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明上河图的秘密,隐藏的宋代社会缩影

中国历史4个月前 (07-06)35128

清明上河图,一直被视为宋代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是学者研究宋代生活、经济、人文的重要一手史料。为什么《清明上河图》能够达成如此成就?本文会将此图的部分细节展示、讲解,力求带你走进真实的宋朝。

细节一:荒芜的农村

从左往右看,画卷最右边的部分显然比较荒凉。很明显,这部分描写的是乡村,稀疏的房屋也从侧面印证着它与城镇的不同。当然,艺术是现实的复刻,本身并不能完全代表现实。张择端显然留白了部分,让整幅画显得不至于太拥挤。

可是,有宋一代,农民生活非常悲惨却是不争的事实。宋朝农业税继承唐朝,采取“两税法”。传统的税收是收取实物税。比如王家家是种植水稻的农民,那么官府将按照当年的亩产,按比例收取水稻作为税收。

这种 *** 无疑十分不利于中央集权。因为,各地的产出注定不同。国家发布的货币也不被承认,各地农民依旧维持着石器时代的传统,进行着“互助式交易”。比如村里的老张是木匠,他就有义务为全村人修理家具。村里也会适当地给予他一些粮食糊口,并让他的儿子免费上村里的私塾。

这种自给自足的模式,让官府的存在感很低。中唐以后,朝廷为改变这局面,规定税收将“折色”,以铜钱形式缴纳。从此以后,“王家”只能先去镇上或者官府,出售他们家的水稻。将规定的数额全部换成金钱,才能缴纳今年份的税款。

这套 *** 客观上,确实让广大的基层意识到“货币”这个概念,从而逐步脱离石器时代的习惯法。但是,货币的铸造权和实物的估价权,却在官府手里。明明价值10的水稻,他偏偏说只值9或者8,。如果农民敢讲理,下面就会推脱是上面的命令,下面只是奉命行事。随着官吏的横征暴敛,中唐的农村迅速凋零,变成《捕蛇者说》中描述的“十不存一”。

到宋朝,这个问题和宋朝特色的“冗官”问题结合起来,瞬间变成王朝的心腹之患。由于宋朝采取“强干弱枝”的政策,将过去赋予藩镇的权利,全部收归中央。恰逢过去的世家门阀崩溃,行政力量出现巨大的缺口。赵宋借机将科举“扩招”,导致有宋一代出现海量进士,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为历代之最。

庞大的官僚集团,带去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这让农民们通过正规渠道,控诉地方官员的可能性大减。毕竟皇帝也是人,精力有限,没有可能把所有案件审理清楚。

【 宋朝的农民起义,频率更高】

许多人在绝望之中,选择暴力抗拒官府的 *** 。有宋一代,农民起义的频率为历代更高,和官府的盘剥有着直接关系。《清明上河图》中荒芜的农村,也在反映着宋朝农村生活的困苦。

细节二:繁华的镇子

【 镇子里到处是商铺】

但世事无绝对,宋朝的管理政策绝非一无是处。离开农村不远,就是紧挨汴梁的市镇。双方相聚不远,却已然是天壤之别的两个世界。

宋朝当局显然知道市场经济的原理,下令取消了固定点贸易。在以往,无论是农民带着自家的产品,进城镇做买卖,还是远方的行商携带货物去市场兜售,都需要在朝廷指定的地点进行。一旦被发现在指定地点外,双方进行官府不知道的贸易。那么等待他们的将会是牢狱之灾,所携带的货物也会被没收。

里面的人有旅客、商人、居民

随着宋朝取消这则禁令,其境内的贸易活动空前活跃。随着贸易量大增,宋朝取消了隔离制度,商业区可以和居民区混同。在唐朝,你住在A街道,这条街道只允许住人,不允许摆摊。而你又想开一家饭店,那么你只能去隔壁的商业街,另外租一家店面,才能开店。否则只能变成“无证摊贩”,想尽办法和城市卫兵“打游击战”。

而且,唐代的贸易有着时间限制,等到时间,会有人敲打锣鼓让你知道该歇业。如果,你过了时间点,还不回家,那么麻烦就会找上门。正是取消了这一系列的管制,宋朝的市镇贸易才得以繁荣。如果生在唐朝,这样的市镇肯定无法发展起来,除非它是官府允许的贸易点,而且被允许多种商品在此上市。

【 许多玩闹的儿童,不是当地居民,便是旅客。旁边是携带货物的商船,说明双方没有隔离】

值得一提的是,五代及宋代初期,香巴王国(今越南北部)的占城稻被广泛引入长江流域,它一年可有两熟,甚至三熟,而且产量比一年一熟的小麦要高一倍,从而引发了一场“粮食革命”。甚至有学者声称,宋代水稻亩产已经达到惊人的353斤。

暴增的粮食产量,让物价大幅度降低,让市民可以将更多的金钱用于消费,间接繁荣了市场。但是,“谷贵伤民,谷贱伤农”,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大幅度增产的粮食,让粮价应声下跌,对农民而言,这绝非什么好消息。为应对日益严酷的市场竞争,农民们不得不廉价出售自己的产品。而农民种地,尤其是购买种子,一般需要借贷。随着价格下跌,农民的收入锐减,甚至连贷款都无法偿还。此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变卖祖传的土地,进城镇碰碰运气。

【 双方相隔不远,却宛如两个世界】

自由的都市,繁荣的商业

【 城门处没有什么卫兵,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汴梁作为宋朝的首都,其城门处竟然没有太多卫兵。只有往来的商贾,以及附近的摊贩。

