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 :官不修衙而修志

中国历史3周前 (09-09)110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中国 *** 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 ***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 *** 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今天,是 *** 同志逝世48周年纪念日,特转载《“官不修衙而修志”—— *** 对地方志的重视及其启示》一文缅怀、纪念这一重要时刻。

《“官不修衙而修志”—— *** 对地方志的重视及其启示》

文/陈东林

地方志详细记述一地的地理、沿革、风俗、教育、物产、人物、名胜、古迹等,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资料。 *** 尤其重视地方志的“资治、教化、存史”功能,经常搜集阅读、活学活用,并倡议全国编修地方志,推动了新中国方志事业的发展,留下了一段段富有启迪的佳话往事。

一、“你们有没有地方志啊”

青年时期的 *** 喜欢阅读历史地理方面的书籍,其中就有很多地方志书。在湖南省立之一师范学校学习时, *** 已经熟读顾炎武所著《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顾祖禹所著《读史方舆纪要》。这是两部具有地方总志性质的书籍,前者除记载舆地沿革外,对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的辑录尤其详细,并作实地考察,以正得失;后者重在考订古今郡县变迁,详列山川险要战守利害,阐明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 *** 尤为推崇顾炎武的治学方式,认为顾炎武对“事关民生国民(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

革命战争年代, *** 在指挥作战之余,不顾饥困疲乏,广泛搜集地方志书来细细阅看。“每打开一个县城,毛主席总喜欢找当地的县志看看。”1929年, *** 率红军来到兴国县城后,就乘隙专心致志地看起《兴国县志》来。红军到达瑞金后, *** 又托人找来《瑞金县志》。这部《瑞金县志》编于清代乾隆年间,共八卷,当时缺一卷。 *** 视若珍宝,把它置于案头,时时拿起研读一番。遵义会议前后, *** 又阅读了《遵义府志》《仁怀厅志》《赤水县志》等方志。

长征路上,在一次胜仗之后, *** 跑去问他的机要秘书黄友凤:“小黄,有什么战利品没有?”黄友凤连忙把前方刚送来的香烟递了过去。 *** 忙说:“不是这个!”看着一脸不解的黄友凤, *** 笑道:“噢,怪我没讲清楚,我要的是书,比如州志啦、县志啦什么的。” 黄友凤这才恍然大悟。从此以后,每到一处,身边的工作人员必定为他寻找历史、地方志一类的书籍。走的地方多了,搜集到的地方志书也越来越多。为了减轻挑夫的负担, *** 只得抽空抓紧时间阅读,读完就忍痛扔掉。对于这些在战争环境中不得不扔掉、以便轻装前进的志书, *** 念念不忘,心痛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 *** 更是把阅读地方志书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手段,无论“外出到哪个省,总要预先对那个省的省志及某些县的县志都翻阅一下” 。1952年10月底, *** 乘坐专列到徐州视察。在市 *** 招待所(花园饭店), *** 问徐州市委副书记华诚一:“徐州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典故不少,你们有没有地方志啊?”华诚一立即把准备好的一套徐州地方志搬到他面前。 *** 信手翻了翻,说:“你的这一套不全哎,还少了一本哩!”大家听了,都为 *** 渊博的历史知识惊叹不已。1958年9月, *** 到安徽视察工作。到了合肥, *** 就向省里借来《安徽省志》和朱熹注的《楚辞》,还向张治中介绍说:“这是好书,我介绍你有空看看。”1965年5月下旬,72岁高龄的 *** 重上井冈山,途经茶陵时住了一晚。 *** 故地重游,格外兴奋,提出要看茶陵县志。县委副书记李颖报告说:“茶陵未修县志,现存的最后版本只有清同治九年(1870年)版的《茶陵州志》。” *** 说:“不管是县志还是州志,都想看看。”于是,李颖便拿来了《茶陵州志》。这天晚上, *** 一直阅读到凌晨三点才就寝。

二、“这部续志稿很好,对现代历史有参考价值”

*** 活学活用地方志,常常在工作和生活中加以引用论述,作为领导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工作的重要参考。早在1941年8月, *** 起草《 *** 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提出“中央设置调查研究机关,收集国内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阶级关系各方面材料,加以研究,以为中央工作的直接助手”。其任务之一是“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研究”。

从1953年到1975年, *** 多次到杭州考察,每次都要查阅地方志书。1957年, *** 到杭州时提出,浙江要编写乡土教材,要让大家懂得本地的地理和历史、过去和现在。 *** 风趣地说:“小孩子总是先叫爸爸妈妈,后叫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的嘛!”。 *** 常常引经据典,纵论古今,与地方上的同志谈笑风生。有一次, *** 问浙江歌舞团一位演员是哪里人。当听说是“浙江海宁硖石人”时, *** 马上引用《海宁州志稿》,说明硖山是由“两山相夹而名也,秦以前本连为一,始皇过此瞻山有王气,凿为二,今大虹桥下,山根犹露”。

