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龙且是项羽手下之一猛将,为何会被韩信击败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17)530

龙且是项羽手下之一猛将。跟随项羽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为何却败在了韩信手中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龙且,和项羽二人不仅是同乡,还是好朋友。因为有着相同的志向,使得龙且一直跟随在项羽的身边。因为龙且在智谋上不如项羽,但是在战场上却很听项羽的话,对他提出的各种战术 *** 也毫不怀疑,只是一味的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也正因为这,使得他很受项羽的信任,在楚军中也慢慢建立起了自己的声望,慢慢也开始骄傲起来。

龙且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为何会被韩信击败呢?

当时汉军的气势正旺,在韩信等人的带领下一路攻打下了很多地方,而龙且这边,因为屡次的胜利也使得他很有威名,于是这时候二人就在齐国的战场上遇上了。当时龙且部下一个很有远见的谋士为他分析当时的局势说道,虽然看起来汉军的士气很盛大,但却距离后方很远,可从粮草这一问题上着手。

因此给他建议到,派人前去游说齐王,由他出面号召齐国的士兵们起来反抗,齐国的百姓们知道了齐王还没有投降的消息,以及战场就在齐国士兵们的家乡,这样一来汉军内部就一定会发生叛乱。再加上他么粮草的问题,需要从后方很远运送过来,必定赶不上。因此这样的话,汉军在长时间的内部叛乱之下是无法在来攻打的。但是龙且非但没有听从这样好的计策,而是一味的根据自己的判断出兵。

龙且出兵和韩信在战场上相遇之后,因为他之前听闻韩信的一些事迹,便不将韩信放在心上。于是在他率领军队在濰水与汉军激战,正打算渡过河去追击汉军的时候,他的部下认为韩信之前赢了那么多场仗,应当谨慎为好,但龙且却毫不在意,觉得韩信是贪生怕死之人,应该趁此机会追击。于是事实正如他部下所想的一样,在龙且的大部队在渡河的过程中,立马被突然从上游出现的河水而淹没了。于是楚军被突然出现的汉军大败,龙且自己也战死了。

龙且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一、过于自负,轻视敌人

龙且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为何会被韩信击败呢?

龙且的自大自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两军交战之前,就有人提出意见,让龙且将韩信的粮草进行拦截,没有了粮食,韩信的士兵就会动摇,若是充分利用地理优势,那么韩信的军队就会自己投降。显然龙且没有采纳这条建议,兵力悬殊情况下,他认为打败韩信不用这么麻烦,并且自认为韩信是无能之辈。

为何会有这样的评判呢?严格说起来,还要和历史上著名的事件联系起来,那就是韩信所遭受的胯下之辱。韩信在落魄的时候,被街上的小混混欺凌,为了保全自己,只能从他的胯下面钻。龙且只了解韩信的一般不到,韩信的千金之诺,统帅三军,岂是简单的人,攻克的一个个省份,那都是韩信指挥的体现。现在韩信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小混混了,绝非往日可比,龙且自认为了解韩信,却只了解到了韩信的过去,因为这点小事就骄傲自满,无视他人的劝告。

二、对手阴险

韩信百年难遇的军事才能,是龙且失败的关键原因。相信遇上其他人,凭借龙且的战斗力,本可以取得巨大成功,可惜他碰上的是韩信,军事史上有名的天才。韩信为了取胜,让自己的士兵们做袋子,将沙子全部装进袋子里,然后将袋子都堵在潍水的上游方向,拦截河水。同时呢还派出一小部分部队去袭击楚军,佯装不敌,将他们引至此。

本来龙且就很自负,这样一个小军队更是让他看不起韩信,他自认为可以一举把韩信团灭,所以亲自打头阵,带着所有大军去攻打那个小部队。可惜,正中韩信下怀,龙且一到岸边,韩信就让人将上游所有的沙袋撤出,整个潍水上游积攒的水一涌而下,将龙且与后方部队阻断开来。淮河水打掉了龙且大部分兵力,还有一部分没有渡河,这个时候再给两边兵力做个比较的话,韩信已经不再处于劣势地位了。接着就是韩信的反杀时间了,迅速将围堵龙且,将他斩于马下,龙且一死,那些活着的士兵死的死,逃的逃。

三、爱好战争

龙且的不动脑子,热爱战争,都是他失败的原因。龙且作为项羽的心腹大将,在自信方面与项羽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龙且相当自负,也相当好战,这和他与项羽从小就一起生活有一定的关系,项羽让龙且性格也发生了改变。项羽读过兵法,能够灵活运营,龙且也读过兵法但是却不像项羽。

孙子兵法讲究的是用一点点兵力达到你想要的结果,但是龙且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只要自己杀个痛快就好。虽然龙且的单兵作战能力很强,但是论到用兵的话,那就不擅长了。其实当时追杀韩信的时候,龙且也没有率领全部军队,只是一小部分,可是其他人也都选择跟着他,而龙且也没有阻止,让他们跟着,大概觉得这场战争必胜。