究其根本,和宋朝的两税法有着直接关系。前文提到过,两税法对唐宋的农民伤害很深,极大地破坏了农村的小共同体。但是,世事无绝对,一项政策并非只有黑白两面。这套制度固然给农村的经济带去一场浩劫,却也解放了农村人。

【 赶着入城的贩夫走卒】

两税法的重要基础——将人与土地松绑。以往的朝廷,为了保证农业产量,会有意识地将农村人口绑定在他们出生的土地上,以限制人口流动。有些王朝,甚至会限制土地的买卖。(当然实际成果是一码事,明文规定都限制土地兼并)所有人如果要迁徙,必须经过当地官府的审批,给予“通关文牒”或者“路引”才能上路。

如果到战事紧急之时,老百姓随意过关都会被当做间谍射杀、追捕。赫赫有名的唐玄奘,就因为这项政策,成了偷渡客。如果不是有幸得到高昌王的接济,他也不太可能留下辉煌的事迹,而是成为沙漠中的万千孤魂之一。

除了保证农业产量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减少监管成本。众所周知,古代实行连坐法。如果有人犯下大罪,那么不只是他个人,他的妻子、父母、子女、邻居都将因他丢掉性命。在某些法律严苛的王朝,一些小错也会让周边邻居、家人跟着受罚。

“连坐法”的目的,不仅仅是用于威慑潜在的反叛、犯罪,也是为减少朝廷开支。须知,王朝的执法、司法人员十分有限,毕竟古代王朝的财力无法雇佣太多的公务员。于是,利用严刑峻法去威慑民众,让人民潜意识地监督自己的家人、邻居,防止他们犯错,可以有效地减少潜在的危险。

如果人口能够随意迁徙,那么这种监督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毕竟新来的邻居要是犯罪,惩罚他以前属地的邻居,便需要地方官府之间的沟通,耗时耗力不说,连坐节约成本的目的也将大打折扣,甚至会反过来增加成本。

随着王朝统治者,逐渐地意识到财政是王朝兴衰更为关键的因素。其统治思路也发生改变。两税法的颁布,将人与土地的绑定解除。人口开始自由地迁徙。这直接导致农村人口大减,而城市人口大增。但客观上也确实增加了财富。

结语

世事无绝对,宋朝的政策利于市民,但不利于农民。而清明上河图,只不过是宋代社会的缩影。关于这个王朝的故事,我们还有很多会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7/600823.html

“清明上河图的秘密,隐藏的宋代社会缩影” 的相关文章

包拯死后展昭就消失了 展昭是接到了什么命令了吗

包拯死后展昭就消失了 展昭是接到了什么命令了吗

对包拯死后,为何展昭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侠五义》中,包拯是一位著名的清官,因其面庞乌黑,额头上又有一轮弯弯的月牙,执法公正严明被人们誉为“包青天”。包拯被塑造成了半人半神、可以上天入地的判官形象。他主持正义而又无所不能,满足了专制社会下老百...

康熙的儿子在进行九子夺嫡的时候 康熙的女儿们又在做什么

康熙的儿子在进行九子夺嫡的时候 康熙的女儿们又在做什么

还不知道:康熙的儿子九子夺嫡的时候,女儿们都在干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作为清朝最能生的皇帝,除了生了35个儿子以外,还生了20个女儿。为什么说康熙是清朝最能生的呢?根据史料记载,被记录在册的清朝皇子一共80人,皇女一共60人。大清十二帝,总共生了140个孩子...

在李善长之后,朱元璋新选的宰相人选都有谁?

在李善长之后,朱元璋新选的宰相人选都有谁?

朱元璋是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洪武三年,李善长生病,回家休养,朱元璋要选新的宰相。当时他把刘伯温找来,和他讨论了三个人选: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吊诡的是,这三个人选,最后都先后被朱元璋给杀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朱元璋)说...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骆统(193年-228年),字公绪。会稽郡乌伤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学者,陈国相骆俊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骆统二十岁时已任乌程国相,任内有政绩,使得国中民户过万。又迁为功曹,行骑都尉。曾劝孙权尊贤纳士,省役息民。后出任为建忠中郎将。将军凌统逝世后,统领...

有哪些与王十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王十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立,累官...

袁绍的兄弟都被刘备杀了 袁绍最后为何还要收留刘备

袁绍的兄弟都被刘备杀了 袁绍最后为何还要收留刘备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杀了袁绍的兄弟,为什么袁绍还愿意收留刘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董卓之乱以后,东汉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诸侯纷纷割据一方,那些官僚豪强趁机抢夺城池,形成大大小小无数割据势力,曹操经过几年的精心耕耘,势力不断壮大,曹操还将黄巾军的降兵补充到自己的军队中...

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有多传奇?

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有多传奇?

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位皇帝。年号正统、天顺。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中(不包括南明),共有16位皇帝君临天下。其中,明朝中期的明英宗朱祁镇堪称是除明太祖朱元璋以外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当时瓦刺入侵,他御驾亲征兵败被俘,在杀人如麻的瓦刺军营中做了七...

历史上孙权为何会错过一统三国的机会?

历史上孙权为何会错过一统三国的机会?

孙权,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曹操死的时候,孙权38岁。刘备死的时候,孙权41岁。孙权一生活了70岁,三四十岁的年纪,对于他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当时三国鼎立,孙权把曹操和刘备都熬死了,正该他大展宏图的时候。可是,为什么孙权却始终按兵不动,又那样碌碌无为地生活...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