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他为何不直接造反自保?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人物的命运往往与时代的洪流紧密相连,战国时期,秦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最终一统六国,而在这段历史中,
白起无疑是一位耀眼的军事天才。
可即便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在长平之战结束后,却落得个
被秦昭襄王赐死的悲惨结局,
白起手握重兵,本身的战斗能力和指挥能力就很强,这样的结果让人唏嘘。
白起为什么会甘愿赴死的原因?
秦国军事制度
白起并非出身显赫,他原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生活在战国时期的秦国,但他是楚国白公胜的后裔,
他与秦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穰侯魏冉关系很好,
这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提供了一定的助力。
加上白起从小就自学兵法,深谙战争之道,拥有很高的军事天赋,只是缺乏一个自己发挥的平台,
前293年白起以左庶长身份统率秦军,在伊阙之战中大败韩魏联军,
斩首二十四万,一战成名,此战后他因功升任国尉。
之后的关键战役,比如伐楚之战、华阳之战等战斗都是白起率军作战,而且都取得了傲人的战果,为秦统一诸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白起也因为战功显赫受封武安君。
但谁也没有想到军事能力如此强大的白起,竟然会在长平之战后被赐死,长平之战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战略决战,
白起在长平之战中重创赵国主力,坑杀赵卒四十万,
此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更大、战况最惨烈的战役之一,也是白起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
长平之战后白起因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绩,成为了秦国乃至战国时期的传奇人物,然而,这也引起了秦国朝堂上的猜忌和不安,尤其是
秦昭襄王对白起功高震主的担忧。
同时,秦国朝堂上的政治斗争也日趋激烈,
范雎等人与白起存在政见不合,
这为白起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秦昭襄王决定再次发兵攻打邯郸,但白起认为时机不成熟,多次拒绝领兵出征。
白起认为赵国虽然一蹶不振,但并未完全衰落,且
五国可能趁秦赵交战之际发动攻击,
使秦军腹背受敌,秦王并未听取白起的建议,执意发兵,君臣之间的矛盾因此升级,白起也因此被秦王猜忌和疏远。
秦军攻打邯郸久攻不克,且损失惨重,
秦王因此更加愤怒,认为白起抗旨不遵是对王权的严重挑战,于是秦王将白起贬为士兵,并迁往阴密,然而白起并未因此屈服,而是继续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拒绝。
他称病不起,拒绝前往贬所,秦王见状,更加愤怒,认为白起有意抗命,在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传来的情况下,秦王再次强令白起出发前往贬所,但
白起仍然拒绝,并以重病为由推脱。
秦王认为白起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于是
与范雎商议之后决定赐剑令其自刎,
白起无奈,在走出咸阳后,于杜邮自裁而死,一代传奇名将,就此陨落,也让很多人疑惑为什么白起不反抗。
秦国之所以能够最终统一六国,强大的军事制度无疑是关键因素之一,与后世王朝不同,秦国的军事制度具有鲜明的特色,对白起等将领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国实行的是
耕战一体的军事制度,
这种制度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常设军队,在和平时期,士兵们解甲归田成为普通的农民,只有在战时全国的男人才会被征召入伍,组成庞大的军队。
这种制度既保证了农业生产,又能在战时迅速动员起强大的军事力量,然而,这种制度也带来了一个显著的问题,
将领们无法长期掌握军队,更无法培养自己的嫡系部队。
在秦国的军事体系中
将领们只有军事指挥权,
而没有财权和人事任免权,这意味着他们无法通过自己的权力来笼络士兵,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在战争结束后,士兵们会回到各自的村庄,将领们则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
这种制度设计,从源头上杜绝了将领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可能性,要知道秦国开国初期,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国力相对较弱,经常受到周边国家的侵扰。
为了保卫家园秦国实行了
全民皆兵
的政策,只要是男子都得参战,这种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但也使得秦国的军队缺乏专业的训练和指挥。
到了秦穆公时期,孟西白三大家族在秦国崛起,他们在政治、军事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三大家族通过掌握军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对秦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无疑是秦国军事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商鞅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打破了贵族对军队的垄断,
使得平民也有机会参军报国,同时,商鞅还推行了严格的
军功爵制,
根据士兵在战场上的表现来授予爵位和土地,这极大地激发了士兵们的战斗热情。
在商鞅变法的推动下,秦国的军队战斗力飙升,成为了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然而,商鞅变法虽然
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
但也进一步巩固了君主的权力。
在商鞅变法后,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得在君主的统一指挥下上战场,将领们更是成为了君主手中的棋子,这种制度设计使得
将领们即使拥有再高的军事才能,
也无法摆脱君主的束缚。
白起作为战国时期的杰出将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功都是无可挑剔,可在秦国军事制度的框架下,他注定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
秦国军事制度使得将领们无法培养自己的嫡系军队。
白起虽然手握重兵,但这些
士兵都是秦国的子民,
他们效忠的是秦国和秦国的君主,因此,当秦昭襄王决定赐死白起时,他无法依靠自己的军队来反抗。
白起麾下的将领多为嬴氏后裔,他们是秦国的贵族和宗室成员,在秦国的政治格局中,宗室成员往往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影响力,因此,当秦昭襄王决定对付白起时,这些将领们自然会站在君主的一边,而不会帮助白起造嬴家的反。
白起在长平之战后被秦昭襄王防备得十分严密,
他被贬为普通士卒,并被强行押解出咸阳,在这种情况下,白起不仅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还失去了身边的支持者,他孤身一人,面对的是整个秦国的力量,造反无疑是以卵击石。
结语
白起之死是秦国军事制度下一个典型的悲剧案例,他作为一位杰出的将领,本应在战场上继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秦国的统一事业做出贡献,然而,在秦国军事制度的框架下,
他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
最终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