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如果袁崇焕不死 能否阻止清兵入关挽救明朝国运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2-13)590

袁崇焕之死距今近480多年,由于他在辽东抵抗后金的成绩,又因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而被处死,今日之公众对袁崇焕抱有极大同情,因而往往假设,如果袁崇焕不死,清兵难以入关。

历史不容假设,但不妨碍在此前提下,从多种角度理解这段历史。对于这一假设性问题,区别讨论袁崇焕之死有没有对辽东的局面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以及袁崇焕被杀这一事件何以与影响明清更迭这一历史进程联系起来,是获取答案的两把钥匙。

1

自万历中期开始,明廷在辽东的局面几经起落。这一边防形势的变化,与主官是否得人密切相关。譬如明兵部侍郎、辽东经略熊廷弼任职期间,辽阳守备大固,奉集、沈阳也得以重为重镇。①而当熊去职之后,继任袁应泰就把辽阳、沈阳都丢了。

袁崇焕就是在这一情势下登场的。天启二年(1622年),广宁(今辽宁北镇市)一战明军惨败,熊廷弼被逮下狱,传首九边,辽东局面一片暗淡。正值此用人之际,袁崇焕以外官赴京朝觐,被破格提拔为兵部主事,紧接着便出任山海关监军佥事,奔赴前线。当时的辽东经略王在晋主张退守山海关,大学士孙承宗视察山海关时,袁崇焕便请求驻守宁远,说明他已注意到宁远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他所坚持的修筑宁远、锦州等城为山海关外围防线的策略,相比当时流行的退守山海关的防御主张,在战略上更为积极,明军可进可退,存在更多活动空间。

 如果袁崇焕不死 能否阻止清兵入关挽救明朝国运

*** 配图

天启六年(1626年)袁崇焕固守宁远孤城,击退努尔哈赤,辽东迎来一场罕见的胜利。此役之后,袁崇焕趁机请旨,修筑锦州、中左、大凌三城,加强防务。经过此次布置,又成功抵挡住从朝鲜回师的皇太极。天启七年,明熹宗褒奖袁崇焕“十年积弱,今日一旦挫其狂锋”②,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天启年间,袁崇焕在辽东的成功表明,他一定程度上具备扭辽东颓势的能力。

袁崇焕在辽有年,兼具实战经验与战略眼光,因此,崇祯元年被重新起用时,仍被寄以厚望。他所提出的“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以守为正着,战为奇着,款为旁着”、“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三条基本方略,切合当时辽东的实际,并且逐一付诸实现。

2

战略败笔

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一事,举措失当。

当时袁崇焕甫担大任,为避免掣肘,请求崇祯皇帝先后取消辽东巡抚和登莱巡抚的建制。毛文龙在皮岛拥兵自重、调遣不灵,袁崇焕此举,应当主要出于事权统一的考虑。

袁崇焕虽然也承认“东江一镇,乃牵制之必资也”③,但他擅杀毛文龙一事及事后的布置,显得对这一地方的重要性估计不足。东江为皮岛别称,靠近鸭绿江入海口,介于辽东、朝鲜和登莱之间,毛文龙兵强势壮,能从海上形成对后金的有力牵制,时人誉之“海上长城”。

 如果袁崇焕不死 能否阻止清兵入关挽救明朝国运

*** 配图

毛文龙死后,清军少了这一后顾之忧,同年十月,皇太极率兵与漠南蒙古诸部,绕开袁崇焕在宁远、锦州一带的防御线,从喜峰口以西防御薄弱的长城边隘打开缺口,长驱直入,威胁北京,酿成“己巳之变”。袁崇焕也因此被逮下狱,至罹极刑。

关于这一时期处置的失当,王在晋这样评价:“向使袁崇焕不使吊通奴,西夷必不复叛,夷不叛则西路不可行;不杀岛帅则奴顾巢穴,必不敢长驱而入犯。”作为袁崇焕的政敌,王在晋的说法不无偏见,但袁崇焕的一些“盟友”们,同样也未能给出合理解释。

可以说,即便袁崇焕不死,其生前杀毛文龙之举,也是辽东战略版图上明廷的一大bug。

3

《明史·袁崇焕传》中,有“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之语,然而这是后人的评断,不仅崇祯年间之人不会做此想,在许多经历明清易代之人的笔下,也鲜有这样的论断。

