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象牙席是什么东西?雍正下令不允许不再 *** 是为何?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5-21)2200

雍正,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如何避暑,古往今来都是人们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

虽说现代人已经充分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有很多的手段和 *** 避暑,不再遭受酷暑的煎熬。不过,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相比而言,古人的避暑方式,反而显得生态而节能。那么,古人们是如何避暑的呢?

一、建造消暑“凉屋”。

和现代人一样,只要一到酷暑季节,古人们都会呼朋唤友地邀约上一大批人,来到“凉屋”消遣。除了能躲避酷热外,还能以文会友,以酒会友,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这种“凉屋”,不同的时期有着形象而独特的名字。在先秦时期,这种房屋叫做“窟室”,汉朝时期又名“凉房”“清凉殿”等。

这种房屋的选址非常重要,一般依山傍水而建,要求浓荫蔽日,林木森森,景色宜人,周围水流环绕。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微风习习;有树的地方,就能遮挡骄阳。例如宋代的凉屋“翠寒堂”,周围“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寒瀑飞空而下”。

象牙席是什么东西?雍正下令不允许不再制作是为何?

除了环境外,屋内还有很多避暑设施:流水环绕的假山,莲花盛开的池塘,绕屋而栽的大树,终日不间断地从屋顶流下的水帘,挂在屋檐上垂下的竹帘等等。这些设施,不断地为主人带来阵阵凉风的同时,还把炙热的暑气隔绝在外。

当然,帝王将相的“凉屋”,还会摆上各种鲜花,或者是放置香木材料 *** 而成的珠串。在阵阵凉风中花香扑鼻,沁人心脾。

二、各种神奇的消暑工具。

首选仍然是风扇。,不过古人的风扇不能用电力提供能源,但他们能充分利用水的冲力,或其它机械能带来凉风。当然,最常见的还是手摇式,平民百姓就自己动手,达官贵人则有婢女等下人侍候。

据说西汉时期,一位巧匠就曾做成了一个七轮巨扇,其风力不亚于今天的几个吊扇,“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其次是挖深井采集冷气。在屋里合适的地方挖一口深井,让井里的冷气源源不断地飘散在屋内,能保持屋里的宜人温度。如果需要,这样的深井可以多挖几口,冷气就更加充沛。

这样的深井,在冬天也会起到保暖的作用。明代一位官宦之家,就曾在大堂内挖了七口深井,“皆以镂刻之,盘复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再次是利用寒冰降温。不过,这也应该是富贵之家才能享用的。将冰块放在木桶里,置放于屋内各处,或者直接放在床底下,降温效果十分明显。在皇宫内,还有专门负责采购和放置冰块的部门,以保证帝王和王公大臣,以及妃子们享受一个凉爽的夏天。

还有就是颇负盛名的“竹夫人”。它之所以被冠以“夫人”的名字,是因为这种消暑神器是床上用品,又叫做“青奴”。这是一种竹篾编织成的圆柱形中空凉器,长度约为1米。周身网眼密布,利用“弄堂穿风”的原理,能收风窜散,供人取凉,十分巧妙,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

古人对“竹夫人”有着细致入微的刻画。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就曾作诗云:“问道床头惟竹几,夫人应不解卿卿。”

最奢华最精美的消暑神器,要数象牙席了。在我国历史上,只发现过3件这样的稀世珍品。现有一件存于故宫博物院珍宝馆,被列为一级文物。

象牙席是什么东西?雍正下令不允许不再制作是为何?

这件象牙席长2.16米,宽1.4米, *** 于雍正年间,由非常薄的象牙片编织而成,整个纹路呈现人字形。

象牙席的 *** 过程十分复杂,由于象牙薄片十分脆弱, *** 地点只能选择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完成,否则就会出现断裂。而且象牙在削片之前,要用特制药物做软化处理。

象牙席的整个编织过程漫长而精细,需要耗费大量的象牙材料,因此一张象牙席不仅奢华,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正是因其造价不菲,工艺难度极大,因此一向节俭的雍正帝下令,此后不再 *** 。

这件珍贵的象牙席本来流落在了民间,它最终能被故宫博物院收藏,还有着一段曲折的故事。

民国年间,山东的一个典当铺老板无意间收购了这件象牙席,后送给了家乡的一位县长,县长又转手将它送给了一位大地主,被地主老婆当做竹席使用。在土改期间,一位贫农无意间分得了这件无价之宝,转手捐给了国家。

至于这件稀世珍宝是如何从宫中流失到民间的,至今无人知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5/583.html

“象牙席是什么东西?雍正下令不允许不再 *** 是为何?” 的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