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朝打败仗领土能越来越多 宋朝常打胜仗为何越打越少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5-22)2060

对为何唐朝常打败仗,领土却越多,宋朝常打胜仗,领土却越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网上有个问题问:为何唐朝常打败仗,领土却越多,宋朝常打胜仗,领土却越少?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话题。

客观上讲,唐朝确实打过不少败仗,而宋朝也确实打赢不少战役,但是要拿两个朝代的胜败战役的多少来比较的话,其实还真没有什么对比性,因为两者之间存在诸多的不对等性。

其实,总的来说,唐代军力比宋代强大,这是不争的事实。要说唐朝为何常打败仗,而宋朝常打胜仗,这主要还得分情况来看。且领土扩张与否,也和许多方面因素有关,而不单只看战争胜败次数多少。

唐朝打败仗领土能越来越多 宋朝常打胜仗为何越打越少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1。从进攻与防御性来看

若是进攻性、扩展性战役,输了十次也顶多是损兵折将,退回来韬光养晦,在歇而战就可。胜了的话,那就是直接扩展了领土疆域,这是显而易见的胜利。而防御战则刚好相反,若打输了,不仅损兵折将,领土还被侵占,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而即便是打赢了战争,即防御胜利了,也只是守住了疆土。所以,对比来说,进攻性战役即便败得多,但是只要赢了少数的几次,也总比防御性战役经常打赢却没占实质性的胜利好得多!

唐朝时期,其实大多都是对外扩张,即便是安史之乱也是如此,结果强兵都派守在疆外,最终导致安禄山带边军发动叛乱,而走向了衰败。而宋朝的精兵强将基本是驻扎在内部,对外打仗也基本是防御而不是进攻。唐朝打赢,正是关键性的打仗。

唐朝打败仗领土能越来越多 宋朝常打胜仗为何越打越少

2。从作战位置看

唐朝基本都是出击, 虽然败多胜少,但领土疆域只会越来越大。如唐朝灭掉了突厥、高丽, 控制西域。虽然多败给吐蕃,但总的来说,并没有伤及要害。而宋朝太多时候只是在防守,如甚至上百年也没有办法拿下幽云十六州。可以预想,输了肯定就是兵临城下,割地赔款。所以哪怕十战九胜,国土面积也只能是被越割越少。

唐朝打仗,多为对外战争。除了外族吐蕃几次打了进来,其余的大多战役是在唐朝境外进行的,比如灭掉东突厥、 西突厥、 高昌等。而我们都知道,境外作战,需要消耗的力量肯定都是境内作战的数倍。

再者,境外作战,深入敌方阵地,属于客场作战,对地形地貌等皆不熟,这就对外勤补给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若稍有不慎,可能就是全军覆灭,战败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唐朝打败仗领土能越来越多 宋朝常打胜仗为何越打越少

而宋朝基本都是在国内作战,因为宋朝的军事弱势局面,使得其根本无法将战线拉长到敌方境内。在主场作战, 熟悉作战环境,取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再者,都在境内作战了,若不背水一战,全力以赴,若还不能取胜,这如何存活!

所以,从作战位置看,即便唐军战败了,也不代表其军事能力不行。这就好比说让你去登长城和珠穆朗玛峰,最后登长城的人完成了任务,而登珠穆朗玛峰的人没能登到峰顶,但是却已经走完了80%的路程,这时你以完成任务来判登长城的人为赢的话,这显然多少有些不太公平。

3。从社会环境看

宋朝重文轻武。宋朝经济发展不错,但是在军事方面却实在是“菜”得很。在中国历代朝代里面,属于差生的存在。一句“杯酒释兵权”,就早已注定了大宋王朝的命运走向。再者, 宋朝,因为北方养马地带被控制,其军事马匹极缺,如此一来, 骑兵也极缺。而众所周知,北方游牧民族骁勇善战。

唐朝打败仗领土能越来越多 宋朝常打胜仗为何越打越少

这里,宋军要抵御游牧民族,其实还是具有很大难度的。平时,防御一下,确实能取得一些胜利,但也仅是打死几个士兵,获得短暂性的小胜利。若真正交锋,一旦被敌军突破要地,恐怕就只能全军覆没,被割地了。即赢百次小规模的胜利容易,但一旦输一次,就彻底输了。