随着皇太极“反间计”被证实,以及乾隆、嘉庆两位皇帝对其褒奖,清代中期,袁崇焕被塑造成“孤忠之臣”,但此时对其评价中仍存在不同声音。真正将此人与“国运”联系起来的,则是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袁崇焕死后不久,明末清初人士对他褒贬不一

 如果袁崇焕不死 能否阻止清兵入关挽救明朝国运

*** 配图

明末清初,由于史实尚不清楚,各家记载也不统一,但大多为持中之论。《明季北略》关于袁崇焕的记载一共四则,分别为天启年间守宁远、崇祯元年陛见提出“五年复辽”、谋杀毛文龙、被逮论死四事,并且详细记载当时京师出现“百姓怨恨,争啖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的奇闻。谈迁在《国榷》里几次论及袁崇焕之事,也只是为其鸣冤,认为以“通敌论死”不公。

此外,还有较为极端负面的评价。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为袁崇焕作传,毫不客气地指出此人:

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着魅着魇也。五年灭寇,寇不能灭而自灭之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12/162631.html

“ 如果袁崇焕不死 能否阻止清兵入关挽救明朝国运” 的相关文章

项羽和刘邦身份相差那么大 刘邦为何能和项羽结拜成兄弟

项羽和刘邦身份相差那么大 刘邦为何能和项羽结拜成兄弟

还不知道:项羽是楚国将门之后,刘邦不过是一介布衣,凭什么跟项羽拜把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楚汉相争后期,项羽明显打不过刘邦了。但天生骄傲的项羽不甘心失败,思前想后,项羽想到一个绝招。当年,刘邦劫掠五诸侯兵,杀入项羽的都城彭城,项羽则派兵前往刘邦的家乡,抓了刘邦的父...

裴頠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带来了哪些影响?

裴頠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带来了哪些影响?

裴頠(wěi)(267年—300年),字逸民,河东郡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哲学家,司空裴秀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裴頠出身魏晋士族河东裴氏,为人颇有雅量,见识高远,通古博今。初为太子中庶子、承袭父亲爵位,迁散骑常侍,转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拜侍中、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等官...

赤壁之战大败后,曹操是如何重振旗鼓的?

赤壁之战大败后,曹操是如何重振旗鼓的?

曹操历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有句名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从赤壁大败到曹操去世,在他人生最后的十二年里,他这个“老骥”都做了些什么?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

年羹尧死后年遐龄是什么结局?雍正为何会放过他?

年羹尧死后年遐龄是什么结局?雍正为何会放过他?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雍正对年羹尧的处罚是很严厉的,他给年羹尧列举了九十二项大罪。虽然是九十二条大罪,但是雍正想表现自己是个宽宏大量的君王,没有凌迟砍头之类,而是赐他一条白绫,让他自杀。年羹尧死后,雍正并没有饶过年羹尧身边的人。...

有哪些与王夫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王夫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明遗民,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学者王朝聘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

项羽当初没有重用韩信 项羽后面为何又主动找韩信了

项羽当初没有重用韩信 项羽后面为何又主动找韩信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一开始不重用韩信,为什么后来主动找韩信,是害怕韩信了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四年,韩信率军攻下齐地,而后被汉王刘邦立为新的齐王。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羽不是西楚霸王吗?不是横扫天下的...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还不知道:项羽自刎后,刘邦却为他大哭不已,到底是惜英雄,还是收买人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02年,项羽在乌江遭围堵,遇到旧时吕马童,说道:“我听说刘邦重金悬赏我的脑袋,你是故友,我便送你了!”说罢,自刎而死。但奇怪的是,一心希望项羽死的刘邦,却哭了起来。...

年羹尧死后雍正为何没有对他的家人赶尽杀绝?

年羹尧死后雍正为何没有对他的家人赶尽杀绝?

在历史上雍正也确实是一位颇有作为、影响历史的君主。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1725年9月,年羹尧被押往北京送审。这场审判共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年羹尧最终被开列了九十二条大罪,其中光是立斩的罪行就有三十多条。不过,雍正念在年羹尧功绩显赫,特别下旨开恩,赐他在狱中自尽。那么,年羹尧死后,雍正...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