1959年7月至8月, *** 中央在庐山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旨在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指标,继续纠正“左”倾错误。会议期间, *** 借阅读民国年间吴宗慈编纂的《庐山志》和《庐山续志稿》之机,阐发实事求是、存真求实的工作 *** 和治学态度。 *** 说:庐山的山名由来,众说不一,有人说是周文王时由匡俗兄弟在山中结庐而居,周文王往访,只剩空空草庐一座。又有人说周威烈王去访,人去庐存。这两者传说相隔数百年。后人以讹传讹,我们现在就不能这样办,对历史的态度要严肃,不能含糊嘛!他对在场的周小舟等同志说:“你们是秀才,请你们查一查,研究一下。” *** 称赞《庐山续志稿》说:“这部续志稿很好,对现代历史有参考价值。蒋介石的庐山谈话会都记录下来了。当时梁实秋有意迟到,名单最后是梁实秋。此人在会后两天迟迟登山。他虽然是资产阶级学者,也有爱国的一面,在学术上有才华。对人要一分为二嘛!我欢迎他进步的一面。”

1960年10月, *** 到湖北考察。他在读完乾隆年间和道光年间编纂的两部《荆门州志》后,对荆门县委书记梅白说:“我发现了这么几个问题。之一,乾隆年间修的《荆门州志》是更好的一本。这说明中央 *** 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地方 *** 的好坏。乾隆最基本的任务是团结 *** ,这反映出中央政权有一定的开明性,比光绪年间编的县志好……第二,我发现荆门州志书里反映了一个规律,就是荆门年年有旱。3年一中旱,5年一大旱。你到那里要注意改变这种状况,把解决旱灾放在重要位置上。第三,要科学种田。完全靠老农不够,要靠新人,有文化的人。要尊重老工人、老农。但不能每一句话都照办。要尊重科学,不然,社会就会倒退。”

三、“懂得以史为鉴,才能办好事”

*** 不仅自己喜欢阅看地方志,还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看看当地的方志书籍。据 *** 回忆,新中国成立后, *** 有个指示,到外地考察调查工作的同志,都要看一看当地的地方志,以便了解那里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 *** 本人到福建考察,就曾粗略地翻看了《福建通志》。

1955年11月, *** 南下去杭州主持起草《关于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途经上海巡视黄浦江时, *** 询问陪同的上海干部:“上海有个下海庙,你们知道吗?”在场的干部你看我,我看你,无人能答。后来查阅《上海县志》才知道,下海庙原名“夏海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俗传“夏海庙”供奉海神为义王,故又称“义王庙”。因沪语中“夏”与“下”同音,加上该庙位于下海浦边上,故后人就将“夏海庙”改称为“下海庙”。

大家不禁为 *** 的博学多识所深深折服。

庐山会议期间,工作人员除借来《庐山志》和《庐山续志稿》外,还借来清代《临川县志》《铅山县志》,以及《临川四梦》《桃花扇》等书籍。 *** 看到这些书后,高兴地讲起朱熹“下轿伊始问志书”的典故。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到南康任职,治所就在庐山脚下的星子县。朱熹走马上任,当地官员纷纷到轿前相迎。朱熹下轿便问:“《南康志》带来没有?”众人面面相觑,无以为答。 *** 接着说,朱熹这个典故流传后,在我国“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就成了后人“以志呈阅”的惯例。今天我们也应懂得以史为鉴,才能办好事嘛!

四、“全国各地要修地方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 提倡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做好新中国的方志编修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方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1958年3月, *** 中央在成都召开工作会议,即成都会议。会议期间, *** 先是找人从四川省图书馆借来《四川通志》《蜀本纪》《华阳国志》,后又找人要来《武侯祠志》《灌县志》《都江堰水利概要》等志书。 *** 对每一部志书都认真阅看,并用红蓝铅笔在书上圈、点、批、划。 *** 亲自挑选了唐、宋、明三朝诗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词,连同《华阳国志》的部分内容一并印发与会人员。在这次会议上, *** 号召:“全国各地要修地方志。”

1960年10月考察湖北时, *** 特别叮嘱荆门县委书记梅白要修地方志。 *** 问梅白:“你这个县委书记如何当法?”当听梅白说没有当过县委书记、没有基层县级领导干部工作经验后, *** 就风趣地讲起“下轿伊始问志书”的典故:朱熹是理学家、政治家。他到南康府,没有下车伊始就哇啦哇啦,像王明那样。他一去,就先看《南康志》。”接着又说:“领导要尊重历史。不懂历史的人,就不能理解现实。你去荆门当县委书记,至少先要知道荆门县志。” *** 又批评了一些地方不热心修志的现象,说:“‘官不修志而修衙’,我们党现在有的地方修大楼,讲阔气。中央最积极主张修志的是董必武。你到荆门以后,要修县志。”

