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张良妙计安天下,刘邦论功行赏,萧何却排第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8-08)360

众所周知,帮助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不少,尤其是张良,由于擅长谋略,被人们称道“张良妙计安天下”。

作为开国皇帝,当然对功臣要论功行赏,然而刘邦分封的功臣中,萧何排之一,曹参排第二,张良却只分到了一个小小的留县。难道张良的功劳不够大?还是刘邦另有想法?

1。萧何的事迹

萧何是沛丰人,秦朝时期他就担任沛县县吏。萧何为人随和,好结交朋友,而当时刘邦是泗水亭长,年龄也与萧何差不多,两人因工作经常见面,不久就成为了朋友。

秦二世时期,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沛县县令害怕被杀,就找萧何,曹参等人商量起兵的事,萧何就顺势推荐了刘邦。

于是县令找到刘邦一起起义,跟随刘邦的人特别多,这令县令担心控制不了刘邦,就把刘邦拦在了城外,还抓了推荐他的萧何、曹参。

刘邦发现城内情况有变,就包围了城池,萧何和曹参也逃出了城,投奔了刘邦。三人见面后,决定拿下沛县。刘邦写了一封告沛县百姓书,百姓非常信任刘邦,于是攻入县衙,杀了县令,开了城门迎接刘邦。

随后,大家推举刘邦为县令,但刘邦不愿意,萧何就提议用抓阄的办法决定县令。当然,这是萧何想让刘邦做县令的计谋,最终还是刘邦做了县令。

秦二世二年,同作为推翻秦朝的起义军,项羽和刘邦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当关中王。

 张良妙计安天下,刘邦论功行赏,萧何却排第

当时,萧何坐镇后方,督办军需粮草,由于萧何供应及时,大大提高了刘邦军队前进速度。刘邦先项羽一步进入了咸阳,秦王子婴献城投降。

进入咸阳后,萧何没有去收集财物,而是首先去清查秦朝的户籍、地形、法令等档案,把它们收藏起来,留到以后查看。不久,项羽也进入咸阳,而项羽的手下韩信由于不受重用,改投了刘邦。

谁知,韩信投奔刘邦后也不受重用,失望的韩信就策马而去。萧何觉得韩信是个人才,于是骑马追赶,直到天黑才追上。在萧何的苦劝下,韩信终于留了下来,跟着萧何回到了汉营。

萧何力荐韩信,刘邦听取了他的建议拜韩信为将。再后来楚汉战争中,萧何一直是坐镇关中,安抚百姓,恢复生产,负责兵员和粮食的补给,这稳固了汉军的后方,保障了前线的需要。

楚汉战争初期,刘邦多次战败,弃军逃跑,而萧何不断帮助刘邦征发军队,重振旗鼓,使得汉军屡次转危为安。刘邦能够最后战胜项羽,建立西汉,萧何功不可没。

刘邦称帝后,论功行赏,萧何为首功,但群臣却不同意。这时关内侯鄂千秋说,楚汉战争期间,萧何不断向前线补充军力和粮食,而且保全了关中,应当记首功。群臣无可反驳,这样刘邦就定了萧何为首功,并允许他带剑穿鞋上殿。

2。张良的事迹

张良是战国时期韩国贵族后裔。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张良为了报秦始皇灭韩国的仇,暗杀秦始皇,但没有成功。秦二世时期,张良受到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也招揽了100人起义。

但张良的队伍人太少,难以成事,就想投靠景驹(自立为楚王的农民起义领袖),结果在路上遇到了刘邦。两人一见如故,促膝长谈,张良的主张都得到刘邦的赞同,张良感觉找到了明主,从此跟随了刘邦。

随后,张良跟随刘邦向咸阳进发,一路上张良不断向刘邦出谋划策,给刘邦进咸阳助了一臂之力。进入咸阳后,张良又力劝刘邦节俭,不要贪图享乐。

接着张良还建议召集当地的豪杰,给他们约法三章,刘邦都一一采纳,使得秦国百姓都十分拥戴刘邦。后来项羽设鸿门宴想杀刘邦,又是张良事先拉拢了项伯,使得刘邦在鸿门宴化险为夷,逃脱一难。

之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原本张良打算此时离开刘邦回韩国,可是项羽杀了韩王,张良只能又回到刘邦的军中。于是刘邦封张良为成信侯,带他一起攻打项羽。

楚汉战争爆发后,张良多次出谋划策,最终帮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西汉。刘邦统一天下后,想重赏张良,让他在齐国选择三万户做封邑,而张良推辞了,只要了一个小小的留县,于是刘邦封他为留侯。

 张良妙计安天下,刘邦论功行赏,萧何却排第

萧何和张良都为刘邦打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没有他们刘邦是得不到天下的。为什么他俩在功劳簿的排位差距如此之大呢?主要原因有3点:

