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国时期孙权与张昭之间有何故事?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5-18)1810

孙权是三国时期孙吴的开国皇帝,东吴的建立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228年,割据辽东的军阀公孙渊上台,魏明帝不听刘晔的劝告,拜其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可公孙渊反复无常,掌权后没多久,就与东吴暗通有无,派校尉宿舒、阆中令孙综向东吴称臣。

公元233年,孙权拟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等率兵万人,携金银珠宝及九锡之礼,漂洋过海,远赴辽东,加封公孙渊为燕王。

当时,东吴举朝大臣均说公孙渊不可靠,对其恩宠不可太过,派百八十人护送来使足矣。

但是孙权听不进去,见此状,老臣张昭站出来说:“公孙渊叛魏后因害怕讨伐才与我来往的,向我称臣并非出自本心,他若变卦了,转而向魏表忠心,我们的使节回不来,岂不让天下耻笑吗? ”

孙权反复辩驳,张昭愈加恳切。孙权忍不住按着刀柄,恼怒地说:“吴国士大夫,入宫则拜我,出宫则拜您,我对您的礼敬也算到家了,而您却在众臣面前数次同我作对,我担心在气头上,作出“失计”的事来。”

张昭当然明白,孙权这里所说的“失计”,无非是情绪失控杀人。

他凝视着孙权说:“臣虽知所言不被采纳,但每次仍要竭尽愚忠,实在是因为太后临崩 时,把老臣叫到床前恳切托付,其遗诏顾命,言犹在耳。”

张昭说着,涕泗横流,而孙权掷刀于地,与张昭相对而泣

三国时期孙权与张昭之间有何故事?

事后,孙权一意孤行,最终仍派张弥等一干人众远赴辽东。张昭见孙权不听自己劝告,十分生气,称病不再上朝。

孙权也很来气,让人用泥土从外面封堵了张家的大门。这意思是说,你不是不愿出来吗?那你就别出来啦。

张昭也不甘示弱,让人从里边用泥土将大门封堵了起来,意思是,我说不出来就不出来,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时隔不久,公孙渊果然杀了东吴派去的使节,将张弥等人的头颅献给魏廷,兵马和资财照单全收。

孙权大怒,意欲亲自率兵讨伐公孙渊,经尚书仆射薛综等人极力谏阻,这才中止计划。

孙权情知自己失策,而张昭的预料是正确的,就数次派人向张昭致歉抚慰,可张昭就是不为所动。

孙权无奈,只好出宫来到张家门前,大声呼喊他,张昭则以病重为由予以辞绝。

孙权让人在张家门前点起火来,借此吓唬他,张昭把门关得更紧了。孙权让人把火灭了,在门前驻足良久,张昭这才在儿子们的搀扶下出来。

孙权载张昭回宫,深切责备自己,张昭不得已又参加到朝会中。

孙权和张昭,一个是坐领江东的明君,一个是遗诏顾命的老臣,两人闹起别扭来,比小孩子还任性。

据史书记载, 在张昭同孙权的交集中,类似的对台戏还曾经上演过多次。

这样的史料,看起来有点好笑,但却把人物的真性情表露无疑,显得鲜活而又生动。

张昭虽然刚直倔强,但却忠诚可嘉,骨气可敬,享年81岁而善终。

孙权虽然少年主政,但能知错就改,敬重老臣,被柏杨誉为最有人情味的帝王之一当然,这个人情味只会给予那些不会威胁到孙权皇位的人。

说来也是,换做别人,张昭说不定早就成了刀下之鬼。

三国时期孙权与张昭之间有何故事?

可贵的是,不论孙权听与不听,张昭都能以臣节为本把对台戏唱到底。不论张昭恼与不恼,孙权也能以大局为重奉陪到底。

过去,我国的乡镇民众,逢年过节都要看戏,为了演出精彩,往往会同时邀请两个戏班子,相互“打对台”。

这个戏班唱得好,观众就会往这边戏台涌,那个戏班唱得好,观众就会往那边戏台涌,喝彩声此起彼伏,比拼中好戏连台。

看起来,这只是一种活跃节日气氛的形式,但对戏班子却大有好处。

这样一来,两个戏班子的演员互不相让,演艺水平就能得到超常发挥。叫座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冷场的,奋发努力,急起直追。

艺术的提升需要对台戏,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对台戏。

对台戏可以让施政者思路更加清醒,决策更加审慎,不至于因思想僵化不作为,或因头脑发热而乱作为,张昭和孙权的对台戏就是如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24.html

“三国时期孙权与张昭之间有何故事?” 的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