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万人次参观过的三星堆文物如何修复?他们分享“文明”背后的故事
10月17日,上海市“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群众性主题活动专题发布会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举行。澎湃新闻记者 鞠文韬 图
“今年年初,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开馆大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上的‘金面具笄发青铜人头像’,就是我经手修复的国宝级文物之一。”
10月17日,“文物医生”张珮琛站在上海市“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群众性主题活动专题发布会台上,讲述着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如何修文物的故事。通过清洗、除锈、矫形、拼接、配补、着色等十余道工序,张珮琛让受损的国宝级文物尽可能地恢复原貌。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助力建设 *** 文化思想更佳实践地,2024年7月起,上海市精神文明办按照市委部署,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在全市深入开展“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群众性主题活动。为集中展示精神文明在人民城市建设中的生动实践,10月17日上午,上海市“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群众性主题活动专题发布会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举行,多位群众代表作为市民发言人,分享共建共享城市文明的生动故事。
金面具笄发青铜人头像清理修复前后的对照
作为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器物修复研究室研究馆员,张珮琛介绍,“金面具笄发青铜人头像”刚到手时,内外都被厚重的象牙碎屑包裹与挤压,金面罩两侧耳朵和冠饰严重扭曲变形,贴敷在金面罩和青铜头像上的象牙非常坚硬,在清理过程中还发现黄金面罩眼部、耳部留有黑色和红色的彩绘。因此,既要保住脆弱的彩绘,又要清理分离贴敷于黄金上坚硬的象牙,还要将变形的耳朵整形复位。经过艰苦努力,该文物的修复工作成功地阶段性完成,在上博东馆展览期间,有超过100万人次的市民朋友们看到了修复后的效果。在张珮琛看来,文物修复的过程也是和历史对话,重新唤醒文物身上所承载的中华文明的信息。
此外,在活动现场,松江烈士陵园主任卫琳讲述了她带领团队踏上“为烈士寻亲”的追寻历程。
“5年以来,我们一共为38位烈士找到了亲属,为烈士亲属找到了6处忠骨安葬地,同时征集到300多件烈士遗物和革命文物。”卫琳说。
由于为烈士寻亲过程中发现不少烈士生前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照片,不仅成为烈士亲属的遗憾,也无法让烈士的英勇事迹得到更好的传承。为此,2020年起松江烈士陵园联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启动“画笔下的红色传承”项目,通过复原画像,让烈士和亲属实现跨越时空的“重逢”。
此外,马桥华润有巢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党支部之一书记李建军分享了他与3000多名新上海人“家人”们一起在服务城市建设的同时安家筑梦,通过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亲身经历;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护师李洁分享了她将健康促进理念融入自己的婚礼,用有创意、有意义的方式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践行移风易俗理念等;会议现场,市民发言人获颁纪念证书,各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主体代表共同发布了“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群众性主题活动全城热力图。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现场获悉,7月以来,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围绕“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主题,以“一纲六目”为总体构架,从城市精神的厚度、红色血脉的热度、服务群众的温度、传统文化的深度、先进典型的亮度、文明素养的高度六个方面,会同全市各区、各系统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各类群众活动。市、区和街镇三级共有196个项目、2304个活动纳入市级清单。全市各区、各系统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广泛发动各级各类精神文明建设主体,精心筹划组织各类群众性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群众性主题活动2万多场,累计覆盖人数逾1800万人次。