1。两人对刘邦的支持程度不同

萧何是最早和刘邦共事的。在沛县时,他就举荐刘邦为起义军首领,之后一直跟随刘邦。而张良是在半道遇到刘邦,由于相知相惜,走到了一起。

2。两人在战争中的作用不同

萧何跟随刘邦后,一直坐镇后方,解决了军队的用人和粮草的需求,起到了给军队输送血液的作用,使刘邦在前方作战没有了后顾之忧。这样刘邦才能专心作战,也稳定了军心。

张良只是刘邦打仗时军队中的一个谋士,虽然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多次化险为夷,也提高了使刘邦军队的作战能力,但张良的谋略并不起最主要的作用。

3。两人的远见卓识不同

萧何有识人的能力,首先他觉得刘邦能成事,就支持了刘邦,果然后来刘邦称帝建西汉。其次他看中了韩信,并不辞辛劳月下追韩信,为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储备了军事人才。

第三,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后,萧何收集图书,地图,户籍等文化类的物品,为后来西汉制定政策法律提供了依据,巩固西汉的政权,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张良本是为了向秦始皇报仇,才揭竿起义,后来遇到了刘邦,才跟随刘邦东征西讨,为的是借用刘邦的实力恢复韩国。如果不是项羽后来杀了韩王,张良也不会继续留下帮助刘邦。

从以上三点来看,萧何对刘邦的帮助是全方位的,也是更大、最多的,他对刘邦的忠心无人可比、无人能替代,所以刘邦当然要封他为之一功臣。

虽然张良对刘邦的帮助也很大,他的谋划也堪称当世之一,但他对刘邦的支持和忠心是比不了萧何的,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张良更多地是为了给自己报私仇。

张良有自知之明,所以在刘邦要封赏他时,只要了留县做食邑。这个封赏是张良自己的意愿,与功劳大小无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8/266718.html

“ 张良妙计安天下,刘邦论功行赏,萧何却排第” 的相关文章

司马越:西晋宗室、权臣,八王之乱的最终赢家

司马越:西晋宗室、权臣,八王之乱的最终赢家

司马越(?~311年4月23日),字元超,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长子(晋书记为次子,然史书未记载司马泰长子,应为笔误)。晋武帝司马炎从兄弟。西晋宗室,晋惠帝至晋怀帝时期权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雍正和乾隆相比 两人谁更加优秀,成就更大

雍正和乾隆相比 两人谁更加优秀,成就更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和乾隆,哪一个更优秀,所获得的成就更大?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近些年网络上出现了一股批判乾隆,赞扬雍正的风气,包括笔者自己也写过类似的文章。在众多的评价之中说雍正勤政务实,乾隆富二代挥霍无度几乎占了主流,虽然这样的观点不无道理,但是作为一个帝王...

诸葛亮打仗总是小推车上场 诸葛亮哪里来的底气

诸葛亮打仗总是小推车上场 诸葛亮哪里来的底气

对每逢大战,诸葛亮不坐战车,为何坐在小推车上?底气从何而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喜欢《三国》的朋友们应该都发现了,诸葛亮真的是一位‘神人’,才智暂且不提,单论他能在万军之前,仍能保持镇定这一点,就足以让人钦佩了。尤其是在战争的后期,诸葛亮每次出场,几乎都会坐在小推...

曹睿作为曹丕的儿子 司马懿为何不怕曹丕而害怕曹睿

曹睿作为曹丕的儿子 司马懿为何不怕曹丕而害怕曹睿

司马懿连曹丕都不怕,却为何怕他的儿子曹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丕继位后,也想着要励精图治,无奈英年早逝,司马懿帮助曹丕有功,又辅佐过曹丕,地位肯定也不低,他也自然不用惧怕曹丕会对他做什么。曹丕去世之后,皇位就到了他的长子曹睿头上,即魏明帝。相...

刘备巅峰时期实力如何 刘备能压制其他两人吗

刘备巅峰时期实力如何 刘备能压制其他两人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巅峰时期的刘备,实力到底有多强大?能够力压曹操孙权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

谢鲲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谢鲲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谢鲲(281年~324年),字幼舆,陈郡阳夏县人。晋朝时期名士、官员,“江左八达”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是国子祭酒谢衡的长子,太常卿谢裒的兄长,太保谢安的伯父。年少知名,生性豁达,喜读《老子》《易经》,成为名士王衍所亲善的“四友”之一。西晋末年,授太傅(司马越)参...

杀韩信怎么方式不行 宫女为什么还用竹竿

杀韩信怎么方式不行 宫女为什么还用竹竿

对为什么韩信会被宫女用竹竿戳死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最主流的说法是因为汉高祖刘邦曾经给了韩信一份“三不杀”的许诺——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在看得见天地的地方都不能杀韩信、金属兵器也不能用来杀韩信,这不等于就是黑了韩信一块“免死金牌”吗?到底是谁要杀韩信史...

三公、三孤指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地位如何?

三公、三孤指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地位如何?

在古代的官职设置中,讲究虚实结合,既有实际品级的职事官,也有虚衔的荣誉称号。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古代帝王跟正常人一样,并非生下来就具有治国理政的才能,必须通过后天学习与实践获得知识与经验。为此,皇室十分重视对皇子、特别是太子的教育与培养。即便太子(或其他皇子)做了皇帝,也需要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