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了!三星堆太阳轮形器用途!甲骨文 水语双重证据!
三星堆出土的太阳轮形器到底是干啥用的,一直是未解之谜,众说纷纭,但是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所有的争论都可以停止了。先说我的结论:这是目前已经出土的最古老的悬挂式水罗盘,也就是最原始的指南针。下面是我的发现和论证过程,如果你能联系到三星堆博物馆的专家们,请一定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们。@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太阳轮
因为长期在研究甲骨文的原因,一直以来,对于甲骨文中的“南”字的造字本意没研究明白,甲骨文字形见下图:
甲骨文中的“南”字
最近在研究“水书”,也就是“水族”的文字,首先给大家略微普及一下:水族人的祖先是本来居住在中原“濉水”一带的“东夷”人,
濉水
后来在夏朝末期或者商朝末期为了躲避战乱迁到了江南山区,后来在贵州一带定居,繁衍生息,形成了今天的水族,由于地缘关系相对闭塞,人员往来很少,所以他们的文字和语言和几千年前相对变化不是太大,所以这也是我研究“水语”的原因。而从目前我的研究结果来看,确实有部分字和甲骨文一模一样,而有些字甚至比甲骨文中的字还古老,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仿照后期的简化汉字改写出来的。当然,我们今天重点来说一下“南”字。
水书‘南’
水语中,“南”字形看不出和已知的汉语任何时期当中的‘南’字形有关系,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符号,这个咱今天不讨论,我今天要说的是它的发音。它的发音和我们今天的普通话发音几乎一样,只是开口音和闭口音的区别,而更让我震惊的是,这个读音竟然也表示罗盘!?我一下子想起了心心念念的甲骨文中的尚未解读出造字本意的“南”字,会不会跟罗盘有关系?我赶忙回过头去把所有“南”字的甲骨文拓片字形都看了几遍,这一次我终于看出端倪来了!
甲骨文“南”字
请看上图,以前一直把这个字形当做一个整体来看,所以一直看不明白象形的是啥,现在明白了,其实这个字形由两部分组成,下面是一个甲骨文的“凡”字,见下图:
甲骨文“凡”字
这个“凡”在甲骨文里是啥意思呢?学过音韵学的都知道,汉语当中的声母“f”来自于中古时期的“b”,而中古时期的“b”来自于上古时期的“p”,所以殷商时期的这个字,读的是“pan”音,表示的意思就是“盘子”,这个盘子可不仅仅指我们今天盛菜的这种圆形的菜盘子,最早期也指一些方形的盘子,比如下图:
饭店用的托盘
现在饭店上菜用的托盘,在古时候仆人给主人端茶倒水用的托盘,都叫“盘”,当然,这里顺带提一下,其实现在“盘”这个字准确来讲,造字初期,上面就是“凡”字,而不是“舟”字,但是在文字演变的过程中被后来人认错了,已经认错几千年了,甲骨文时期就有很多贞人认错了,这个我在其他文章里已经详细聊过这个问题,这里不做赘述。
那再看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像简体“火”字的结构是啥呢?再回头看看这个东西:
三星堆水罗盘
是不是了然了?就是这个象征着太阳的东西,所以,其实“南”这个字的造字本意就是这个最古老的“指南针”的象形+会意。但是,这个“指南针”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其实我们平常看到的这个图都是它的背面,也就是它朝下的一面,而它本来应该是另一面朝上平放的,为了保持水平,周围是用绳子吊起来的,我尝试着复原了一下,见下图:
太阳轮正面图
中间的凹陷处是盛水的,中间的孔应该是有一根棒子穿过,然后接口处用油脂蜡封,棒子的上端穿过一片条形磁片的带孔的一端,起到固定一端的作用,然后在磁铁片下面放一片树叶或者其他能浮在水面上的东西,就可以实现指南的作用。(话说,上图中的那个看起来像铁片的东西,会是遗存的磁铁片吗?超级想知道)工作图大致就跟托盘秤差不多,见下图:
托盘杆秤
只要吊着的五根绳子长短一样,上面再连接到同一根绳子上,上面再连接到可以悬挂的固定支架上,就可以实现水平,所以我给它起的名字就叫做“悬挂式水罗盘”。当然,我觉得叫它方向盘也没有错,它确实是用来指明方向的……[捂脸]
总之,也许我的复原不完全准确,但是这个太阳轮形器是一个原始罗盘或者是罗盘的一部分,这99%应该是客观事实。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