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商鞅变法的起点是什么时候?商鞅初到秦国是是何光景?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02)1333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362年,秦国来了一个很特殊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是卫国公族的一个远方偏支子孙。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大家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继承了父亲爵位的嫡长子,后人就是主脉。而其他没有继承爵位的兄弟,他们的后人,就是偏支。

而这种偏支的子孙,经过几代繁衍之后,地位往往就会下滑得非常严重。和主脉相比,虽然大家都是一个祖宗,但主脉的那个嫡长子,就有机会成为一国之君。而偏支的后裔,则有可能连饭都吃不起。

商鞅变法的起点是什么时候?商鞅初到秦国是是何光景?

像这种各国公族的偏支后裔,在当时其实是很多的,所以也不算稀奇。不过,当时秦国刚刚颁布的求贤令,邀请整个中原的人才,来秦国打卡上班。而这位出身卫国公族的年轻人,自身又比较有才。再加上这个年轻人到了秦国之后,又联系了当时的秦国内部正受宠的一个大臣……

所以最后,当时身为秦国国君的秦孝公,就决定亲自见一下这个年轻人。而秦孝公决定接见这个年轻人之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非常有趣了。

之一天,年轻人面见秦孝公,跟秦孝公大谈所谓的‘帝道’。对于年轻人当时到底都聊了什么,史书上没什么记载,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年轻人口中的帝道,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道。我们只知道,秦孝公听完这番话之后,基本上是兴致全无,昏昏欲睡。

商鞅变法的起点是什么时候?商鞅初到秦国是是何光景?

所谓帝道,就是指当时人们心中,三皇五帝治理天下的 *** 。这些道理当然都是好道理,但是在秦孝公看来,实在很难解决当下秦国面对的困境,所以秦孝公才会不感兴趣。

见到秦孝公昏昏欲睡之后,年轻人仿佛领悟到了什么。五天之后,年轻人再次通过秦孝公的宠臣,前来拜见秦孝公。而这一次,年轻人对秦孝公所谈的,是所谓的‘王道’。

所谓王道,大致就是以‘仁义’治天下的思想。这套思想,当然更近似于儒家思想。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实仁这概念,并不是儒家首创的,而是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已经存在了。而年轻人今日的主张,也是要以仁爱去感化世人,从而治理好国家。

但这一次,秦孝公依然不感冒,依然还是昏昏欲睡。

两次见面之后,秦孝公对这个国外来的年轻人,已经没有了兴趣。在秦孝公眼里,此人或许又是一个夸夸其谈之辈,根本不懂实际治国当中,会存在哪些问题。所以,到了这个时候,秦孝公其实已经不想再见这个年轻人第三次了。

不过,又过了五天之后,这个年轻人再次通过秦孝公的宠臣,请求前来拜见秦孝公。秦孝公虽然已经没多大兴趣,但碍于‘求贤若渴’的招牌,还是要再见上一面。然而,让秦孝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年轻人见到他之后,却不再和他讲什么帝道和王道,而是和他讲,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让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成就一番霸业!

这一下,秦孝公彻底听入迷了。

接下来,秦孝公连续和年轻人畅谈数日,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自此之后,年轻人就开始在秦国做官,帮助秦孝公管理国家。

当这个年轻人刚刚来到秦国的时候,没有人意识到,这个年轻人,会给秦国带来多大的变化。当年轻人和秦孝公见面的时候,也没人知道,这次见面,会彻底改变整个中国的历史。这个年轻人,不但让秦国自此之后,彻底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而且,后来的秦国,沿着他定下的这条路,最终得以统一天下,建立了历史上的之一个朝代,秦朝。

商鞅变法的起点是什么时候?商鞅初到秦国是是何光景?

这个年轻人,名叫卫鞅,或者叫公孙鞅。但大家更熟悉的,还是他后来的那个称呼:商鞅。

对于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历史上真实的商鞅变法,可以说是秦国在战国时期,壮大的一个起点。正是因为商鞅成功变化,秦国才得以壮大,最终统一六国。

而这次见面,则是商鞅变法的起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见面,不光决定了秦国日后的强大,更决定了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走向。如果没有这次见面,最后统一战国的,或许就不是秦国了。

不过,从商鞅和秦孝公的这次见面过程当中,我们也很容易会产生一些疑问:为什么春秋四大国之一的秦国,到了战国初期会衰落到这个地步?没有商鞅变法难道秦国就不行了吗?为什么秦孝公明明不喜欢商鞅,还是要连着见商鞅三次?商鞅见了秦孝公之后,又是怎么帮助秦国重新走向强大的呢?