在 *** 的关心下,修志工作迅速打开局面。周恩来总理多次强调要搜集和编修地方志,董必武副主席亲自指导推动湖北省地方志的编修工作。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地方志小组成立,负责推动全国修志工作。1960年,全国共计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个县开展修志工作,其中山东、湖北、湖南、河南、广西、四川等省和北京市走在前列。 *** 倡修地方志,为社会主义新方志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几点启示

*** 率先垂范关心方志事业,活学活用方志书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是要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

无论是在革命年代战火纷飞之时,还是新中国日理万机之中, *** 都把地方志当作必读书,经常找人借来仔细研读,以便更好地领导革命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这表明,地方志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书。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治国理政的高度,领导地方志工作,把中国悠久的方志文化继承好、发扬好和利用好。

二是要活学活用方志书籍。

地方志具有地方性百科全书特质,其记述纵贯古今,涵盖各个领域,是了解一地之人事物的权威著述。阅读方志书籍,不能泛泛而读,而应当学习 *** 的读书 *** ,做到学以致用,要从中了解一地之经济物产、区划沿革,领悟一地之人事变迁、治乱兴衰,以便更好地推进当前的中心工作。

三是要修好社会主义新方志。

*** 关于“全国各地要修地方志”的号召,已经在中华大地结出累累硕果。当前,修志工作者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不断总结方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不断进行篇目创新、体裁创新、内容创新,使所修志书体现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充分发挥志书“资治、教化、存史”的功能。

来源:成都方志

审发:朱莉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9/607117.html

“ *** :官不修衙而修志” 的相关文章

杨玄感是什么出身?他兵败的原因是什么?

杨玄感是什么出身?他兵败的原因是什么?

杨玄感,隋代大臣,弘农华阴人,司徒杨素之子。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大业九年(613年),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引发了杨玄感之乱,但仅持续了两个月就迅速失败。杨玄感是隋朝重臣,文武双全,号称“项羽”,起兵反隋时受到民众的普遍响应与支持。既然如此,那杨玄...

乾隆请三千老人吃饭 他们回去之后为何纷纷离世

乾隆请三千老人吃饭 他们回去之后为何纷纷离世

还不知道:乾隆请三千个老人吃饭,老人们吃完回家后便离世了,究竟是何原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一点儿都不夸张,皇帝高兴了,可以赏赐某个人用不完的金银珠宝,哪天不高兴了,可以随意杀掉他,甚至是夺走他全族人的生命。乾隆皇帝曾经请3000个老人吃饭,看起...

高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以善于治法闻名

高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以善于治法闻名

高柔(174年-263年),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并州刺史高干从弟,以善于治法闻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从小吏任起,二十年后官至九卿。任廷尉二十三年后,升任太常。七十二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支持司马懿,...

宋高宗赵构为何会退位?又为何传位给赵匡胤后人?

宋高宗赵构为何会退位?又为何传位给赵匡胤后人?

宋高宗,名赵构,字德基,南宋开国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我们都知道,赵构是一个非常迷恋皇位的人。当年岳飞等抗战派正打得顺风顺水的时候,赵构却十二道金牌把岳飞召了回来,阻止他继续北伐。而且还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掉岳飞。赵构杀掉岳飞,后世虽然有人评价说,他是害...

高阳公主是什么来历?她与和尚辩机之间都有哪些故事?

高阳公主是什么来历?她与和尚辩机之间都有哪些故事?

大唐是个开放的时候,不像后世男女隔绝。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爱女,李世民的半壁江山都是手下的一帮文臣武将打下来的,所以李世民一方面为了手下臣子的尊荣,另一方面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遂将女儿嫁给大臣的儿子。高阳公主深得太宗钟心,出嫁中书令房玄龄之子房遗爱。但高阳公...

周宣:三国时期解梦师,擅长解梦,曾为曹丕解梦

周宣:三国时期解梦师,擅长解梦,曾为曹丕解梦

周宣,生卒年不详,字孔和,乐安(治今山东高苑西北)人,三国时期解梦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擅长解梦,在郡做官时曾为太守解过梦,后又给曹丕解梦,都灵验。官至中郎,死于魏明帝末年。人物生平预言黄巾周宣是乐安人,在郡里做官。太守杨沛作梦,有人对他说:“八月一日曹公会...

张皇后:蜀汉后主刘禅第二任皇后,也是敬哀皇后的妹妹

张皇后:蜀汉后主刘禅第二任皇后,也是敬哀皇后的妹妹

张氏(生卒年不详),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二任皇后,敬哀皇后张氏之妹。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建兴十五年(237年),张氏的姐姐、蜀汉后主刘禅第一任皇后敬哀皇后去世。 同年,刘禅将张氏纳入宫中,封为贵人。238年...

历史上刘伯温在死前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

历史上刘伯温在死前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

刘伯温,在中国民间的名气非常之大,甚至能与三国时代的季汉丞相诸葛亮相媲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时的老百姓常说“古有诸葛亮,今有刘伯温”。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顶级的谋略家和军事指挥家,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而人们把刘伯温跟孔明先生齐名比喻,说明刘伯温的才华和谋略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