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朝前中国没有棉被,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中国历史3天前40

文 | 老闫侃史

编辑 | 老闫侃史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每当寒冬来临,我们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裹上厚厚的棉被,打开暖气或电热毯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温暖。

但是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生活在几千年前的人们是怎么熬过寒冬的,那个时候没有棉被、没有暖气,他们是如何度过零下几十度的寒冬的?

特别是在宋朝以前,棉花尚未大规模引进,那时的人们是如何在酷寒中生存的?他们的取暖方式是什么?

而且历史上还记载过曾有几个极为寒冷的时期,人们称之为“小冰期”,这些时代的古人面临着比今天更为恶劣的天气条件他们究竟是如何熬过来的呢?

贵族与平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御寒方式

在古代,富贵人家的冬天和普通百姓的冬天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对于那些贵族阶层来说冬天其实并不算太难熬。

首先,贵族们的住所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防寒建筑,例如他们住的房子采用红木、石材等优质材料建造,这些材料不仅坚固,还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

冬天一来,厚实的墙壁和质感良好的建筑材料足以抵御外界的寒风。除此之外贵族家庭的房间墙壁有时会涂上大红朱漆,或使用花椒泥来覆盖墙面。

这不仅能有效隔热,还能防虫防腐,特别是“椒房”,据说涂有花椒泥的房间,既暖和又能帮助强身健体,贵族的生活无处不体现出他们对御寒的深谋远虑。

当然单靠建筑还不足以让他们在寒冬中感到舒适,富有的贵族们还会使用各种精致的取暖工具,例如铜炉和珐琅炉。他们燃烧的不是普通的木柴,而是来自西域的上等无烟炭,这种炭燃烧时间长、烟少且安全。

他们在饮食上也有特别的讲究,冬天,贵族们会吃花胶鸡、参鸡汤、羊肉煲等滋补食品,配合中草药来增强体质,提升御寒能力。

在穿衣方面,贵族们的选择更加奢华,他们穿的衣物多以名贵皮毛制成,熊皮、貂毛、狐狸毛等都是常见的材料。

这些皮毛不仅保暖性能极佳,还象征着贵族的身份和地位,毕竟能够获得这些大型动物皮毛的人,必然不是普通百姓。

与贵族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通百姓的艰难取暖方式了,在宋朝以前,棉被尚未普及,普通百姓的御寒手段十分有限。

平民百姓住的房子大多是简陋的茅草屋或油纸屋,结构单薄,毫无保温效果。风雪天气里,房顶容易被风吹破,屋子里寒风刺骨,甚至会像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样,屋顶漏风漏雨,寒冷之感无处不在。

取暖方面百姓们只能依赖最原始的火盆或临时抱佛脚地多穿几层衣物,由于棉花尚未引进,平民们的被子多为麻布、布料或桑皮制成,保暖性能极差。

为了增强这些被子的保暖效果,百姓们会在被子里塞一些稻草、鹅毛或鸭毛,但即便如此,仍远不及贵族的皮毛被子来得温暖。

稻草被虽然是性价比高的选择,但由于稻草容易受潮,且不够柔软,百姓们不得不频繁晾晒或重新填充稻草,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这样的寒冬中,大多数普通人只能靠毅力和简单的御寒手段勉强度日。

随着历史的推进,普通百姓的生活条件逐渐有了改善,特别是在棉花引进后,棉被的普及让平民百姓的冬天不再那么难熬。不过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推广。

古代御寒技术的演变:从洞穴到棉被的进化

回到更早的时代,在商朝和西周时期,棉花尚未引入,古人别无选择,只能用更原始的 *** 来抵御寒冷。

最为常见的做法是挖洞穴居住,依靠地热来御寒,洞穴的温度相对较为恒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冬天的寒风。

这种方式显然只是权宜之计,尤其是在面对极端寒冷天气时,洞穴并不能提供足够的温暖。

对于贵族阶层来说,虽然他们的生活较为舒适,但在这一时期,技术的限制使得即使是贵族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取暖设施。御寒的方式主要依赖于建筑的设计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到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御寒手段逐渐有所进步,皮毛开始在人群中广泛流行,特别是在北方寒冷的地区,皮毛成为了保暖的重要工具。

不过皮毛在当时依然是奢侈品,普通人难以负担得起,他们依然依靠麻布、丝绸等材料层层包裹自己,御寒效果相对有限。

火盆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多家庭,火盆不仅可以用来取暖,还可以煮茶、煮粥,成为冬日家家户户的重要生活工具。

虽然火盆的出现带来了一定的温暖,但与现代的取暖器相比,其效果还是较为有限,尤其是在严寒的夜晚,火盆的热量很难覆盖整个房间。

到了唐朝,古代的御寒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炕的雏形,特别是在北方的家庭中,炕成为了重要的取暖设施。

