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千古“诗圣”,不朽“诗史”,走进杜甫的一生

中国历史4天前40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这位将个人命运与大唐兴衰紧密相连,与百姓同悲共喜的伟大诗人,一生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今晚八点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将推出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杜甫篇”,主持人撒贝宁将联袂杨雨、谷曙光组成探访团,一起跨越千年,寻访诗中“圣人”。

由少年意气至宗师风骨

深入探寻“诗圣”一生的足迹

提及杜甫,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往往是其晚年困厄之貌,其实,少年时期的他,也曾有过一段潇洒不羁的恣意岁月。受儒家文化熏陶,杜甫自幼怀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誓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大唐盛世之际,青年杜甫遍游吴越齐赵锦绣河山,将爱国之志融入《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诗句。后来旅食京华,艰难求仕,却遭遇了“野无遗贤”的骗局,愈发认识到官场的黑暗,但他的报国之志始终未曾衰歇。

长安十年间,杜甫生活遭遇剧变,潦倒至极,他将妻儿置于百里外之奉先,归家之时,幼子竟因饥饿夭折——“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他将十年长安见闻凝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字字含泪,句句断肠。何以出身官宦之家且自身为官的杜甫,竟无法庇护亲人?后世誉此五百字“拓展了诗歌功能”,它如何展现“民胞物与”的博大襟怀?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与子民共患难,毅然前往凤翔“追随朝廷”,欲救苍生于水火,此行九死一生,他能否如愿以偿?

本期节目将深入诠释杜甫的一生,通过《望岳》《官定后戏赠》《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时代名篇,展现他随着时代洪流的激荡,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历经现实洗礼,成长为具有宗师风骨、忧国忧民的一代“诗圣”,带领观众从盛唐的辉煌到安史之乱的动荡,具身感受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与杜甫的心路历程。

精湛演技全面诠释杜甫形象

高光时刻呈现千古名场面

要讲述杜甫的一生,需以诗人本身的经历为基底,节目独创的沉浸式叙事手法与演员的精湛演技,成为塑造杜甫形象、引领观众探究其内心世界的关键。

青年杜甫与中老年杜甫分别由著名演员韩栋、王志飞担纲,他们以扎实的演技,生动呈现了诗人青年时的追梦热血与赤子情怀,老年时的不屈风骨与对世态炎凉的透彻洞察,为观众展现了“诗圣”的多样面貌。

节目贡献了无数名场面,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李杜相逢”。闻一多先生曾形容李白与杜甫的相遇是“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他为何会发出此种感慨?这场邂逅究竟如何展开?杜甫与李白的友情又是怎样一步步深化的?

这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相遇只此一次,但节目展开了美好想象,通过与“李白篇”梦幻联动,高伟光饰演的李白再度出现,与杜甫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李白是杜甫的精神引导,杜甫中年困顿时,节目巧妙安排“李白入梦”这一情节——李白乃“谪仙人”,终将回到来处,而杜甫是“登高者”,要踏遍人间山河,阅尽天下苍生。此番巧妙设计,在帮助观众了解“李杜”故事的同时,更能深入理解“圣仙”的精神世界,看到他们在诗歌与人生追求上的本质差异。

演员们的精湛表演,不仅展现了人物弧光,更为诗人注入新的活力。更多细致入微的精彩细节,将在节目中静待观众一一发掘。

精神家园草堂连接千载

心系苍生“诗圣”之魂永垂不朽

安史之乱结束后,杜甫未能重返故乡,转而漂泊西南,最终在成都草堂寻得一片安宁。这段时期,草堂成为杜甫创作的温床,孕育了无数传世佳作。冯至曾言:“在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那么,成都草堂究竟承载着何种非凡的意义呢?

身居草堂,杜甫未忘世间疾苦。茅屋简陋,却足以蔽体,而他深知,仍有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杜甫心怀苍生,因此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之魂,何其伟大,他总能超脱个人得失,心系百姓。

杜甫草堂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点或历史印记,它更是数千年来人们心中的精神家园。这份传承与连接的纽带,正是杜甫的“诗圣之魂”,他永远心系天下苍生,他的作品跨越时空,连接千载。节目中,杜甫回到千年后的草堂。面对成都的火锅美食,我们也不禁好奇,这位“诗圣”是否会为之倾倒?再次踏上故土,目睹草堂变迁与时代进步,看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终于成为现实,他又将发出怎样的感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12/612206.html

“千古“诗圣”,不朽“诗史”,走进杜甫的一生” 的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