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死后为何齐国再也没能称霸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总是不缺少乱世的存在。尤其是在先秦时期,整个华夏大地上,前后衍生出了数百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以周平王东迁为历史起点,各个诸侯国开始摆脱当时周王室的控制,从而为一个大乱世拉开了序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春秋时期。
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不同于此后的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所讲求的则是尊崇周礼,然后推行霸主政治。这样的情况,成为了那个时代,独具特色的政治常态。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先后有五位君主走上了霸主的宝座。而在这些人的中间,最为出名的,莫过于齐国的明君齐桓公。他采纳了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的口号,通过不断的战争,以及建立威望的方式,使得自己成为了一代霸主,齐国一时间凌驾于当时的诸侯国之上。
但是,这样的霸业却没能维持太久,在齐桓公死后不久,齐国的霸业便自此消逝在春秋争霸的舞台之上。那么,为何齐国自齐桓公死后,再也没能称霸?
齐桓公晚年,管仲先死、齐桓公力竭,齐国已力不从心、明显地走下坡路外,主要是因为齐桓公后继无人。齐桓公晚年,宁戚、王子成父、宾须无、管仲、隰朋等一大批老一辈的功臣良将,皆先后离世,齐国人才匮乏,尤其是隰朋去世之后,齐国更是没有可用的人才,导致齐国自齐桓公死后,齐国便一蹶不振。再加上,齐国的政治体制、军事体制虽好,但是没有可用的人才,再好的体制也只是外强中干,而且齐国之所以能称霸诸侯四十余年,主要是因为齐国喜欢不战而屈人之兵。
齐桓公称霸期间,文攻、武攻兼用。文以经济手段掌控敌国的军事来源,武用强大的军事实力逼迫敌国臣服,这样的称霸模式都是需要可用人才来实施的。因为没有可用的人才,这些措施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齐桓公要用经济手段制裁敌国了,就需要可用的人才去搞外交来说服各国君主,齐桓公要用武力征服敌国了。就需要可用的人才去为他稳定各国君主以此提高自己肆意征伐的公信力,总的来说,齐国这种称霸模式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再比如,“桓管五杰”中的宁戚主管的是齐桓公称霸时所需的粮草,可是宁戚一死,管仲便说齐国霸业要衰了;王子成父掌管齐国的军队,王子成父能让齐国士兵勇猛善战,可是王子成父一死,齐国军力迅速衰退;宾须无掌管齐国的刑法,他能让齐桓公称霸时稳定齐国,让齐桓公无后顾之忧,可是宾须无一死,齐国迅速奸佞横行;隰朋主管齐国的外交,他能让齐桓公称霸时无须担心各国诸侯的讨伐,并能得到大批诸侯的支持,可是隰朋一死,各国诸侯便纷纷认为齐国即将大乱,于是就没有人再对齐国有信心了。
在等这些人才相继去世之后,齐国坚如磐石的称霸基础就迅速动摇了,再到齐孝公即位,就无人能像“桓管五杰”一样,能高明的发挥齐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了,因此齐国的衰败重点是后继无人、人才匮乏。主要原因就是齐桓公晚年宠信奸佞,没有妥善的安排好身后事。
相对于其他诸侯国的好战,齐国明显并不好战。造成这样的原因,问题在于当时齐国的富庶上。因为,齐国在商业以及手工业的富庶,使得当时的齐国民众并不喜好战争。这样就与当时好战的楚国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并且富庶的产业,也使得齐国的贵族,以及百姓拥有更多的谋生手段。这样的情况下,就使得齐国人对扩张领土这样的事情,十分缺少意愿。
说到底,齐国之所以会衰败,一是因为,齐桓公后继无人,齐国人才匮乏,齐国的霸业无人有能力可以延续;二是因为齐桓公晚年宠信奸佞,没有妥善的安排好身后事,导致诸子争立,使齐国陷入长达四十余年的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