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古树环绕 溪流汩汩(走进传统村落)

中国历史1周前 (10-26)80

树绕村庄,水满堰塘,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有一座古老又迷人的村落,因其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的源头,故而得名堰头村。这里是“通济古道”和瓯江水运交通的要津,千百年来,当地村民精心呵护通济堰,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古老村落展现出独特的新魅力。2016年,堰头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淙淙渠水从古流淌至今,徜徉古村,人们可以漫步于古堰古桥之上,感受岁月留痕的沉淀;亦能流连于古屋古树之间,领略历史文化的韵味;更能沉浸在古村新生之中,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

——编 者

穿过古老的文昌阁拱形门,便来到了位于瓯江北岸的堰头村。初入古村,但见村头村尾,清水环绕,黛瓦白墙;村后山峦起伏,村前溪流汩汩,与古老的通济堰相连,形成了特有的格局和风貌。

古堰依旧 一线如虹

堰头村的“堰”,即通济堰,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宋元以后多次续建整修。通济堰大坝由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的拱形拦水大坝及进水闸、石函、淘沙门、渠道、湖塘等组成,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拱形大坝,也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于2014年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通济堰拦水拱坝结构特殊,由多道半圆形小拱坝连接而成,彩虹状圆顶朝着来水方向,丰水期时溪水可沿拱坝圆心向两侧泄流,有效提高了堰坝的抗洪峰能力。坝上流水潺潺,水流通过闸门,沿着堰渠流到下游,灌溉着碧湖平原3万亩良田。

千年古堰是古人敬畏自然、利用自然的见证,这里有完整的生态河川体系、农田水利体系,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历经1500余年的通济堰,至今旧貌依然、功能完备,这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制度。在通济堰一侧的“詹南二司马祠”中,竖立着多块镌刻《通济堰规》的石碑,堰规条目依稀可见。

最早的《通济堰规》由南宋时任处州(今丽水市)知州范成大于1168年所撰。大到管理机构设置、用水分配制度、经费来源及开支,小到入山砍柴时几点上工、几点收工,20条堰规事无巨细,均有涉及。据考证,《通济堰规》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早的古代农田水利法规之一。

除了古老的《通济堰规》,堰头村还留有一座世界上最古老的“水上立交桥”。这座桥位于村东头的通济堰干渠之上,当地人称其为“石函”,俗名“三洞桥”,是一座立体交叉石函引水桥。据史料记载,引水桥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后损毁,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重建。

为何要修建这样一座“水上立交桥”?丽水市莲都区水利局总工程师谢琴给出了答案。原来,此处有一山涧名“泉坑”,溪水横贯通济堰渠道,雨季每遇山洪暴发,溪水就挟带大量沙砾和卵石冲泻而下,淤塞渠道,使渠水受阻,影响灌溉效益,因此每年都要动用劳力清淤。石函建成后,“泉坑”里的山溪水得以从桥面上通过,最终流入瓯江的支流松阴溪,而通济堰的渠水则从桥下穿流,从此,防洪、灌溉效益兼得。

古樟环绕 亭亭如盖

翠竹拥簇,古樟环绕,在这个古朴自然的堰头村落,沿古道建有楼阁、路亭、社庙、民居等各式建筑。村中有20多处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和古建筑,虽历经百年风雨,但依旧精美,被视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露天展览厅”。

较之百年古宅,更令人惊叹的,是那与堰渠共生守护的古樟树,屹立千年,巍峨挺拔。从堰首引水入渠至石函约300米,沿渠两岸栽有10多棵千年古樟,平均树高20多米,枝繁叶茂,遮阴连绵数百米,衬托出通济堰古老静谧的风韵。

古樟树也承载着浓浓的乡愁与希冀。樟,与“章”同音,又有着“文章、崇学”的寓意。因此,人们也总是把樟树视作“栋梁之树”“希望之树”。据村里人介绍,岸边有一棵古樟树,多次遭遇雷击火烧,几近死亡,又奇迹般枯木逢春。这棵古树,树干中空,能容数人,外形老态而又显生机,如同一棵天然盆景,别有一番生趣。几个世纪以来,古樟捍卫着堰堤,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古村新生 游人如织

2014年,堰头村与一江之隔的大港头村联合打造的“古堰画乡”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画家、摄影师和其他游客前来写生采风、游览观光。

“20年前,我们村还是环境差、收入低的落后村。当时家家搞养殖,垃圾遍地,夏天时臭味很重。”堰头村党总支书记蓝毅介绍,2005年,堰头村被列为“千万工程”首批整治村,改路、改水、改电……村里开始大建设、大变化,简易灰棚拆除了200余处,坑坑洼洼的道路填补上砖块,浑浊的自来水通过处理装置变得洁净……

