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伯温临死前对儿子说:刘家9代后必会崛起,百年后预言全部成真

中国历史3周前 (09-03)130

公元1370年,明朝洪武年间,一位与张良、诸葛亮齐名的军师——刘伯温,在生命的尽头,对他的两个儿子留下了一个神秘而又重要的遗言。

他告诉儿子,尽管目前刘家在朝堂之上的地位不稳,但他们必须韬光养晦,远离权力中心的纷争。

因为在未来的九代之后,刘家将会出现一位天纵奇才,那时,将是刘家重振门楣之日。

这位身处死亡边缘的军师,为何会对未来做出如此坚定的预言?

他的这番话,又将如何影响刘家后人的命运?

刘伯温的预言与遗嘱

刘伯温出山辅佐朱元璋时已经年近半百,人生巅峰似乎已过,可他的智慧却在朱元璋的帝业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过人的谋略,不仅帮助朱元璋赢得了许多战役,更是为大明王朝的稳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就是这样一位功臣,在明朝建国后,得到的待遇却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荣耀。

他拿到的仅仅是“诚意伯”的爵位,食禄240石,跟那些一起打江山的兄弟相比,简直有点儿寒酸。

但刘伯温他不在乎这些,百姓安居乐业对他来讲就是更好的回报。

到了晚年,刘伯温更是遭遇重重困难。

他的发妻去世,自己也病重,这段时间他深深感受到人情冷暖和朝堂险恶。

就在这个时候,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告老还乡,回到自己的故乡文成县。

刘伯温这个决定并不简单。

他告老还乡后,心里清楚自己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于是在临终之前,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叫到床前,留下了那个耳熟能详的预言。

他告诉儿子们,自己走后,要他们远离朝堂的是是非非,韬光养晦,保存家族的根基。

更重要的是,他预言,在9代之内,刘家会出一位天纵奇才,到那时,就是他们刘家重振门楣之时。

刘家子孙的命运波折

起初,刘伯温临终前的那番话,无疑给了儿子们极大的期望,但谁能想到,事情发展得远不如人愿。

首先来说说刘琏,这位刘伯温的长子,他其实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

刘琏被朱元璋看中,一度走上了仕途,先是“考功监丞”,紧接着还 *** “监察御史”。

这两个职位很有分量,一个管官员的绩效考核,一个是监察百官的品行,可谓是权力与责任并重的岗位。

对刘琏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展示才华的好舞台,可谁曾想,他继承了刘伯温的那种耿直个性,得罪了不少人。

最后,受到当朝宰相胡惟庸排挤的他竟在32岁而立之年便投井身亡,悲剧的结局让人唏嘘。

再说刘璟,刘琏的弟弟,他在朝堂的生涯也颇具戏剧性。

在朱允炆的时代,他以言官的身份矢志不渝地支持正统,这份担当和勇气,本应受到赞赏。

然而,他却因此触怒了后来成为皇帝的朱埭,结果被打入死牢,最后自缢身亡。

悲情的剧情仿佛又呼应了刘伯温曾经的担忧。

刘家的故事,并没有因为刘琏和刘璟的落幕而结束。

他们的命运,以及刘伯温生前的遗嘱,成为了刘家后代不断斗争和奋斗的动力。

刘伯温那句说在九代之内会出一位天纵奇才的预言,虽然给刘家后来的每一代人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同样也传递了希望和期待。

九代后奇才的出现与刘家的复兴

自刘家衰落后,每一代人心中都铭记着刘伯温的遗言,期待那位能重振刘家门楣的奇才的出现。

直到刘伯温的八世孙刘瑜的到来,刘家的命运终于迎来了转机。

刘瑜从小饱读诗书,不仅学识渊博,还熟悉兵法,并且跟随镖局师傅学习了一身好武艺。

他的性格既聪明刚烈,又不失为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可说是兼具文武之才。

他与先祖刘伯温一样,耿直上进,不愿意屈于权贵,这样的性格使得他在朝堂之上因直言不讳而得罪了不少人。

自1500年起,刘瑜便开始在处州卫担任指挥使,负责该地区的军事指挥和防御工作。

那个时代,沿海地区常受到倭寇的袭扰,刘瑜多次率兵抗击倭寇,屡立战功。

他的勇猛和智谋,使得处州卫连年平安,深受百姓爱戴。

但是,尽管刘瑜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朝廷对他的认可和重用却迟迟不来。

他所处的时代,朝廷偏向于利用功臣,而不是真正地重用和培养。

刘瑜在军事上的才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直保持着“有事则用、无事便忘”的态度。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朱厚照登基后。

朱厚照登基后,对刘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得知刘瑜是刘伯温的九代孙后,更是大为震惊。