炕通过砖石结构和烟道加热,既能让床变得温暖,也能将屋内的余热充分利用,炕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冬季居住的舒适度。

唐朝的贵族们还享有更加奢华的取暖设备,例如铜炉、瓷炉等,这些器具不仅外观精美,还能够长时间保持温暖。唐代的文人墨客常常在冬日里围炉夜话,享受着火炉带来的温暖与宁静。

真正改变古人冬日生活的转折点出现在明朝,棉花的引进为我国的御寒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特别是随着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棉织品逐渐普及,棉被的出现让普通百姓的御寒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

棉被在一开始依然是奢侈品,只有较为富裕的家庭才能负担得起,对于大多数贫苦的农民来说,棉被依然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稻草被和麻布被依然是他们御寒的主要方式。

棉花的引进不仅改善了冬季的生活质量,也为我国的纺织业带来了巨大变化。黄道婆的贡献让棉纺织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最终惠及了更多的普通百姓。

结语

从挖洞避寒到棉被的普及,我国古代的御寒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贵族与平民的生活方式有天壤之别,但无论阶层高低,都在不断寻找更好的御寒 *** 。

随着技术的进步,古代的冬天不再是难以忍受的季节,而现代科技更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温暖。面对未来的气候变化,我们依然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

信息来源:

古代中国没有棉花的时候,靠什么挺过寒冬?

广东共青团2018-11-02 22:58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10/609971.html

“宋朝前中国没有棉被,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的相关文章

朱棣打仗那么厉害 朱棣的本事是跟谁学的

朱棣打仗那么厉害 朱棣的本事是跟谁学的

对永乐大帝朱棣那么会打仗,都是跟谁学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是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因以永乐为年号,后人又称“永乐大帝”,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大帝”的皇帝可并不多,比如:汉武大帝、康熙大帝等等,这些帝王在文治武功上都颇有建...

曹操将貂蝉送给关羽后第二关就死了 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曹操将貂蝉送给关羽后第二关就死了 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貂蝉被曹操献给关羽后,为何次日便自缢身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是一部精彩纷呈的小说,它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润色后,将那段时期的风云迭起以精彩的故事情节展现出来。既然是小说,就会有虚构的成分,比如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传说她被曹操送给关羽之后,次日...

康熙死后雍正没有将宜妃封为太妃,原因是什么?

康熙死后雍正没有将宜妃封为太妃,原因是什么?

宜妃是康熙朝早期宠爱的四妃之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在清朝,先帝去世后,新继位的皇帝往往会尊封先帝的妃子们为太妃,并把她们的养老工作安排妥当。可是康熙才去世15日,雍正却发上谕,狠狠训斥了康熙的妃子,58岁的宜妃。不光如此,雍正和乾隆在尊封先帝嫔妃时,也都把宜妃排除在外,这是怎么回...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有出手救人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有出手救人

对当年关羽败走麦城,恰好路过马超的封地,为啥马超不救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英雄好汉,便要提到一本名著了,没错,那就是《三国演义》。书中虽说在描述战争的情节占比很大,但也侧面描绘和突出了三国各路好汉的英雄形象,比如刘备、张飞、周瑜、诸葛亮、司马懿等这些人物,他...

三藩之乱被平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三藩之乱被平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1644年4月15日,清摄政王多尔衮接到了这样一封书信:……流寇逆天犯阙……先帝不幸,九庙灰烬……三桂受国厚恩,悯斯民之罹难,拒守之边门,欲兴师问罪,以慰人心,奈京东地上,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我国与北朝通好,二百余年,...

清朝既然受人诟病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雍正

清朝既然受人诟病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雍正

还不知道:清朝遭人诟病,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雍正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喜欢雍正呢,历史上文治武功强于雍正的皇帝是不在少数,可是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敢于和士绅集团拼个你死我活的,开罪天下读书人,最后还能干成的,千古唯雍正一人而已,就这份勇气...

蹇叔入仕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何能名垂青史?

蹇叔入仕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何能名垂青史?

秦穆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期间麾下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蹇叔,在蹇叔的用心辅佐下,秦穆公最终成就霸业。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蹇叔的出仕,可与其他人出仕不同,有的人为了名利,也有人是为了权力,当然还有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位蹇叔是因...

田千秋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田千秋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有人说一个人的命运不是由上天决定的,也不是由别人决定的,而是你自己。田千秋,西汉人,出生年月不详,《汉书》中称他为“车千秋”。他的祖上是战国时期的齐国王族,之后田氏一脉徙居长陵。尽管祖上身份极为显赫,但到了田千秋这一带也没有太大的成就,早就荣光不再。征和三年之前,他都一直是高寝郎,在皇陵里守护着先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