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更大的失误,就是不听刘备临终前的话,导致之一次北伐失败
关于魏蜀吴那段时间的故事,可是涌现了一大批的书本和影视剧,普遍来说都把刘备塑造成了一个憨厚敦实的板正人儿,用不太好听的话来说就是有点迂腐懦弱了。
不过说起来啊,虽然从策谋上来看不敌诸葛亮,从上战场杀敌的效用来说不如关长二兄弟,但是他能够做到一方霸主,让这些人才为他所用,也定有自己的长处,在我看来啊,他最厉害的方面就是知人善用了,能够敏锐的看出哪些人才可用,不然也不会三顾茅庐这样把诸葛亮请来,并且他还坚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点,不然也笼络不了人心了。
没错,从任用人才方面来看,他是很在行的,我想他自己也十分清楚,真要稳住脚只有自己是万万不够的。我们已经对隆中诸葛亮的茅庐不能再熟悉了,也甚至可以对刘备三顾的前后经过倒背如流了,但他除了慧眼识出了诸葛亮之外,也发现了庞统马忠这样的优秀人物,他们也仅仅是和刘备有过交谈,便甘愿为其效力。
一直以来诸葛亮都被塑造成了个神话一般的人物,他的智慧无人能及,但是在赏识人才这儿,他还真比不上刘备的慧眼。
刘备流连到白帝城的时候,已经是身心枯竭之时了,也是在这个地方他将自己的后事和儿子托付给了信任的诸葛亮,在他病入膏肓自知时日不长的时候,在一个夜晚召来了诸葛军师,把所有政治军事的后事交代完毕以后,他表示还有一个难以放心的人,马谡。在他看来,这个人空有口头许诺,被大家追捧,但是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作用,也不值得向他托付重任,因此遇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严谨考虑,慎重决定!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也许诸葛亮自有想法,他并没有按照主公临终托付的那样,依然将马谡作为随从,并且重用他,但是显然,这直接导致了在失街亭的那场惨败,他为了使众将士信服,他不得不忍痛斩杀了马谡。
而书本和剧目中也是对这一个片段大力推进,描写到在他杀了爱将之后,不由得痛哭流涕,而被身边人安慰询问的时候,他表示痛苦在自己没有听取主公临终的嘱托。
但是我们都说他聪明绝顶,为什么还会继续任用马谡。其实这正是他有自知之明的体现。
是因为真正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是这样传奇的存在,也没有那么神话般虚幻能够算到战场上的每一步。相反他根本就难以承担治国守家,带兵上战场这样的任务。而这时候,他恰好发现马谡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帅领,便不由得感到钦佩,常和他探讨兵法。
但是现在看来,也许他也没有看破马谡紧紧能够纸上谈兵,却也没有真才实用的真相吧,这才让他们失去了关键的街亭,这算是一个严重的军事错误吧,也是北伐失败的导火索,也许没有马谡的失误,诸葛亮能够一统中原地区掌握政权,但是问题就在于时间不能倒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