朱厚照听闻刘伯温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功勋后的不幸遭遇,深感不忍。

于是,开始着手为刘伯温 *** ,并命令彻查当年的御医记录。

通过一番调查,朱厚照发现刘伯温的死明显有蹊跷,胡惟庸等人的罪责显露无遗。

朱厚照既要安抚刘家,又要表彰刘伯温的功绩,于是追封刘伯温为太师,并赐予文成的谥号。

这对刘家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荣耀。

这一系列的事件,得以洗清刘家的冤屈,使刘家重新在历史上发光发热。

此时,刘瑜并未因此荣耀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谦虚勤勉,默默地为国家服务。

他的这种态度与能力,让朱厚照更加赏识他,刘瑜也由此获得了更多的实权和赏赐。

最终,嘉靖帝继位后,更是对刘瑜恩宠有加,将刘伯温迎进太庙,享受后世香火,并恢复刘瑜“诚意伯”的爵位,世袭罔替。

刘瑜以一己之力,让刘家再次回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成为了令人敬仰的佳话,也让刘伯温的遗言得到了完美的应验。

不得不说,后世传扬的“一统江山刘伯温”并非虚言,大家对此是怎样看的,欢迎在评论区说出自己的看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9/606740.html

“刘伯温临死前对儿子说:刘家9代后必会崛起,百年后预言全部成真” 的相关文章

郭淮: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阻止诸葛亮北伐,料敌精准

郭淮: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阻止诸葛亮北伐,料敌精准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雁门郡太守郭缊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东汉末年,举孝廉出身,任平原郡丞、五官中郎将门下贼曹、丞相兵曹议令史、征西将军(夏侯渊)司马。定军山战败时,收集残兵,...

曹操当初实力比刘备还要强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曹操而是刘备

曹操当初实力比刘备还要强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曹操而是刘备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而非曹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选择刘备而非曹操,我认为因素有三,分别是地域,感情和理想。一是南阳的位置关系。三顾茅庐大约在公元207年,当时刘备没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依附荆州刘表,驻扎在新野。对当时南阳是属于曹操的势力范围...

从接手父兄基业到坐上皇位 孙权是怎么一步步坐上那个位置的

从接手父兄基业到坐上皇位 孙权是怎么一步步坐上那个位置的

还不知道:从大汉吴侯到大魏吴王,再到最终称帝,孙权是如何一步步晋升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策去世后,他打下来的江东基业就都交到了孙权的手上。在孙权的多年打拼下,孙策留下的江东六郡,最终就变成了占据扬州、荆州、交州的孙吴政权,而孙权也在公元229年登基称帝,成为...

姜维北伐是在何时?为何要等十多年?

姜维北伐是在何时?为何要等十多年?

历史上的北伐大事记中,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蜀汉北伐成为了耳熟能详的典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时期,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随即,蜀汉的北伐行动终止,大军撤退。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经过一系列上层权力调整,以及恢复国力,隔了好几年才又开始兵...

李莲英作为一个宦官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宠信他

李莲英作为一个宦官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宠信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莲英是宦官,为何会被慈禧宠信一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言有一次,洋人问李莲英“你一个太监,为何慈禧离不开你”,李莲英还没回答,慈禧就对李莲英说道“小李子,哀家需要牙签”。李莲英慌忙从衣兜里掏出来一根牙签,接着慈禧又需要掏耳勺,修指甲的剪刀,还有...

贾诩被任命为太尉后,孙权为何要笑?

贾诩被任命为太尉后,孙权为何要笑?

孙权是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整个封建王朝,三国时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乱世。不过,常言道“乱世出英雄”,的确,在这块政治燃烧战场,很多名流大家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幕幕荡气回肠、让人回味无穷的历史故事。在三国舞台,谋士、将星如璀璨星河,难以计数,倘若问你谁是智谋第一,谁又是武功第...

吕公弼:北宋名将吕夷简次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吕公弼:北宋名将吕夷简次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吕公弼(1007年—1073年),字宝臣。寿州人,北宋大臣,宋仁宗时名相吕夷简次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赐进士出身,同判太府寺将作监,迁直史馆。为河北转运使,权知开封府。英宗即位,加给事中。官至枢密使、西太一宫使,卒赠太尉,谥惠穆。人...

李广利是一个草包吗 汉武帝为什么还要重用他

李广利是一个草包吗 汉武帝为什么还要重用他

对李广利真的是草包吗?如果李广利真的那么菜,汉武帝为何要重用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著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其实并不完全是草包。如果他只是一个纯粹的草包,汉武帝也不会让他领兵讨伐匈奴。李广利在战场上也是有高光时刻的,只不过闪光点确实不多,才能平庸也是真的。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