父朱治早年无子,于194年(兴平元年)收养了朱然,朱才出生于这以后。朱才为人精细敏捷,擅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