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李济深一个广西人,是如何成为粤军领导人的?
李济深1885年出生于广西苍梧县大坡镇料神村(比蒋介石大两岁),他老家距离梧州市约30多公里。民国时期梧州是联系两广的枢纽城市,异常繁华,沿西江东下可通广州,往上转邕江可通南宁,并且桂林一带要到南宁,多沿漓江顺流而下到梧州,再转拖船到南宁。
民国时的梧州街头
李济深出生于一个富农家庭,他的爷爷是秀才,父亲是廪生(廪生是秀才中经过岁考和科考的优秀者, *** 每月给廪食),都以教书为生,所以李济深小时候能接受到良好的读书条件。他十六岁之前在乡下私塾接受旧式教育,八股文学得很不错。清末兴新式教育后,梧州于1903年初设有一所“梧州西学堂”,李济深曾在这所学堂接受短期的教育,当时学校的总教习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胡汉民(故李济深称胡汉民为老师)。
胡汉民(1879—1936)广东广州人, *** 元老,曾任南京国民 *** 主席, *** 主席。
清 *** 兴办新军时,于1903年在广州黄埔开办了一所陆军中学,面向两广招生。当时的梧州知府庄蕴宽曾是两广总督岑春煊的幕僚,有了这层关系,庄选了十个学生入军校读书,李济深是其中之一,李的军旅生涯,即始于此。
李济深在陆军中学读了两年,改到陆军速成学堂又读了一年,毕业后在广州新军实习(时约1907年),任学兵营的排长职,他的连长是后粤军之一师师长邓铿,同事中还有速成学堂一同毕业的伍观淇、张文等人。
1909年,袁世凯创办的陆军大学在各省选拔人才深造,广东共考取了八名,李济深便是其中之一(伍观淇、张文亦考取)。陆军大学是当时国内唯一一所顶尖的现代军事学府,可见李济深一直是学霸型人才。
李济深在陆大读了两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广东组织了一支由姚雨平率领的北伐军,开到上海准备与北方的清军作战(由广东起义民军改编,时16岁的邓演达参加了这支队伍)。李济深和张文到上海加入了北伐军,李任参谋职,曾随队在安徽宿州、江苏徐州一带与清军的张勋部作战,陈铭枢和莫雄时在北伐军任连长。
可见,李济深虽是广西人,军旅生涯却是从广东开始:在广东读的军校,实习和之一次打仗都是在广东的部队,军队人脉关系主要都是粤人。
李济深
1911年底南北议和后,北伐军遣散回广东,李济深所在部队改编为第四军二十二师(此四军非1925年成立的粤军第四军),师长是广东人林震,李任师参谋长。
1913年,因“宋教仁被刺案”引发的二次革命爆发,孙领导各地革命党人向袁世凯开战,但因实力差距甚大很快失败,革命志士多逃往日本,孙的事业陷入了低潮。
李济深不愿陷入旋涡,没有随同志们到日本,而是选择了重新进入北京的陆军大学读书,毕业后在学校当了五年教官,徐永昌、郭松龄、黄旭初等日后政要,均是他的学生。也是在此间,李济深结识了他日后的重要追随者徐景唐。
1920年,援闽粤军回粤成功后,邓铿在陈炯明的支持下创办了粤军之一师,意在将其打造成政治、军事素养均优等的粤军“模范师”。邓铿大肆对外招揽人才,一批有军校背景的青年军官云集之一师,如邓演达、张发奎、叶挺、薛岳、陈铭枢、陈济棠、李章达、戴戟等。
陆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李济深在回乡探亲时,也被老上司邓铿热情邀请到之一师工作,委以之一师的副官长职(时之一师上尉副官张猛回忆,李任副官长时挂中校衔)。李济深自此开启了在粤军的职业生涯。
邓铿
(未完待续,竟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鼓励吧。关注我,看真实而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