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是朱元璋第四子,他发动靖难之役时,三个兄长为何不阻止?
朱元璋一共有
26
个儿子,朱棣在这26个皇子中排行第4。那么,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权之时,他的
3个哥哥
们都在做什么?为何不加以阻拦呢?
燕王朱棣的三个哥哥
朱棣的三个哥哥分别是
大哥朱标
、
二哥朱樉
和
三哥朱棡
。
大哥朱标是朱元璋
最为看重
的儿子,朱标自小饱读诗书,还曾跟随一代学术大家宋濂学习,才学出众,政治、军事方面的表现也非常出色,在一众官员和皇子中都
很有威望
。
朱元璋一直对朱标寄予厚望,很早就将他立为了
继承人
。在朱标22岁时,朱元璋就让他监国理政,锻炼他作为储君的能力。朱标监国期间勤勉果决,协助朱元璋处理了许多政务。
朱标有作为皇储的决断果敢,同时也很宽厚,经常劝谏朱元璋少行杀戮。在诸多兄弟面前,朱标也是一个慈严相济的好大哥。
一方面,朱标对弟弟们有严格的要求,希望弟弟们都能拥有才干,另一方面,他也十分疼爱弟弟们,在弟弟们因做错事而惹怒了朱元璋时,时常出来说和调解,为弟弟们求情。但天不遂人愿,朱标
英年早逝
,走在了朱元璋之前。
大哥如此优秀,二哥却是个为非作歹,行事荒唐之人。朱棣的
二哥朱樉
不但时常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而且
滥施刑罚
,以折磨人取乐,
动辄杀人
,视人命如草芥。
尽管朱樉因为这种种劣行而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罚,但他却仍不知悔改。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樉终因作恶过多,而被几位老妇人下手
毒死
。
三哥朱棡
很有军事才能,但也是一个
性情残暴
之人。他时常因为一些小事处罚下属和封地的百姓,甚至动用车裂这种残酷的刑罚。
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幸得朱标说情才保住了王位。不同于朱樉的屡教不改,朱棡在被惩戒后开始逐步改正自己的行为,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但不幸,朱棡也跟在大哥、二哥之后
离世
。
靖难之役
在朱棡去世后不久,朱元璋也驾崩了,皇太孙
朱允炆
继承大统。朱允炆是朱标的次子,朱标长子早亡。
朱标去世后,出于对朱标的疼爱,朱元璋将朱允炆立为皇长孙,希望在这位皇长孙身上承继他对朱标的期望。但事与愿违,朱允炆仁厚有余,果敢与智谋不足,并未继承朱标身上的出色政治才能。
朱允炆登基后立刻施行了
削藩
政策,几乎得罪了所有的叔叔们,湘王更是选择了自焚而死。正是这个时候,燕王朱棣选择了起兵造反,史称“
靖难之役
”。
朱棣本就有谋反之心,因为除了大哥朱标,诸兄弟中并没有能令他信服的人,更不用提朱允炆。此时,朱允炆又开始了削藩,朱棣的权力直接受到威胁,这更加速了朱棣的谋反计划。
并且,这个时机之下,
大哥、二哥、三哥均已离世
,不可能对他的谋反起到阻碍作用,其他的弟弟们或已经被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整治,对朱允炆怀恨在心,或即将要被削藩政策整治,即使不加入朱棣这边共同谋反,也不会选择去帮朱允炆。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成功取得政权。“靖难之役”以朱棣夺位,朱允炆下落不明告终。
永乐盛世
虽然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但朱棣却不失为一个
好皇帝
。登基之后的朱棣,
在
经济
上重视发展农业,调整赋税政策,减轻百姓负担,又注重水利工程建设,疏通河道,解决了农业灌溉问题的同时也减少了洪灾发生的频率。
在
政治
上,朱棣迁都北京,完善文官制度,设置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大大提高了政务处理效率。
在
文化
上,建造紫禁城,编修《永乐大典》,派郑和开展海外文化交流,派使臣出使西域。
在
军事
上,完善军队建制,多次对外作战,大大提高了明朝军队的作战能力。
此外,朱棣很早注意到了
西域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于永乐四年(1406年)在新疆设置了哈密卫,另外,朱棣还在苏门答腊地区设宣慰使管理
南海
地区。
疏浚河道解决了洪水泛滥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
船运
;郑和下西洋的探索则直接推动了我国
航海
业的发展。
朱棣在位时的一系列举措带来政治、经济、文化多领域的繁荣,这一时期的大明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政治清明,被后世赞誉为“
永乐盛世
”,可追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