要解释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秦国的特殊历史说起。

秦国的先祖,原本是周王室的马夫。所以在西周时期,其实并没有秦国这个国家。直到西周后期的时候,因为秦国的先祖,确实养马养得不错,所以周王室就特意拨给了他们一块地方,让他们养马。

这块地方,大概在今天的甘肃天水一带,这也是秦国的发源地。

后来,到了西周末年的时候,因为周幽王一通乱搞,导致犬戎攻破了西周的都城,西周就此灭亡。此后,秦人的先祖,就带上了自己全部的家底,前来救援周王室,然后又帮助周平王迁都洛邑。

因为有着平叛之功,所以周平王登基之后,才终于算是给了秦人一个伯爵的爵位。秦国这个国家,直到这个时候,也才算真正成立了。与此同时,周平王还给了秦人一个承诺:以后只要秦人在西边赶跑了戎狄,所有得到的地盘,全部归秦人自己所有。

这个承诺,自然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因为当时就连周王室自身,也没能力去收复这些失地。不过,当这张空头支票到了秦人手里之后,却成了他们壮大起来的法宝。因为自此之后,秦国就可以在西方合法的扩张,而不用像中原腹地的诸侯国那样,每次要扩张的时候,还要先绞尽脑汁去想一个理由。

商鞅变法的起点是什么时候?商鞅初到秦国是是何光景?

从这时开始,接下来的近百年时间里,秦国人开始迅速扩张,逐渐从甘肃天水一带,扩张到了关中地区,并且占据了整个关中。而当秦国占据了整个关中的时候,此时已经是齐桓公称霸中原的时代了。

在这个时代,秦国靠着之前百年的积累,已经成了一个当之无愧的大国。坐拥关中平原,扼守函谷关,这样的特殊地理优势,成了秦国后来得以延续壮大的基础。与此同时,随着秦国统一了关中平原,接下来的秦国,就有了向外发展的念头。

但是,此时的秦国忽然发现,自己如果想要东出的话,似乎并不容易。

因为在秦国东方,只有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分别是晋国、楚国,以及已经衰落的周王室。周王室自不用说,作为天下共主,虽然已经衰落,却依然不是秦国能够触碰的。如果秦国真敢去灭了周王室,那估计接下来就要被其他诸侯国围殴了。

而南方的楚国,虽然有一部分领土接壤,但也不是更好的东出道路。对于秦国来说,更佳的东出道路,就在函谷关这条路。而如果想从这条路东出的话,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强大的晋国。

如此一来,秦国和晋国的恩恩怨怨,自然也就开始了。最开始的时候,秦国想通过联姻的手段,从晋国手里换取通道,结果最后晋国根本不买账。后来秦国又打算动武,同样也打不过晋国。

所以最终,秦国只能放弃了东出的愿望,转而向西发展。当然,在函关谷以西,秦国还是当之无愧的头号大国。正是因为秦国在西方迅速扩张,赶跑了不少戎狄,所以最终,当时在位的秦穆公,也得以凭借这项功绩,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不过,也正是从秦穆公这一代开始,秦国彻底放弃了东出的计划。这就直接导致,自从秦穆公死后,接下来的整个春秋时代,秦国就像是凭空蒸发了一样。后面的春秋历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晋国和楚国,或者越国和吴国之间的斗争来进行的。

除此之外,秦国放弃东出之后,晋国这边,也开始做出一系列防御措施。晋国虽然强大,甚至堪称春秋时期的之一霸主国。但晋国要同时压制齐秦两国的发展,同时还要对楚国进行打压,任务也不轻松。所以晋国很清楚,绝对不能放秦国东出,甚至不能让秦国发展起来。

商鞅变法的起点是什么时候?商鞅初到秦国是是何光景?