总结

总的来说,最终的胜负,并不能以输赢的次数决定的。唐朝之所以常打败仗,却能将土地越打越大,在于它多是对外的战争。在他人的领地上打,打输了顶多撤回去,赢了就可以“坐地画圈”了,甚至直接将他国给吞灭了。

而宋朝刚好相反,打来打去,多是防御战,且经常被外族围着打,输一次土地就被瓜分了。所以,越打土地越小,即便胜战赢得多,也奈何抵不过一两次大输,输得彻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5/696.html

“唐朝打败仗领土能越来越多 宋朝常打胜仗为何越打越少” 的相关文章

韩信当初要是没有离开项羽 刘邦还能击败项羽吗

韩信当初要是没有离开项羽 刘邦还能击败项羽吗

如果韩信一直留在项羽身边,刘邦能击败项羽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韩信国士无双,是实至名归的战争奇才。正是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才能够战胜项羽,赢得天下。假如韩信一直留在项羽身边,没有去往汉军,那么,刘邦还能够击败项羽吗?其实最后刘邦赢得胜利,更多...

朱棣打仗那么厉害 朱棣的本事是跟谁学的

朱棣打仗那么厉害 朱棣的本事是跟谁学的

对永乐大帝朱棣那么会打仗,都是跟谁学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是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因以永乐为年号,后人又称“永乐大帝”,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大帝”的皇帝可并不多,比如:汉武大帝、康熙大帝等等,这些帝王在文治武功上都颇有建...

三国时期孙权派人向曹操请降,是什么用意?

三国时期孙权派人向曹操请降,是什么用意?

孙权,吴太祖大皇帝,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脩好,誓重结婚。——《三国志·吴主传》公元217年春天,孙权派遣都尉徐详向曹操请降,曹操也派遣使者和孙权重修旧好,立誓重结为姻亲。这是一件非常诡异的事情!217年孙刘还维系着表面的...

历史上曹叡是真的不知道司马懿有异心吗?

历史上曹叡是真的不知道司马懿有异心吗?

曹睿,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作为曹魏重臣,辅佐曹魏四代君主,功勋赫赫,但是,司马懿又有异志,而且老谋深算,阴险狡诈,最终,发动“高平陵政变”,篡夺了曹魏大权,成为奸臣。那么,问题是,曹操都看出来司马...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177年-215年),字仲异,吴郡富春人,孙坚之弟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官至奋威将军、丹杨太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瑜初以恭义校尉的身份统领士兵,曾跟随周瑜、孙权等人征战,擅于安抚部下、招降纳顺。孙瑜爱读古籍,又请学者马普来为将领官员的子弟讲学,于是...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那么厉害 曹操为什么没有请诸葛亮出山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那么厉害 曹操为什么没有请诸葛亮出山

还不知道:三国诸葛亮那么厉害,为何曹操不登门请他出山?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鲁迅先生曾说过:“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虽然这种评价有些夸张,但能够证明,诸葛亮确实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他总能想出让别人无可奈何的计谋。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很多,聪明绝顶的谋臣也很多,但是没有...

李陵到底是牺牲品还是贪生怕死 李陵为什么会投降匈奴

李陵到底是牺牲品还是贪生怕死 李陵为什么会投降匈奴

还不知道:李陵为什么投降匈奴?是贪生怕死还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陵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剧,后世对李陵的悲剧争议非常大。有一些人认为李陵贪生怕死而且还投降于匈奴,这是非常耻辱的,但是也有一些人对李陵的下场表示非常同情,而且认为李陵的悲剧另有隐情。李...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此举有什么用意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此举有什么用意

对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要嘴含七粒米,死前嘴里含米有何用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一生为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知道诸葛亮的一生都在为匡扶汉室而努力,到死都还在规划着蜀国的未来,电视剧三国演义把诸葛亮之死这一段拍的也是非常有神秘色彩,在诸葛亮最后一次讨伐魏国未能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