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允炆当初的优势那么大 朱允炆为何打不过朱棣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5-22)2180

你真的了解明建文帝朱允炆,掌控朝政大权拥有强大优势,为何打不过燕王朱棣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公元1402年6月,曹国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打开南京金川门,迎接朱棣入城,建文帝引火烧了皇宫,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作为掌控中央集权,拥有绝对优势的建文帝,为什么会被一个连北京城都没有完全掌控的朱棣推翻呢?

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孙,因为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早夭,原配夫人死后,朱允炆的生母吕氏被扶到正位,朱允炆就成了朱元璋的皇太孙。

在朱元璋晚年,燕王朱棣的实力就已经十分地强大,还是皇太孙的朱允炆,深知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对此他经常感到忧心忡忡,他不止一次地问过身边人,要如何才能防止藩王对皇帝挥刀相向。

到了朱元璋走到油尽灯枯时,已经为朱允炆清除了所有有威胁的武将,考虑到自己的大孙子没有什么处世的经验,就让兵部左侍郎齐泰担任顾命大臣进行辅佐。

朱允炆当初的优势那么大 朱允炆为何打不过朱棣

齐泰在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先后在礼部和兵部任职,他确实是位文人,不懂军事,可齐泰竟然担任了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

虽然朱允炆对朱元璋承诺过,要对叔叔们以礼相待,然而朱元璋死后,他就把这些话忘到了九霄云外。

朱允炆22岁这一年,朱元璋驾鹤西去,朱允炆即皇帝位。他登基后,光速提拔了自己的老师黄子澄为翰林学士,与齐泰共同掌管国事。黄子澄又为朱允炆推荐了名扬天下的方孝孺。至此,以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为核心的辅政天团正式成立。很显然,他这个智囊团成员都是名副其实的文臣,管理朝政相当可以,但论起上兵伐谋方面却都是外行。

然而,两个月后,这个刚刚组建的智囊团所做的之一件事却是削藩。为什么要削藩?刚才讲了朱允炆是害怕政权不稳。

为此,齐泰提出,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当中,太子、秦王和晋王都已经过世,现存年纪最长、实力最强的就是燕王朱棣,只要顺利地把朱棣除掉,那么其他的藩王也就不足为虑了。

这个 *** 也行,擒贼先擒王嘛,一旦拿下了朱棣,其他的就不敢动弹了。如果刚开始朱允炆听从其他的意见,那么可能大明朝就没有朱棣什么事了。

可就是这个时候,智囊团中的另外两个人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黄子澄和方孝孺认为应该由弱到强,还要顾及皇家的颜面。

朱允炆当初的优势那么大 朱允炆为何打不过朱棣

就在三傻为此争论不休的时候,朱允炆还是采纳了跟自己较为亲近的老师黄子澄的意见,首当其冲的就选择了朱棣的同母弟弟周王朱橚,朱橚的二儿子向朝廷诬告父亲图谋不轨。朱允炆二话不说,直接派李景隆把周王全家押送南京,定了一个谋反之罪,扔到了云南去当野人。

要说朱允炆想废除朱元璋的藩王政策,那也不对,因为他一登基就把自己的弟弟们全都封为了亲王,其中三弟朱允熥的封号还是吴王,违背了朱元璋时期不封江南钱粮重地的惯例。朱允炆的削藩之举,说到底还是想解除外藩对自己的威胁。接下来,他又连废代、湘、齐、岷四王。湘王不愿被狱吏羞辱,于是就点燃了熊熊大火,烧死自己。

湘王这一把火,不仅夺走了湘王全家的性命,也让建文帝坐实了残害宗王的罪名。宗室诸王同气连枝,本来还想效忠朝廷的藩王,见到湘王一家的惨剧,也不禁心有戚戚,自然而然地站到了朝廷的对立面。

朱允炆的一番操作,让朱棣明白了自己铁定是一死,干脆来个鱼死网破,于是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造反。

按理说,燕王朱棣只有北平一隅之地,而作为正牌皇帝的建文帝坐拥全国,朱棣不仅是手上没有兵,他的三个儿子还在南京做人质。无论怎么看,燕王都是以卵击石。

可就在齐泰提议要逮捕朱棣的三个儿子正式摊牌的时候,黄子澄却对朱允炆说,如果抓了他的三个儿子,朱棣就会知道我们要对他下手了,不如放了这三个孩子来放松朱棣的警惕。

朱允炆当初的优势那么大 朱允炆为何打不过朱棣

其实,久经沙场的朱棣,早就明白朝廷要对他下手了,黄子澄讲道理可以,论起韬略根本不是朱棣的对手。

这个建议差点没给齐泰气死,皇帝当然听他老师的建议了,就放了这三个孩子。对于朱棣来说,他的三个儿子简直是他的心头肉,如果朝廷拿这三个儿子说事,朱棣还真没办法。这下好了,三个儿子回到自己身边,一是解除了后顾之忧,二是自己有了帮手,打仗父子兵嘛。