一旦秦国强大起来,或者秦国顺利东出的话,未来中原腹地的局势,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就算晋国再强,同时面对齐秦楚三国的进攻,也是力有未逮,根本就扛不住。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接下来的上百年时间里,晋国就开始利用自身优势,对秦国执行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封锁。所有商人想要通过晋国,向秦国贩卖货物,都会被晋国阻拦下来;所有学者想要通过晋国,去秦国做官或者传道,一样会被晋国挡下来。

非但如此,晋国还利用自己的霸主国优势,在中原各国散布舆论,说秦国人根本就是一群蛮夷,既没有文化,人又野蛮。当时的秦国,本来就被挡在函谷关以西出不来,就算想解释也没办法解释。

如此一来,本就地处西陲的秦国,自然也就变得更加封闭了。各国的人才,都不愿意去秦国做官,导致秦国就如同一潭死水,自然也就越发衰落了。

除了晋国的阻挡之外,秦国内部的一项政策,也导致外部人才根本不敢来秦国做官。这项制度,就是殉葬制度。

当初秦穆公去世之前,曾经下令,让朝堂上最有才能的几个大臣,全部在他死后一起陪他殉葬。殉葬这种制度,古已有之,并不算新鲜。但是像秦穆公这样,直接拉着国内最顶尖的人才去陪葬,这就很少见了。

秦国的这项特殊制度,导致秦国内部的人才结构,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再加上晋国有意抹黑,其他国家的人才,自然就更不敢来秦国做官了,生怕被秦国国君拉去殉葬。所以,从秦穆公去世,一直到战国初期这两百多年里,秦国一直在不断衰落。

这样的秦国,如果放在中原腹地的话,估计早就让别人给灭了。不过幸运的是,秦穆公时代,已经占据了整个关中平原,并且控制住了函谷关。正是因为拥有了函谷关天险,其他诸侯国想打进来也很困难,这就导致秦国连续走了两百年下坡路之后,依然可以守住老巢。

但同时,衰落了两百多年之后,到了战国初期的秦国,此时已经极为衰落。而且在这之前,秦国还出现了权臣把持朝政的现象。虽然最后并没有动摇秦国的根基,但是也让秦国进一步衰落,衰落到了一个二流诸侯国的层次。

商鞅变法的起点是什么时候?商鞅初到秦国是是何光景?

如此,到了秦孝公他爹这一代的时候,秦国忽然发现了一件事:原本强大的晋国,此时竟然消失了,分裂成了韩赵魏这三个国家。强大的晋国分裂,这对于秦国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以往晋国存在的时候,秦国注定没有东出的希望。但如今,晋国已经分裂,那是不是就意味着,秦国又有了东出的希望呢?

不过,此时的秦国,暂时还没能力去考虑东出的问题。因为当时的秦国,内部正处于高层混乱的状态,后世史称‘四代乱政’。因为秦国高层混乱,自然也就无法对外扩张。甚至于秦孝公他爹,原本有即位的资格。但因为后来秦国高层政变,不得不逃往三晋之中的魏国,以此保命。

这样的秦国,别说对外争霸,能保住自己不被灭,已经很不容易了。

就这样,又过了近三十年之后,随着秦国高层左庶长发动政变,秦孝公他爹顺利回国,成为了新一代国君,这就是秦献公。到了这个时候,秦国才算是终于稳定了下来。

可是,秦献公登基之后,他面对的秦国,却是一个无比衰弱的秦国。

原本在春秋时代,秦国是四大强国之一。但是经过两百年的衰落之后,秦国早就已经不行了。之前晋国分裂,秦国还以为有了东出的希望。但秦国后来怎么都没想到,别说晋国了,就连晋国分出来的一个魏国,都可以吊打秦国。

就在秦献公登基五年之前,秦国曾经出兵五十万,杀向魏国,打算向东方扩张。但没想到的是,开战之后,秦国这五十万人,硬是被魏国的五万人给打垮了,而且是兵败如山倒,垮的稀里哗啦。

所以,到了秦孝公他爹这一代,秦国这边的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有了一个共识:必须要做出改变了,再不改的话,秦国恐怕就没了。

但问题是,到底该怎么改呢?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改革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把视角回撤到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之下,我们就会发现,秦献公想要改革,实在是太难了。因为只要改革,就注定要触及秦国旧贵族的利益。而此时秦献公立足未稳,如果贸然改革,很容易会导致自己的统治被推翻。

商鞅变法的起点是什么时候?商鞅初到秦国是是何光景?

