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开国上将顶撞聂荣臻,惊动朱老总,刘帅:让陈赓来管管这个刺头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7-05)34128

1946年10月,晋察冀根据地的上空密布着愁云,首府张家口被傅作义偷袭得手,众多物资来不及转移便宜了敌人,部队也遭到追杀伤亡惨重,全军上下无比沮丧

为吸取教训、重振士气,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特意在涞源召开总结会议。大家心情沉痛眉头紧锁,好半天都只听到主席台上聂荣臻一个人的声音。

突然,二纵司令员郭天民拍桌起身,所说的内容把众人都给镇住了。郭天民认为领导的反思不够深刻,脾气火爆的他就丝毫没有给面子:

军区有三大决策失误,一是盲目乐观,战争准备不足;二是盲目裁军,堪称自废武功;三是盲目轻敌,对傅作义的威胁视而不见。

话里话外,都是向着聂帅去的。这种斥责,让向来好脾气的聂帅都面露不悦拂袖而去。

之后郭天民没能在晋察冀带部队,事情还传到了朱老总那里。

为了把事情平息下去,最终刘伯承决定将郭天民接收,笑着说这个刺头得让陈赓来管一管。

那么,当初究竟是何事让郭天民不顾组织纪律当众顶撞?刘帅又为什么说陈赓能管郭天民呢?

事情的起因,就是郭天民所说的“三大”。

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为了和平进行谈判,达成的协议中有一条就是约定双方按比例裁军。国军部队缩编成90个师,共军部队缩编成18个师。

但是谁都看得出来,战争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两党在裁军 *** 上都取了巧。

*** 裁的基本都是“杂牌”军和老弱,中央军则是将‘军‘级番号改为‘整编师’,人数实际没有变少,名义上的整编师也是师嘛。

而我方大多数根据地也是减少番号、裁去老弱,像中原撤销一个旅;陕甘宁裁减两个旅部,下属部队合并;晋冀鲁豫只复员老弱;华中将部队合并,同时还在招兵等等。

大部分高级干部的警惕都很高,只有晋察冀是个例外

。聂帅严格按照要求执行,直接将9个纵队裁得只剩4个,32万武装人员也保留下20万,元气大伤。

聂帅自己在建国后都承认,当时对和平的期望太过乐观了,只是因为这种乐观,他对下面人的建议通通置之不理。

张家口卫戍司令员郑维山、3纵司令员杨成武、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2纵司令员郭天民、2纵政委李志民、冀察纵队政委刘道生等人都给聂帅写过信。

核心思想就一个——

老蒋没什么诚信,这样裁军将来要出大问题,希望调整政策

。但聂帅的回复也只有——

严格执行裁军命令

。最后,12万人无论精壮老幼都被复员。

要注意的是,裁军是从1946年3月开始,而1946年6月解放战争就爆发了。仅仅3个月的时间裁了那么多人,聂帅出手可谓迅速又猛烈。

带来的危害很快印证,大同集宁战败、张家口战败,且两次都是被傅作义偷袭得手。郭天民之所以在会场上发那么大的火,是因为张家口对他来说有很特殊的意义。

1945年8月,他敏锐地察觉到局势变化,在日本尚未投降时就已率部逼近张家口。等裕仁正式宣布投降后,郭天民之一时间就入城防御、接收物资。

当时的情况险之又险,郭天民刚入城,国军一个骑兵师就赶到了张家口西面的柴沟堡。如果晚几个小时,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张家口北通库伦,西北接苏联乌里雅苏台,东北方向连热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后来我军大部分力量也是从张家口出关的。郭天民的抢先一步,为全国局势都做出巨大贡献。

1946年的张家口保卫战,郭天民也打得很顽强,他率二纵在怀来一线正面抵挡李文兵团5万余人的轮番进攻,使敌人一个礼拜寸土未进。

然而东面打这么好,西面傅作义却调集4个师从集宁出发,绕商都突袭张北,10月8日仅用半天就拿下了张北县城,3天后就攻入张家口。

代入一下郭天民的视角,

自己冒险拿下的重要城市,每一次抉择自己也做对了,正面自己打得没任何问题,结果家被偷了

。换谁都生气啊。

只是,在会议上公然顶撞对抗,的确不符合组织纪律,郭天民就被暂时拿掉了职务。

1947年4月,朱老总、 *** 到晋察冀指导工作。郭天民29年在江西加入朱毛红四军,听说老首长来了,立马跑过去诉苦,请求调离晋察冀。

朱老总算是看着郭天民成长的,熟悉他火爆的脾气,耐心劝道:

隐而不发才是人之常态,在公众场合逞口舌之快,那是匹夫之勇,难堪大用。

不过朱老总也知道,发生过那么激烈的冲突,留下来对郭天民、对聂荣臻都不好,所以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当时晋冀鲁豫的杨得志被聂帅留了下来,郭天民正好可以去刘邓麾下,算是一个对调。1947年8月,郭天民出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随部挺进大别山。

后来又与王树声一起在鄂豫边区开辟新的根据地,担任鄂豫军区副司令员。本来他在晋察冀是二级军区司令员,调过来后成副职了。

郭天民在后方工作了很长时间,作为一个长期带兵打仗的人,很不适应这样的生活。淮海战役结束,他就跑到刘伯承司令部请战,说什么也要上前线。

刘帅本想找人商量商量再说,但他不答应郭天民就不走,刘帅只好无奈点头。

该调到哪支部队去呢?郭天民这火爆的性格,如果跟搭档搞不来,势必会影响团结。刘帅考虑半晌,决定让陈赓来治一治这个“刺头”。

之所以挑中陈赓,

一来郭天民早在中央苏区的红军大学就与陈赓相识,有不错的交情;二来两人同是黄埔学生,陈赓是一期,郭天民是六期,平日里郭还叫陈“学长”;

三来陈赓性格好,跟谁都处得来,能包容郭天民的脾气;四来郭天民是个军事干部,很佩服能打仗的人,陈赓正好军事能力强,这样能让他们的相处更融洽。

郭天民不久出任第四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协助陈赓一起指挥了湘赣战役、赣南战役、广东战役、粤桂边战役等。

也正如刘帅所料,陈赓和郭天民在一起就相处得很愉快,陈赓还帮郭天民说过话:

有的人讲郭天民脾气大、不好团结,实际上这个人很直爽坦白,有啥说啥,是很好团结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7/600710.html

“开国上将顶撞聂荣臻,惊动朱老总,刘帅:让陈赓来管管这个刺头”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夏侯渊与马超之间有何交战?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三国时期夏侯渊与马超之间有何交战?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夏侯渊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善于打运动战,千里袭敌,虎步关右,夏侯渊是曹魏西部战线的军事统帅,也是曹操的左膀右臂,夏侯渊在西线时,和马超打的最多,夏侯渊为什么打马超打的最狠?夏侯渊为何不怕马超?夏侯渊输给马超了吗?在正史中,夏侯渊几次和马超交...

冯太后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她相关的轶事典故?

冯太后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她相关的轶事典故?

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字不详,祖籍长乐郡信都县,北魏王朝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

魏冉:战国时期秦国大臣,一生四任秦相,深受宣太后宠信

魏冉:战国时期秦国大臣,一生四任秦相,深受宣太后宠信

魏冉(别名:魏厓、魏焻),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拥立了秦昭王,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后被秦王罢免,“身折...

刘备称帝时有三个人反对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刘备称帝时有三个人反对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备在成都称帝时,只有三个大臣反对,结果最终都没有好下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建安二十五年的时候,曹丕终于按捺不住寂寞,强迫汉献帝将皇位传让给他,延续400多年的大汉朝终于灭亡。而这个时候也就给了刘备一个机会,要知道刘备是三国之中唯一一个打着匡复汉室...

商鞅作为秦国最大的功臣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被车裂的下场

商鞅作为秦国最大的功臣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被车裂的下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商鞅最后受车裂之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秦国的崛起归功于“商鞅变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将自己的法家思想贯彻到了治国之道上,让秦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商鞅是秦国的大功臣,但为什么最终他却落得车裂的下场呢?首先...

陆胤:东吴将领、丞相,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陆胤:东吴将领、丞相,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陆胤,字敬宗,吴郡吴县人,左丞相、嘉兴侯陆凯之弟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胤初任御史、尚书选曹郎,太子孙和听到他的名声,以特殊之节待他。适逢杨竺等亲附鲁王孙霸,与孙和分庭争斗,暗地相互谗毁结怨,陆胤因此获罪入狱。后任衡阳督军都尉。赤乌十一年(2...

李世民是如何扩大自己的势力的?李渊是什么态度?

李世民是如何扩大自己的势力的?李渊是什么态度?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兄逼父,夺得皇储之位。关于这次事变,唐朝官方参与修纂的史书记载的十分隐晦含糊,致使事变真相千年迷离。为此,史学界曾进行了长期努力,...

项羽和刘邦对战多年都没有败绩 项羽最后为何在垓下之战终结

项羽和刘邦对战多年都没有败绩 项羽最后为何在垓下之战终结

还不知道:项羽和刘邦大战多年,从无败绩,为何却魂断于垓下之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这句千古流传的名句就是写的项羽,项羽可以说是死的壮烈的悲情人物,最后自刎江边凄凉也壮烈。其实项羽在年少的时候...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