等到孩子们回到北京以后,朝廷就收到了噩耗,燕山左护卫千户倪亮举报朱棣密谋兵变,这消息顿时给建文帝和他的智囊团当头一棒,证明建文帝智囊团的策略失败了。

随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起兵后,朱棣身边一共也就几千人,所以朱棣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兵员的问题。

然而古话说得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燕王朱棣曾多次领兵出塞,军中不乏许多他的小迷弟,仅仅是通过对北京地区的搜刮,就凑出了几万人的队伍。

而建文帝从小是读圣贤书长大的,根本没经历过战争,也不知道怎么打仗,经过太祖皇帝朱元璋几轮的清洗,能打的开国名将也没剩几个了。

朱允炆当初的优势那么大 朱允炆为何打不过朱棣

新生代武将中,最受朱元璋器重的是曹国公李景隆,然而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这位仁兄是个不折不扣的草包。

慌了神的朱允炆 只好让老将耿炳文率大军前往征讨朱棣。耿炳文本就不是进攻型的将领,从没有作为主将指挥过明朝的大战役,再加上年纪已老。建文帝选他,一是因为实在无人可用,“蜀国无大将,廖化为先锋”,二是因为耿炳文的儿子娶了建文帝的长姐。

但在大军出师之前,朱允炆却下达了一个奇葩的命令:“勿使朕有杀叔之名”。

这时的朱允炆还显得十分自信,自己绝对能打赢,既然能赢,那还得给我长长面子,千万别杀了四叔,他仍有居高临下的感觉。

皇帝的话那就是圣旨,谁敢违抗?战场上刀光剑影,谁能保证做到这一点?况且,面对的是强大的对手。这让耿炳文一时间不知所措,果然大败而归。

此时,三傻中的黄子澄再次补上了一刀,本来耿炳文转攻为守,想拖到让朱棣不攻自破,耿炳文想以己之长制敌人之短,也是上策,因为耿炳文是位守将。

看到耿炳文无所作为,黄子澄却建议换掉耿炳文,派曹国公李景隆率50万大军前去讨伐。

朱允炆当初的优势那么大 朱允炆为何打不过朱棣

除了没有良将以外,建文帝还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对自己身边的间谍毫无所知。朱棣在南京城里安插了大量的间谍,连建文帝身边侍奉的太监也不例外。

此外,军队中有很多为燕王通风报信之人,朝廷的一举一动,燕王都了然于心。情报的单方面透明,是建文帝更大的劣势之一,这将直接改变战争的走向。

朱棣一得到情报,就把北平交给了老婆儿子,自己率轻骑去大宁找宁王借兵。

50万大军听起来挺吓人,但是刨除后勤人数,实际作战部队只有一二十万。此外,这支50万大军是从南方各地守军中临时拼凑而来的,并不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

由于没有准备过冬的衣服,再加上水土不服,50万大军迟迟无法攻克北平。期间倒是有人攻破了北平的一个城门,没想到李景隆为了抢功,竟强让他退出来,到手的胜利就这样失之交臂。

等到朱棣借兵归来时,朝廷的50万大军已成强弩之末,李景隆匆匆排兵列阵,结果不出意外地被朱棣击溃,全军覆没。

而建文帝并没有问罪于李景隆,因为李景隆是勋贵武将中的领军人物,其父李文忠是仅次于徐达、常遇春的开国名将。朱允炆以为李景隆只是无能,从后来的结果来看,李景隆在某些方面是相当精明的。

朱允炆当初的优势那么大 朱允炆为何打不过朱棣

朱棣大胜之后,得意洋洋,自认为朝廷已经不堪一击,很快就推进到了济南。没想到在济南,朱棣围城数月,却迟迟不能攻下,准备用大炮强行轰开城门。山东参政铁铉想出一计,在城墙上悬挂朱元璋的画像,朱棣非常愤怒,最终撤回北平,在行至东昌时遭遇惨败。

胜利的天平似乎开始向建文帝这里倾斜了,然而接下来的战况却是出乎意外,燕王始终无法越过山东向江南进发,即使占据城池,也因兵力太少无法固守。而朝廷这边也不好过,内战打了三年,百姓苦不堪言,粮饷兵源日渐枯竭。