到那个时候,别说改革,秦国还存不存在,都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秦献公即位之后,就面对了一个两难的选择:不改肯定不行,改又改不动。所以最终,秦献公只能先从一些边边角角开始进行修改,在尽量不触动那些旧贵族利益的基础之上,对秦国进行改革。

秦献公首先改革的,就是之前实行的殉葬制度。

从秦孝公开始,秦国一直有活人殉葬的传统。这个传统,直接导致秦国人才出现断层,外国人才不敢来秦国做官。当然,这个传统也不是半点好处都没有。至少这项制度施行之后,秦国没有出现晋国或是齐国那样的大世家。同为春秋老牌强国,晋国最后被三家分晋,齐国遭遇了田氏代齐,但秦国却得以延续下来。究其原因,这项制度其实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到了秦献公这一代,这个制度肯定不能继续执行下去了。再继续玩殉葬制度的话,以后秦国就彻底没了。

除此之外,秦国还把当时秦国边境的一些地方,改成了县治,这就是后来秦国郡县制的雏形。因为设置了县这个行政单位,自此之后,县直接由国君辖制,这就强化了中央集权,不会再出现‘三家分晋’这种情况了。

除此之外,秦献公还开始尝试‘兵农合一’的制度,对秦国整体进行社会改革。在经济方面,秦献公也有诸多改革措施,让秦国的经济开始逐渐转好。

可以说,秦献公这一代人,虽然没有彻底完成变法改革,但是却被后来秦孝公的改革,打下了一个基础。而且,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秦献公也是暂缓了秦国的衰落。到了秦献公这一代,秦国的衰落总算是触底了。

当然,秦献公的这些改革,并不足以让秦国就此崛起。因为秦献公的这些手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秦国的社会制度。大量的生产资源,还是在那些旧贵族的手里。不过,秦献公这一代人,已经稍稍完成了中央集权。如果没有秦献公这一代人的努力,后面秦孝公想要改革成功,无疑是痴人说梦。

就这样,秦献公在位二十多年以后,最终去世。除了暂缓秦国的衰落之外,秦国还彻底挡住了魏国的进攻。如果没有秦献公的话,说不定在这一代,魏国就能彻底吞并秦国了。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公元前362年,秦孝公即位了。

这一年,秦孝公仅仅只有21岁。

21岁的秦孝公,正是满怀干劲,打算干出一番事业的年龄。但同时,此时的秦孝公,还是需要面对秦献公之前没有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秦国接下来到底该怎么改革。

秦孝公即位的时候,和当初他爹刚刚即位的时候,又不太一样了。除了他爹那一代,稍稍完成了中央集权,导致秦孝公此时有很大的权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当时其他几个重要的诸侯国,都已经先后完成了变法,并且通过变法强大了起来。

商鞅变法的起点是什么时候?商鞅初到秦国是是何光景?

这其中,更具代表性的,就是之前以少胜多打垮秦军的魏国。正是因为魏国首先改革,并且通过改革强大了起来,所以魏国才能正面击败秦国。

所以,对于刚刚登基的秦孝公来说,更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懂改革的人,来帮助秦国进行改革。这个道理,之前他爹秦献公其实也明白,但却无法实施。因为之前秦国有殉葬的传统,中原地区的人才,都不敢来秦国做官。而且当时秦国国内刚刚平静,秦献公也不敢让一个外人,来全权主持国内的变法大局。

而到了秦孝公登基的时候,他爹已经给他完成了大量的前置任务。尤其是废黜殉葬制度这件事,刚废黜的时候是不管用的。因为人家中原地区的人才,至少要看这一代秦国国君,确实没有殉葬的行为之后,才敢真正信任秦国,才敢真正来秦国做官。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秦孝公刚刚登基,便向整个天下颁布了求贤令。只要你有能力,你就可以来秦国做官。

不过,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之后,却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尽管之前他爹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此时依然没谁愿意来秦国做官。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当时在中原各国的人才眼里,秦国还是那个多年延续下来的蛮夷形象,而且自身也不强。这样的秦国,他们去了之后,既没有很好的生活待遇,也未必能有很好的发展。既然这样,大家自然不愿意去。

所以,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之后,除了一些沽名钓誉之辈,找上门来之外,那些真正有真才实学,真正懂该怎么变法的人,是一个都没来。至于那些在各国内部,已经有所成就的人才,自然就更不愿意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商鞅来了。