骄兵必败,龙且临走时搬了一口棺材给项羽,表示提前给韩信做了准备,可见龙且着实自负过了头。龙且在最最主要的还是想着置韩信于死地,所以没带多少人就去追韩信了,韩信的部队将龙且还有他的士兵阻拦开,让龙且求救无门,最后难逃一死。我们都知道,行兵打仗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及轻敌,尤其是团战的关键时刻,绝不能被自傲蒙蔽双眼。

潍水之战是楚汉相争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龙且在潍水之战战败,丢掉齐国,令项羽从此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最终只能无奈地被迫以鸿沟为界,与刘邦议和。换句话说,龙且之败对当时的局势影响很大。那么,龙且之败对后人又有何警示呢?

之一、不能以老眼光看人。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无论是认识自己还是认识他人,都应该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既要看到优点与缺点,也要看过去、现在与将来,不能戴有色眼镜,更不能单凭过往经验,把人看死了——一成不变。

第二、骄傲轻敌历来是走向成功的绊脚石。特别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许多失败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心态出了问题。其中,又以骄傲轻敌的心态占据多数。“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道理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并非是一句空话。

第三、为人处事要有平常心,看淡名利。“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做事应该分轻重缓急,循序渐进,遵循事理。贪功冒进,贪图名利,自以为能名垂千古者,结果往往是害人害己,遗臭万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0/215770.html

“龙且是项羽手下之一猛将,为何会被韩信击败呢?” 的相关文章

为什么汉明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宽恕谋反的刘荆?

为什么汉明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宽恕谋反的刘荆?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谋反可是大罪,一旦被抓住,那肯定是必死无疑的,那么为什么汉明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宽恕谋反的刘荆呢?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当时是汉明帝刘庄继位,因为地位不够稳定,所以有很多兄弟都觊觎他的皇位。这也是非常正常的,在很多朝代都出现过这样的状态,其中他的弟弟刘荆当时想要和大哥一...

平阳公主两度丧偶又是寡妇 卫青为何还会娶比他大十几岁的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两度丧偶又是寡妇 卫青为何还会娶比他大十几岁的平阳公主

对为何一代名将卫青会娶一个比他大十几岁还两度丧偶的寡妇为妻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朝第一名将卫青最后娶了一个两度丧夫还比他大十多岁的寡妇是不是有点令人称奇,不过如果知道这个寡妇身份就会知道卫青有多么谨慎明智了,卫青要娶的寡妇不是别人,此女正是当时汉朝皇帝刘彻的亲...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为什么对孙权如此佩服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为什么对孙权如此佩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为何那么佩服孙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12年,曹操为报赤壁战败之仇,亲率大军40万与孙权对峙于安徽省濡须口。可是曹操看到孙权兵船上刀枪耀眼,防守森严,士气旺盛,找不出一点儿破绽,于是发出了他那句著名的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的感慨...

历史上马超与曹操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马超与曹操之间有何故事?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马超是三国时期最为悲惨的将领之一,三次反对曹操,结果三次导致家人被害。不仅父亲兄弟被害,就连妻子儿子也两次被害。那马超的家人为何如此悲惨,又是如何被害的呢一,出身名门马超出身武将世家,为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征西将军马腾之子。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马超便...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郁郁而终?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郁郁而终?

孙权是三国中称帝最晚,也是最年轻的领导者,直到公元229年,他才正式登基称帝。孙权在称帝前,娶过两个女人,谢夫人和徐夫人。下面说一说孙权的原配发妻谢夫人的故事。谢夫人出身江东的书香门第会稽谢氏,她的父亲是谢煚是东汉尚书郎、下邳徐县县令,叔父谢贞是建昌县长。谢煚在黄巾起义后辞官回乡,而孙权的父亲孙坚,...

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对汉献帝到底有多好

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对汉献帝到底有多好

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对汉献帝到底怎么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曹操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电视版的《三国演义》,因为电视改编、文学创作等,曹操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个“建雄”。而那句话也成为了人们对曹操的印象“宁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但事实上,曹操一生...

邓艾两万残兵诸葛瞻都打不过 诸葛瞻为什么会失败

邓艾两万残兵诸葛瞻都打不过 诸葛瞻为什么会失败

还不知道:诸葛瞻带了那么多的士兵,为什么还打不过邓艾的2万残兵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公元263年的时候,曹魏亲自带十八万兵去攻击蜀汉,当时邓艾的手下一共有三万多的士兵,他们一路从陇西出发,后来到了阴平桥头就停留了下来,在这里开始养精蓄锐,让自己的士兵得到更好...

明镐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明镐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明镐(hào)(989年—1048年8月9日) ,字化基,密州安丘人,北宋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明镐登进士第,初任蕲州防御推官,历官大理寺丞、秦州节度判官、益州通判、太常博士、东京、盖州等地转运使,他治理有方,颇立政绩。任陕西转运使期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