从基础设施到村容村貌,堰头村的变化不止这些——曾经,村里的电线犹如杂乱的“蜘蛛网”盘旋在上空,既压抑又不美观。如今,在不破坏古建筑风貌、古道古树等的前提下,堰头村拔掉10多根水泥电线杆,通过“电缆入地”,最终实现“无电线杆”“无空中飞线”,通过“电靓和美乡村”行动,以清洁电力赋能乡村旅游。据统计,全村目前已有32家民宿、农家乐,2023年营业总收入超1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5年的4000多元提升到2023年的4.6万元。

记者 窦瀚洋

来源:人民日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10/610024.html

“古树环绕 溪流汩汩(走进传统村落)” 的相关文章

朱棣夺取朱允炆皇位后 其他兄弟为什么不造反

朱棣夺取朱允炆皇位后 其他兄弟为什么不造反

对朱棣夺朱允炆皇位时,其他藩王为何不反对,这些藩王在做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很早就确立了长子朱标为太子。并对驻兵进行培养,结果朱标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很满意。不过朱元璋晚年时,朱标去世。这时朱元璋就开始纠结皇位传给谁,是传给自己的儿子,还是按照嫡...

书中记载关羽是被马忠斩杀的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书中记载关羽是被马忠斩杀的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关羽真的是被马忠杀死的?事实真的如此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无疑是历史上的大乱世之一,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的武将。这些武将大部分都是青史留名的。无论是正史还是三国演义中,关羽都是非常厉害的武将之一,现如今看来,关羽就相当于刘备的...

历史上高湛禅让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高湛禅让的原因是什么?

齐武成帝高湛,北齐第四位皇帝,561年~565年在位。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北齐皇帝武成帝高湛,年纪轻轻不到30岁(29岁),就把皇位禅让给儿子高纬,自己当上太上皇,这是一件让人不太理解的事情。有人说,高湛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厌倦了当皇帝的生活,丢下国事,想一心一意去淫乐。不过这个说...

张德胜曾经在龙湾之战中烧了陈友谅的船,结局如何?

张德胜曾经在龙湾之战中烧了陈友谅的船,结局如何?

历史上的张德胜是明初朱元璋麾下的一个名将,死后配享太庙,他曾经在龙湾之战中烧了陈友谅的船,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元末天下大乱的时候,江淮地区更是乱成了一锅粥,涌现出了很多盗贼,为了应对这种混乱的局面,张德胜和俞通海、廖永忠、廖永安等盘踞在巢湖一带,训练了一支十分强劲的...

孙权外号是孙十万 孙权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孙权外号是孙十万 孙权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对三国时期的孙权为什么会被叫作孙十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十万这个外号,得自于孙权不止一次领着数万大军,诈称十万进攻魏国,最终屡次失败,于是孙权被戏称每次狂送十万人头,为三国第一经验包。其实孙权识人观人,任用将才的能力很不错,面对一些重要的战争,他可以放手让主帅...

张俭是什么人?辽圣宗为何会为他打开国库?

张俭是什么人?辽圣宗为何会为他打开国库?

在封建社会中,民间对好官称为清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近3000年的封建历史中,不乏有弄权的宰相,这些人位极人臣,或仗着皇帝的宠信干预朝政,或利用手中的大权谋取私利。不过,除了这些让人诟病的奸臣之外,还有一些宰相清心寡欲,披肝沥胆,为国家和人民殚精竭虑,流芳后世。在古代,有一位...

年羹尧最后为何是自尽而死?真相是什么?

年羹尧最后为何是自尽而死?真相是什么?

雍正是清朝第五位君主,清朝世宗的年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年羹尧是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钦点为翰林,后升为内阁学士,从康熙四十八年开始,仕途一路通畅,雍正即位后,将不轻易授人的“大将军”印信授予年羹尧。为啥后来被雍正帝赐予自尽呢?笔者给读...

曹丕篡位之后 汉献帝为何没有投奔刘备

曹丕篡位之后 汉献帝为何没有投奔刘备

对汉献帝被曹丕篡位封为山阳公后,为什么不去投奔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称帝,汉献帝禅位。被新晋皇帝封为山阳公。那么汉献帝是否会对这个身份的转换不满呢?他为何不去投靠刘备呢?说实话,这种结果汉献帝肯定是早就有预料到的。自从他被曹操给劫持到许都以来,他就成了有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