朱允炆当初的优势那么大 朱允炆为何打不过朱棣

建文帝无奈,只好把南京的军队派上战场。然而,这个机密的消息却被太监传递到了燕王那里。燕王孤注一掷,率大军南下,经徐州直取南京而去,在灵璧之战中大败南军,俘获众多将领。

至此,朝廷再无一战之力了。打到这个地步,胜负已经见分晓了,负责驻防长江的水师都督陈瑄向燕王投降,帮助燕军过江,沿途州县也纷纷投降。

但就算到了这个地步,建文帝还抱着一个希望,那就是南京城。燕军远道而来,粮草并不充裕,而南京城高池深,只要坚守几个月,那么燕军不攻自破。

朱允炆当初的优势那么大 朱允炆为何打不过朱棣

然而建文帝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此时满朝文武都是各怀鬼胎,都想着改朝换代时拿到一份从龙之功。除了少数接受儒家正统教育的文臣之外,已经没有多少人还愿意为建文帝效忠了。

公元1402年6月,曹国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打开南京金川门,迎接朱棣入城,建文帝引火烧了皇宫,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5/682.html

“朱允炆当初的优势那么大 朱允炆为何打不过朱棣” 的相关文章

李隆基将朱允炆的江山都坑没了 朱允炆为何会相信还重要他

李隆基将朱允炆的江山都坑没了 朱允炆为何会相信还重要他

对建文帝朱允炆为什么重用李景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咱们知道,李景隆是带引号的建文战神,把建文帝的江山都给坑没了,反而成了朱棣“靖难之役”的最大功臣!那么,建文帝朱允炆为什么会如此相信又重用李景隆呢?咱们要知道,李景隆不是外人,他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亲姐姐的儿子,那李...

诸葛丰:西汉时期官员,自幼聪慧,性情刚正不阿

诸葛丰:西汉时期官员,自幼聪慧,性情刚正不阿

诸葛丰,字少季,琅琊诸县人,西汉官员,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先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诸葛丰自幼聪慧,读经阅史,曾为御史大夫贡禹属官,后荐举为文学侍御史。汉元帝时,曾授其为司隶校尉,继而长为光禄大夫。他性情刚正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奉承之小人...

清朝火器发展落后是因为康熙吗 康熙是那个千古罪人吗

清朝火器发展落后是因为康熙吗 康熙是那个千古罪人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是不是导致清朝火器发展水平落后的“千古罪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不是,这与历史真相不符合。说康熙抑制清朝火器发展水平落后,是一种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真实的历史真相恰恰相反,康熙不仅仅对清朝火器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而且他对火器的研发和使用非...

汉献帝忙碌奔波了一生 汉献帝为何始终一事无成

汉献帝忙碌奔波了一生 汉献帝为何始终一事无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汉献帝集团奔忙一生,为何始终一事无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说到三国历史,汉献帝一定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此人一生先后扳倒了董卓、李傕、郭汜,甚至就连老奸巨猾的曹操都差点阴沟里翻了船。但是汉献帝跟他那个小朝廷扳倒了一...

西汉经济的发展桑弘羊付出了多大的贡献?

西汉经济的发展桑弘羊付出了多大的贡献?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桑弘羊(前152年-前80年),洛阳人,其祖辈世代经商,家境殷实。桑弘羊年轻时经选拔成为汉武帝刘彻的侍中(贴身护卫),他的才智在追随汉武帝时逐渐显露,得到汉武帝的重视和信任。在他对西汉经济所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西汉经济增长贡献很大,其...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失志早卒?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失志早卒?

谢夫人,会稽山阴人,东汉尚书郎谢煚之女,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又称谢妃。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夫人以天姿国色闻名于江东 ,深受孙权宠爱,史载“爱幸有宠”。后来孙权为了巩固江东政权 ,又纳徐氏,欲让谢夫人屈居其下。谢夫人不同意,失志早卒。其弟为三国著名史学家、武...

凌统: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军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

凌统: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军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

凌统(189年-217年或237年),字公绩,吴郡馀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凌统少有名盛,为人有国士之风,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在从征黄祖时,他作为先锋,阵斩张硕。在逍遥津之战,他拼死保护孙权逃生,自己则是最后一个逃生的将领。官至偏将军。凌...

三国时期姜维与赵云二人的实力如何?有何差距?

三国时期姜维与赵云二人的实力如何?有何差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然错用马谡,丢失街亭,遭到失败,但是,却有一个很大的意外收获,就是收降了姜维。姜维在投降诸葛亮之前,曾和老年的赵云在战场上交过手,两个人谁更厉害一些呢?从结果来看,谁更占优势?姜维当时很年轻,可以说是少年英雄,因为在魏国不受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