作为一个卫国公族的后裔,商鞅此时的地位其实并不算高。一方面,商鞅是卫国公族偏支,根本没有任何权力。另一方面,当时卫国已经成了那个强权魏国的附庸,连国君自己说了都不算。

所以商鞅成年之后,最开始其实是在强大的魏国内做官的。但后来,魏国根本不能重用商鞅,这让商鞅感到很受挫。所以,当商鞅得知,秦国发布了求贤令的时候,商鞅才会动身前往秦国,打算去碰一碰运气。

商鞅变法的起点是什么时候?商鞅初到秦国是是何光景?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当时商鞅到了秦国之后,才会先是以帝道和王道,来试探秦孝公的心思。因为之前商鞅在魏国的时候,便是提倡以霸道为主的法家思想。但当他提倡法家思想的时候,却根本得不到魏国君主的重用。所以商鞅必须用这种方式,来试探一下秦孝公,看看秦孝公是否和他理念一致。

至于说秦孝公为什么会连续给商鞅三次机会,很简单,因为当时中原诸国的人才,很少有来秦国应聘的。商鞅虽然不是特别有名,但之前在魏国的时候,已经有些名气了。再加上他的公族身份,以及那位宠臣的介绍,这些足以让秦孝公多给他几次机会。

而秦孝公的耐心,换来的,便是后来著名的商鞅变法了。

得到秦孝公的重用之后,商鞅很快为秦国起草了一系列变法章程。但同时,因为担心这些变法内容,得不到秦国人的认可,所以接下来,商鞅才会玩了一手‘南门立木’的把戏。这件事至少证明,商鞅是真的有能力,在秦国推行法令,所以大家才愿意遵守。

南门立木之后,商鞅又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趁势退出了《垦草令》。垦草令的主要内容,大概就是鼓励农业生产,同时限制贵族的权力。这些改革,已经开始触及到秦国旧贵族的利益,但是又没有触及秦国旧贵族的根本利益。

秦孝公和商鞅颁布垦草令,也是想以此来打开变法的局面。如果贸然进行过大改动的话,很容易会导致秦国内部出现混乱。而像垦草令这种级别的改变,既能起到不错的改革作用,也不至于让秦国出现过大的骚动。

垦草令顺利推行之后,接下来,商鞅才开始颁布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大致包括统一度量衡,迁都咸阳,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制定新的军功等级制度。

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彻底从一个奴隶制国家,转型为封建制国家。而且,商鞅颁布的一系列措施,可以极大地促进秦国的生产力,鼓励秦国人进行耕种和生产。在战争方面,商鞅也颁布了一系列改革制度,设置了明确的军功升级体系,这就为后来秦国人在战场上勇于杀敌,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商鞅变法的起点是什么时候?商鞅初到秦国是是何光景?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正是商鞅的这次变法,让秦国彻底扭转了颓势,然后依靠着制度上的优势,逐渐强大了起来。而接下来的上百年历史当中,秦国也正是在商鞅指出的这条道路上,一路狂奔,最后得以统一天下。后来著名的杀神白起,纵横家张仪,远交近攻策略的创始人范雎……这些人都曾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但究其根本的话,他们的成就,其实还是建立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没有商鞅的改革,白起根本没有足够的军队去指挥,张仪和范雎的身后,也没有足够的筹码,可以供他合纵连横。

但可惜的是,商鞅的这次变法,触动了太多秦国旧贵族的利益。所以,秦孝公去世之后,商鞅便不得不面对秦国旧贵族的怒火,最终遭遇了车裂之刑,全家都被诛杀。但他的改革成果,却被后来的秦国君主,一代代延续了下去。

商鞅一生的变法成就,对于他本人以及他的家人来说,恐怕是一场噩梦。但对于秦国来说,这恐怕就是秦国更大的幸运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4/497235.html

“商鞅变法的起点是什么时候?商鞅初到秦国是是何光景?” 的相关文章

要是杨玄感不造反的话 杨广第二次征高句丽还会失败吗

要是杨玄感不造反的话 杨广第二次征高句丽还会失败吗

对如果没有杨玄感的造反杨广第二次征高句丽还会失败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到隋朝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和当年的秦朝一样都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的王朝,和秦朝一样都给后来的强大的王朝做了嫁衣。提到隋朝的皇帝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并不是杨坚反而是亡国之君杨广。杨广可期是比较“作...

曹操请华佗治病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华佗

曹操请华佗治病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华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华佗死于曹操之手,当年曹操为什么非要斩杀华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国历史时期有很多的名人都是意外而造就了非凡的人生的,其实他们本心本质并不在此,比如名医华佗。华佗作为中国封建历史时期最为著名的一位医生,他留下了很多的传说...

刘备身份为什么遭受到怀疑 汉室宗亲为何只有他成就大业

刘备身份为什么遭受到怀疑 汉室宗亲为何只有他成就大业

为何刘备的出身至今遭到怀疑?汉室宗亲数十万,唯独他成就了大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很多人只知道刘备是汉室宗亲,其实刘备所在的楼桑村全村村民,基本都是汉室宗亲!不光楼桑村,在东汉末年,类似楼桑村这种以刘姓子孙为主体的村子里的村民,基本也都是汉室宗...

程务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唐朝有何贡献?

程务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唐朝有何贡献?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文明元年(684年),唐朝宰相裴炎因为被人诬陷谋反,遭到逮捕下狱。程务挺为了救好友裴炎,于是上书武则天,声称裴炎是遭人诬陷,绝不可能谋反。但程务挺的上书不仅未能拯救裴炎,反而自己也受到牵连,最后二人都遭武则天处死。...

护守成宪是什么意思?乾隆皇帝为何要推行这一政策?

护守成宪是什么意思?乾隆皇帝为何要推行这一政策?

乾隆帝,清朝第六位皇帝,清朝知名度最高的一位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朝能取代明朝,成为其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仰仗的是开国之初那批战力强劲的八旗子弟兵。虽然明朝的内乱也帮了清朝的大忙,可要想坐稳江山,先后击败李自成、张献忠、南明等各方势力,没有充足的武力保证是不行的。在...

吕蒙在杀关羽父子后突然就暴毙了 吕蒙到底是怎么死的

吕蒙在杀关羽父子后突然就暴毙了 吕蒙到底是怎么死的

对吕蒙杀死关羽父子后,为何就突然暴毙而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19年,东吴主将吕蒙趁着蜀汉大将关羽在外率军作战之际,尽起东吴大军袭取荆州西部三郡,而在外率军作战的关羽获悉此情况之后,当即率军回撤。与此同时,关羽在率军回撤时,派出使者去责问吕蒙为何违背吴蜀联盟...

襄樊之战关羽要是将女儿嫁给孙权 最后能够消灭曹魏吗

襄樊之战关羽要是将女儿嫁给孙权 最后能够消灭曹魏吗

对如果襄樊之战时,关羽将虎女嫁给孙权犬子,他能灭掉曹魏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襄樊之战是蜀汉命运的转折点,当时刘备拿下汉中,以及刘封和孟达拿下东三郡后,刘备的实力达到了巅峰时期,但是随后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在这场大战之后,孙刘联盟破灭,关羽兵败被杀,荆州落入东吴之手...

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时候 曹操要是放火箭又会怎么样

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时候 曹操要是放火箭又会怎么样

对曹操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草船借箭时,曹操要是放火箭,诸葛亮岂不死定?要问《三国演义》中,这么多王侯将相谁最出名,那必然是诸葛亮。可以说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夜观天象,算尽天机,创下八卦阵,后世无人能解。在南征期间,对南方夷族采取绥靖安抚统治,将汉...

评论列表

Lisa
Lisa
2个月前 (08-29)

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而动,其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原则、立足秦国国情而制定的改革措施为后世所推崇;虽遭不幸结局但功在千秋万代!

雪中
雪中
2个月前 (08-29)

商鞅以帝道、王道试探秦孝公后,终以其法家思想实现秦国变革,虽遭遇不幸结局但为后世奠定基础荣耀与灾难并存于他的传奇人生之中!

紫霞
紫霞
2个月前 (08-29)

作为一位历史企业家,我对商鞅的成就深感敬佩,他面对重重困难与挑战时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卓越智慧令人钦佩不已!他的改革虽然遭受了巨大的阻力与压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他的眼光超前、决策果断为秦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石最终实现了国家的强盛统一可谓功不可没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传承发扬下去让我们为之赞叹敬仰同时也激励我们在面临困境时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